知道你最近在北京做得很好,向你祝賀。
我看到南方都市報的文章《農學專家賣大米,生意會怎樣》后,我發了感言。在文章之后,是貼子。現在再把這些內容發給你看看好吧。
敬佩與反思(南馬當事人)
中國的三農問題引起我多年的關注,這也是我要到蘭考南馬莊的原因。我敬佩溫鐵軍老師與何慧麗博士。南馬太窮了,一均年收入在一千二百元。這是城市人,特別大城市人所不能想象的。窮則文化素養低,窮則愚。在這樣的一個氛圍中,溫鐵軍先生與何慧麗博士搞了新農村建設的試驗。他們讓我想起了當年的晏陽初與梁漱冥先生。不計個人利益的偉大人格,感染了我。我為中國還有這樣一批知識分子而驕傲,他們讓我看到了農村的希望。也看到了今天知識分子良心所在。我也到 蘭考南馬莊當了一名志愿者。
在他們支持下農民建立的合作社,通過資金互助、集體采購生產資料,農民已經得到了實惠。同時通過規范生產過程,正在改變著小農經濟的觀念。
當然,作為一種試驗,本來就沒有現成的模式。必須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很同意上文的說法,專家本不是商人,專家本應該提供思路、方法。專家的知識也有局限性。任何行業都有自己的運作規律,這是社會分工的必然,賣大米也應該有其內在規律。但對于處在起步期的南馬合作社來說,與一般的商業性公司不一樣。他們沒有流動資金,全靠幾個合作社領導人賣掉自己的米當路費與營銷費用,進行周轉與循環,所以賣大米是當務之“急”。一個新產品,特別是多數人們無公害意識還處于蒙朧期的情況下,想打入市場,所以難上加“難”。而且目前的市場比較混亂,假“綠色”假“無公害”的產品太多,消費者的“怕”,帶來了真正無公害產品的“遲滯”。農民能等得起嗎?要過冬了,多少家等著這筆錢為孩子添置棉衣,為老人購買取暖用的煤球。現在我不在南馬,過兩天還要去。但想起沒有取暖設備的房子,我就不寒而粟。
教授賣大米確實不會成氣候,被逼無奈呀。我一樣的,在河南也在賣大米。因為 這關系到農民對合作社會的信心,關系明年“無公害”大米是不是能夠繼續下去。當然從另一角度看,也是農民認識市場的開始。我曾經給張硯賓說,這次賣大米,是實現了從小生產的農民向市場經濟下的商品經營的轉變,其實意義遠遠超出了賣大米本身。
新型合作社的發展是有很多方面值得反思的,今天我們遇上的賣大米問題只是一突出方面。
上文講得很有道理,生產與流通本來就是兩個領域。其經營內容與方式完全不同。本人認為,這正是新農村建設中需要反思的一個重要問題。首先,合作社的定位要清楚。在有把握的領域,先搞合作。在農民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應該分離出來。銷售與生產應該明確為兩個經濟主體。這樣各自按照自己的規律去操作。其實,這與社會分工的原理是一致的。另外,銷售實體的出現,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一是懂市場的人;二是具有一定量的資本。從目前情況看,農民(特別是蘭考縣南馬莊的農民)還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我們在 這里應該反思的是,專家給農民的不僅是合作意識,更要把市場經濟的觀念傳播給農民。這是專家的強項。另一方面政府已經提出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城市。 這方面政府的具體操作,希望能有更具體,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解決長年為國家提供商品糧,以致經濟發展緩慢的糧食主產區。不致在全國進入發展中,與城市與發達地區的農村差距過大。我想,對成熟的新型合作社,政府有責任給政策扶持。
陳括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