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論聯合的教育

李光對 · 2005-07-14 · 來源:本站原創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李光對

我一直在從事志愿者老師工作,以下是我的心得.希望有志同道合者與我一起攜手開赴貧區早日做這樣一件有意義的事業![email protected]

學校周邊的鄉村教育呈現了以下特點:

一、鄉村對教育的需求走向理性;

家長們越來越意識到考大學在鄉村教育中成功率低,隨著家長和村民們在外界的見識越來越多,尤其是自身的親身經歷(包括媒體和其身邊的下崗工人自力更生創業而致富的事例)。一些中青年家長已經帶頭提出了首先讓孩子們接受到“素質教育”(盡管更多的只是素質教育的意識)考大學可以放在其次的新的教育需求。

二、鄉村教育的開展依然是單一的升學選拔;

鄉村學校教育依然不能走出傳統意識,這種不能實際上是一種“不敢”,我們通過考察知道:一方面辦學者自己沒有突破意識,民辦學校只是把學校教育當作謀生致富之手段,不愿意去冒險和嘗試,另一方面其自身及其師資隊伍的操作能力不能實現,更多的是因為考慮到“很可能”家長不答應那樣做(讓孩子不安靜的看書學習書本以考大學,為家族揚名和取得榮耀),事實上他們沒有用發展的意識來看正在更新的家長……

三、鄉村家庭教育問題迫待解決。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的家長都在外打工,家庭教育是個很大的空白。學校教育開展的很孤立也很被動。甚至會出現村民不理解和不支持的局面。越是如此,學校越是走入封閉,以便使正常的教學管理不受侵害。越是如此,教育越是脫離了生活。而事實上家長和村民們對考大學等傳統教育已經越來越多的有了理性的認識,他們知道鄉村中學很少能把自己的孩子送上大學,尤其是好的大學;他們知道現在的大學生照樣可能失業,甚至是沒有什么真正的素質讓家長們從心里滿意。

12月份以來,我和曹老師多次家訪了附近一些村民,其中部分是因為要和家長解決一些學生出現的問題,遺憾的是家長沒有談到讓我們滿意的教育方法,他們以輕描淡寫的態度對待了孩子的平時,而在孩子們出現了困境時卻以處決的方式替代了教育。“打、罵、嚇”成為家長慣用的主要手段。面對孩子的家長,我真的不知道該責備家長還是孩子,或許更應該理性的去責怪我們開展的鄉村教育。病必須從源頭上治理,孩子原本是一張白紙,而事實上學校、家長、社會、(網絡在農村還沒有普及)都在給這張白紙寫東西,而第一個寫東西的人卻是家長,我們不能說家長的墨水污染了這張白紙,但孩子所受到的非有用教育家長確實有責無旁貸的責任,當然也包括鄰里和村民。所以我們要開展好改造的教育必須要把源頭——家長(村民)給教育好!這才是我們迫切需要教育的主體。同時用我們教育好的學生“小先生”去改造村民,而不是去受庸俗思想的腐蝕,在思想斗爭上實現反攻,變被動為主動。

過去我們沒有足夠的重視相當的一批“小先生”,而是只注重把他們培養成“考試先生”,于是所有的學生都變成了考生,一個時時刻刻都背負著考生之重負的學生,又如何能變成一個活潑而有創造力和服務精神的“小先生”?幾乎不可能!我們的注重力和對象都出了問題,現在鄉村教育依然正朝著一個狹小的胡同鉆。我經常這樣說:國家主席只能有一個,博士生、研究生也只是少數,而更多的則是生活在基層的廣大民眾,做一個勞動者有什么不光榮的,做一個靠自己生活并且具有樂業性、創造力和學習性的現代村民或創業家更光榮!我們的教育主題就應該轉移到這最大的主體上來,否則就是私有化的教育,給少數人的教育,這樣的教育貴族學校可以辦,但我們志愿者老師不該辦!公立學校也不辦!

面對日益復雜的農村教育現狀,我們提出了聯合的教育(即具有鄉村特色的社會教育)。

以前我曾經也提走“封閉式管理”和“開放式教育”之路,現在想來,事實上就是個矛盾,除非我們做的不是真正的教育,除非我們的管理不能體現育人,既然要教育要指導生活,那么教育必須要和生活緊密聯合,生活不能孤立,教育也應當開放,所以我們的管理也應該是聯合的管理——齊抓共管、群防群治、群策群力!不是最大限度的去封閉,而是最大限度的去聯合!學生會就是要實現校內的聯合,而學校教育和管理就要和校外盡可能的聯合!生活是不能分割的,所以教育無時無處不體現著聯系。學校內部教育辦得再好,也只是實驗室里失敗的實驗,因為這種實驗結果不能推廣到民眾生活中去,因為原本它就是脫離了生活生產實踐和大多數人的教育需求,因而無從談起去改造生活和提高生活。這就是屈服于功利化意識辦教育的下場。

而聯合的教育就大不同了!

有人問,教育為什么還要聯合呢?教育,或許一直以來人們誤認為讀書寫字就可以受到教育,實際上這只是教育的一個手段。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常發現,一些目不識丁的農民卻很有關心社會和服務他人的意識,并且他們還能憑著自己的雙手給自己和社會創造了很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實際上雖然沒有這些輔助手段,他們也受到了好的教育,而這種教育也不是通過簡單的說教的感化作用而實現的。因為教育不是物質,也不是意識,而是實踐——物質與意識的橋梁。所以純粹的體力勞動固然要為“讀書人”所摒棄,認為那不是教育;而純粹的腦力勞動一直為傳統所推崇,但現在我們也要徹底地去否定它。幾千年前,孔夫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我覺得這個“習”應當是在實踐中操練的意思,否則怎么能感受到心情的愉悅呢?陶行知先生說在“勞力上勞心”也是同樣的意思我們主張手腦并用的教育,辦基礎教育我們主張能立即廣泛應用于生活實際的教育,也即是要用的書,而不是要讀的書。所謂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總之,教育或學習就是在實踐中發掘新知,在實踐中檢驗新知,并同時產生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過程。談到語言,就是生活所必需,并且用于交流的工具,所以語言學科的學習就要運用書籍的工具,走出書本,走入生活,這時候才能真正感受到語言的藝術和價值,而這就是要聯合交流群體才能開展。再如人文學科和自然科學學科,以學科交叉和綜合化為特點的新課改就是要讓人文精神和自然科普知識更和諧地走入生活和生產,更生動活潑地進入大腦,從而變為一種能力和基本素質。這種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的聯合,就是要塑造一個個具有健全和科學思維意識的基本人才,而不是一個個具有較全面的科學知識和思維知識的“字典”。因為知識本身只是一種沒有生命力和更新價值的死東西,而思維方式和意識卻可以直接指導實踐,好的思維方式幾乎就是創造的開始!這些意識的培養,只有在聯合的生產生活中經過大腦的提煉才產生的。聯合協作的生活決定了聯合開展的教育。

現代社會是一個很重協作的社會,而誠信又是社會道德的基準,在社會主義中國,我們要開展以集體主義聯合教育為基礎的重個性發展的教育,因為我們要培養的是“基礎扎實,個性優良,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學生。脫離了聯合的教育,最多我們只能培養出個性突出的學生,這樣的學生不能自覺參與生產,不能領導大眾創造生活,更不會親睞大眾。這樣的人做官不能為民眾切實著想,做科研不知道改造大眾需要的生活生產……

上述為教育需要走入生活,離開生活,教育就不能突破;而生活更迫切需要教育來領導,沒有教育領路的生活,生活就不能更新!

要開展好這個教育,就要首先形成一種新型核心文化理念,樹立聯合發展教育的指導思想,打破教育的功利性傳統教育板塊,結成以“樂業、學習、創新”為主題的核心文化板塊!而承擔該文化理念的優先開拓者和發展者的必然是一個堅決為教育扶貧共同理想奮斗的志愿者團隊。鄉村公辦和普通私立學校都不愿或不能走出“功利化的生存圈和意識圈”,而只有沒有強烈功利化意識的志愿者團隊才能放下學校生存之顧忌,去廣泛開展聯合的生活教育,因為社會和鄉村群體就是學校,也只有這支團隊才可能走出升學率之圈,而把考試理解為考察和試驗,把書本當作工具,而把“教材”理解為“教學教育的取材”,如此則必然取材于鄉村生活,并敢于改變教育評價體系,自編教材應用于實際鄉村需要的生活。這個突破和重建文化的掀起者將通過學校將新教育文化深入淺出為村民所接受和樂意支持的鄉村區域文化。只有這樣的區域文化才能鞏固教育成果,發展教育文明。在此基礎上繼而開展出聯合的改造教育。

一個孩子出了問題,就有包括學校在內的一群家長為其指引;一個家長或村民出了問題,就有一群學生去指出來并幫助糾正。所以我們首先要引導家長和村民樹立聯系的意識,互助的意識,要打破傳統意義上的只有血緣關系的家長。如何做聯合的教育?要聯合校外,必然不能只局限于校內的教育。要想聯合別人做共同的教育,就要盡可能地去影響去改造別人。學校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去靈活交流和宣傳,使新理念潛移默化地植根于民眾教育之中,進而使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村民來理解我們的教育。

面對大多數血親家長在外打工的現狀,僅有關注和宣傳還遠不夠,一方面,我們要培養“小先生”,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有對“小先生”的監督,小先生的生活只有靠群眾監督,學校監督是遠遠局限的。所以我們只有通過群眾監督,也即打破傳統上血緣監護和教育的家長,樹立具有群體合力的博愛教育觀,小先生處處在,也處處受廣泛性監督,這樣就有了不再只關心孩子考試升學的家長,也有了不再是在書本上知識發生了堆積的學生,而是在生活中意識發生改變了的小先生。只有生活中切實發生了改變,才是受到了真正的教育。這樣家長和村民不但理解了我們的教育,而且還來支持我們的教育,既減少了新教育推廣的障礙,又擴大了我們的教育受益面——不僅使下一代受益,而且使這一代受益,不僅使學校學生受益,還使校外的民眾受益。這條路子不但是目前鄉村學校教育之必然,也是鄉村學校教育之必須的選擇!人非圣賢,誰能無過?誰說只要孩子接受教育?家長也需要接受教育,所以我們要開展相互監督的教育,而且在一定時期一定地方家長還更需要我們去注意一些。即不論是何種關系和身份,人人都在從事教育,人人都在重視教育,并且還要有聯合起來的意識,實際上是為了在相互改造和監督中洗禮自身及他人教育和受教育的不成功面。繼而塑造出樂業型、學習型和創造型的現代民眾,使他們盡可能地變成為自力更生的創業者,而不是只懂得“吸他人和社會血”的投機者,實際上我們的教育思路就是要從吸血型投機者實現向自力更生的造血者轉化,繼而產生對社會和他人的輸血效應。

我們可以理解這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群眾性的傳統意識轉化過程,但這應當作為我們不懈努力的教育方向!

其二,在教育教學管理模式上實行以具有該共同理想的開拓者的新理念為指導的學生自治管理體系。

如何打破功利化意識?這個使命是受功利化教育思想的人無法完成的,而打破這一意識的大門的鑰匙也不是掌握在某個人手中。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它是掌握在一個時代手中,掌握在一群先進的敢于突破的團隊手中。當社會大眾真正產生這種需求和呼聲并逐漸形成洪流時,就說明這個時代已經到來;而我們這支團隊,盡管還很不成熟,只要他們主流不是功利化戰場的“逃兵”,那么新理想的實現就有希望。我們應當明白這個隊伍中的勇士不是站在功利化的至高點,而是具有徹底改變功利化教育的覺悟和領導能力的人。我們就是要努力形成這樣一個具有共同理想的團隊,進而來指導較有覺悟和影響力的學生,讓學生自己學會改造自己,而且還可以改造別人。我們從中選取一些較先進的學生組成學生會可以解決許多我們僅靠老師或團隊解決不了或不好解決的問題,這就是學生自治管理體系的優越性。隨著學生會的成熟,讓學生監督老師、讓學生管理學校,這是陶行知小先生制的集體化運用,發揮其群體合力的優勢。如此讓學生充分體現主人翁地位,自然要選擇主動適應于孩子的教育,培育主動適應于未來的新人,也就不再是紙上談兵,他們接受的應當是適應于未來發展需要至少也是適應于現在的教育,而不能再是適應于過去的教育,不再是為了追虛名逐私利而學習而教育。這樣一來,志愿者老師也可以分為兩類了,一類是具備共同理想的骨干力量團隊,他們將領導學生會,領導事業走向成熟;而另一類則是正在成長中甚至是只有一些特長的志愿來者,他們很可能只是短期過客,但只要對總體對學校有利,我們就可以擇其善者而用之,把他們作為學術傳播型的短期志愿者,不作開展思想教育的志愿者,對有意向的,我們當然應盡可能去幫助和轉化,但不是強求一致。這種務實的開展工作,是我們在事業稚嫩時期是尤其要注意的。團隊和學校對其存在的問題一般是通過學生會為龍頭的學生自治管理體系來實現監督的,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團隊事業的不穩定因素的蔓延局面。另外,通過這種體系還可以帶動學生志愿者以及各種實踐課來實現以做養學,而不是通過以收取高額學費為特征的以學養學,一個小小的學生會不僅能解決學校的生存發展問題,還能實現好學校的管理問題,甚至是聘請師資,聯系實習生產,幫助科技更新應用和加快生產力轉化等許多的了不起的問題。最后我們通過一批成功塑造的學生或畢業生深入鄉村去改造村民的落后意識,改造村民落后的生產方式,從而實現改造鄉村教育的理想。

在學生自治管理體系的形成過程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過程:

1、  組建具有較好基礎的學生會,以學生會為龍頭,加大影響、積極號召,使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管理和各方面建設中去,并成為廣大學生所學習和信賴的先進學生團體。

2、  學生會成為學校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教務、政教、總務的得力助手,與學校管理結成初步聯合,并進一步鞏固學生會與廣大學生的紐帶,確保學生會能代表廣大學生的意愿,同時,學校管理骨干加強對學生會干部的學習觀念更新,并引導和幫助其領導學生參與嘗試實踐。

3、  學生會走向成熟,其職能和優越性將日益完善,學生會主席即可以為校長助理,并畢業后將可成為未來校長之最佳候選,承擔學校和志愿者教育理想的未來探索。此教育校長之來源必然能符合和把握這一共同思想并具有創新精神,作為留校志愿者的再生,其必然能造福于民,真正推動全民教育。

其三,在教育教學管理原則上實行“教學做合一”和“做學問合一”的“教學做問”四合一。

教學做合一,作為陶行知先生所提出,并為后人所發揚,但真正無幾校幾人敢于嘗試,因為他們受傳統評價體系的束縛,即使有少數具有改革精神的教育界進步人士也是孤掌難鳴,理想和理論陷于孤獨,最后要被埋沒。而我們這里卻有一支就是為了這個突破而走到一起的團隊。所以我們不但可以做到教學做合一,而且還把“學、問”動詞化,要學就要問,向一切有助于解決問題的人、事、物去問。我覺得“老師”沒有“先生”這個詞更能體現科學的教育精神。有多少老師能放下自己的權威去“屈從”學生?有多少老師愿意走向農田和農民一起發現?更有多少老師和學生愿意向農夫去請教?過去的先生們做不到,不配我們所稱得老師,我們稱之為先生更合理。我們希望“后生”要比“先生”做得好!老師不能代表真理,任何人都代表不了真理。打破了這個觀念,我們就什么問題都敢懷疑,都敢于嘗試做,什么問題都敢于問,什么人都敢于去問!

教學合一的中心意思是教與學是一件事,從對象上說,老師教的和學生所從事的學習活動的對象是一個東西。顯然如果學生不知道老師教的是什么,學生不明白老師教的是什么學生不愿意學老師所教的東西;以及老師不知道學生學的是什么,老師不了解學生學的程度是什么,老師不關心學生反饋問了什么等等,這些都是教學對象上出了分離的表現。

教學合一的第二個意思就是用現代術語所說的教學互動,這種互動應該是圍繞著同一件事的互動,這種互動要求老師放下權威的形象,本著參與的精神來和學生一起研究問題,老師應當學會傾聽,學會發言,也要教會學生傾聽學生的發言,激發學生學會聯系、學會思考研究和分析,最終產生創造。這樣一來,老師帶著問題來,讓學生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后,并和學生一起引發了更多的問題,帶著更多的好問題下課,這才證明產生了互動的效果。要知道,一個善于發現問題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比善于解決問題的學生更具有創造性。

教學合一的第三個意思就是先學后教,教學相長。所以教學這個詞有必要改為學教,這里還有謙虛的意義。先學后教不是簡單時間順序上的先學后教,而是因果關系上,重心順序上的先學后教,要轉重教為重學。不在老師教了多少,而在于學生學了多少;要先有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后有設計情境,讓學生順利的適應情境、喜歡情境。課堂教學的好壞在于先要有所準備,然后才能有靈機一動,對于新教師準備多了,時間長了,自然有了靈機一動,決不能指望單靠課堂的發揮,隨心所欲。對于老教師也要結合新學生的特點來鋪設新思路,否則就變成了一個只會教書的古董,所以大家都要學。

“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教學做是一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做是學的中心”。知道了教學合一還是遠不夠的,真正的“教學合一”是“教學做合一”。

首先,教學做合一是指圍繞著做每一件事或某一方面的事而言的,教學的關鍵是在“做”(這里的做實際上是指走入生活中的實踐或進行試驗)。老師若不在做上教,學生就難在做上學,甚至于無事可做,或去做別的事。對于老師來說邊做邊教,對學生來說是邊做邊學,教與學的聯系就是通過做來實現的。譬如不要隨地吐痰,書上和行為規范上都有,老師也教學生讀過,認真的學生可能背誦的很熟,但是在校園里隨地吐痰的現象并沒有多少減少。原因就是在于老師沒有在生活實踐中教,學生沒有在生活實踐中學。但也有這種現象:有的學生在校園里基本上做到了不隨地吐痰,但是在校外場所還是隨地吐痰,這就說明了在學校是因為怕被罰款或批評,而沒有內化為素質和自覺意識,只是在校園的小環境做了,在家庭中、在馬路上、在社會中還是沒有接受到做的教育。所以我們要開展聯合的教育,只有接受了社會生活實踐考驗的學生才是真正受到了教育。我們檢驗教學是否合一了,就要看老師和學生有沒有在做上合一了。

其次,教學做合一既是教學觀,也是方法論。要做到教學做合一,就應該把教學做看成是一個系統聯系的不可分割的整體。教學做合一往往有兩種表現:一種是機械的形而上學的合一,是死教、逼學、硬做;一種是辯證聯系和合一,是活教、樂學、創造!兩種區別的根本原因在于前者脫離了客觀實際的生活,不是真正的教學做合一;而后者卻是取材于生活,為生活需要而教,并且立刻就能產生價值,所以也產生興趣,使學生學會主動學習,成功的教學做合一,應該是讓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還能體味到發現和創造的樂趣的,這才是活的教育,是真正的教學做合一!

對于老師來說其實不只是教,課前的準備就是要在做上學。陶行知先生說:“不僅大孩子可以教小孩子,小孩子也可以教大孩子,還可以教大人。”我覺得還得加上毛澤東說的“我們要有甘當‘小學生’的精神”,這就要求老師們要甘當“小學生”,去研究學生,教育要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書為本,研究學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教之前要重學,老師的課堂教學主要是為學生設情境、引思考,化行動,從而實現學生的理思路明做法,生創造。如果說課堂教學是老師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那么課后則是學生去獨立解決問題,所以老師的作業應當科學,應當讓學生體味到再現的意義和做的價值、甚至是創造的樂趣!

怎樣的做才算活做呢?

第一,             選取的問題要走入生活,體現價值,要讓學生感覺到這是在做一件事,一個有意義的問題,而不只是為了考試。

第二,             選做的問題要便于學習,難度科學,緊扣生活中心;

第三,             選做的問題要發展變化,靈活取材,使興趣和價值最大化。

一句話:先生要重學,學生們要敢教,先生們和學生們要一起做——這才是教學做合一!

關于教學做問的合一,是要求我們有問的精神。這里的“問”包含:老師和學生,以及民眾都應當培養出敢問、好問的習慣和精神,不恥下問,也不恥上問;要善于發現問題,并學會通過向書籍問、向實踐問、向老百姓問進而解決問題;我們要“問題主義”教育,而不能是“去問題主義”的教育,因為沒有問題的教育,就沒有必要教育,沒有問題的學生要么不是學生,要么就是最有問題的學生!我們不怕問題,也不怕問題暫且解決不了,我們怕的是沒有人能提出問題!問題是創造之源,所以我們迫切提出“教學做問”合一!

其四,在團隊及學校生存和發展模式上實行“以做養學”代替“以學養學”。

活的學校不是教校,而是做的學校。因為我們實行的是“教學做問”合一,真做就可以產生創造的價值。此價值一可成為教育學生學習之動力;二可發展學校;三可造福于民。因為價值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所造,故老師可以為自己的勞動作一份收獲;而價值主要是由學生所創造,故學校之主人或總理當是學生,同時我們又聯合了村民大眾開展了教育,民眾也必然從我們的行為中領悟到了生活之道,進而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這是民眾的收獲,也是社會的收獲,所以這樣的教育同時就對民眾造了福,對社會造了福。加之學生會掀起的學生自治管理體系,如此學生便學會了如何發展自己,如何發展和規劃學校和社會。根據教學做問合一,學生在初級階段主要是認知,學會使用基本工具,及生活常識等,并養成一些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中級階段主要圍繞著常用工具的操作性學習和思考,高級階段可根據學生所長,選擇專業工具去學習和創造性使用。一般而言,越是往上,創造的價值越大,所以畢業前,人人都應當學會操作一到幾種學科工具以符合生存之需要。而畢業后學生應當是具備了基本的終身學習意識和基本能力,此后的只是應該是不斷的處在更新之中。這種在實踐(“做”)中發展的聯合的教育從根本上打破了知識私有,樹立了群體發展觀和終身教育的意識。

如此,學生在校學習好比是在學校的責任田里實習生活,是在接受一種群體的協作化教育,而畢業之后則是自己獨立去承包責任田,很大程度上還要吸引人去合作,這實際上是一種更獨立性、更自主性的創業性生活。既是這樣,學生有何工作之憂?擔憂工作,乃是功利化之所趨,乃是沖著“人上人”之爭奪!既是這樣,何愁不民富國強,國泰民安?民樂業,方能興業,方積極創造。否則,國家問題層出不窮,防不勝防。教育之根本目的在于使人人有為,人人樂業,而出類拔萃之人應當是在實踐中尋找,而非紙上談兵之得,此為真正的伯樂尋千里馬方法,科舉選拔式的選拔性教育解決不了中國的教育問題,尤其是中國的基礎教育問題。鄉村民眾的整體素質不會因為選拔性教育有大提高!我們選擇了這種靠“做”養活自己,造福社會的教育,從根本上打破了輕視勞動者的意識,打破了科舉選拔性教育的一統天下的局面,給民眾樹立了自力更生的生活意識。傳統教育和辦學者以為社會分工加大,所以搞封閉式之專門學校、同時收取高額學費等模式是錯誤的,尤其對于鄉村學校和基礎教育來說,更是這樣!如果我們叫他們為“以學養學”的話,那么我們的辦學和教育就是“以做養學”!

我們選擇了“以做養學”,人人皆為大有可為而“做”,而不為大有“名利”而讀。學本身不能產生價值,而做卻立即就能。中國教育大多把“學”視為價值之本,這不但導致了手腦分離,而且還是教育誤入功利歧途的本原之一。

面對鄉村目前的教育現狀,我們迫切需要開展聯合的教育革命,而首先就要建設一個與其相適應的文化板塊。而這種文化板塊不是與身俱來的,而是在不斷的打破舊板塊的同時做出來的。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圍繞這有助于形成這個新文化板塊而開展新文化運動。另外,我們的做必須是為實際生活生產需要而有意義有價值的做,實際上,我們的做就是不僅要取得在物質生產教育上取得鞏固和發展,也要在精神生活上取得突破和成長,這也是為我們的教育理想而做。

我們的教育理想就是要把全部的學生培養成一個個有健全思想的人(這里并不強調其必須具有何種學歷和何種工作,而在于其是否能樂業);其次通過這些學生的影響,我們還將建設一展區域文化,這種文化的核心就是“樂業、學習、創新”,學校是這一文化的發源地,是這一文化成長的搖籃,學生是這一文化的傳播者和傳承發展者,而村民和未來村民則是這一文化的主體。我們的理想除了在思想文化領域里進行改造,還要在科學生產技能領域進行更新。我們要使人人都能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學常識,破除封建迷信及識別非正常宗教行為,并學會使用基本自然科學生產工具和做到懂法、守法、護法。讓學生在學校期間就能產生學習的價值。另一方面,通過信息培訓班和新專業工具的學習,摸索“試驗田”,創新建設生產,并積極傳播技術,加速資源共享,給已就業和再就業村民不斷充電,從而使科技更快速轉化為生產力!

總之,我們就是要通過學校這一光源,學生(人)這個媒介,堅持人才最優化發展的基礎上,主要培養有創造力和學習精神的樂業型的有聯合發展意識的現代農民企業家和創業家!

可以展望:這種教育的模式和效率將使教育受益面大大增加,而受益周期將大大縮短,并減少了許多社會問題,不用十年,整個教育區域將欣欣向榮!在一個富有創造力和學習精神的樂業性現代區域文化中,能不繁榮富強嗎?而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和對社會進步的推動力和改造力將遠遠大于任何一群科學家的成就,這就是我們的教育理想。于是這就成為了一項現在最偉大和最有意義的教育工程!

其五,要正確看待并切實在思想上解決好新教育步伐與教育需求的矛盾問題。解決好表面盲目從眾需求與教育理性供給的問題。

中國民眾的整體文化和素質并不高,實際上是很不均衡。而農村的民眾文化和素質就更是如此。中國民眾受到的封建教育思想仍然沒有根本消除,尤其是在農村更是如此。鄉村的教育改造一直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譬如掃盲運動只是停留在認字階段,字只是一種教育的工具,不認識字不見得就是文盲,有人甚至用受到了何種學歷教育來衡量是否是文盲,甚至于提出所謂受到小學教育為“半文盲”,文盲就象一個活生生的人一樣,沒有半個的說法,只有在某些方面是與不是的說法,要衡量學歷,首先要看教育的內容和學生的接受到的教育程度。功利化教育的最大弊端也許正在于,它對于人才的長遠發展不利,對于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也不利,它使鄉村教育和生活的發展一再延遲。蔡元培先生說過:“大學并不是販賣證書的機關”,又說“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未來。”這些話,值得每一個從事教育、關心教育的人深思。

但我們的鄉親們意識不到這么深刻,因為他們是功利化意識土壤下產生出來的,而我們應該清楚是為打破功利化教育而來的,所以我們不能盲從,但我們也不能與大眾劃清界限,我們要開展逐步改造并逐步聯合的教育,我們要即改造即聯合。聯合即是改造的一種形式,要改造就要進行聯合。有時真理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的,我們要始終清楚:學生和村民的表面化需求是孩子上大學、拿高薪等,而真實的需求卻是生存、生活,符合自身的方式去生活(適應生活和創造生活),我們要讓家長明白,這樣的目標與高學歷并無必然聯系。對于家長的從眾盲目教育需求,我們應當尊重,但不能盲從,而應保持理性的供給,用發展的眼光去供給。就如同我們賣衣服一樣,對于只重花色和價格的顧客,我們還要去善意的引導,通過交流讓他們明白并不是衣服越便宜越時髦就一定適合于他們。這樣一來,他們不但能愿意買,而且還不會將來后悔。所以我們要淡化考試教育面向社會發展和其未來負責,按實際所需開展面向大多數群體的生活中最需要的尤其是滿足未來需要的教育!如果我們不能堅定這一點,那么作為一個專業的志愿教育者,也去急功近利,實際上就是在做一件不道德的事情!

其六,在教育評價體系上制定出學校特色的符合實際的畢業生標準,具有重平時而輕結果的特征。

凡是經“教學做問”合一教育的學生必有較強的生活實踐能力,必有較高的聯合發展覺悟,具有不為物役、自力更生、可持續發展之能力和意識。學生自謀職業,又能樂業,并具有創業的技能和理想,這就是成功的國民。反之若國民所受為功利化教育,必然以功利之心來權衡社會價值,必不能將社會價值置于個人價值之上,而以索取價值大小為價值標準,如此社會進步速度有減無增。所以我們主張在教育上革“心”,而非故意求新,旨在打破功利意識教育,發展聯合性質的教育。

衡量我們教育是否成功,一定程度上就看我們的畢業生能否實現兩個方面的突破:一為打破功利化意識,樹立聯合發展的意識;二為學習性、創造性生活生產能力。基本實現了這樣的價值目標,學生就基本符合了學校的畢業生標準。我們的教育應該從孩童抓起,從小對象上說,要辦到能順利走入學習創造性生活生產為止,從大對象上講,我們的教育要跟著他們一輩子,并準備隨時更新。而我們的學生畢業,實際上只是由聯合實習性實踐走入個體創造性實踐進而重組聯合實踐的過程。因為功利化等傳統觀念的束縛根深蒂固,我們首先必須要開展貫穿全過程的教育,開展區域性聯合教育。利用這種持續、聯合的力量進而使我們的教育得到鞏固,使我們的成果得到發展。

關于畢業生的去向問題:可以肯定我們的大部分學生將是作為創業者而走入基層和中層生產生活,但這一代的生產決不是傳統的復制品,而是具有新意識的創造和大改革,每個人在這個平凡崗位上不但樂業,而且隨時都可能有大的創舉出現,而這種創舉立即得以傳播和發揚,這是區域文化和區域經濟的和諧大發展!而我們的學校已不是靠社會募捐錢物來維持生存,而是靠募捐無形資產來帶動鄉村區域性大發展。如此,學校變成了鄉村區域性經濟和文化發展的火車頭,學校的存在,不僅要使下一代人受益,而且還使這一代人受益,并且是現在即學即知的受益。我們的形式不拘一格,學生的實習可以是“走出去”,也可以有“請進來”,我們不是極力把畢業生“送出去”,而主要的是把他們的注意力放在培養和運用所學特長進行家鄉各方面建設和發展上。否則我們的鄉村教育一輩子也翻不了身,我們的鄉村生活一輩子也不能得到改造。城市人不愿來,鄉村人又爭著要出去,誰來發展和建設鄉村?!我們的志愿者團隊在貧區辦學就是要改造這樣的思想,就是要培養建設和發展鄉村家鄉的人才!

其七,要做好教材等教學工具和教育手段的配套改革。

自然辯證法說手段(工具)與目的的關系是這樣的:手段是為了服務和實現目的的途徑;目的必須通過一定的手段才能實現。如此,目的是決定手段的,手段是服務于目的的,所以我們總是要強調目的的明確性,強調手段的靈活多樣性和有效性。

教材的本義應當是教學的取材。既然我們要做活的教育,培育有創造力的學生,那么我們必需取材于實際生產生活所需解決的問題。而我們受傳統教育意識的長期奴化,常把教材理解為課本,理解為各類參考書、教輔書……說到底都是指書本,書本是過去別人寫出來的,書本上的東西是死的。我們就是要把書本上死的東西放到生活中來檢驗一下,這樣才能獲得真知,才能產生問題,才能激發創造!真正的取材應該是在生活中,而不是在書本上,書本只是教學的一個“道具”、一些生活的“影子”,它屬于教學工具和手段的范疇。

我們的目的是明確的,就是要通過新教育來造就下一代及具有“樂業心、學習性、和創造力”的現代生活意識的村民。當我們的手段不能與目的配套時,就要創新手段來實現改造的教育、聯合的教育。我們要始終清楚,我們是為了進行聯合的教育而開展課程改革、課標改革的。目前國家正對語文教學進行牽頭的新課改嘗試,我們極力呼吁只有真正領略課改精神和目的的教師才能創造性地開展好,才能把握好課改這一手段。其后,我們還將要對語言工具學科、理科工具學科、人文社會學科、自然科學學科,以及其他輔助性學科進行大的改革。而且我們各個教研組在各科都要本著學習和研究的精神來大膽探索,我們要在教學做問合一的精神下開辟聯合教育的途徑。

我們認為課改至少應當體現以下幾個方向:

1、  學科走向交叉和綜合化,打破傳統的純學科界限,樹立整體知識觀;

2、  教學循序漸進,打破傳統的一步到位的系統性教學觀,樹立符合學生認知結構和體驗結構的分層面發展思路;

3、  自編校本教材,實現傳統經典教材與實際生產生活結合的“二傳接力棒”作用;

4、  注重各門學科的情感價值開發,注重雙基能力目標和創造性的開發,完善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雙重目標的和諧發展,乃至相互促進。

5、  對課堂教學實行“請進來,走出去”,在體驗中教育和學習,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6、  對教師“請進來,走出去”,不斷更新教師觀念和見識,強化教師教學與生活結合的意識和能力。

對于教學工具和手段上,傳統的方法我們并不完全排斥,但對于填鴨式、灌輸式、單純說教式我們確實要去批判,而在課程改革的前提下進行啟發式、互動式、體驗式教學無疑將使我們的教育更加充滿活力。

既然教學的內容是生活所需的內容,那么教學所用的工具就理應是生產所需的工具,我們就是要通過學生對實際現有工具的體驗來感受和創設更優越的工具。我們的教學若通過對已經或即將運用于實踐的工具進行科學的展現,就有可能實現學生人文價值的根本提升和能力尤其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深度開拓。值得注意的是:要使我們的教學與生產生活緊密結合,那么我們的教學工具就不能是“玩具”,就應盡可能去真實的呈現,這樣才能讓學生產生真實的情感和想象力,產生創造的念頭!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當注意:我們的教育是認識現實,并基于現實去改造現實,所以我們還要不斷介紹新型工具,把先進的成果作為工具教學的成功案例來呈現給學生,從而通過點撥給學生以創造的啟迪,進而激發其進一步創造的欲望。

工具在教學中的引入,我們要多突出“為什么,怎么辦?”而把“是什么,怎么樣”放在次要位置,這也是重過程而輕結果的教育,這也是將人文價值有機滲透于自然科學和生產進步的教育途徑!關于人文和理性(盡管不完全等同于主觀和客觀的關系),我們極力主張在教育中發揮其統一和諧面,努力使人文精神激發對理性的追求,而理性又可以指導和調控人文走向。實際上,我們就可以通過對先進和落后工具的呈現和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使用的不便與快捷,在新奇、疑問和苦惱中激發大膽的想象,進而產生創造的火花。這種火花只有在體驗的過程才能強烈的產生,而等到若干年后的畢業和科研再去談創造,學生的靈感和追求早就淡忘和淡化了。所以我們不但要提倡“即知即傳”、“即聯合即改造”,我們還要在教學中提倡“即體驗即創造”,只根據書本提出的問題沒有太大實際的研究價值,而根據生產和體驗中提出的問題才真正受到生活教育的歡迎,它的解決將直接意味著鄉村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這是借教育工具開展創造生活的教育,也是“教學做問”合一的必然成果!

總之,無論是課程內容改革、課標體系調整,課堂形式調整是圍繞著讓教育更生動更和諧地滲入學生和鄉村的生活中去,成為改造鄉村生活的教育,成為聯合發展的教育。

上述的諸多方面,這是一套從教育目標、教育思想、教育構架到教育評價體系和教育手段的全面徹底的教育改造,這是一個開拓新鄉村教育的大字典工程,這是我們對近10億中國鄉村教育改造的一種大膽設想。作為鄉村扶貧教育的一個團隊,希望我們這樣的思路和思想能得到全社會有志于鄉村教育改造的同志們去關注、去實踐、去完善!

 2003-1-19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liguangshou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2. 為什么批評西方的他們都“意外死亡”了?
  3.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動,迫使中國放棄毛澤東思想!
  4. 侯立虹|誰在動搖“兩個毫不動搖”?
  5. 以色列會亡國嗎?
  6. 從兩處戰火看東方和西方思維方式
  7. 司馬南:美國為什么沒能把巴基斯坦徹底拉過去?
  8. 這才是最難打的戰爭,國安部門剛發出積極信號
  9. 郭松民 | 評普京年度記者會:“過度輕信”及其他
  10. 大陸認定臺灣設置貿易壁壘,惠臺政策即將終結
  1.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2.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這是一股妖風
  5.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6.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7.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8.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痛心,反華潤人丁一多因強奸被捕,哈哈!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