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一位朋友要我寫點東西,我就順便在網上也發了一份。
是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改變了我一生軌跡。自從1998年初次在大學圖書館里接觸了他的思想,我對教育便產生了新的理解和根本的興趣!此后我便讀了許多相關的書籍,但很久以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平臺來從頭做起,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方法來從頭做起,迷茫的探索了六、七年的學術,還只是停留于文字和口頭,直到六年后的今天,來到了貴州這個“窮鄉僻壤”才算有了初步的實踐的嘗試。
在安徽復新的時候,我覺得最大的成果就是寫好了《論聯合的教育》,以及從文字上統一了復新今后的理念(其中的主要學術部分是我當時草擬的),盡管最終沒能在實踐上展開探索。其間也與曹智老師開展過一些淺嘗輒止的試驗,但大多都是學校里面的擺設,終究還是沒能走出去。后來我總結了一下:一個就是當地的應試氛圍深重;二是我和學校的骨干志愿者教師還沒有形成根本的共識,實踐上還是有一些摩擦的,但僅僅是學術上的,不同于殷與趙的分手,更不同于殷趙與楊華的分手,而在于一種星星之火、尋求燎原的嘗試和突破;三就是學校當時的志愿者在教育的“主義”問題上還不夠關注,只是陶醉于獻愛心的層面上,誠然問題會曾出不窮,比如許多志愿者以為“他們的愛心被學生當成了驢肝肺”,但我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解釋這一切,至少我沒有實踐的依據。而在西部我預測到首先升學壓力較小,許多孩子上不了學,大多數學校升學率非常低;其次山區受市場化風波相對較小,一個相對封閉和落后的山區民風相對單純一些,某些地方對毛時代的懷舊比較統一,文化底蘊便于銜接;再次無論是從人物力的支持角度來說,西部是關注的焦點對于志愿者開展民間力量參與鄉村建設,尤其是通過教育這個切入點來組織鄉村文化都是極為有利的!實踐上也恰恰印證了當時的推測!
感謝殷老師給我提供了去鄉建院的學習機會,讓我第一次親眼見識了把鄉村教育和鄉村建設結合起來的偉大希望。我清楚記得一天晚上我偷偷鉆進了合作社員們在一起開會的情景,溫鐵軍給社員們作畫龍點睛的指導和建議,這樣的會就是和我想象中的課堂時吻合的。那個晚上我反復回味著陶行知先生的話——中國鄉村教育走錯了路……所以第二天我再次聽溫鐵軍報告的時候,我即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鄉村教育應當為鄉村建設服務,鄉村建設要以鄉村教育為基礎和引領;基礎教育,既然小孩子要普及,大人就更應該懂得,于是基礎教育應當以全民教育的形式來開展,靠的是小先生制;鄉村教育不再是我原來理解的教技術、教識字了,而是以這些為載體和途徑來傳播一種文化,來解構一種不斷創新的鄉村文化……
而隨后我又漸漸的意識到只有將教育提升到文化建設上來,才有根本的突破意義;也只有將鄉村建設和鄉村教育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04年7月17號,我回到了安徽隨后19號便獨自啟程到了西部,這里面的故事很多也有些曲折( http://www.fuxin.org/bbs/dispbbs.asp?boardID=19&ID=501),在從江縣的大洞村小學我的初期和學生們的故事可以通過一些學生作文中,還有我的語文學期總結中可以看到( http://www.fuxin.org/bbs/dispbbs.asp?boardID=14&ID=695和 http://www.fuxin.org/bbs/dispbbs.asp?boardID=14&ID=851,整個學期的工作我只是有了個簡單的綱要性的總結 http://www.fuxin.org/bbs/dispbbs.asp?boardID=19&ID=898。應該說問題還很多,困難也還很大。志愿者的質量上我就很希望能有更優秀的同志過來,不在于學歷而是做事的能力上,尤其我很注重志愿者的修養和對鄉村文化的建設,不想志愿者一來就埋頭苦教,當然更不是那種高談闊論的大談什么鄉村觀念。
談及對教師的教研和培訓,無論是對當地老師還是對志愿者老師來說,我在開始都算是失敗的,我本以為通過相互聽課,通過從網上找一些好的教育論文開會談一談,通過觀看城里的空中課堂實錄就可以讓大家動起來。但實踐證明對于觀念上的革命,不是靠說,也不是靠觀摩觀摩教學就能解決問題的,況且他們都是成人,大多都教了那么多年的書。而且很大程度上他們在傳統教學上比新志愿者還要高明的多。加之志愿者本身沒有教學經驗也比較固執保守,教學成績一時凸現不出來,我覺得這種教研下去不是辦法,所以盡管當地小學的校長仍然非常支持但最終還是一個多月后流產了。
所以對于這種簡單的說教式聯合改造我覺得是可以定論行不通。而當時有一段時間班級的學生因為從教鞭下解放開了一時也有些收不住的亂,初次教育改革的碰撞失敗了,我對當地老師保持了一種低姿態,并且要求志愿者要謙虛學習,但同時我也在苦苦尋求出路。既然沒有能力領導大家一起來,自己知道怎么來嗎?我開始懷疑,也決心開始自己放下包袱大膽的試驗一下!所以我在原有的小組化的基礎上,開始了鄉村的大課堂的試驗。后來的許多教學上的新鮮故事都是源于孩子們的請進來和走出去。走出去為村民作好事,走出去認識和請教老農拜師學藝,走出去為鄉村即知即傳教識字。請進來鄉村老農將他們的學問,把來看望我們的朋友請到課堂上來了解山外的客觀情況。實踐的效果激發了全校的小組化座位和合作學習的局面!
學校的圖書室是學生自己管理和負責借還書的,效果還不錯,以前塵封的圖書現在有了初步的運用。學校的廣播站也是學生自己開展的,他們開始利用這樣的窗口介紹先進激勵后進,盡管在主持的藝術上還遠不及專業,但起碼他們開始了。現在本地老師也開始漸漸的效仿了。最讓我高興的是,自從北京一行之后,我們立刻商量出來了一個方向——為新鄉村培育人才!小學改革的帶頭人正是小學的校長!學校小學生的掃盲工作,在政府要求的兩基任務下,如火如荼全校性的得到開展和支持,這正是我原來所高談闊論在文字中的“教識字、傳文化”終于實現了!當然在其間有許多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也確實反映了鄉村老百姓的落后一面。但是我欣慰每一次的碰撞,因為只有不斷地碰撞才能有新文化植根的可能!
在走過了復興模式失敗的教訓之后,相信這一次的聯合是能成功的,而且是基于一個具體的小學和一個廣義的鄉村社會型學校的聯合,對于本地的小學來說,我們駕馭的是一種文化層面,而對于我們這個復新小學來說,本地小學又是其中的一個載體!其中雖有緊密聯系,但又無必然依托關系,更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一直以來我對小學的操作時謹慎的,是以建議的方式鼓勵本地的小學校長去改革,在利害決策上,我從不對本地教師指手畫腳,自我改造比強按牛頭的效果要徹底,更比排斥和對立要根本,所以聯合的教育適合于聯合的辦學,更何況我們的聯合辦學,不是僅僅對一個小學校的聯合呢!對此道路我充滿信心,但也缺乏操作的經驗,所以彎路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不彎的太遠,都還有機會。
這條路的探索上,道路是艱辛的,但我感覺到所走的每一步都沒有浪費!比如說在我們開展小先生制教識字傳文化的過程中,有的家長罵自己的孩子沒出息——給孩子錢上學不是教他去教大人的;稍好一點的情況是,有的家長一見自己的小孩過來教識字了,就躲起來不愿意學,或者撒慌要出去“吃酒”;當然更多的家長實實在在的被小孩子感動了,我們就產生了幾個學習型家庭,全家人都動起來學文化了,很了不起的一家人!!
一切才剛剛開始,路很長啊!現在還談不上成果,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困難—奮進,困難—奮進!”用一個學校帶動出來一個學習型鄉村,樂業是學習的原因,創造是學習的目的。一個真正的學習型鄉村要靠一個“樂業、學習、創新”的鄉村文化支撐起來并且發展下去的!一個個學習型的家庭聯合起來就是一個個學習型的鄉村,一個個學習型的鄉村聯合起來就是整個的具有創造性的中國!希望有更多的同志與我一同思考,一同探索,這樣的路真有意義啊!!
立足民本,深入草根的聯合是可靠的!當然聯合的走比志愿者獨自走要慢一些,但是這樣才算挖掘了鄉村發展的最根本動力,這樣鄉村教育和鄉村建設才會更可持續,更有意義!我看到了鄉村教育的真正的發展方向,但這一生我不一定能走完,所以要大家一起來做這件大事業!「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