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報導,留學熱趨向低齡化,今年留學熱十分火爆。是為了逃避“高考”,還是為了獲得國外發達的優質教育資源?
過去出國留學,原本是為了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水平和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從而獲得更好的教育條件和發展機會。中國教育改革近三十年,GDP總量達世界第二,對教育的投入也是空前絕后的,僅從教育資源和教育條件來看留學熱,應該出國留學的人越來越少才對啊。如果說留學是為了逃避高考,那只要不參加高考不就完事了嗎?所以,我們不得不從教育改革的根本來看。
教育改革的最初,就是實施了教育產業化,它與醫療、住房等一樣,所為的改革,就是讓政府卸責任“包袱”,讓百姓多掏錢,誰錢多誰享受好的教育。教育作為社會的上層建筑,本是為社會開發人力資源,為個人生存發展打基礎的社會責任,而教育產業化就是把政府責任成為了賺錢的資本。從那時起,教育成為了每一個普通家庭的一座沉重大山。當教育成為一種狂熱產業的時候,其推手還不僅在教育本身,而是整個社會在私有化進程中對錢的不擇手段,導致教育的本質被異化,教育的目的遭錯位,教育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社會對教育的要求片面追求名校、學歷。“高考”本是對學生學業水平的一種評價和選拔人才的手段,但在社會有形與無形推手的作用下,擇校熱不斷升溫,而且位置不斷下移,從大學到高中和初中,以致于到小學甚至是幼兒園,學校為追求生源片面追求升學率和分數。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對于許多學生來講,學習不是快樂,而是負擔和磨難。
雖然說成才的道路有很多,但社會對學生的要求不僅看學歷,還要看學院,這就讓人從其畢業的那一天起,就被打上三六九“等級”的烙印,這個烙印影響到他的擇業、就業、升職,以致是一生。雖然說人要“終身教育”,但“第一學歷”讓學歷的烙印打得更深了。因此,要獲得這樣的學歷和學院,高考就是門檻,這道門檻關系到一個學生將來一生的命運。為了這個門檻,有多少家庭、多少家長,用孩子的童年賭一生的命運。
教育的又一個問題已不僅是上學貴的問題,而是大學畢業后仍然是就業難。人說“學為所用”,但大多數人花了金錢、賠了青春換來的是學無所用,甚至是找不到工作的結果。有人說:“現在哪兒都能找到工作,只要肯做?!边@些人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你咋不去干那些容易找的工作呢?花盡了家庭的積蓄,搭著失去的童年快樂十年寒窗苦讀,換來的就是賺價的汗水工作,甚至是沒有社會保障的工作,得到的就是被人無情掠奪和殘酷剝削,這樣的人生沒有光明,前途暗淡。
由此可見,教育作為社會的上層建筑,教育的問題其實是社會的問題,而社會的問題也不是教育所能解決的問題。留學本是一種正常的文化交流,但留學爆熱就不正常。在一個弱肉強食的吃人社會里,人生的奮斗就是為獲得生存空間與發展空間。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由于有剝削全世界的能力,其本國的福利比第三世界要好很多。出國留學,不僅是對這樣一種社會環境的無奈和人生逃避,也是為人生的前途發展尋找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寬闊的發展渠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