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深處的靈魂呼喚
——讀《冬夜戰歌》有感
首都某大學學生 小張
“我并不為自己的命運擔憂,也沒有想到家庭、親人。因為從我投身革命的那一天起,便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將自己的小家庭拋之腦后,而將勞動人民的大家庭掛在心上。作為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戰士,能為勞苦大眾的解放,能為共產主義事業吃苦、坐牢、獻身,這是我最大的幸福和無上的光榮。”這是武光年輕時被關進監獄時寫下的一段話。雖然我從來沒有見過武光老人,但讀完這段話之后他在我心中已是一個高大的戰士形象。
小時候也曾了解到很多為了新中國、為了人民而不惜犧牲自己的英雄故事,但那是僅僅是一種天然的崇敬。記得在課文中學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和邱少云為了掩護而在大火中紋絲不動的事跡時,我真的不敢相信這是普通戰士所能做到的。那是我根本不知道“信仰”為何物,所以只是把他們的行為定義為“不怕死、勇敢、愛國”,根本沒有考慮他們的這些品質從何而來。他們有些人甚至沒有來得及看到新中國的成立。在他們眼里,個人的一切在共產主義信仰面前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
我也曾想過,如果我死了會怎樣。坦誠的講,我曾經對自己的生命看得很重,有時甚至到了想起死就恐懼的地步。我曾經天真的想永遠看著這個世界進步、發展。我很害怕后來人將我遺忘,認為我從來不曾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我希望被人記住,希望別人認為我很重要。后來我才明白,這是嚴重的個人英雄主義和強烈的精英意識在作怪。我只是想讓別人記住我、尊重我,卻從不曾想自己能為別人做點什么;我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卻忘記了人民群眾這個大世界。我之所以恐懼死亡,是因為我沒與看到它的意義在哪。毛主席在《為人民服務》中曾寫道:“我們要努力奮斗。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是啊,如果是“死得其所”,那死亡還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然而,在擺脫了個人生死的困擾之后,另一個更麻煩的問題擺在了我的眼前,那就是父母和家庭。個人可以不在考慮范圍之內,但與你有血緣關系和親情聯系的人的幸福或痛苦會讓許多人難以抉擇。電視里經常出現的場景便是無數英雄因父母妻兒被脅為人質而繳械投降。然而,武光老人的行動讓我受到了震撼。為了革命,為了更多人的解放和幸福,他毅然辭別了父母和心愛的女友,踏上新的征程。對于父母,或許他會有愧;但對于人民,他一定是無悔的!他所牽掛的不再僅是自己的小家庭,而是無數勞苦大眾的大家庭。正是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堅定信念讓他的選擇也如此堅定。
無論是個人生死問題,還是家庭問題,歸根到底都是信仰的問題。沒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沒有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這些問題是不可能看透的。信仰不僅僅是一種理性的認識,它更是融入內心深處的靈魂呼喚。它驅動著我們向前走,讓我們的眼光不再狹隘,讓道路越來越寬廣。還是用武光老人的話來結束這篇文章吧。“作為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戰士,能為勞苦大眾的解放,能為共產主義事業吃苦、坐牢、獻身,這是我最大的幸福和無上的光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