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參與國有企業治理
南京政治學院 趙學清
本文是作者11月13日在“深化國企改革對策研究”研討會上的發言。
國有企業是勞動者和國有的客觀生產條件相結合、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的經濟組織。現有的國有企業治理理論是從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引進的,它強調企業是一組契約關系,其根基是資本雇傭勞動。由于現有的國有企業治理理論遵循的是資本的邏輯,因而嚴重地忽視了勞動者的利益,使得勞動者的權益受損,嚴重挫傷了勞動者的積極性。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必須重視勞動者特別是直接操作勞動者的利益。從勞動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界定產權厘清勞動者的權益,并在企業治理制度安排上確認勞動者的地位,才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有企業治理乃至一般企業治理的關鍵。 傳統的政治經濟學只把勞動者看作勞動力商品,認為企業以一定價格購買了勞動力之后,就擁有了完全的支配權,也不再需要進行額外的剩余激勵了。也就是說,在企業契約中沒有說不清楚的問題,不需要在購買勞動力之后的使用過程中通過再談判來分配企業所有權。然而,現實的情況是,盡管企業購買了勞動力使用權,按契約規定有權安排和支配勞動力的使用,得到勞動能力的充分供給,勞動者在出賣勞動力的使用權之后也有義務按照契約的規定服從企業的調度。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勞動力與其主體不可分的特性,勞動者會在勞動過程中按照自己的效用目標做出勞動努力供給的決策。在沒有相應激勵的條件下,勞動者就會在勞動過程中實施機會主義行為。在勞動比較簡單、監督比較方便、生產容易管理的情況下,勞動者實施機會主義有一定困難,但隨著勞動的日益復雜、監督的日益困難和經營的日益重要,勞動者實施機會主義的空間越來越大。企業剩余的索取權是企業產權的標志,既然企業內的勞動者僅僅被當作勞動力商品,沒有被當作擁有部分產權的勞動者,他們也就不可能獲得剩余索取權。在企業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情況下,其合理的反映就是實施機會主義行為。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勞動者的機會主義行為表現為偷懶、搭便車等,造成了國有企業的低效率。在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一部分勞動者如經營管理勞動者的機會主義行為表現為侵占國有資產,一部分勞動者的機會主義行為表現為喪失勞動積極性,還有一部分勞動者下崗了,連實施機會主義行為的機會都沒有了,最終結果是國有企業陷入困境。 由于資本雇傭勞動的邏輯導致了勞動者的權益被忽視,導致了國有企業中勞動者積極性的喪失,導致了國有企業的契約性存在嚴重缺陷。我們知道,企業的契約性質集中在勞動力使用權的交易上,即出資人與勞動者的關系,或者說集中在資本和勞動的關系上。而資本邏輯下的國有企業產權的界定與配置,只承認了勞動力使用權交易的市場契約關系,不認可在企業實際使用勞動力過程中出資人與勞動者之間的契約關系,使國有企業喪失了企業契約的特殊性質。國有企業的治理的最終結果仍舊反映的是資本的邏輯,即資本獲得全部剩余,勞動者只得到勞動力的市場價格——工資。 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在于勞動者參與國有企業的治理。勞動者參與國有企業的治理是指勞動者以自己的勞動力產權參與企業契約,參與企業管理、參與企業決策、參與企業剩余的分配。這樣,國有企業的勞動者就不僅僅是勞動力商品的所有者,而是擁有勞動力完整產權的勞動者。當然,由于從事經營管理勞動、工程技術勞動和直接操作 勞動的勞動者擁有的勞動能力不同,享有的勞動力產權的量也不同,在參與企業決策、管理和剩余分配的權利也就不同。一般來說,經營管理勞動者享有的權利最大,工程技術勞動者次之,直接操作勞動者享有的權利相對小些。但是,由于直接操作勞動者人數多,因而他們作為一個整體的權利量并不小。 勞動者參與國有企業治理并不是要否認國有資本的產權,相反是要維護國有資本的產權。勞動者參與國有企業治理使勞動者的利益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證,從而可以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經濟效率的提高。勞動者的目標和企業目標的一致性使國有資本在減少侵蝕、做大蛋糕中受益。 勞動者參與企業治理突破了傳統的資本統治邏輯下國有企業治理的古典模式,使國有企業中勞動和資本的關系具有了社會主義的性質。隨著勞動者參與國有企業治理的逐步成熟,就可以實現向勞動雇傭資本的轉變,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微觀基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