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們今天下午的活動要開始了,歡迎大家來到烏有之鄉來參加我們這個活動,同時進行網上直播,有外地朋友通過網上互動交流一起參與討論,大家今天參加這樣一個話題的討論,還是對我們國家存在的醫療教育兩個方面的問題比較關注與關心。這個話題的來源,故事的背景是今年十一長假期間有一些青年朋友離開北京上海大城市到貴州這樣一個西南偏遠地區,去做了一個長假的旅游,做了一些社會調查。首先請嘉賓們講述他們的這次國慶期間碰到的所見所聞他們所經歷的故事和感受,我們的朋友大家一起來參與這個話題的討論。接下來由工業時報的記者黎光壽先生來主持,掌聲歡迎!
黎光壽:非常感謝大家今天下午能夠到這兒來,我們這次活動是我們在十一之前!九月十幾號的時候開始組織了,當時想到貴州去做一個調查。為什么到貴州去呢?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志愿者說,他們已經在八月份的時候已經到貴州省的榕江縣從江縣做了兩個月的調查,最后在貴州省從江縣建立了一所學校,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他們是希望能夠用志愿者的形式,把鄉村的教育也做起來。
我們這次從北京出發的團隊一共六人,今天有兩個人沒有到,一個是杜鵑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另外一個時磊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因為身體不太好沒有過來。現在介紹一下我們已經來的幾位隊員。坐在最左邊的那位叫邢莉北大法學院的。
邢莉:大家好!
黎光壽:她旁邊的是劉志潔,我們大家叫他圓圓。是首經貿大學今年剛畢業的。這位是田雪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高材生。我是黎光壽我是民政工業時報的記者。這次我們去調查主要內容,一方面是教育,另外一方面經濟醫療各方面。但是讓我們感受最深的還是教育和醫療兩方面的問題。
現在我是想請邢莉,請她先把她的見聞和感受給大家說說。
邢莉:我為什么這次會去吧,是這樣的,我們去貴州的學校全稱叫做貴州省從江縣雍里鄉大洞復新實驗學校,這個復興學校在貴州省的一個分校,復興學校總部在安徽省的渦陽縣,這是北大一個98級法學院的畢業生叫殷永純在安徽創辦的學校,在2002年在南方周末上看到的報道。這篇報道寫的就是安徽省的復興學校。在今年暑假的時候我自己去了安徽省的復興學校,在那邊一周的活動進行了調查。在安徽的時候,我看到了在貴州學校的老師。十一期間黎光壽他們組織去貴州。這次去貴州其實我和時磊兩人抱著考察的目的更多一些,我是主要考察農村教育者方面,時磊主要考察農村醫療這方面的東西。
我簡單給大家說一下我在貴州發現的一些問題。我覺得現在農村教育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這種義務教育下,應試教育體系和農村當地生活太特別了,在兩個地方我都覺得這是最大的問題。這個可以從復興學校的理念說起,學校辦學宗旨以素質教育為主,在安徽的學校他們的教育層面是做人第一,知識第二,在貴州李光瑞老師一開始的想法是在比較窮困的地區,經濟相當落后的地區,政府管制比較少的地方先辦一個小學,當時的想法是在小學推行比較好的職業技能教育,同時普及基本的文化知識教育是這樣的想法,但是現在實際的情況是他們原來想去的比較窮的地方,沒有給他們太多的支持。所以他們到了現在的從江區大眾村這個原來的培訓學校。這個學校應試教育的思路比較強的,這種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的沖突我覺得現在目前在他們學校比較明顯的。
為什么說應試教育和農村實際脫節比較利害呢?我在當地問了一下當地的負責教育的這些官員他們當地教育的情況,在這個地區來看,他們高中升大學的升學率非常低,三四年都沒有出過幾個大學生。我們初中上高中目的就是為上大學。這條路在農村基本走不通。在安徽我們也知道相似的情況,就是當地的升學率其實非常低,這種升學率這條路走不通,這些高中沒有考上大學的孩子怎么辦呢?當地領導告訴我們,90%以上出去打工,基本上出去的這些人都是干重勞力苦力。比如在北京我們看到一些建筑工人,或者一些其他的體力勞動的這樣的工作。其實這種重勞動工作它需要你九年義務教育所教你的這么多知識,你的知識在你的打工生活中有用嗎?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當地的老師和政府官員他們其實也有相似的疑問,農村義務教育所教到的知識到底是否有用,他們也有這樣的疑慮,而且很多人平心而論他們認為也沒有用。但是怎么辦?有沒有一條改革的出路,我覺得這個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還有一個問題,在農村發展教育上的物質上的保證還不是很充足,不管從政府的財政收入,財政撥款來說,還是軟件上的師資來說,都不是很夠。我們看到的這兩個學校,安徽的復興學校完全是志愿者去辦,他們學校老師的狀況是這樣,長期的志愿者就是準備在這個地方長期做下去的志愿者,我當時暑假去是有三個,可能開學以后又來了一些,大多數人是做一年的支教或者一兩年短期的支教。他們在老師的來源上的保證還不是很好。而且對于教育來說,大家知道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你帶一個班,你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比較有連續性,如果帶一年中間斷了,對于學生來說效果有影響。但是現在沒有辦法,他們的志愿者學校不像西部學校那些學校會有一些回報,他們完全是個人志愿的。在這種情況下,生源和老師都有一定的問題。我們從貴州回來以后,我和當地的羅書記有聯系,他告訴我們當地人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政府的財政方面也有一些問題,但是這不是最關鍵的問題,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太多先進的人才到他們那去,這是農村教育很大的問題。
大概這些是我看到的一些最主要的問題,包括一些女孩子上學的問題,確實也存在。就是說當地有一個教育部長給了我一個數字,就是現在官方的統計,當地小學里女生比例42%,初中36%,高中25%。大家可以看到首先第一點不管在哪個階段,女生都比男生要少,第二越往高走女生數量越少。我們也看到很多女孩子他們都去幫家長干活,要帶孩子,但是男孩,我回來在想一個問題,發現當地的男孩他們可以不上學的時候玩,女孩基本上都不能玩都要干活。那也就是說,其實在這個地方重男輕女思想可能還有,而且女孩子上學到底是否有用,這個在當地來說也是一個問題。這也是他們教育上我覺得存在的一個問題。
總的來說,我覺得在教育上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的這種義務教育體制下,所教的內容到底對農村孩子來說到底有多大的用,能給他們多大的影響力,這是我現在想的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什么意見,待會兒是不是也可以談談你們的想法,大家交流一下。我主要就先說這些。
黎光壽:我們請田雪松談一談他這次考察的見聞和感想。
田雪松:我是學工科的,工科生可能不像邢莉那樣感想很多。我想講的就是陳述事實,我到了那個地方看到的一些東西。看到的一些當地的情況以及他們教育的情況,以及他們生活的情況。到了那個地方之后,感覺貴州這個地方到處都是山,全都是山。當地的政府他們的一些官員給我們介紹當地的情況,講貴州省是景山半水到處都是山,他們依靠的是山。我們到的是英里鄉,他們今后的發展經濟,就是打算把山上的樹砍掉多開發一些梯田,增加種田的面積,通過種田來提高家庭的收入。我當時就在想,如果是這樣,因為我們去英里鄉,他們大部分都是苦山,都是紅谷山。走在路上隨時可以看到泥石流那樣的紅土。實際上當地在經濟上的依靠,一個是林業,一個是畜牧業或者是農業。
但是我為什么要說這一點,實際上經濟和教育之間是一個很辯證的關系,兩者相互協調的關系。你的經濟的發展如果單純只是依靠一個農業林業或者畜牧業這幾個行的話,實際上對于知識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當時在走的時候和當地的周政協座談的時候也提到這一點,當地如果只是以農業林業畜牧業為他們今后的經濟發展龍頭的話,對于人才的吸引力不是很高。因為你讀了高中大學讀了之后,做農業畜牧業對你的要求并不是很高。這是我到那之后的深刻印象。
另外一點我到了那個地方之后,因為原來我家里也有人是做教育這方面的工作,比較關心輟學的問題。當地的一個政府官員給我們講了當地政府輟學的情況。初中是75%,也就是說一百個人會有20幾個人升入不了初中,無論什么樣的原因我了解北京市的數據實際上初中入學率達到99%以上。對于在北京輟學的原因有這么幾點,最讓人頭疼的原因就是學生厭學,還有家庭原因,父母離異去世這種打擊造成的,還有經濟原因造成輟學的,還有社會因素,比如社會上的一些團伙把這些孩子帶壞造成輟學。其他的這些原因都可以稱做學校的幫助政府的幫助都可以回到學校里去,學生厭學是很難的一個問題。
我們當時到了英里鄉之后我們分了組,深入到苗家各個家庭去調查。調查他們當地的學生輟學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當地的政府官員告訴我們主要的原因就是觀念,觀念的問題。他們認為教育沒有用的觀念,我們去的時候是帶有色眼鏡去的,到了那里覺得他們不太重視教育,到了那里發現我們錯了,當地農民對教育重視程度遠遠高于我們的預期。當時我們問了一下家庭收入情況,然后他們當地的家庭一般情況下都是三個孩子以上,無論男孩女孩都是三個孩子以上,每個孩子一個學年要交80塊錢學費,三個孩子一年240塊錢,但是這240塊錢我覺得對于我們在座的大部分人根本不算什么,可能你一個月的生活費都不只這么多,但是對于他們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就問他們,如果說你的三個孩子都要讀書,如果三個孩子同時讀高中大學,你的家庭肯定要承受非常重的負擔,這樣的情況下是否愿意繼續供讀下去,我們去了三個家庭,每個家庭給我們的答案幾乎一樣,他們都說看孩子,孩子愿意讀到哪就讀到哪,他們的教育觀念上應該說非常的先進。一方面當地政府確實做了工作,另一方面他們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體會到做農民的辛苦,希望他們這一代人能夠讓孩子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所以我覺得從最根本上來講,是他當地的經濟確實還是不發展,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我覺得還是地理的原因。所有他們當地有很多的特產,比如我們聊到的碰柑,但是這種東西我們大家可能在座的都沒有聽說過,如果運出來成本很高。豆腐運出了豬肉的價錢。當地有一個特產叫做遮爾根,這種東西據說在非典時期,對非典有預防作用,我覺得也是交通問題不能完全的把它運輸出來,所以我覺得其實我回來之后一直很忙,也沒有沉淀出什么新的東西來,我在當地對于其經濟和教育能否發展,是一直思考的問題,現在我也一直思考這個問題,經濟發展了,才能讓教育發展起來,如果教育部發展,經濟還是會受到束縛的。
最后我想說的問題,就是當地的教師確實非常的缺。也是聽當地政府的官員介紹的。介紹的情況是教師學歷合格率小學是92.5%,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82.6%,高中是57%,高中的老師有一半以上學歷不合格,而且教師的缺口是在771人這樣一個規模。他們的教師非常的缺,學校合格的這些教師。我想我們在座的,包括我個人在內我們可能應該大部分都是學生,包括我個人在內,我非常希望有這樣一個時間,能夠到貴州省西部這些地方執教,我最后想說,如果大家有這個時間有這個心情有制革精力的話,希望拿出一些時間來,哪怕一個月兩個月甚至更短時間,到西部感受一下去幫助那里的孩子,他們確確實實非常需要大家的支持。我們當時問那些孩子你們需要我們給你們什么幫助的話時,他們想通過我們了解更多外面的事情。所以我想如果大家有這個熱情有這個時間有這個精力一定要到西部走一走,去幫助那些孩子,我就說這么多,謝謝大家!
黎光壽:我來穿插幾個小小的數據。我們在開座談會的時候曾經問了他們的教育局長和鄉黨委書記,這些孩子讀書以后能夠給他們家庭帶來多大的債務,回答是這樣。小學基本上所有的家庭都能夠承擔,初中大概有60%家庭能夠承擔,高中有30%左右的家庭能夠承擔,到大學以后就只有10%的家庭能夠承擔。通過這組數據,我們再說另外一組數據,小學初中它的入學率大概百分之九十幾,百分之八十幾的數據,從初中能夠升到高中數量非常的有限的,整個從江縣有30幾萬人,他們的高中生好幾年以來,一直都努力突破一千人,今年突破了一千人。他們高中考大學,大概每年有十幾個人能夠考上本科以上的大學,我就穿插這些數據,下一步我們是關于一個醫療的話題。這個話題是我們在這次調查過程中,我們碰到的一個特例。這個特例就是我們在這個案例當中,我們的圓圓就是我們故事當中的主角之一,現在請她來把這個故事向大家講述一下。
劉志潔:大家好!其實這個故事發生的挺突然的。因為那天10月3號大家分成五個組,本來目的是看個個村的教育狀況,到各個家庭看看那里學生和家長對讀書的看法。我們一開始也去了大塘村,那里真的很富,我們是跟隨當時羅書記鄉黨委書記的車去的。把我們帶到那個學校,路上走訪一些人家,我的感覺就是非常有錢,每個家的房頂上都有電視接收器。這時候我看到一個特別美麗的女生,看起來很小就二十一二歲,其實已經是一個四歲孩子的母親,她叫李春燕。就是這個李春燕這個大夫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女生,而且非常善良。當時我們看到她的時候她非常無奈非常的難受,急匆匆的。我們問她是否能接受我們的采訪。她說沒有時間。她說一戶人家的孩子一點生的現在已經四五點鐘了,那個孩子出現問題已經不行了。我們當時覺得這個事情很突然,我們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想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很好奇,也是出于看看我們能否幫忙,我們大家跟這個美麗的村醫往村頭趕。在那個時候我發現這個村子不像我一開始認為地富裕。越往里走房子越破舊。我們看到的這些很漂亮的竹樓都是表面的,里面的這些破舊的才是他們的真實情況,她搶救的孩子就是在這么一個家庭里面,是在村子里最村頭的地方還要往上爬路很難走,我們走上去的時候,發現那個竹樓,我想不到那里面怎么會住著家我認為是危樓的一個地方。
我到屋里去,看到了一個特別小的小黑屋,我自己形容就是那個屋子和我的床一樣大,那個屋子里面的那張床和我的書桌一樣大,在那樣的小床上面躺著非常瘦弱的母親,我身高一米六,那個母親頂多八十斤重,后來我們了解到那個母親結婚五年,生了四個孩子,這是第四個孩子。就是這個底下的孩子,前面的三個孩子分別四個月七個月分別早產,這個也是男孩,前面的三個孩子都是早產。我們看到這個孩子的時候非常的不樂觀,一問孩子只有一斤重,這個孩子放到北京來講,也不太可能會活。看到那個家庭痛苦的樣子,還有非常美麗的李春燕她的善良讓她不會放棄。大家一起去搶救這個孩子,這個孩子在我們手里經歷半個多小時,在這半個多小時里一直做按壓,要做胸外的按壓,力圖使她停掉的心臟能夠恢復。后來我們發現這個孩子可能窒息死亡,肯定母親腹中的羊水吸入,肺部不健全,雖然剛生下來的時候雖然哭了幾聲,但是最后那個哭聲不足以把它的肺葉打開,于是這個孩子停止心跳已經很長時間了,在大家的勸說下,在羅書記非常快速的趕到把這個孩子轉到了鄉里的醫院,最讓我很氣憤的,在大家往那邊趕的時候,杜鵑往醫院打電話,醫院同意派車,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準備好錢,我覺得這句話是一個有良知的人很難說出口的話,但是他們說了,雖然最后黎光壽給我解釋這是由于他們醫療制度的問題。救護車如果出一趟車沒有急診病人或者任何原因他們自負盈虧的這個救護車。既使這樣他們說這樣的話我們也很難接受。
最后到醫院的時候醫生很不負責任,把這樣一個孩子居然引到兒科,這個孩子應該送到婦產科,我們很生氣。一直在跟他交涉,在加上黎光壽在旁邊不停拍照,知道這幾個人是北京來的,這個是大事情,所以才把他送到婦產科的病房,在這之前,這張圖片是我最喜歡的一張圖片,就是李春燕為什么說她是偉大得以生,在沒有呼吸機的前提下,用自己的嘴給小孩做人工呼吸,試圖用自己的氣把孩子里的羊水也好胎糞也好吸出來,這個不是每個人能做出來的。以前看過這樣的情況但是是一個很有名的醫生,那個醫生有很好的醫療條件,她還享受著醫生一切特別好的待遇,比如她有很高的工資有老保有福利什么都有,但是李春燕什么都沒有,但是她能做到這一點,我想她的心比北京市的大醫生更偉大。
把孩子送到醫院的時候,這個家庭她的兩個奶奶應該是姨或者是嬸之類的,我不太聽懂他們的話,他們非常痛苦看這個搶救,醫生盡力了,打了一些強心針做了一些輔助的治療,這個孩子終于醒過來了,在32攝氏度的保溫箱里那個孩子的顏色非常漂亮,粉粉的顏色。我們大家非常的高興。我們覺得這個孩子終于活過來了,我給我媽媽打電話,哭著說媽媽我們救活了那個孩子。當時這么高興沒有人想去看一眼那個孩子,我們都在樓道里。在我們特別傻乎乎在外面高興的時候,突然我探頭往里看了一下急診室,就看到這幅圖,就是他的一個奶奶跟我說孩子沒有氣了。我很奇怪,雖然我們聽不懂他們的話,看里面的小孩是發鐵灰色的紫色了,這個我們不能特別的接受。如果我們不拍照,早一分鐘發現孩子的顏色變的暗淡開始發青呼吸變的越來越小,我們沒有看到,而是她非常痛苦的奶奶看到的,她跟我們說的時候語氣特別的平靜。當時大家都不知道這件事情該怎么辦,醫生也在盡力搶救,當時我們已經沒有歷史看這個搶救了,在我有點印象的就是說,他們忽然要寫一份通知,他的兩個奶奶和姨,不認識字的,所以是李春燕醫生幫她們寫的放棄治療。上面好像寫孩子太小,病情嚴重,家人希望優生優育,最后決定停止搶救。底下還有很難看的紅色印子,就是他的奶奶他們的手印,就是在孩子沒有死亡的情況下,提前被判了死亡。當時孩子抱出來的時候是青紫色很難看的顏色,但是我想那個孩子沒有死,他們放棄孩子的理由,就是孩子長時間缺氧,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如果我們可以幫得了一時,但是幫不了一世,所以他們家人也無力面對這個結果,選擇放棄了孩子。這份通知單就告訴了這個家庭,他們五年以來第四個希望又破滅了。我覺得這是我們欠他們的。這個是大家都哭的很傷心,因為我們覺得我們欠的太多了。
在這個孩子被送出醫院抱出來的時候,我問了問這個孩子怎么處理。我本來想說你們會把他埋起來或者如何,我只是想聽到這句話,但是翻譯過來,是在路上扔掉我真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寧愿相信春燕醫生的語言不是很好。但是后來我問父母親,他說當地人可能有這樣一個習慣,就是在路邊很簡單的處理掉,我覺得這個會讓我們更加傷痛。再后來他們把這個孩子抱回家的時候,醫院還是好心派了一個救護車,抱著孩子的痛苦那一段黎光壽沒有拍,因為這太殘忍了,所以他只拍了一個漆黑的夜晚拍了救護車最后的牌照尾部的地方。這個孩子就結束在我們的手里了,我覺得有一半的責任在于我們。
在我們回去的時候,我們和春燕一起回去,去了他們家,在他們家等我們的是更震撼的。是帳單,她的父親跟她說你死都不能離開這個地方,就因為這一句話,春燕醫生在這個村子里呆著,免費給大家看病,那里面的人真的很窮,接生那個孩子的時候,只得到他們家最后的兩塊錢,當地人不是不想付醫療費,而是確實沒有錢。所以春燕醫生已經欠下了很多錢,只是把一部分的帳單,還有很多的根本都沒有寫,寫出來貼在門上,因為根本沒有門,可能是一場大雨把他們的門給沖垮了,所以他把門堵起來,在墻上挖了一個洞,用小柱子撐著,在門里面貼了帳單。她說鄉里鄉親的,貼在外面大家很尷尬,貼在里面誰愿意看,誰看,如果你有力量你就還,沒有力量我也不催你。大家看這個房里什么都沒有,他們的房子已經被沖垮了,這扇墻已經沒有了,1/4的地方已經沒有了,黑洞洞的。為了防止4歲的孩子還有小狗掉進洞里把房子鎖起來了。她就是住在這么一個房子里,但是因為她父親跟她說死都不許離開,就這樣一個另人感動的人。
我們去她家的路上是非常黑的小道,很微弱的手機的燈光,都會覺得手機真的很明亮。在城市里,女孩為了顯示自己的嬌貴或者嬌氣,別人講一些可怕的東西都會撒嬌半天,但是這個是真正可怕的一件事情,一個非常漂亮的姑娘,每天晚上會10點,11點有時候半夜兩點三點都會走那么黑的小路翻過一座山去給村民看病,我覺得這個精神非常值得思考,我覺得她做的很多事情,不要說她是一位年輕小姑娘,就算她是一個男人,因為一般男人不是比女人強大家都是這么認為,既使這個男人也很難做到。我覺得醫生給我的震撼非常的大,甚至要大過死去的孩子,這就是我講的謝謝大家!
黎光壽:我稍微補充一下,當時我進到醫生臥室里看到的情況,當時我進到她的臥室里,她的臥室是一個很小的屋子,也就是咱們這個屋子一半大,里面放了一張床,另外一邊放了一個枕頭柜,這些是非常簡單的家具。更另我感到焦急的事情,就是她的墻。它的那個地基累起來的那一塊,現在已經是一直一直的塌下去,另一面墻已經有四個口,上面的整個樓墻壁之間最大的裂縫大概有五厘米那么大,然后在她內墻里,也是有大概三條裂縫,裂縫不大,最大的一兩厘米,墻壁和樓枕之間五六厘米的距離。現在整個房子地基的一部分已經正在往下探險,說不定她哪天那個房子就塌了,這個美麗的醫生可能就再也沒有家了。
我們今天到這兒來的時候,還有李春燕醫生,以及我們到了貴州從江的志愿者老師李光瑞,他們正在網上等待大家給他們提問和交流。現在看一下哪位朋友有什么疑問,我們可以先提。他們在網上可以回答。一會兒再告訴大家。
李春燕就是剛才圓圓所說的美麗的村醫,還有另外一個叫李光瑞是我們已經到貴州的志愿者。
劉志潔:這個是李光瑞老師,這本圖片最后兩頁可以看到非常美麗的醫生。還有他們廢墟一樣的家。
黎光壽:大家有什么問題問呢?
提問:剛才講到農婦已經四次早產,我想問一下為什么早產。如果你們當時去搶救。搶救的時候會有很大的麻煩,現在客觀事實是孩子沒有搶救下來,如果下次出現這種情況怎樣,我們是否可以從哪個方向幫助一下,如果確實太貧窮,造成營養不良,或者有什么疾病缺陷,我們可以先治療好的時候,我們本身也可以提供幫助。首先是把這個了解好,一切的努力才是比較科學的。否則如果事實是這樣的情況,我認為就很難了,所以我覺得先了解這個情況比較合理。不是僅僅出現一次,那可能有其他的情況。
劉志潔:我覺得兩個情況,第一個原因確實營養不良,按我這樣您看我現在的樣子減去40斤會是什么樣子,還能生小孩嗎?而且五年生四個孩子,剛流產就馬上要孩子這是不科學的,為什么急著要,還有當地人家對他們的看法,當地人認為你五年沒有養出一個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我覺得很重要的問題,是逼著他既使我的身體沒有好,但是一定要有一個孩子出來。
提問:越窮越生,是因為越窮越少。可能只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連命都不要才去這樣做。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貧困。我覺得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咱們在城里,咱們不了解,咱們吃飽肚子了,不了解餓肚子人的情況,我們天天聽到的情況國家富強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少去關注比較窮的一些農民,我覺得這可能應該全社會更多的把目光關注到這些真正貧困的地區,這些人的身上。剛才你講的那個,我坐在這沒有聽你們講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會想認為自己多高尚,看這些農民,實際上當聽到你們介紹的情況,這種震撼非常的大。
黎光壽:剛才那個問題我們已經把它轉給李春燕醫生,一會兒看她怎么回答。另外昨天圓圓打她的文章的時候,曾經碰到一件非常另人感動的事情,今天是不是那位朋友有沒有到現場。可以請圓圓把昨天她的遭遇給大家說一下。
劉志潔:我那個屬于讓人非常高興的一件事情,就是昨天我在做那本書的時候,我只做一本所以成本很大。差不多成本一百塊錢,我當時復印件去做,老板說你們是志愿者做的我說是。老板說怎么一會兒是小孩,一會兒是痛哭流涕的事。我們當時就跟他說了,老板很感動,說免費給我們出這本書,只要把電子版給我留下來,我來看讓他所有公司的員工都要看,看看別人窮人是怎么活的,當時特別晚了,因為排版是特別難的一件事情,總共排版排到六個小時,這個時候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老板一看真的很晚了,雖然連著兩天趕另外一個活,他派了他們的員工請我們吃飯,我在這繼續做,最后老板做了晚上將近十一點的時候才把書做好,我最后是吃飽了來看這本書,今天帶著書來給大家看。
黎光壽: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向我們幾位隊員提問。
提問:黎光壽我想問一下美麗的醫生,問問她愿不愿意來北京,和北京的醫療界來次對話,城市的醫療可以支持農村的醫療。讓城市里面的人了解農村現實狀況,希望她能不能和傳媒界醫療界來次對話。
黎光壽:這個太好了,昨天晚上我給她打電話,我給她說,可能我們會有更多的活動,會到她們村里。也可能會把她請到北京來。她非常的高興,不管是和北京的醫療界和傳媒界進行對話,還是我們請北京的專家到他們村里做培訓也好,讓她技術更精湛,讓她做老師教其他的人來做醫生也好,她都非常的愿意。但是您說的問題,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那些資源,如果是您以及我們各位朋友我們能夠動員到盡量多的資源的話,我相信她肯定會非常樂意的。
提問:那就是要傳媒界的好朋友要支持這樣的事情的話我覺得會更好。我還要補充一下,北京的醫療人才可以到鄉村去支持鄉村醫療,鄉村的本土醫療,像這個美麗的醫生到北京接受培訓,更高的培訓然后回到她的家鄉去搞醫療建設。這樣的意思需要向上面反映,引起高層重視,引起各個醫療界政府重視以及普通老百姓的重視,我覺得這個效果會好一些。
黎光壽:實際上這個問題,你說傳媒界,我覺得今天在這我不知道有沒有別的記者。首先我是記者,我覺得我有責任,并且我的稿子已經寫在這了,還沒有表你們在網上,目前應該找不到。這幾天一直不停給很多的部門打電話希望他們能夠接受我的采訪。可能這個是一個比較大的門,誰也不敢扛這個門,因為我給他們看了,所以他們也知道這個事情,下一步我們該怎么做,我們各位朋友能夠團結起來,把我們身邊所有能夠動員的資源能夠動員起來,能夠幫助這位醫生,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重要以及非常實際的問題。
提問:咱們做這個事情不能僅限于一兩件事,我們最希望通過某個事件能夠引起政策的改變,能夠引起醫療制度很好的改革。我希望這樣的一個事情,我心里面也不是不個滋味。希望不僅僅是一件事,然后通過我們這里有限的認識的幾個朋友互相幫助一下就完了,我希望是政策、制度能夠引起得到一些改變。這是我最希望的,那才是最主要的。
劉志潔:我想說的是政策制度的改變不是幾個人幾句話死了四個人就能解決的事情,這些話我給大家說都比較震撼,但是我去跟一個看的事情比較多經歷事情比較多的朋友講這個事情的時候,她的反映很平淡,說那個地方就是這樣,我不知道上面的官員是不是也是這樣,這些事情他們看的太多了,我不知道我們的力量能不能去幫助他們,我不是特別的悲觀阻止大家做這樣的事情,大家能不能從小的地方幫助春燕,春燕其實非常的苦,苦在一個是沒有錢,一個是自己真的時候有心無力的感覺,所有的醫療器械整共就是一個聽診器兩把剪刀一把止血鉗,最主要的血壓劑都沒有,我們去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要比我們撼動一個國家的醫療制度問題要現實的多。
黎光壽:我們的心愿和你的心愿是一樣的。
提問: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這是最實際,理念上的東西大家講起來不難溝通,真正是我們自己做的,我挺佩服你們的,你們自己在做,而且把你們看到的告訴我們,這一點真的很重要。
黎光壽:其他朋友還有什么問題?
提問:我覺得剛才作為志愿者的華,還應當想一下我覺得有很多的李春燕我覺得中國的狀態,特別看了中國農民的調查,我覺得對中國農村的現狀有很大的反思,我們要從制度上改變,能夠把我們所幫助的面更廣一些,這方面的工作應該去做。
田雪松:我覺得實際上是眼前和長遠的問題。眼前我們可以做的能夠做到的,只是幫助這個李春燕,但是李春燕絕對不是一個。另外的王春燕等等這些大家不知道不能幫助,眼前我們做的事情可以幫助她,但是我們有一個長遠的規劃,通過這樣的一件事情,能夠去撼動這個醫療制度撼動當前的一些政策,那可能是最好的事情。實際上我們心往一處想就可以了。
邢莉:給大家補充一下我們給當地學校做的事情。我們在當地復興學校遇到的很多困難就是制度的事情。在農村調查到的一些制度方面的情況,在最后一天的晚上,是一個上海的朋友首先提出來的,問學校的校長你們現在到底最缺什么,當時李光瑞老師他這個人很不愿意向別人提自己困難的這樣一個人。他是志愿者問了很久以后,才告訴我們缺四樣第一樣油印機,就是簽字的油印機,第二件是老師過冬的被子,就是貴州那個地方溫差比較大。當地志愿者老師他們充足的棉衣棉被沒有。第三件這個比較難籌到這是老師的工資,第四件一個數碼像機,這個李光瑞老師給我們提的四樣東西,我們覺得如果我們這次看了很多制度方面的問題,看了很多長遠的問題,我們帶回來可以宣傳可以給大家講很多的。然后應該說,可能對制度的改變也會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在今天明天這三個志愿者老師怎么過下去。可能對于大家來說都是太眼前太解決不了長遠的問題。大家可能有很多這樣的想法,但是我們覺得,我現在的想法能幫一個是一個。這個制度的問題,我本人學法律的,我們講了很多制度方面的問題,中國司法的問題非常多,但是司法制度這些東西絕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改變,而且它的問題絕對不是僅僅這一種制度的問題,涉及的方面確實很多。我覺得也不能因為這個長遠問題這么宏大,手邊什么事情都不做了,回來以后這四樣東西我們這樣解決。北京這邊今天沒有來的時磊他媽媽是當地一個小學的校長,從他們學校找到一個油印機現在已經寄過去了,數碼像機是圓圓一個用過的數碼像機,是好的,給李光瑞老師他們寄過去了,棉衣棉被是上海那個人叫登祖民大哥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黎光壽:北京方面圓圓籌了六床被子,五床褥子。
邢莉:我們這幾個問題也全部解決了。我們現在只能是宣傳,自己也捐了一部分錢。確實關鍵的問題制度的問題,大家都是要關注的。但是身邊小的問題,確實也是應該大家來關注一些的。可能這些小的問題上,就有他們更切實的幫助吧。我就補充這些。
提問:他那個學校現在有多少學生,老師的具體情況能不能再講一下。
黎光壽:我稍微補充一下,現在大眾學校是中學小學合辦一塊,我們去的主要是小學,為什么叫志愿者,就是不拿地方工資,又給他們上課。所以這個經費可能需要我們來解決。小學老師現在有十幾個,有十一二個老師,學生是有280多個學生。公辦的老師和當地聘請的代客老師都是拿當地政府給他們發的工資,我們的志愿者自己解決生活費的問題。我們的志愿者目前已經有三個,一個在安徽阜陽師范學院,李光瑞已經在從江了。
提問:他們主要做什么事呢?
黎光壽:他們主要給學生上課。提倡做人第一,學習第二。
提問:參加這個會,非常的高興也是受鼓舞。幾位年輕朋友利用國慶節的假日到農村,說明我們中華民族有希望,這是一點。
第二點意見剛才圓圓提到印這本書,這書印的很好很不錯。印這個書的老板也是很不錯的人,印這本書花一百來塊錢,一個學生拿出這個錢是有一定困難,老板親自把書印好而且不要錢也是一個很實在的人。這就說明我們的這個社會好人還是多,愿意救助咱們窮苦人的還是不少的。
第三點我想到了,就是要解決我們國家的政策問題,確確實實不是一句話兩句話一個會議兩個會議的問題,我們當時的問題確實很多,不能是解決當前的問題再解決我們馬上亟待我們解決的問題,就是我們當前的問題要解決,我們的現實問題也得解決。當前的問題確實也很大。今天上午我和我們的一些老同志,專門研究老子的農民學者和我一起參加的會議,他是農村的,在那個會議上,有一位學者談了幾個問題,這就是我們當前現實比較大的問題。
一個當前我們經濟問題,大家在網上也看到了。我們國有企業怎么發展,如果目前的發展,國有企業是否能發展起來。這是一個大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大的問題不是我們在座的能解決,但是這個問題還是要呼吁要解決。
第二個問題談教育問題。我們當前是不是要搞產業化?有好多人提出教育要產業化,現在教育部的副部長公開提出來反對搞產業化。這是在我們教育方面也是一個大的問題,怎么弄?
關于建筑問題,我們究竟搞什么建筑,我們的民族建筑要搞不搞?我們當前北京建筑可以看到,在天安門旁邊的建筑大家都知道的,另外我們將來的北京電視臺又是怎么搞的,等等這些建筑涉及到我們的建筑方面的問題,這是會議上我們談到的。這是社會發展的方向,這個方面涉及的更多。
這里我們講農村問題,農村問題很嚴重的。為什么建國五十多年,農村怎么還那么苦?農村的農民問題,農民苦,這是一個。農民也苦,農民也窮,農村問題也多。這些問題怎么解決?不解決確實不行。要振興中華民族,要我們致力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是這樣下去確實有問題,還是大問題。我們年輕人,包括我們這些老年人都應該解決。我們一百多年來在近代史上我們一直受到欺負的國家,我們現在確實應該振奮起來,發展我們的國家。不能老是看到我們得好處,看到我們的弱點,不和西方做對比,我們差在什么地方。這確實是值得我們不管是老同志還是年輕同志值得深思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當前現實問題,我們確實也要解決。我想舉一個例子,在座的可能不知道。解放前的一些知識分子,也有到農村和到工人當中去,向他們傳輸知識,進行文化這方面的教育。過去有一些知識分子把工廠工人組織起來,給他們上夜校,給他們講文化。而且這個筆記本、鉛筆這些東西都是這些學生自己拿出來給工人的。不是讓工人買的。更不用說學費問題,這就是一個社會的救助。
我們當前來說,在當前社會情況下,得發揚這種精神。剛才這幾位年輕同志下去,訪貧問苦了解的情況向社會反映,讓社會給予救助,我認為這非常的好。這是解決我們現實的問題。那怎么救助?有一些具體方法。剛才談的方法問題很好,和媒體怎樣結合起來,讓媒體來宣傳,通過媒體來解決這個問題是很好的渠道。我們可以當前動員一些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來解決。這幾位同學到貴州的邊遠農村的貧困情況可能會得到改善,雖然很微小,但是是好的。
有時候政府不管,問題發展到極端的矛盾也有。大家知道胡榮海的事件,一個農民,不過這個農民比較仗義執言,敢于說農村干部的腐敗情況,敢于進行斗爭,當然斗爭有些過火,從網上把他還稱為英雄,這些事跡很多。眼前的問題是還得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動員起來,甚至我們可以動員醫生到邊遠農村的醫療方面的問題,甚至教育方面我們幫助他們提高認識,讓思想沖破牢籠,我們怎么讓貧苦人民把思想沖破牢籠,只有這樣,他才能夠自己救助自己。所以我感覺我們青年同志下去確確實實非常好,對我這個老同志來說,很受鼓舞。
提問:我對這幾位朋友下到基層,對貧困地區的民情進行調查非常的感動。對你們這個精神我也十分的敬佩。我是來自安徽省的一個民間鄉村醫生。你這個主題正是我們關注的問題。我過去是鄉村醫生也教過書,后來因為多種原因我放棄了我的工作,我到北京注冊了一個民間組織,正從事這種工作教育和醫療。我在華東華南十多個省市二十多年來我沒有停止過,了解到很多的問題。你們剛才說的這些問題其實是整個貧困地區存在的問題,我最近這幾個月在河南、山東、安徽好多地方已經這些省份設有三四個基地,已經開始運作了,就是地方搞培訓。我原來是鄉村醫生,我搞醫療器械這些方面,針灸、推拿中草藥治病,好多地方的老百姓一般的病都治不起。真不是人過的日子。還有是很多腐敗原因造成的,輟學的太多了,不是一個地區,整個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是這樣。你們提出的好多原因都有。最主要的還是貧窮所造成的,我對目前的現狀痛心呢?怎么辦?我放棄了工作,在北京注冊了這個民間組織,很多人都支持我,北外的余建龍老師,湖北的姚建方老師等等他們都是我們的顧問。你們今天教育和醫療這個主題正好對我們。光我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我已經向好多媒體進行呼吁,我向政府部門進行呼吁,今年三月份兩會期間我連續向胡錦濤主席寫了兩封信反映地方的教育醫療腐敗等問題,中央派了調查組到安徽。今年5月份中央調查組到安徽進行調查,并且在北京專門調查我這個民間機構的情況。中央對我這個工作比較認可,我目前也繼續做下去。今天聽了幾位朋友的敘述,我心里沉甸甸的,也非常的高興我們的國家有希望了,出了這么多的知識分子關心社會關心民間的疾苦,我相信未來會更好的。
劉志潔:你的民營機構名稱?
提問:北京高峰會才社會研究中心,我注冊一年多了。
劉志潔:你這主要是民間的一個非盈利性的。
提問:就是非盈利組織。
黎光壽:具體的情況我們下去進一步的溝通。其他的朋友,我們很希望大家能夠給我們提一些更深入的話題。大家一起來探討。
提問:剛才這兩個同學說了以后,我自己感受很深。我覺得我們解決具體問題和整個政策和方向不矛盾。一方面通過不斷解決具體問題,最終導致大的政策方向的轉化和制度變化。第二只有制度上發生變化,這些具體問題會更好的解決。這兩個沒有必要爭論,我們怎樣幫助老師,可以提一些具體辦法,需要大家募捐,或者需要我們怎么幫助都是可以的。同時我們利用這個資源,比如能寫文章寫文章,可以向親朋好友宣傳,可能這些力量很小,但是積少成多,最終形成輿論,導致正常制度的變化,從而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然后剛才兩個同學談的事,我想起一些事。那個女同學說教育現在的應試教育,農村教育完全脫軌。這個問題不是現在才出現的。就是這個爭論我印象當中應該從建國以后就開始了,七十年代中期有一個電影叫做《決裂》里面有一個細節老師講課講馬尾巴的功能,學生不愿意聽,我們這個地方根本沒有馬,我們這里只有豬和牛,我們現在的應試教育,你剛才感嘆農村沒有學生考上大學,農村辛辛苦苦培養一個人才并不能為農村所用,農村的資源和人才都是往城市里,從小城市往大城市,從不發達地區往發達地區,這樣農村就越貧困,剩下來都是文化水平比較低的。這個要改,我覺得我們真要從理論資源從西方是找不到的,只有從中國的傳統方面去找。從中國的建國以來去找,我建議從教育革命去找,教育從生產實踐相結合。我覺得從這個里面去找,但是這個出于政治上的考慮,這方面的資源不讓大家繼續,如果能找到這些資料,這個問題當時爭論非常激烈。這個里面能夠找到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的資源。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對不對?當時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個優勢的資源往不發達的地方去,這樣的結果就比較平衡,可能我們國家發展比較平衡,就不會出現你們看到的殘酷景象,而我們搞市場經濟資源是不發達地區往發達地區,這個事情剛才朋友提到制度,如果用市場的制度,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不了,尤其農村醫療問題,比方說農村醫療的問題,只能靠文化解決,靠現實精神解決,如果靠制度市場化的問題解決,從北京找一個醫生,把他派到你去的村莊去,你給他開多少工資才愿意去,給多少補貼,成本有多高,我們出于一種奉獻精神,文化方面的考慮,比如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做過的那樣成本很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要取得一個平衡的發展,肯定要走一條和西方不同的路子,如果不能超越市場經濟思維模式的局限,如果不能這樣,可能我們面臨的問題永遠解決不了。
黎光壽:剛才有位朋友李春燕醫生的問題,李春燕醫生已經在網絡上面回答了。
主持人:我給大家念一下,從小孩母親身體已經好起來,孩子死了不能帶回家是當地的風俗習慣。他們非常感謝劉志潔同學送的東西,他們很喜歡很高興。另外關于教育方面,他們李老師的一些感想。圓圓所感這種沉痛打擊,許多外來人我想說這不能代表鄉村所有人的面貌,我們過來做鄉村教育,不是來施舍同情,或者憤憤不平后就離開,因為不是一個現象,而是一類現象,這就需要我們扎下根來,靜下心來做理性思考更深的思考,然后有切實的行動,鄉村教育要是說難做,因為他們把自己看成救世主,把自己看成了大腦袋的知識分子,應當承認,農民中確實有落后的地方,但更有先進的群體,像李春燕等等這樣群體,我們過來就是要發現他們,學習他們,發揚他們,和改造他們,在這些“他們”中,我們務必要以改造自己的精神謙虛學習,或許只有這樣我們的兩合才能對教育有意義。
另外他們的想法這樣,李醫生非常愿意去北京和醫療界對話,讓大家了解這里的情況,還想學到更多的醫療知識,特別是婦產科所有方面的知識,因為這里的農村需要我們這種醫生,在城里沒有辦法付更多的錢也不方便。在城市例如要付很多的手續費,農民付不起,這里很需要我們。這是剛才他們的話。我順便發表一下我自己的感想和看法。
他們今天講述的個案和一個故事。過去同樣類似的故事,我建議大家在網絡上和媒體上都可以看到聽到不少。但是這樣的一些問題,是在什么樣的背景情況下發生的?農村的教育農村的醫療這些資源為什么農村的人口占我們國家人口絕大部分,教育和醫療資源絕大部分又集中在城市?這是一個存在很嚴重分布不平衡的問題。整個和我們這樣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所造成的。
應該說城鄉二元結構并不是改革開放以后才有的,也不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就有的,在舊中國就已經有這樣一個城鄉二元結構,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共產黨所打下的天下,這個旗號就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當然要改善自身的生產地位生存狀況,我們國家其實也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這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績。在城市都有全面的福利保障,在農村也開始有這樣的做法,我印象里我不記得是六十年代九十年代毛主席有一條警示做語錄來說,把醫療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而且曾經有一個批評,醫療衛生部要不解決這個問題,就干脆改掉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大致是這樣的一個批評。而到七十年代的時候我們培養了赤腳醫生,發展農村合作醫療。這樣的話,農村才建立了剛剛起點的醫療衛生的這種體系。我們今天后來整個又全面轉向市場化的機制以后,原來打下的底子逐漸消失掉,在今天我們看到農村存在醫療衛生的底,很多是過去遺留下來的赤腳醫生。其他的原來的鄉、衛生院這樣一些東西,已經開始往城市里集中。鄉鎮基本還是原來面向農村的,但是后來整個市場化,人人都想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種文化氛圍,在鄉里這些醫生往縣城去,往好的地方去,而且國家整個教育醫療的經費的投入嚴重不足。或者是向城市里面集中,而在農村又出現缺醫少藥的狀況。這個教育邢莉同學也談到了一個問題,農村實施的教育嚴重脫離了農村的這種生產生活的實際,而且所教育的這些內容,對于發展農村建設農村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培養出來的這些東西基本上學到一些基礎東西,這些東西為農村人學到一點東西到城市里流浪打工,青春時期創造力貢獻給了城市,而到老了之后,中老年之后,勞動力不是能夠發揮作用了,帶著一身病體回到農村養老,整個農村存在嚴重的這些問題,有政策方面的問題,也有大的一個結構性的背景。
我們怎樣采取什么樣的政策,應該縮減這樣的一些差距呢?我們過去有一個口號,我們本來國家工業化的進程農民做出很大的犧牲。通過工農業的剪刀差,我們現在談到國有企業的改革問題。國有企業的誕生有工人階級的血汗勞動所付出的,但是這里面確實也有農民階級的勞動。我們這些東西就是一個工農業剪刀差積累起來的國有資產。
我們原來政策的一個承諾,還有以工補農,工業發展起來,應該給農村起動這種廉價的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品,而后來我們所走向的道路都把這些給忘掉了,本來有一個以工補農的過程,而現在市場化的機制所走下的結果,依然回到舊社會的這種,對農業的傳播,從生產資料賣機械賣種子賣化肥再到收購農產品兩頭傳播,所以現在這樣的一個路子,我是認為這樣一種路子需要反思需要調整的一種路子,這種路子不改變,根本上不解決這樣的一個方向性的問題,農村的教育也好,醫療也好,甚至簡單的農村的鄰里的家庭關系,都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我就發表這些。
提問:我姓馮,馮春玉,我來自于救世軍,是一個國際救助機構。我們在大陸已經十幾年了,做了十幾年了項目。我們去的地方教育情況醫療情況都很差。剛才幾位同學提到農村的失學率,像我知道的應該有很多的國際性的機構在中國關注這些領域方面的工作。但是說,因為這樣的一些機構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允許外資進入中國以后,那么一些非政府機構,一些國際性的非政府機構開始在中國做類似的項目,我想信息的交流,信息交流非常重要,我們也去過一些地方,我也了解到貴州一些情況,如果可能我們也愿意跟進了解,看我們能夠做哪些工作,讓我們了解哪些地方有很大的需求。但是非政府機構,做這類的像我們通常是很面向做,不會根據某一個人來做,根據整個地區的醫療狀況總體落后,需要整體設備,比如他想的可能是健身的設備設施,可能通常都是針對整體來做的,其實社工對中國是很新的領域,在美國每年都有幾十萬非政府機構單身,在中國大陸來講,可以說社會工作不僅僅屬于政府,非政府機構在中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大家都是非常關注這一領域的。將來本著你們對祖國的愛心,我們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我覺得看到這么多人關注這些方面,看到中國將來的希望,這個一點也不是說什么大話,正是有這么多關注中國問題,關注農村,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給農民,為農民代言的人,所以我們的農村才會有希望。所以今天感觸比較多。謝謝!
黎光壽:由于時間關系,這個時間比較的緊張,我們這次活動應該在4:30之前必須結束。所以我們現在只能給大家最后提一個問題,時間只有三分鐘。最好是沒有提過問題的人來提。
提問:我想說一點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志愿者工作我相信是很有利的,我們對農村觀念哪怕有一些改變都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我覺得我們應該在別的方面,更重要幫助他們自身的振興,鄧小平有句話說我們應該做好一件事,就是做好自己的事,中國有很多,這是我們最大的劣勢,但也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我們有這么多農民大量流入城市會造成很多問題,對于農村發展很不利,我覺得現代化并不完全等于城市化,我覺得應該努力的幫助他們實現自身的振興,我想這應該是一個更好根本的途徑,能夠發覺自身的人力資源。
提問:我想講教育方面問題,能用錢解決的問題不是問題,他們為什么煩學,他們對知識不渴望嗎?
劉志潔:我覺得他們厭學的態度只是鄉里的領導為了合理解釋學生生源流失問題而說的,我們看到的不是厭學,我們看到的是他們非常的愛學習。
提問:剛才那位哥哥說厭學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田雪松:你可能聽錯了,我說的是在北京地區。在當地由于經濟困難造成的輟學是最嚴重的。基本上沒有學生厭學。
劉志潔:這個男孩是17歲的男孩,這個男孩的獎狀多的是可以當他們家的墻紙,當地的茅草房特別多,這張照片和這張照片可以看出,興建的有磚的房子就是學校的校舍,如果這種學生厭學的情況,當地也不會撥款建校的。我不認為他們存在厭學情緒。
提問:厭學的現象,不是說那地方就沒有。西部地區孩子們上學的愿望確實比較強烈,家長也好,還是孩子也好,他們認為這是他們的出路,能上上去就是他們的出路,都是想上學,實際上在學校里,也有很多的問題,比如師資很差不行,教不了,學生在那學不了東西,學生當然也就沒有興趣去學,當然厭學的情況多種多樣,還有一個就是衛生情況,比如孩子營養不良,營養不良上課就沒有精神,可能就要打磕睡,可能視力不好,再加上經濟的壓力各方面的原因,也會出現煩學情況。
黎光壽:非常感謝大家今天能參加我們的活動,下面把我們的一個共同的想法告訴大家。這個共同的想法是什么呢?
第一我們的學校可能以后我們不僅僅是要蓋小學,可能我們要把它進一步的給擴大,可能要蓋農民夜校,讓農民進來接受免費的學習。然后我們可能會在當地組織一些活動社,發展地方的經濟。我們現在想推動地方的鄉村圖書館的建設,讓當地通過自己的力量,來自己管理圖書,來看書。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身份掃描,因為這次我們的活動,我們感到當地文化確實太落后了。還有鄉村醫療隊,鄉村醫療隊我們現在正在設想當中,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大家的力量,共同來解決鄉村醫療隊的問題。這個是我和李光瑞老師很長一段時間通過電話進行溝通,我們的一些粗淺的想法。具體的文章,大家可以在烏有之鄉的網上可以看到,關于新鄉村的構想這個是我寫的。
第二個事情,我們今天到這兒來,我們的志愿者老師他們在貴州的大山里,他們面臨很多困難,第一個困難他們需要一個油印機,油印機現在已經解決了,但是如果大家有多的油印機的話,如果大家愿意捐油印機,最好能附加一百塊錢郵寄費或者什么,還有衣物,我們已經寄過去一部分了,如果大家有多的衣物,我們現在可以繼續接收。我們請烏有之鄉辛苦一下,可能在一個星期之內,把相關的衣物給拿過來,請他們幫忙登記一下。捐衣物同樣涉及到郵寄費問題,希望大家解決,第三個問題數碼像機,如果大家還有的話,我們通過當地的學生,通過他們自己拍自己的生活,我們更進一步更真實來反映他們的身邊事件。
第四個問題就是志愿者老師的生活費的問題,因為現在在大山里,大家做志愿者,工資都談不上,但是生活費吃飯的問題必須解決。如果大家能夠有這個能力,能夠有這個愛心,不管是一塊錢也好,還是五塊錢也好,還是十塊錢還是一百塊錢,大家表示一下心意,最后這個錢郵寄費,我們可以解決。并且我們這次活動,現在我們還剩下38塊錢做大家資金的流動費。
第三個問題就是星期三的時候,我們工業時報要把這篇文章,要把李醫生的這個文章登出來,登出來以后,我想如果大家愿意的話,我們大家可以一塊來賣報紙,這個收入我們將作為我們拿去郵寄這些東西的費用。然后非常感謝大家來參加今天的活動!看一下我們的經理有什么要交代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