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對改革的反思
[多木] 于 2006-04-04 09:08:42上貼
一提反思改革,有人就扣上反改革的帽子。其實,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從開始執政的那一天起,就開始了對改革的反思。不過這種反思不是以直接的反思結果提出來的,而是可以反推出來的。
一是對思想作風的反思。
1949年3月,在中國革命處于全國勝利前夜的重要關頭,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首次提出的“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2003年2月中旬在西柏坡學習考察時做了重要講話,講話中重提“兩個務必”,在全黨全國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這聲音,對于全國人民來說,既熟悉有陌生。因為,長期以來,由于各種暫時利益的驅動,人心浮躁,斗富比闊,鋪張浪費,隨時可見。胡錦濤同志提出“兩個務必”,深得人心。
二是對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思。
2003年12月5日至7日中共中央在京召開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胡錦濤同志在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他要求: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宣傳思想工作,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此后又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主流媒體在意識形態領域掀起了一場弘揚馬克思主義的紅色潮流,為現在進行的先進性教育營造了輿論。于是就有了2004年主流媒體對在意識形態領域堅持馬克思主義主導地位的空前規模的宣傳:2004年第8期《求是》雜志(4月份出版)發表了該雜志評論員的文章——《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一文。該文首先列舉了意識形態領域中存在的問題:“非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有所滋長,小生產的思想觀念、封建殘余的思想觀念、愚昧落后的思想觀念、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觀念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滲透、相互激蕩更加突出。從國際看,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和較量是長期的、復雜的,有時甚至是非常尖銳的。西方敵對勢力正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在意識形態領域,他們企圖通過各種手段對我國進行思想滲透,目的就是要動搖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搞亂人們的思想。”在此基礎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觀點:
(1)“一個社會,如果沒有共同的精神支柱和以此為基礎的思想上的穩定,就很難保持社會的政治穩定;如果動搖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勢必導致人心大亂,天下大亂,給黨和國家帶來災難。”
(2)“思想文化陣地,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就會去占領。一切思想文化陣地,一切精神文化產品,都應成為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的陣地,不能給違反四項基本原則、違反改革開放政策、違反黨的方針政策的錯誤思想觀點提供傳播渠道。”
(3)“對事關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則的問題要旗幟鮮明、毫不含糊;對錯誤觀點不能聽之任之,更不允許公開傳播,確保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動搖。”
2004年8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同志在鄧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討會開幕式上做了重要發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鄧小平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貢獻》,后又發表在8月27日的人民日報上一文。文章指出:(1)四項基本原則須臾不可忽視;(2)20多年的經驗證明,只有堅持改革開放同時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從理論上和實踐上既反“左”,又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全盤西化,社會主義的改革和發展才能夠不迷失方向,才能取得成功;如果喪失了公有制的基礎地位,那就意味著私有制成為經濟制度的基礎,工人階級就失去了作為領導階級的經濟基礎,社會主義從理論上就將失去原來的意義;在實踐上,當然地就要讓位于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制度。(3)只講現代化不講社會主義,分不清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還是資本主義的現代化,這就忘記了事物的本質,也就離開了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4)值得警惕的危險在于某些熱衷于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打著擁護開放、改革的旗幟,力圖從內部把中國引導到資本主義,改變我們社會的性質。如果執政黨能夠清醒地識別、并自覺地抵制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滲透,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鄧小平所擔心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危險,就不會降臨。
2004年8月24日,《光明日報》發表了逄先知同志的文章:《學習鄧小平關于思想戰線問題的論述》。該文針對長期以來思想戰線有人片面小平同志有關反“左”的論述,分析指出:“根據實際情況,正確把握和進行兩條戰線的斗爭,這是鄧小平同志反對錯誤傾向的重要指導思想。這就是說,有‘左’反‘左’,有右反右。鄧小平同志從來沒有說過,只能反‘左’不能反右,當然也沒有說過,只能反右不能反‘左’。”
《求是》雜志2004年第17期刊登了北京市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的文章:《立國之本——重溫鄧小平關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論述》。文章在強調四項基本原則發揮了立國之本的作用時指出:(1)“四項基本原則保證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我們通過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為了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而不是損害和背離社會主義”;“是為了改善和加強黨的領導,而不是削弱和否定黨的領導”;“是為了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而不是動搖這個政權”。(2)四項基本原則保證了全黨和全國人民思想、意志和行動的統一。此外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主辦的《理論研究動態》2004年第10期刊登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的長篇文章:《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必須反對兩種教條主義》;2004年11月8日《光明日報》發表了中宣部理論局的文章:《思想越是多樣化,越是需要主心骨——為什么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2004年第23期 (12月1日出版)的《求是》雜志發表了評論員文章:《不斷提高黨領導意識形態工作的能力》;2004年12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李衛星同志的文章:《陣地意識至關重要》等。
三是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反思。
2004年3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指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離不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同樣重要,培養高水平的哲學社會科學家與培養高水平的自然科學家同樣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學社會科學素質與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學素質同樣重要,任用好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并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與任用好自然科學人才并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同樣重要。”《意見》規定的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總體目標是:努力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意見》要求: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形成全面反映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教材體系,形成具有時代特點、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的學科體系,形成人盡其才、人才輩出的人才培養選拔和管理機制,充分發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這個《意見》,極大地鼓舞了社科界的廣大工作者,迎來了哲學社會科學的春天。
2004年4月20日的《人民日報》發表了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同志的文章:《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這篇文章的觀點,振聾發聵,在思想領域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文章的主要內容有:
(1)列舉了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表現:在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以及思想文化的其他領域,不贊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鼓吹指導思想多元化的有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抽象肯定、具體否定的有之;任意修改、隨意曲解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把馬克思主義搞得面目全非的亦有之。漠視甚或公然挑戰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當前意識形態領域中需要十分重視的傾向性問題,絕不是細枝末節。
(2)闡明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態度: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思想保證。這面旗幟不能丟、不能降、不能倒、不能改變顏色。
(3)首先提出反對“兩種教條主義”:當前,在意識形態領域要反對兩種迷信、兩種教條主義。一種是空談堅持馬克思主義,不懂得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另一種教條主義,是迷信西方發達國家反映資產階級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理論,把西方某些資產階級學派的理論甚至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策主張奉作教條。
(4)指出后一種教條主義的危害:如果任憑西方資產階級的理論替代馬克思主義或把馬克思主義邊緣化,中國共產黨就將喪失維系自身團結統一的思想紐帶,同時必將失去號召群眾、引導群眾的精神力量,自然的結局就是脫離幾代共產黨人選擇的正確道路,滑進西方敵對勢力的陷阱,使我們的國家陷入動亂、停滯和倒退,使中華民族重新淪為西方的附庸。假如我們忽視這種教條主義的危害,“全盤西化”的威脅就會向我們逼近,改革的方向、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勞動人民的切身利益都將受到挑戰,我們黨難免步他人的后塵,犯下歷史性的錯誤。2004年9月28日《光明日報》發表了北京市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的文章:《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生命工程》。文章對意識形態性質的分析具有鮮明的馬克思主義色彩,我們似曾相識:(1)意識形態是由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上層建筑中的社會理論觀點和思想體系,在有階級社會中具有鮮明的階級性。(2)意識形態領域不是真空的,也并不平靜……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反馬克思主義就會去占領。我們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占領意識形態領域陣地,決不給那些反馬克思主義的人以可乘之機。(3)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始終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歷史上,任何一個統治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如果不堅持以本階級的思想作為統治思想,它在經濟、政治等領域的統治地位也堅持不住。
四是對我黨執政地位的反思。
2004年9月1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針對一些時期以來有人攻擊我黨執政地位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決定》指出:“我們黨成為執政黨,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局勢發生新的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繼續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各種矛盾錯綜復雜,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沒有改變,我們仍面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我國改革發展處在關鍵時期,社會利益關系更為復雜,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國內外條件下,我們黨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必須大力加強執政能力建設。這是關系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關系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課題。只有不斷解決好這一課題,才能保證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 《決定》總結了我黨五十五年來黨執政的主要經驗,提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等,對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了原則性意見,成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綱領性文件。尤其《決定》的下面一段文字,更加發人深省,催人警覺:“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執政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更加自覺地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始終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看了這段文字,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蘇聯解體的時候,我們沒有提出這樣的問題,反而在改革開放20多年以后提出了如此嚴峻的問題,充分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接著,黨中央領導了全國上下的“先進性教育”活動。這一活動是對《決定》的一次具體實施。
五是對發展模式的反思。
長期以來,我們遵循“摸著石頭過河”的策略,走的是一條偏重GTP增長的畸形發展模式。這一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所以,這就有了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不僅如此,創新型國家的提出,也是對長期以來偏重“引進”策略的反思和調整。
六是對改革目標的反思。
我們的改革開放是為了什么?說到底是為了誰?為誰發展?為何發展?長期以來,我們的發展太注重效率而忽視了公平,致使兩極分化已經形成。根據鄧小平同志的告誡,實際上改革已經近乎誤入歧途(當然,因此有人大喊改革已經走向不歸路——意思是走向了資本主義的不歸路)。這是一個大是大非問題。如果繼續走下去,就會徹底走掉人民的信任,徹底走掉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真的誤入資本主義道路的企圖!因為小平同志說,社會主義在經濟上有兩個原則:一個是公有制為主體,一個是共同富裕。失掉了這兩條,就失掉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鑒于此,才有了和諧社會的構建,才有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轉移。
可以說,黨中央的反思沒有停止。前不久胡錦濤提出“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震聾發聵,如一聲春雷,響遍了2006年的中國大地。“八榮八恥”的反思是更深層次的,帶有根本性的反思。因為,長期以來,是非善惡,在很多領域和層面被人攪混了,青少年無所適從。從根本上講,榮辱觀是建立在“一分為二”的哲學基礎之上的。但是由于長期以來,“一分為二”的思想被批判,似乎在社會上已經沒有了是非、善惡、美丑、好壞等的區別。因此,魯迅遭褻瀆,岳飛受質疑;愛國者有罪,賣國者光榮;集體主義有罪,個人主義有功;社會主義無前途,資本主義是“正道”;共產主義渺茫,金錢享樂現實;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的本質是自私,馬克思主義“錯到底”。于是,在一些地方和領域,英語代替了漢語,黃發代替了黑發,洋節代替了民節……可以說,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將昏昏欲睡的國民喚醒了!我們為之歡呼!我們為之慶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