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光反思改革:
不講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是權貴經濟
www.hexun.com
【2005.11.21 11:01】
商務周刊
--------------------------------------------------------------------------------
不講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就是權貴市場經濟
--訪著名經濟學家劉國光
有人認為,現在塵埃已經落定,市場占了上風,計劃不再時興了。我不完全這樣看
□記者 吳金勇
10月25日,秋日晨光照在書桌上,82歲的劉國光正伏案思索。他時而疾書,時而小心翼翼地用橡皮擦去剛寫上的鉛筆痕跡。由于過于專注,以至于記者來到他的辦公室好一會,他都沒有發覺。在秘書的提醒下,劉國光放下筆,談起了他的公平經濟思想。
《商務周刊》:十四屆三中全會時,中央提出了效率優先的說法,從去年開始又不提了,對此您怎么看?
劉國光:十四屆三中全會開始提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這是一個時期的說法,到了一定階段,我們的生產力發展起來了,效率優先的負面作用就出來了。社會上的一些人以效率優先、將蛋糕作大為借口,忽視公平,先富沒有帶動后富。最終導致貧富差距在擴大,社會矛盾突出。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意味著把經濟效率放在第一位,把社會公平放在第二位,兼顧一下。這怎么也同更加重視社會公平搭不上界。這個提法頂多只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某一段,不適用于初級階段的整個時期。
《商務周刊》:中國的穩定在很大程度上是與速度分不開的,中國的改革如果不講效率,是否會影響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劉國光:效率優先不是不可以講,但應放到應該講的地方去講,而不應放在分配領域。效率、效益、質量等一系列概念是與速度、投入、數量一系列概念相對應的。我們現在轉變增長方式的方針,要求把質量、效益、效率作為發展的最主要因素,而把投入、數量和速度放在適當重要的地位。對生產領域來說,可以講效率優先,但不能主要靠拼投入、增數量來實現經濟增長。這符合正確的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大道理。因為不是任何發展都是大道理,不講效益、質量的發展就不是大道理,照這樣粗放地發展下去,其后果很令人擔憂。
而在分配領域,效率與公平原先人們設想的是Trade Off的關系,或此消彼長的關系,即在一定范圍內擴大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不利于提高效率,所以有優先和兼顧之說。但是后來大家研究,兩者之間不單是Trade Off的關系,而應當是辯證的矛盾統一的關系,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和過小都不利于提高效率,要辯證統一的考慮。
《商務周刊》: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讓一些人擔心中國的改革是不是又回到計劃經濟時期了。
劉國光:絕不是。我主張更加重視社會公平、強調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就有人說,我要回到計劃經濟。這真是笑話。主張更加注重公平,就要加大政府干預的作用,這與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不矛盾。市場有好的一面,也有缺陷,如它不能很好地解決社會公平的問題,所以要政府施加力量。怎么能說這是回到計劃經濟呢?當然,政府必要的干預,同官僚主義、權力資本化的問題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在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目標時,我們也要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完整的概念,是不容割裂的有機統一體。在中國這樣一個法治不完善的環境下建立市場經濟,如果不強調社會主義的公平精神和社會責任,如果忽視共同富裕的方向,那建立起來的市場經濟就必然是人們所稱的權貴市場經濟、兩極分化的市場經濟。鄧小平早就告誡我們,如果改革造成兩極分化,改革就失敗了。
我們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要建立政府宏觀調控下的市場,要有政府必要的干預。不要什么都交給市場,不能迷信市場。如果過多的強調了市場,就一定會出問題。
《商務周刊》:在經濟學教學與研究中,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思想被邊緣化了,這是正常現象嗎?
劉國光:一段時間以來,西方經濟學的影響上升,成為了主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指導地位被削弱和被邊緣化。我在江西一家高校聽老師講,學生聽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都覺得好笑。在我們這樣一個國家里,學生嘲笑馬克思主義的現象很不正常,對這個現象我感到憂慮。
《商務周刊》:您為什么會認為,西方經濟學的核心理論不適合中國呢?
劉國光:西方主流經濟思想特別是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前提和核心理論大體上包括:第一,經濟人假設,認為自私自利是不變的人性;第二,認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的,是永恒的,是最符合人性的,是市場經濟的唯一基礎,這不符合歷史事實;第三,迷信市場自由化、市場原教旨主義,迷信完全競爭的假設和完全信息的假設。其實這些假設是不存在的,比如所謂的信息完全的假設就是不可能的,消費者的信息不如生產者,壟斷者的信息優于非壟斷的大眾,兩者在市場上是不平等的;第四,主張政府作用最小化,反對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調控。這幾點同中國的國情都格格不入。
《商務周刊》:經濟學僅是一門科學,為什么要強調立場和意識形態呢?
劉國光:那些提出中國經濟學要以西方經濟理論為主流的人認為,經濟學的教育不是意識形態的教育,而是分析工具的教育。但我們要明確經濟學是社會科學,不是自然科學。自然科學沒有意識形態和國界的問題,沒有什么資產階級的天文學與無產階級的天文學、中國的天文學和美國的天文學之分,因為自然科學主要是分析工具的問題。但社會科學不同,它反映不同社會集團的利益,不可能脫離不同階級、不同社會集團對于歷史、對于制度、對于經濟問題的不同看法和觀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一點也不諱言意識形態的問題,同時也非常注意分析方法和敘述方法。西方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事實上也脫離不了意識形態,脫離不了價值觀念,雖然它極力回避意識形態問題,宣揚所謂抽象的中立。但是經濟人假定不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嗎?宣揚私有制永存不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嗎?宣揚市場萬能不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嗎?這些都是它的前提。所以經濟學教育不能回避意識形態,也不能去政治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