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經濟學理論創新”學術研討會
時間:2005年11月2日上午9:00
地點:北大資源賓館三層1308號
主辦:烏有之鄉書社
網站:http://www.wyzxsx.com
電話:010-62760856
聯系人:范景剛(13910426398)
“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經濟學理論創新”學術研討會主題
1、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改革開放實踐過程進行重新認識
2、檢討西方經濟學對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重大經濟理論和政策的影響
3、反思西方經濟學在我國高等學校經濟學教學和科研中的作用及影響
“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經濟學理論創新”學術研討會議程
主持人:傅軍勝
1、韓德強致辭(9:00-9:10)
2、主題發言(9:10-10:50)
(1)胡代光(2)衛興華(3)于祖堯(4)丁冰(5)劉日新(6)楊斌(7)候若石(8)智效和(9)許建康(10)張勤德
3、休息(10:50-11:00)
4、自由發言(11:00-12:30)
項鏡泉、路愛國、李樹泉、朱安東、楊曉青、鐘亞平、毛立言、傅軍勝等。
下面是毛立言發言紀錄,經本人修改整理。
改革關鍵時刻的方向之爭
我國的改革和發展、社會運行前景已經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近一時期,國內外對中國改革的走向和結局都高度關注,各種思潮的碰撞乃至不同傾向斗爭相當的尖銳。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在我國改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參與了許多重大決策、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的著名經濟學家劉國光從經濟學教學和研究中的存在的問題入手,發表了他對當前思想理論界的狀況以及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以什么理論為指導這個關系到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的看法。我深感,應該緊密聯系這場歷史性變革的深刻內涵及其潛在發展趨向這種基本社會背景,從改革進入攻關階段、社會利益集團迅速分化、由改革的深層內涵潛在決定的三種趨向明顯化、反映在理論層面的“主義之爭”的尖銳化、理論之爭背后的不同利益集團的利益之爭明顯化的現實出發,來看待和認識劉老發表的重要觀點和見解的意義。
這場深刻、獨特而復雜的社會變革,引起的變化是急劇和全面的,概括地講,一是思想理論層面人們認識的變化和不同思潮的論爭。這個層面的變化可以說是紛紜復雜,大家都可以深切感受到現在社會思潮的復雜和“混亂”程度,交鋒的激烈程度。但論爭的核心,是馬克思主義還靈不靈?社會主義還行不行得通?當然,這種爭論的核心問題會直接或曲折地表現在這一領域的各個方面,會生發出對各種問題的不同看法。在經濟學領域,就存在著怎樣看待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問題,更進一步,就是怎樣對待西方經濟理論和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二是現實層面的急劇變化和不同發展趨向的斗爭。這個層面的變化之急劇、復雜和嚴峻,無論是從整個轉型國家的狀況,還是從我國的狀況中,大家也都可以深切感受到的。非常明顯,思想理論上的論爭和交鋒,是現實社會運動中的由不同利益驅動的不同發展趨向的反映,并且是為現實不同發展趨向服務的。
全部變化和論爭都根源于這場社會變革。那么,怎樣認識和看待這場歷史性的變革就是非常重要的了。任何一場社會變革都是由社會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決定的社會系統結構的變動。要深刻全面地認識和把握這場歷史性的變革,就要用馬克思關于社會經濟形態內在系統結構的基本理論框架、從現代化歷史進程的視野、以審視和總結現實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為主旨,從社會結構系統變革的角度把握這場變革的內涵和趨向。應該看到,這場變革是深刻、獨特而復雜的,真正全面深刻地認識和把握這場變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項艱巨的理論研究任務,涉及到許多基本理論問題,可以從多個視角來考察。我感到,特別要注意兩個視角,一個是現代化運動的視角,哈貝馬斯認為,現代性是“未完成的謀劃”,向現代型經濟和現代型社會的轉型是由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決定的;而走向一個什么樣的、什么性質的現代型經濟和現代型社會,則是可以選擇的。一個是社會主義運動的視角,這就是要總結社會主義在東方經濟落后國家的實踐經驗,開辟社會主義的新路。從這兩個角度來看,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肇始的體制改革,既是世界性社會主義轉軌的組成部分,又是中國近代肇始的“千年未見之大變局”的延續,是集多重歷史使命和內涵于一身的系統社會轉型。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的根本目的是探尋既符合現代化一般要求、又符合社會主義本質的社會制度和運行機制,這是中國九死一生的現代化追求最終實現的制度保障。
從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實踐來看,經過長期的理論和實踐的碰撞,最后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的程度決定著在交換關系系統層次上要使商品經濟充分發展,這是別無選擇的選擇。這決定著社會運行形態、體制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也就是要進行深刻的體制改革。但是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做出什么樣的產權安排和基本經濟制度選擇,卻是存在選擇空間的。也就是說,在生產關系系統方面,客觀上存在著選擇的多樣性,在發展商品經濟的共同趨向上存在著產權怎樣構造、安排的不同選擇。這種理論上的論爭和實踐中的選擇,雖然有認識的原因,但到最后,就會凸現出其不同利益集團的博弈這一本質。因此,改革和轉型中的選擇的多樣性是客觀的,“主義之爭”是一種客觀存在。從現實來看,從整個轉型國家已經出現的各種不同結果、不同模式來看,這是已經發生的和正在發生的客觀事實。應該看到,處在轉型時期的國家,社會分化加劇,都呈現思潮紛紜的狀態,新自由主義,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在所有轉型國家都是存在的,只不過這三種思潮和影響和比重在各個國家有不同的情況罷了。理論和現實都表明,由改革的二重基本內涵的不同組合潛在決定的三種趨向必然表現為理論之爭、主義之爭、道路之爭,最終的結果取決于不同利益集團力量上的較量和博弈,在現實中會轉化為三種模式和結局:
一是新自由主義思潮主導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從整個轉型國家看,這種思潮在改革發展到要搞市場經濟的時候來勢兇猛。該思潮宣稱社會主義徹底失敗,馬克思主義失靈,搞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別無選擇的選擇,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和私有制是天然不可分的。這種思潮的理論結論是;在計劃經濟體制內不同程度地引入“市場機制”或從整體上模擬市場經濟的試驗已經失敗,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是不相容的。轉型經濟研究中一個流行的觀點,就是單一市場化改革論,即轉型經濟的單內涵論。這種觀點認為,經濟轉型就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其實質就是資源配置方式的根本轉變。這種觀點雖然表面上強調市場經濟就是市場經濟,但隱含的一個理論前提是市場經濟天然等于或需要私有制經濟。這種思潮認為,改革應該是轉軌,是改變道路,因為社會主義行不通,是通向奴役之路,搞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唯一之途。這種轉型觀和改革觀,就是新自由主義改革觀在理論上的表現。宣揚這種觀點的理論家,不僅有西方右翼學者,而且原社會主義國家中的“轉向”學者也發揮了重要作用。20世紀9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義思潮成為符合蘇東國家社會強勢階層利益要求的主流意識形態,原來的改革派及其理論流派迅速發生分化,一些人轉向新自由主義。科爾奈就是這種轉變的有影響的代表,他徹底否定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實現各種形式和各種程度結合的可能性,認為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是水火不相容的,明確提出了向自由市場制度過渡的主張。這種思潮導致的結果是什么?蘇東劇變造成的社會狀況已經給予了證明,它并沒有變成所謂好資本主義,而是變成了野蠻的資本主義。
與之對立的是馬克思主義主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和社會走向。這是馬克思主義者特別是中國共產黨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包括西方左翼理論界在社會主義遭受挫折后,從現實出發,對社會主義的一種新探索。就是要走創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這條道路。其核心就是把市場經濟與公有制有機結合起來,這條道路是真正需要制度創新和理論創新的,而不是簡單地照搬別國的歷史的老路。當然這條道路的開創是有難度的,是需要堅定的信念和艱苦的探索的,不是輕易就可以成功的。這條道路真正能夠體現和代表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的,如果能夠搞成功,是真正能夠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貢獻的。
三是社會民主主義思潮主導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該種模式有北歐的社會民主主義模式、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等各種類型。俄羅斯、東歐國家在實施“休克療法”后,經濟下降,社會混亂,沖突加劇,政局變幻,社會走向不同程度地向“左”偏移,社會體制和政策不同程度地向社會民主主義靠攏。社會民主主義模式本質上仍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但有較大的彈性,會出現不同的形態。這種走向從已經轉型的國家來講表現得相當明顯,東歐國家在未來仍會這一彈性空間內的不斷調整。在面臨經濟轉軌的時候,社會民主主義又以各種形式迅速興起。原來的改革派及其理論家中也有不少人轉向社會民主主義,其中曾在社會主義改革運動中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著名經濟學家布魯斯是這方面的一個代表,布魯斯修正了自己的改革模式和理論,他一方面承認社會主義的價值觀,但同時又對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兼容和結合表示懷疑,從而轉向社會民主主義。這種思潮在我們國家也已經顯性化,不是有幾位著名經濟學家在鼓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公正嗎?不是有人提出把共產黨改為社會黨嗎?。
可以看到,改革不是只有市場化這一重內涵和一種走向,最狹義的轉型也具有二重內涵和存在三種趨向。改革中的各種論爭,絕不僅僅是像有人宣揚的那樣,是“改革與反改革的斗爭”。無論從理論或現實來看,改革中都確實存在著不同方向之爭,存在著不同趨向的改革路線之爭,存在著不同思潮主導的改革觀之爭,而不同改革觀背后本質上是不同利益集團的利益差異和對立。特別是在改革進行了20多年的今天,在改革的方向和道路之爭明顯化的情況下,否定改革和轉型中存在不同的利益趨向,否定新自由主義的存在和影響,不僅是不符合實際的,而且是別有用心的。
我國的體制轉型開始并沒有按照西方主流經濟學開出的“藥方”行事,在路徑選擇上也沒有聽從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張的“休克療法”,而選擇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按照自己的理論探索進行的改革之路,而且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但新自由主義的影響是一直存在的,不是曾有幾位西方經濟學“大師”前來游說嗎?在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即公有制企業(包括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時候,新自由主義的影響加劇,加之利益分化后的利益驅動明顯,公有制企業改制中的私有化傾向發展很快,一時間,什么“靚女先嫁,丑女陪嫁”的說法和做法風行,已經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后果。
新一屆中央領導在我國改革的關鍵時刻,提出科學發展觀,提出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經濟發展全局,要深入研究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我認為,需要緊密聯系改革進行了27年、進入關鍵時刻、還未塵埃落定、需要反思和總結、還存在方向的選擇這樣的背景和角度來深刻認識、研究和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意義,從我國的發展現在是與改革、開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個基本現實出發,就應該認識到科學發展觀的全面性和廣義性,即科學發展觀是包含著科學改革觀和科學開放觀的;就是從狹義來講,也要認識到,科學發展觀與科學改革觀、科學開放觀是內在統一的,是一個有機整體,因為我國當前的改革、開放、發展客觀上是緊密聯系著的,都根源于我國社會經濟系統結構的變動和演進。特別是由于改革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國有企業、金融等)還在進行,那么,堅持科學改革觀,持續地堅決地抵御新自由主義對我國改革的負面影響,對于我們沿著社會主義的方向的改革、開放和發展,追求和實現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就是非常關鍵的,甚至是生死攸關的了。
從改革和轉型存在的三種趨向,從這三種不同走向在現階段的凸現這一事實中,從思想理論領域中不同思潮的論爭與現實改革中不同發展方向的密切關系上,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劉老講話的重大意義。從本質上講,劉老的講話就是在存在這樣尖銳的斗爭的背景下,旗幟鮮明地堅持這場變革的社會主義方向,堅持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方向。劉老就是在從理論論爭和改革實踐相互關聯的角度,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重大意義,從改革和發展的現實領域存在著不同方向的分歧和斗爭的角度,強調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抵御新自由主義的負面影響,堅持改革以來確立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目標,堅持創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模式。劉老的講話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會對我國思想界和現實社會運動產生深刻的影響,歷史將記下這一頁。
改革、創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千百萬人民群眾的偉大事業。我們要積極地投入和參與到這場變革中,不做這場變革的旁觀者。這場深刻的變革關乎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關系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關乎我們每個人的命運,我們要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堅決抵御為少數人攫取財富服務并將使我們陷入歷史性災難的新自由主義改革目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