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理想之旅

吳易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向何處去?

吳易風 · 2005-11-14 · 來源:吳易風文選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歷史性理論難題和鄧小平"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理論

吳易風

2004-07-13

當代經濟研究

200408

 一、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歷史性理論難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開始實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計劃經濟有其明顯的優越性,但由于沒有市場調節,也有其明顯的缺點。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澤東在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中開始研究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問題。1979年3月8日,陳云在《計劃與市場問題》提綱中開始思考和探索計劃經濟和市場調節的關系問題。1979年11月26日,鄧小平開始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問題。

在社會主義思想史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重大的理論難題。

在空想社會主義史上,在莫爾的烏托邦和康帕內拉的太陽城中,財產公有,沒有商品生產,沒有商品交換,沒有貨幣,不存在商品貨幣關系。盡管后來有些空想社會主義者在自己的理想社會中不同程度地保留了私有制和剝削收入,然而,在長達三百多年的空想社會主義史上,主流是莫爾和康帕內拉式的理想社會。

在科學社會主義史上,馬克思、恩格斯多次論述了未來社會。在1848年的《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消滅私有制"(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286.)的原則。后來,馬克思在《資本論》等著作中,又多次論述了未來社會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和分配制度,其中隱含的命題是:未來社會沒有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與馬克思的《資本論》相比,恩格斯1878年的《反杜林論》以明確的語言說:"一旦社會占有了生產資料,那么商品生產將被消除"。(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633.)恩格斯的這個論斷,就是后來斯大林和毛澤東所說的"恩格斯的公式"。

十月革命前,列寧1906年的《土地問題和爭取自由的斗爭》論述了"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按照列寧當時的看法,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注:列寧全集(第13卷)[M].人民出版社,1987.124.)列寧生活到蘇聯十月革命后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過渡時期是消除商品和貨幣,還是保留商品和貨幣,這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要求列寧作出正確的回答。蘇聯戰時共產主義時期曾經打算廢除貨幣,但是在實踐中遭遇到困難。列寧在1919年指出:過渡時期內"立即消滅貨幣是不可能的"。(注:列寧全集(第36卷)[M].人民出版社,1985.90-91、340.)"我們沒有做到一下子廢除貨幣。我們說,目前貨幣還要保留著,而且在從資本主義舊社會向社會主義新社會過渡的時期,還要保留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注:列寧全集(第36卷)[M].人民出版社,1985.90-91、340.)列寧不僅在理論上解決了過渡時期要保留商品和貨幣的問題,而且通過新經濟政策在實踐上解決了利用商品和貨幣、利用市場的問題。但是,列寧未能生活到過渡時期結束后的社會主義社會,未能提出和解決社會主義社會是否存在商品生產的問題。

社會主義社會是否存在商品生產的歷史性難題,留給了斯大林和毛澤東。斯大林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一書,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初步解決了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歷史性難題。毛澤東認真研讀了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以及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總結了國內外社會主義實踐經驗,進一步研究和解決了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歷史性難題。

在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問題上,毛澤東的一個重大理論貢獻,是他在科學社會主義史上第一次對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根本區別作出了科學的說明。

無論是在蘇聯或是在中國,都曾有過不少人由于分不清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資本主義商品生產而犯了主張立即取消商品生產的錯誤。斯大林當時面臨著蘇聯國內在商品生產問題上的混亂思想,非常有必要在理論上予以澄清。而要在理論上予以澄清,首先就必須對恩格斯的"一旦社會占有了生產資料,那么商品生產將被消除"這一論斷作出正確解釋。斯大林仔細研究了《反杜林論》,發現恩格斯講到占有"一切生產資料",講到占有"全部生產資料"。這說明,恩格斯的公式指的是把一切生產資料收歸國有,而不是把一部分生產資料收歸國有。可是,蘇聯的情況不是一切生產資料都收歸國有,而只是一部分生產資料收歸國有。因此,斯大林指出:主張取消商品生產的這些同志"是大錯特錯了"。(注:斯大林選集(下卷)[M].人民出版社,1979.546.)

毛澤東當時也面臨著我國國內在商品生產問題上的混亂思想,也非常有必要在理論上予以澄清。毛澤東研究了恩格斯的公式,研究了斯大林對恩格斯的公式的解釋,認為斯大林分析得對。毛澤東聯系我國實踐說:"現在我們的全民所有是一小部分,只占有生產資料和社會產品的一小部分。只有把一切生產資料都占有了,才能廢除商業。我們的經濟學家似乎沒有懂得這一點。"(注:毛澤東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438、439、439、439.)

人們最容易感到困惑的問題是商品生產是否就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問題。毛澤東指出:"商品生產不能與資本主義混為一談。"(注:毛澤東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438、439、439、439.)他結合我國當時的情況,指出我國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與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本質差別,提出發展商品生產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任務。毛澤東還肯定了斯大林說的"決不能把商品生產看作是某種不依賴周圍經濟條件而獨立自在的東西"這一論斷,進一步提出判斷商品生產的性質的標準。這個判斷標準就是:"商品生產,要看同什么經濟制度相聯系"。(注:毛澤東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438、439、439、439.)毛澤東運用判斷商品生產性質的標準,確定了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原則界限。這個原則界限就是:"不能孤立地看商品生產,……要看它是同什么經濟制度相聯系,同資本主義制度相聯系就是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同社會主義制度相聯系就是社會主義商品生產。"(注:毛澤東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438、439、439、439.)毛澤東的這個公式,從本質上把握住了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根本區別。

毛澤東的公式一方面澄清了混同商品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的錯誤,另一方面澄清了否認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原則區別的錯誤。前一錯誤是"左"的錯誤,這一錯誤以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商品生產就是發展資本主義生產,就是搞資本主義;后一錯誤是右的錯誤,這種錯誤認為商品生產就是商品生產,否認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原則區別。毛澤東對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區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社會主義史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理論難題,至此就得到了全面解決。與此相聯系,毛澤東還解決于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的條件、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的范圍、商品生產在社會主義社會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價值規律的作用、計劃和價格的關系等一系列重要理論問題。

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中,既然還存在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就必然起作用。這樣,就會出現計劃和價格的關系問題。而計劃和價格的關系,實際上就是計劃和市場的關系,也就是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的關系。毛澤東解決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關系的原則是:"計劃第一,價格第二。"

繼毛澤東之后,曾在中央長期主持經濟工作的陳云同志,進一步深入研究了社會主義社會計劃和市場的關系,發展了毛澤東思想。

陳云在1979年3月8日的《計劃和市場問題》這一著名提綱中,總結了1917年后蘇聯經濟計劃和1949年后中國經濟計劃的經驗和教訓,認為蘇聯和中國的經濟計劃都是按照馬克思的理論辦事的,當時這樣做是完全對的。問題在于,蘇聯和中國沒有根據已經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經驗和本國生產力發展的實際狀況,對馬克思的原理加以發展,這就導致現在計劃經濟中出現的缺點。他認為,蘇聯和中國的計劃工作制度的主要缺點是只有"有計劃按比例"這一條,沒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還必須有市場調節這一條。現在的計劃太死,包括的東西太多,結果必然出現缺少市場自動調節的部分。(注:陳云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244-245、245、245.)

陳云對市場調節作了明確解釋:"所謂市場調節,就是按價值規律調節,在經濟生活的某些方面可以用,'無政府'、'盲目'生產的辦法來加以調節。"(注:陳云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244-245、245、245.)

陳云從兩個方面說明了忽視市場調節的后果:一個后果是,因為市場調節受到限制,而計劃又只能對大路貨、主要品種作出計劃數字,因此生產不能豐富多彩,人民所需日用品十分單調;另一個后果是,忽視價值規律,思想上沒有利潤這個概念。這是大少爺辦經濟,不是企業家辦經濟。

在這個著名提綱中,陳云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計劃經濟和市場調節的關系:"整個社會主義時期必須有兩種經濟:(1)計劃經濟部分(有計劃按比例的部分);(2)市場調節部分(即不作計劃,只根據市場供求的變化進行生產,即帶有盲目性調節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部分是從屬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需的。"(注:陳云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244-245、245、245.)

陳云的著名提綱在社會主義史和馬克思主義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一,提綱全面地論述了計劃和市場的作用,第一次明確地提出,除了計劃經濟,"社會主義制度下還必須有市場調節"。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可以與市場調節相結合,而且必須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第二,提綱指出,計劃經濟和市場調節二者同時并存于整個社會主義時期,而不是只同時并存于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也不是只同時并存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三,提綱指出,在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二者的關系上,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第四,提綱預言,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計劃經濟和市場調節兩種經濟的比例的調整居重要地位,但二者的絕對數額都將增加。總之,陳云把計劃與市場關系的理論提到了一個新的理論高度,既指出了兩種經濟同時并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又指出了這兩種經濟在不同部門應占不同比例。

 二、鄧小平"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理論

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鄧小平多次論述了"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問題,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這一理論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的指導思想。

在研究和敘述鄧小平"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理論時,有必要說明一下,他在談話中通常把"市場經濟"、"市場調節"和"市場"作為同義語,把"計劃經濟"、"計劃調節"和"計劃"作為同義語。知道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他為什么有時說"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有時說"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相結合,有時則說"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

  (一)"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生產力的方法"

計劃和市場的關系,是鄧小平從改革開放之初起就一直在思考的重大問題。他說:"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比較,它的優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缺點在于市場運用得不好,經濟搞得不活。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問題如何解決?解決得好,對經濟的發展就很有利,解決不好,就會糟。"(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

關于什么是市場經濟,長期以來,國內外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市場經濟是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的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以下簡稱市場經濟定義1);另一種解釋是,市場經濟是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以下簡稱市場經濟定義2)。按照前一種解釋,市場經濟等于資本主義經濟;按照后一種解釋,市場經濟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而不是一種基本經濟制度。同樣,在什么是計劃經濟的問題上,國內外也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計劃經濟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基礎的通過計劃配置資源的經濟;另一種解釋是,計劃經濟是通過計劃配置資源的經濟。按照前一種解釋,計劃經濟等于社會主義經濟;按照后一種解釋,計劃經濟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而不是一種基本經濟制度。

鄧小平明確認為,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都是發展生產力的方法。也就是說,計劃和市場都是資源配置方式,而不是基本經濟制度。因此,不應把計劃經濟等同于社會主義經濟,也不應把市場經濟等同于資本主義經濟。在《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生產力的方法》中,他說:"為什么一談市場就說是資本主義,只有計劃才是社會主義呢?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嘛。只要對發展生產力有好處,就可以利用。它為社會主義服務,就是社會主義的;為資本主義服務,就是資本主義的。"(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又說:"不要以為,一說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一說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不是那么回事,兩者都是手段,市場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在1992年視察南方的談話中,鄧小平再次強調:"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二)"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如果認為市場經濟是一種基本經濟制度,而不只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就必然會認為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之間存在矛盾。反之,如果認為市場經濟只是發展生產力的一種方法,配置資源的一種方式,而不是一種基本經濟制度,就必然認為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之間不存在矛盾。

1986年10月23日,鄧小平接見美國時代公司組織的美國高級企業家代表團,在回答該公司總編輯格隆瓦爾德提出的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制度之間是否存在矛盾這個問題時,鄧小平說:"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問題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們過去一直搞計劃經濟,但多年的實踐證明,在某種意義上說,只搞計劃經濟會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

既然市場經濟是一種方法,或者說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既然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那么,由此必然會邏輯地得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結論。

1979年11月26日,鄧小平在接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編委會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林達光時,就提出了"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這一著名論斷。他說:"市場經濟不能說只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在封建社會時期就有了萌芽。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236、236、247、133、236、236.)

在我國,在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是否有矛盾、社會主義是否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問題上,我國經濟學界是存在意見分歧的。

在改革開放之初,有一些經濟學家由于只知道市場經濟的定義1,即市場經濟是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的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這一定義,而不知道市場經濟的定義2,即市場經濟是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這一定義,因而對社會主義搞市場經濟有疑慮,擔心這樣會變成資本主義。事實上,有這種擔心的不僅僅是經濟學家。鄧小平注意到人們的這種擔心,他說:"現在有人擔心中國會不會變成資本主義。這個擔心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我們不能拿空話而是要拿事實來解除他們的這個憂慮,并且回答那些希望我們變成資本主義的人。"(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

與上述經濟學家不同,另一些被稱為"激進派"的經濟學家在改革開放之初曾經按照市場經濟定義2思考問題,認為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品,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他們把按照市場經濟定義1思考問題的經濟學家稱為"保守派"。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經濟學界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許多原來持市場經濟定義1的經濟學家逐步接受了鄧小平"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理論,從市場經濟定義1轉向市場經濟定義2,不再認為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之間存在根本矛盾,而是認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與此相反,不少原來持定義2的"激進派"經濟學家則逐步背離了鄧小平"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理論,從市場經濟定義2轉向市場經濟定義1。他們的說法是,市場經濟與公有制不相容,也就是說,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不相容。這種理論上的倒退,意味著"激進派"經濟學家現在認為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之間存在著根本矛盾,社會主義不可以搞市場經濟。要搞市場經濟,就不能以公有制為主體,而必須以私有制為主體。因此,他們認為,公有制經濟私有化,特別是國有經濟私有化,是市場經濟的必由之路。

  (三)"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相結合"

在解決了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重大問題之后,另一個重大問題是如何處理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的關系。鄧小平看到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各自的優點,因而主張把二者結合起來。他說:"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就更能解放生產力,加速經濟發展。"(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

在計劃和市場的關系問題上,鄧小平的思想既有始終不變的部分,又有不斷發展變化的部分。

鄧小平在計劃和市場關系問題上的思想不斷發展變化的部分是關于要不要以計劃經濟為主的問題。在1979年11月26日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這一著名論斷時,他說:"我們是計劃經濟為主,也結合市場經濟"。(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236、236、247、133、236、236.)與此相一致,在1980年1月16日的《目前的形勢和任務》中,他的提法是"在計劃經濟指導下發揮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83.211.)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這些提法,與毛澤東的計劃第一、價格第二的提法,與陳云的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提法,實際上是一致的。

在1987年2月6日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在要不要以計劃經濟為主這個問題上,鄧小平的思想發生了重要變化。他說:"我們以前是學蘇聯的,搞計劃經濟。后來又講計劃經濟為主,現在不要再講這個了。"(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在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問題上,從講以計劃經濟為主,到不要再講以計劃經濟為主,這是一次重大變化和重大突破。與這一思想變化相適應,《鄧小平文選》第2卷1983年第1版中的"在計劃經濟指導下發揮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這個提法,在1994年第2版中改為"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相結合"。(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236、236、247、133、236、236.)

鄧小平在計劃和市場關系問題上的思想始終不變的部分是,堅持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強調這個不能改,并且強調今后仍要繼續堅持。20世紀80年代末,鄧小平說:"我們要繼續堅持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這個不能改。實際工作中,在調整時期,我們可以加強或者多一點計劃性,而在另一個時候多一點市場調節,搞得更靈活一些。以后還是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到90年代初,他又重申:"計劃和市場都得要。"(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

現在,一些"激進派"經濟學家完全背離了鄧小平關于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思想,全面否定計劃調節,斷言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不相容,甚至把計劃經濟說成是萬惡之源。他們似乎不知道,一些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在對市場經濟進行政府干預時,除了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至收入政策等手段進行調節之外,計劃調節也是一項重要手段。鄧小平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資本主義也有計劃控制。"(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又說:"資本主義也有計劃"。(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既然"資)本主義也有計劃控制","資本主義也有計劃",也就是說,既然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也可以把計劃調節作為政府干預經濟的一個手段,為什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卻不能把計劃調節作為政府干預經濟的一個手段呢?

  (四)"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理論,在1992年視察南方的談話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論述。在談話中,鄧小平闡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指出計劃和市場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他說:"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對大家講這個道理。"(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

一些經濟學家在詮釋鄧小平視察南方談話時,任意曲解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他們只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斷言公有制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斷言把公有制為主體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基本特征的說法不對。這種詮釋嚴重歪曲了鄧小平的觀點。鄧小平一貫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認為這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他說:"過去行之有效的東西,我們必須堅持,特別是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公有制,那是不能動搖的。"(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236、236、247、133、236、236.)又說:"我們在改革中堅持了兩條,一條是公有制經濟始終占主體地位,一條是發展經濟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終避免兩極分化。"(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談話,一方面講生產力--"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另一方面講生產關系--"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后講社會主義的目的--"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沒有公有制為主體不行;要"消滅剝削",沒有公有制不行;要"消除兩極分化",沒有公有制為主體不行;要"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沒有公有制也不行。鄧小平明確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和避免兩極分化的關系,他說:"只要我國經濟中公有制占主體地位,就可以避免兩極分化。"(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

  (五)"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資本主義經濟是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當社會主義社會實行市場經濟時,有些只從現象上觀察事物的人,誤認為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經濟,從而就誤認為搞市場經濟就是搞資本主義;另一些只從現象上觀察事物的人,則認為市場經濟就是市場經濟,不能區分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市場經,他們模糊兩種不同性質的市場經濟的原則界限,實質是企圖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取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鄧小平區分了"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指出了這兩種市場經濟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他說:"說市場經濟只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不能說是資本主義。我們是計劃經濟為主,也結合市場經濟,但這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236、236、247、133、236、236.)這一段話,既講到"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又講到"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鄧小平明確地認為,"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是方法,不同之處是所有制。他說: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雖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間的關系,當然也有同集體所有制之間的關系,也有同外國資本主義的關系,但是歸根到底是社會主義的,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236、236、247、133、236、236.)

鄧小平關于"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的區分,與毛澤東關于"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區分,實質是一樣的。毛澤東認為,不能孤立地看商品生產,而要看它與什么經濟制度相聯系。與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相聯系的商品生產是"資本主義商品生產",與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相聯系的商品生產是"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同樣,鄧小平實際上也認為,不能孤立地看市場經濟,而要看它與什么經濟制度相聯系或相結合。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相聯系或相結合,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相聯系或相結合,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因此,那種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全面實行"國際接軌"的主張,是錯誤的。通過市場配置資源是不同性質的市場經濟的共同之處,但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基本經濟制度,即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資本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不能接軌的。

一些"激進派"經濟學家在詮釋鄧小平市場經濟理論時,斷言市場經濟就是市場經濟,沒有"姓社姓資"的問題。他們完全無視毛澤東關于"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區分,完全無視鄧小平關于"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的區分。斷言市場經濟沒有"姓社姓資"問題的經濟學家,不僅完全背離子鄧小平有關理論,甚至還不如某些西方經濟學家。事實是,一些西方經濟學家,甚至是一些西方主流經濟學家,也區分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或者區分了"市場資本主義"和"市場社會主義",并且認為二者的首要的和根本的區別在于所有制的不同。

  (六)堅持"公有制經濟始終占主體地位",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終避免兩極分化",搞市場經濟就不會導致資本主義

搞市場經濟,會不會導致兩極分化?會不會產生新的資產階級?會不會最終要走到資本主義?這是國內外輿論談論很多的問題,也是鄧小平想得最多和講得最多的重大問題。

鄧小平注意研究國際輿論特別是西方輿論對我國改革開放的反應,強調堅持社會主義的重要性,強調堅持社會主義不僅是中國的一個重要問題,而且是世界的一個重要問題。他說:"國際輿論特別是西方世界的輿論,以為我們是搞資本主義,或者以為我們這樣搞最終要走到資本主義。……我們是堅持社會主義的。堅持社會主義,是中國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十億人的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對世界是個災難,是把歷史拉向后退,要倒退好多年。"(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又說:"只要中國社會主義不倒,社會主義在世界將始終站得住。"(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

鄧小平不僅指出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而且指出背離社會主義方向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他說:"在改革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對于改革背離社會主義方向可能出現的嚴重后果,鄧小平做了充分的估計:"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鄧小平相信,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不會導致兩極分化,不會產生新的資產階級。他說:"社會主義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為主體,二是不搞兩極分化。……如果導致兩極分化,改革就算失敗了。會不會產生新的資產階級?個別資產階級分子可能會出現,但不會形成一個資產階級。總之,我們的改革,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又注意不導致兩極分化,……這就是堅持社會主義。"(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在這里,鄧小平正確地把握住了保證改革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而不會走向資本主義的兩個根本條件:一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一是不導致兩極分化。鄧小平對這兩個根本條件的另一種表述是:"在改革中,我們始終堅持兩條根本原則,一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主體,一是共同富裕。"(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鄧小平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改革必須堅持這兩個根本原則,他說:"我們在改革中堅持了兩條,一條是公有制經濟始終占主體地位,一條是發展經濟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終避免兩極分化。"(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在鄧小平指出的堅持社會主義的兩個根本條件中,最根本的是第一條,即"公有制經濟始終占主體地位",這是保證實現第二條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終避免兩極分化"的前提條件。

鄧小平把堅持社會主義的兩個根本原則同向共產主義過渡聯系起來,強調必須有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強調進行共產主義理想教育的重要性,特別是對下一代下兩代進行共產主義理想教育的重要性。他說:"總之,一個公有制占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我們就是要堅決執行和實現這些社會主義的原則。從長遠說,最終是過渡到共產主義。……我們這些人的腦子里是有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的。要特別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下兩代,一定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一定不能讓我們的青少年作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俘虜,那絕對不行。"(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6-17、203、367、148、111、148-149、203、306、364、364、373、373、149、149、157-158、346、138、111、138-139、142、149、111.)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上,毛澤東、陳云和鄧小平對計劃和市場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歷史性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嶄新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在科學社會主義史上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們的理論,不僅在過去指導著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的實踐,而且今天仍然具有理論的和現實的指導意義。我們今天研究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了更廣闊的歷史背景和更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教訓。然而,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只有逐步積累在每一個具體歷史階段上獲得的并經過實踐檢驗的認識,不斷推進,不斷深化,才能逐漸接近于科學真理。毛澤東同志說得對:絕對真理包括在相對真理里面。相對真理的積累,就使人們逐步地接近于絕對真理。不能認為到了一天,人們忽然找到了絕對真理。

附:

向左發展鄧小平的"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理論--評吳易風的《歷史性理論難題和鄧小平"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理論》

水陸洲

2004年第8期《當代經濟研究》發表的吳易風的《歷史性理論難題和鄧小平"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理論》一文,對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問題作了歷史性的探討。

一、吳文概述了毛澤東、陳云對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理論的貢獻

吳文指出:在莫爾的烏托邦和康帕內拉的太陽城中,財產公有,沒有商品生產,沒有商品交換,沒有貨幣,不存在商品貨幣關系。恩格斯1878年的《反杜林論》以明確的語言說;"一旦社會占有了生產資料,那么商品生產將被消除"。

列寧不僅在理論上解決了過渡時期要保留商品和貨幣的問題,而且通過新經濟政策在實踐上解決了利用商品和貨幣、利用市場的問題。

斯大林指出:主張取消商品生產的這些同志"是大錯特錯了"。恩格斯的公式指的是把一切生產資料收歸國有,而不是把一部分生產資料收歸國有。可是,蘇聯的情況不是一切生產資料都收歸國有,而只是一部分生產資料收歸國有。

毛澤東的公式:"不能孤立地看商品生產,……要看它是同什么經濟制度相聯系,同資本主義制度相聯系就是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同社會主義制度相聯系就是社會主義商品生產。"一方面澄清了混同商品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的錯誤,另一方面澄清了否認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原則區別的錯誤。

社會主義史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關于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理論難題,至此就得到了全面解決。與此相聯系,毛澤東還解決了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的條件、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存在的范圍、商品生產在社會主義社會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價值規律的作用、計劃和價格的關系等一系列重要理論問題。毛澤東解決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關系的原則是:"計劃第一,價格第二。"

陳云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計劃經濟和市場調節的關系:"整個社會主義時期必須有兩種經濟:(1)計劃經濟部分(有計劃按比例的部分);(2)市場調節部分(即不作計劃,只根據市場供求的變化進行生產,即帶有盲目性調節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部分是從屬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需的。"

二、吳文概括了鄧小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包含的主要內容

吳文指出:鄧小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包含著以下一些的內容:

(一)"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生產力的方法"(二)"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三)"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相結合"(四)"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五)"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六)堅持"公有制經濟始終占主體地位",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終避免兩極分化",搞市場經濟就不會導致資本主義(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在哪里?就在四個堅持。"

三、吳文向左發展了鄧小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吳文指出:

1,鄧小平在談話中通常把"市場經濟"、"市場調節"和"市場"作為同義語,把"計劃經濟"、"計劃調節"和"計劃"作為同義語。

把"市場經濟"、"市場調節"和"市場"作為同義語,這本身就是鄧小平的思想中包含的歧義、模糊之處。吳文認為:鄧小平說的市場經濟就是市場調節,是資源配置方式,而不是基本經濟制度。鄧小平說,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都是發展生產力的方法。也就是說,計劃和市場都是資源配置方式,而不是基本經濟制度。因此,不應把計劃經濟等同于社會主義經濟,也不應把市場經濟等同于資本主義經濟。

吳文認為,一些被稱為"激進派"的經濟學家在改革開放之初曾經認為市場經濟是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認為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品,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他們作這樣的宣傳是為了讓人們比較容易接受市場經濟。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激進派"經濟學家逐步"背離"了鄧小平"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理論,他們的說法是,市場經濟與公有制不相容,也就是說,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不相容。這種理論上的倒退,意味著"激進派"經濟學家現在認為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之間存在著根本矛盾,社會主義不可以搞市場經濟。要搞市場經濟,就不能以公有制為主體,而必須以私有制為主體。因此,他們認為,公有制經濟私有化,特別是國有經濟私有化,是市場經濟的必由之路。

2,鄧小平看到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各自的優點,因而主張把二者結合起來。

吳文認為:鄧小平在計劃和市場關系問題上的思想不斷發展變化的部分是關于要不要以計劃經濟為主的問題。鄧小平在計劃和市場關系問題上的思想始終不變的部分是,堅持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強調這個不能改,并且強調今后仍要繼續堅持。

既然承認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又提出要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本身就是鄧小平的思想中的歧義、模糊之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概念本身就意味著否定、排斥計劃經濟和計劃調節。

吳文認為:現在,一些"激進派"經濟學家完全"背離"了鄧小平關于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思想,全面否定計劃調節,斷言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不相容,甚至把計劃經濟說成是萬惡之源。他們似乎不知道,一些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在對市場經濟進行政府干預時,除了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至收入政策等手段進行調節之外,計劃調節也是一項重要手段。鄧小平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資本主義也有計劃控制。"又說:"資本主義也有計劃"。既然"資本主義也有計劃控制","資本主義也有計劃",也就是說,既然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也可以把計劃調節作為政府干預經濟的一個手段,為什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卻不能把計劃調節作為政府干預經濟的一個手段呢?

3,鄧小平所說的社會主義本質,暗藏著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的觀點。

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的本質的說法本身就包含著一個漏洞,漏掉了公有制是社會主義最本質的東西。

吳文認為:一些經濟學家在詮釋鄧小平視察南方談話時,任意曲解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他們只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斷言公有制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斷言把公有制為主體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基本特征的說法不對。這種詮釋嚴重歪曲了鄧小平的觀點。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談話,一方面講生產力--"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另一方面講生產關系--"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后講社會主義的目的--"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沒有公有制為主體不行。要"消滅剝削",沒有公有制不行。要"消除兩極分化",沒有公有制為主體不行。要"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沒有公有制也不行。

4,鄧小平指出了"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這兩種市場經濟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之處是方法,不同之處是所有制。

如果承認市場經濟僅僅是一種方法。那么,就"市場經濟"本身來說,就無所謂姓社還是姓資,正因為如此,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如果在市場經濟前面加上"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的"前置詞,這兩個詞本身就說明了它們的區別。

吳文認為:因此,那種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全面實行"國際接軌"的主張,是錯誤的。通過市場配置資源是不同性質的市場經濟的共同之處,但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基本經濟制度,即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資本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不能接軌的。

其實,他這里說的"市場經濟"已經不是僅僅是方法,而是一種基本的經濟制度。

吳文認為,一些"激進派"經濟學家在詮釋鄧小平市場經濟理論時,斷言市場經濟就是市場經濟,沒有"姓社姓資"的問題。不僅完全"背離"了鄧小平有關理論,甚至還不如某些西方經濟學家。事實是,一些西方經濟學家,甚至是一些西方主流經濟學家,也區分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或者區分了"市場資本主義"和"市場社會主義",并且認為二者的首要的和根本的區別在于所有制的不同。

這里說的也是作為一種基本經濟制度的"市場經濟"。

5,鄧小平相信,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不會導致兩極分化,不會產生新的資產階級。

吳文認為:鄧小平正確地把握住了保證改革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而不會走向資本主義的兩個根本條件:一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一是不導致兩極分化。

搞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會不會導致兩極分化,會不會產生新的資產階級,這不一個誰"相信"不"相信"的問題。要搞市場經濟,就必然會產生貧富差別、兩極分化、少數剝削者。鄧小平自己也不能不承認,"我們講要防止兩極分化,實際上兩極分化自然出現","少部分人獲得那么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分配不公,會導致兩極分化,到一定時候問題就會出來","個別資產階級分子可能會出現"。如果不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就必然會產生一個新的資產階級。這是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6,鄧小平認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前提。

吳文認為:鄧小平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優越性在哪里?就在四個堅持。"就像認為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一樣,鄧小平認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前提。

這里說的"優越性"是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相比較而說的。鄧小平在某些時候說"四個堅持",與某些人比較,的確說得不算少。而他說的"社會主義道路"、"人民民主專政"、"共產黨的領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都有特殊的含義。

四、吳文包含的若干問題

1,鄧小平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理論的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

吳文說: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上,毛澤東、陳云和鄧小平對計劃和市場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歷史性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嶄新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在科學社會主義史上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們的理論,不僅在過去指導著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的實踐,而且今天仍然具有理論的和現實的指導意義。

那么,鄧小平的貢獻是什么呢?

(1)市場經濟就是市場調節

在經濟學中,市場、市場調節、市場經濟這三個概念,本來約定俗成都有它自己的確定含義。所謂市場,是商品買賣的場所;或一定地區內對各種商品或某一種商品的供給和有支付能力需求的關系。所謂市場調節,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是通過市場配置資源。所謂市場經濟,是一種基本經濟制度,是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的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制度,它包含市場調節但又不僅僅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

現在硬要說市場經濟就是市場調節,把本來比較清楚的概念又加以模糊化,這恐怕很難說是一種前進。

(2)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結合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計劃經濟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基礎的通過計劃配置資源的一種基本經濟制度。

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是兩種根本不同的基本經濟制度,兩者不可能結合在一起。但是,在社會主義社會的某個階段,可以既存在占主要地位的計劃經濟,又存在占次要地位的市場經濟。這是因為,在社會主義社會的某個階段中,除了主體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以外,還存在一定范圍的私有經濟,這些私有經濟雖然也受到計劃調節的影響,但主要是由市場進行調節。

如果硬要說市場經濟就是市場調節,那么,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是可以相結合的。因為社會主義生產的產品仍然是商品,它必須通過市場進行交換,在交換中必須遵循價值規律,這樣,它在一定程度上就要受到市場調節。

即使如此,把社會主義社會中既存在占主要地位的計劃經濟,又存在占次要地位的市場經濟、把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既有計劃經濟,又有市場調節,概括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樣一個概念,也是不妥當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樣一個概念既不可能包含計劃調節,更不可能包含計劃經濟。如果硬要解釋成包含這兩者,那也只能是一個相當模糊、混沌的概念,很容易被別人鉆空子。

(3)社會主義是我國市場經濟的根本前提

強調社會主義是我國市場經濟的根本前提、優越性所在,對于指導實踐來說都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從理論上來說,把社會主義硬要與市場經濟拚裝在一起,它本身是互相矛盾的。所以許多人認為,這里說的社會主義只是做做樣子、打出一個幌子,要搞市場經濟才是實實在在的。

(4)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談話,一方面講生產力--"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另一方面講生產關系--"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后講社會主義的目的--"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講社會主義的本質,恰恰漏掉了公有制這個最根本的東西,這到底是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推向前進呢,還是拉著倒退呢?有了這樣一個大漏洞,就難怪那些主流精英們大做文章,歡呼不要公有制的"新的社會主義"理論了。

2,"第三代"是如何貫徹鄧小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

"第三代"們貫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非常堅定的,而且抓住了它的"軟肋"拚命向右的方面發展。

市場經濟不僅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而且是一種基本的經濟制度,甚至成了至高無上的、統治一切的、指導一切的、指揮一切的主宰。一切都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加以"改革"。

首當其沖的當然是公有制。鄉村的集體企業一律實行"改制",變集體所有為私人所有。在"抓大放小"的旗號下,國有中小型企業實行"關停并轉",變國家所有為私人所有。縣一級的國有企業基本一掃而光。對大型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革,大量出賣國有股份。

其次是文教、衛生等領域。學校、醫院、影視、圖書、報刊通通實行"市場經濟改革",大家都"朝錢看",一律實行高價收費,對老百姓來說,不僅上學、看病成了沉重負擔,就是看電影、聽音樂、賣書報也成了奢侈行為。

再次是社會政治生活領域。人們的各種社會關系,特別是政治關系、黨內關系中,都滲透了"市場經濟"原則。講究利益之間的等價交換。

最后是意識形態領域。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經過"市場經濟"的改造,一切以"金錢"為標準。人生就是為了賺錢(以錢生錢)、積錢(積累資本)、花錢(享受豪華的物質生活)。

市場經濟改革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私有經濟無限制的大發展。按照全國整個國民經濟(包括城市和鄉村)來計算,至2002年,私有經濟的資本、產值、從業人員已經接近或超過一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主體"。

市場經濟最顯著的成果就是出現了幾個"新的社會階層",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私營企業主階層和新的買辦階層。這兩個階層,經過"三個代表"新的理論包裝,不再是資產階級的一個組成部分或階層,而只是"有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除此以外,還有一個起著決定性作用的社會階層--官僚資本階層,也已經開始出現了。

3,今后,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向何處去?

有三條路可供選擇:

第一條路,是沿著"三個代表"的市場經濟改革走下去。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私有制經濟取代公有制經濟的趨勢,兩極分化的趨勢,新的資產階級經濟實力和政治實力迅速膨脹的趨勢,只會一天比一天加劇。這條路,受到極少數官僚、買辦、黑惡資本勢力的支持,但已經積累的社會矛盾--廣大工人階級、勞動農民、勞動知識分子和官僚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黑惡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尖銳,最后導致執政者垮臺。

第二條路,是發揚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的積極因素。沿著這條路,私有制經濟取代公有制經濟的趨勢,兩極分化的趨勢,新的資產階級經濟實力和政治實力迅速膨脹的趨勢,有可能減慢。這條路,在極少數上層"精英"中會遇到巨大的阻力,但已經積累的社會矛盾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執政者的地位可以短暫地得到維持。

第三條路,是繼承毛澤東的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道路--其中包含"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沿著這條路,私有制經濟取代公有制經濟的趨勢,兩極分化的趨勢,新的資產階級經濟實力和政治實力迅速膨脹的趨勢,就可以得到遏制,并逐步加以解決。這條路,在極少數上層"精英"中會遇到殊死搏斗的抵抗,但可以極大的調動廣大工人、農民和勞動知識分子的積極性,迅速發展社會生產力,使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逐步鞏固和完善,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日益鞏固,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執政者何去何從?留給他們的時間,不會是漫長的。

2004年10月11日初稿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奔騰中國心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2. 為什么批評西方的他們都“意外死亡”了?
  3.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動,迫使中國放棄毛澤東思想!
  4. 侯立虹|誰在動搖“兩個毫不動搖”?
  5. 以色列會亡國嗎?
  6. 從兩處戰火看東方和西方思維方式
  7. 司馬南:美國為什么沒能把巴基斯坦徹底拉過去?
  8. 這才是最難打的戰爭,國安部門剛發出積極信號
  9. 郭松民 | 評普京年度記者會:“過度輕信”及其他
  10. 大陸認定臺灣設置貿易壁壘,惠臺政策即將終結
  1.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2.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這是一股妖風
  5.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6.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7.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8.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痛心,反華潤人丁一多因強奸被捕,哈哈!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