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毛澤東》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旗幟網訊】 《向往毛澤東》一書出版座談會2005年5月28日在莊嚴神圣的毛主席紀念堂舉行。這個座談會是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和《向往毛澤東》叢書編委會聯合主辦的。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央文獻出版社的領導同志,《向往毛澤東》叢書的編委、顧問,以及各方面來賓老中青共計80多人參加了會議。
5月的天安門廣場,春風送暖。巍峨的毛主席紀念堂在陽光照耀下顯得更加燦爛、輝煌。紀念堂外,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排起幾千米長的隊伍,等待瞻仰毛主席遺容。蜿蜒曲折的隊伍,再現著“向往”的景觀。
《向往毛澤東》座談會開始,全體與會者,包括身經百戰的老革命家,和充滿朝氣與激情的青年人,懷著崇敬、向往之情,來到紀念堂北大廳毛主席坐像前敬獻花籃、三鞠躬,并合影留念,然后沿著曲折的長廊來到瞻仰廳瞻仰了毛主席遺容,再一次向自己衷心敬愛的偉大導師致敬。
《向往毛澤東》一書主編盧之超同志在座談會上首先發言。他說,這本書,是以我們微薄的力量、從一個比較淺近的層面,記錄、反映了21世紀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偉大的具有歷史意義和長遠影響的事件,這就是從廣大的人民群眾心底里自發發展起來的“毛澤東熱”的大潮。它絕不僅僅是懷念過去,也絕不僅僅是對于毛澤東本人的崇敬,而是表明中國人民對于那種純潔、崇高的社會主義理想和實踐的向往,以及他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把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進行到底的決心和勇氣。只要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還存在和發展,哪怕是在曲折中發展,這種“毛澤東熱”大潮就必然是21世紀中國人民奮斗的動力,是中國歷史的重要部分。因此,我們這本書以能夠及時抓住并全景式掃瞄了這個大潮而自豪。過若干年以后回過頭來看,它很可能具有歷史文獻的價值。
盧之超同志最后說,這本書所掃瞄的生長在中國大地的“毛澤東熱”,一定會日益壯大、開花結果。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主任熊華源同志在發言中說,《向往毛澤東》一書出版發行不久,就重新加印,可見她得到了如今比較挑剔的廣大讀者的認可。因此可以說這本書的編輯出版是成功的。成功的原因,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毛主席在全國人民心目中樹立了永遠不可動搖的地位,而《向往毛澤東》選用了扎根于全國各階層群眾的廣泛而深厚的素材。二是得到了眾多老革命家的支持、參與和指導,還有110余位頗有政治和歷史經驗的顧問們的大力幫助,而這樣的支持和幫助,往往是起方向性作用的。三是得力于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毛澤東旗幟”網站和大地微微文化研究所等方方面面的力量聯合。熊華源同志說,從這本書中介紹的情況,可以使人們清楚地看到,新世紀這一波“毛澤東熱”,同上世紀那一波“毛澤東熱”是有一個比較明顯區別的:在這一波“毛澤東熱”中,人們通過形式多種多樣的信息傳播渠道,通過對介紹毛澤東的高水準書刊、影視作品的學習、觀看和思考,對毛澤東的了解更加深入,對毛澤東的向往更趨理性。
《向往毛澤東》叢書總顧問、原中顧委秘書長李力安同志在發言中回顧了毛主席對中國革命立下的豐功偉績,回憶自己學習毛主席著作的歷程,強調了毛澤東思想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說,做一個人,不管是做什么工作的,都要像毛主席所說的那樣,有一個為什么人的問題。李老說,使他自己受益終生的是毛主席的《矛盾論》,在工作中、生活中碰到矛盾需要解決,按照《矛盾論》中的教導,就能夠克服困難、取得勝利。李力安同志最后強調說,為了將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毛澤東思想是不可替代的。
原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同志在接下來的發言中首先介紹了兩個材料。一個是《北京晚報》最近發表了全國婦聯和中國家庭教育學會開展的“中國中學生英雄觀調查”,其中問到“誰是你心目中的英雄”,在學生們推選出的前10位英雄人物中,毛澤東列居首位。第二個材料是最近北京大學一位“教授”在課堂上公然丑化建國以后、特別是毛澤東領導的前30年的歷史,聲言要打破學生們的“傳統思維”,結果一名大學生勇敢地站起來予以批駁。從這兩個例子出發,逄先知同志強調了思想教育對人們思想、特別是青年人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性,同時回顧和揭示了意識形態領域里反毛非毛勢力如何向黨和人民不斷進攻,并結合蘇東劇變和最近東歐國家發生的“顏色革命”說明了毛澤東思想不能動搖。逄先知同志指出,是不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焦點就在于是否肯定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這時,盧之超同志插話說,現在對毛澤東的態度如何,基本上等于時下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盧之超同志的這一觀點,得到了與會同志的普遍認同。
《向往毛澤東》一書編委、中宣部離休老干部徐非光同志在發言中說,這新一波“毛澤東熱”大潮,不僅在繼續升溫,而且還將在更廣闊的范圍、更多的領域內繼續深入和擴展,出現更多的“毛澤東熱”。徐老說,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會不會帶來新一波的“毛澤東熱”呢?我認為是肯定無疑的。因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恰恰是毛澤東思想確立和發展最輝煌的歷史階段,抗日戰爭這個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偉大創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毛澤東思想的產物,理所當然會掀起一場緬懷毛澤東、發揚毛澤東思想的新高潮。徐老最后指出,最近全國婦聯和中國家庭教育學會開展的“中國中學生英雄觀調查”表明,學生們心中居第一位的英雄是毛澤東,這是不是意味著青少年中出現新的“毛澤東熱”的重要跡象呢?
原國家統計局局長李成瑞同志在發言中提出了兩項建議,一項建議是要結合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力宣傳和學習毛澤東思想,宣傳毛澤東思想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第二項建議是辦一個刊物,專門宣傳毛澤東思想。李老特別強調要認真學習毛主席的《論持久戰》。李老說:“我16歲參加抗日游擊隊,當時對于能否打敗日本侵略者,確實不清楚,沒有信心,只是在讀了毛主席的《論持久戰》之后,才逐漸增強了信心,爾后的歷史也確實是按照毛主席《論持久戰》里所預言的那樣展開的”。李老指出,“《論持久戰》不僅是一部軍事著作,也是一部哲學著作,我最近還在學習《論持久戰》”。
接下來,《向往毛澤東》叢書副主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研究員韓德強和《向往毛澤東》叢書編委、北京香泉山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學者蘇引兩位青年同志發表了熱情激昂的講話。韓德強同志在講話中說,毛澤東活在中國人民心中,活在一切善良、正直、勤勞、樸素者的心中,毛澤東生前的許多不祥預言都成了現實,毛澤東正在復活!蘇引同志在講話中說,毛主席在世時,用他的理論與實踐印證著時代發展的規律;他去世后,實踐與發展的結果又在不斷反復驗證著他早先的判斷。蘇引同志說,向往毛澤東,就是向往民族復興、就是向往人民民主、就是向往國家富強,更是向往那個全民齊心奮斗的社會價值觀。
《向往毛澤東》一書總撰稿人時邁同志在發言中首先感謝眾多老革命家關心、支持《向往毛澤東》一書的編寫和出版工作。他說,在編寫和出版過程中有的老同志幫助編委會搜集素材、有的老同志幫助審閱書稿、有的老同志為了幫助這本書出版而踴躍捐款,有的老同志用自己的車幫助把要郵寄的書送往郵局。
時邁同志同時表示,要感謝為這本書的編寫工作而付出了努力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身上表現出了無私奉獻的精神、高度負責的態度、腳踏實地的作風,而這些,都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所寄希望于青年人的。
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副局長王勇格同志的講話,得到與會同志的熱烈反響。王副局長表示,毛主席紀念堂是中國人民的最高圣地,是一片圣潔的凈土,紀念堂全體工作人員愿意盡全力為宣傳毛澤東思想的事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
很多來不及發言的同志寫下了深情的書面感言。清華大學教授李定凱同志寫道:“《向往毛澤東》是一本捍衛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保衛社會主義道路的精品出版物,她沒有任何虛偽、夸張、矯揉造作,真實地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我本人完全發自內心的一篇網絡短文也被收錄在書中。我讀了以后,百分之百的是我的原文。這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向往毛澤東》是對真實大潮的掃瞄”。
原《武警報》總編輯孫瑞林同志寫道:“無產階級的江山如果想永遠不改變顏色,那就要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反對帝國主義、反對修正主義、反對資本主義復辟,反對各種反動勢力!”
《向往毛澤東》一書編委、老學者劉貽清同志寫道:“《向往毛澤東》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她的價值在于:(1)現實生活的明確針對性;(2)歷史資料的重要文獻性;(3)實踐檢驗的科學真理性”。
老革命家、原山西省委書記王謙同志寫道:“中國之發展和變化都證明毛澤東思想的正確和偉大”。
很多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參加了座談會,其中包括:鄭天翔(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陶魯笳(原山西省委第一書記)、武光(原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晨(原北京市政協副主席)、陳浩(原外交部辦公室主任)、王定烈(原空軍副司令員)、劉實(原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李兆吉(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以及《向往毛澤東》叢書總顧問李力安(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秘書長)、總顧問何靜修(原中央文獻研究室秘書長)。
參加座談會的老同志還有原中宣傳部長王忍之,原文化部長、著名詩人賀敬之,原中宣部常務副部長、現任《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徐惟誠,原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滕藤、原《人民日報》常務副總編輯張云聲、原北京大學校長吳樹青。
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陳晉、中央文獻出版社社長助理蔡國江參加了會議。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秘書長馬曉文、延安兒女聯誼會會長胡木英、原國史學會副秘書長蘇鐵山、中國解放區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余飄、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社長鄧小飛也參加了會議。
參加會議的還有新華社副總編輯夏林、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社科院新聞所所長喻權域、原《光明日報》副總編陳談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靳輝明、李延明、李偉、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張勤德、原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員方亭,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新城、胡鈞、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徐飛等。
參加座談會的還有新華社記者鐘昊熹、《光明日報》讀書出版部主任王瑋同志。
《向往毛澤東》出版座談會,是毛主席紀念堂建成28年來首次召開的座談會。與會同志一致認為,能夠在毛主席紀念堂這樣一個神圣的殿堂舉辦這次座談會是黨心民心的集中體現,此次座談會得到了毛主席紀念堂和中央文獻出版社有關同志的鼎力支持,大家有必要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断蛲珴蓶|》出版座談會的成功舉辦,象征著新世紀“毛澤東熱”的不斷升溫。
座談會由《向往毛澤東》一書執行編委、“毛澤東旗幟”網站執行理事孫永仁同志主持。在紀念堂王副局長講話后,主持人孫永仁同志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他說,這是王局長給他講的故事,有一次在紀念堂外廣場上群眾瞻仰隊伍中有3個人,是一家子,一個老父親,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們要到存包處存包,男孩去存包了,女孩躊躇了半天,掀開上衣露出一個鏡框,支支吾吾地問道:“叔叔,我能帶這個進去嗎?”“你帶什么?”工作人員問道。女孩說“這是我媽媽的遺像,我媽媽臨終前對我們說:‘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到北京去看毛主席,你們今后上北京看毛主席,一定要帶我去!’”面對女孩期待的目光,工作人員被感動了,連忙說:“可以,可以,可以帶進去。”
這個動人的故事,令與會的所有同志唏噓、動容。
從《向往毛澤東》出版座談會開始之前的上午8點鐘,到座談會結束時的中午11點鐘,來到紀念堂瞻仰毛主席遺容的群眾隊伍始終川流不息。據紀念堂的同志介紹,每天都是這樣,自始至終都是這樣綿延不斷的隊伍,每逢周末,人就會更多。參加座談會的同志們看到這種情景,無不深受感動。長長的瞻仰隊伍,就是我們祖國的主人翁,就是頂天立地的人民。長長的瞻仰隊伍,就是堅不可摧的長城,就是奔流不息的長江。一望無邊的瞻仰隊伍靜靜地、緩緩地向前移動,沒有人大聲說話,但是此處無聲勝有聲,于無聲處聽驚雷……
正如中央電視臺藝術指導陳志昂同志在座談會書面感言中寫道的:人生易老天難老,風物長宜放眼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