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3日,全國工商聯的蘇鐵山先生、《國際社會科學》雜志副主編黃紀蘇先生和《文藝理論與批評》雜志副主編祝東力先生應邀做客烏有之鄉書店,從從新改革開放觀探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蘇鐵山先生首先講道,他在清華園火車站看到的貧民窟景象與春節聯歡晚會虛構的“太平盛世”形成鮮明反差,他無法接受這樣的“太平盛世”,更不值得去謳歌,中央領導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說明現實社會并不和諧,而且實際上是非常不和諧,我們需要像中央領導人一樣直面現實,勇于思考,尋找通向和諧社會的道路。這樣,我們就不能不承認,階級斗爭是我們所處的社會現實,也是最大的不和諧。要實現和諧社會,必須要敢于承認這個客觀現實,在此前提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觀察問題,研究問題。其實,很多先哲已經提出過實現和諧社會的途徑,比如馬克思和毛澤東的思想遺產,都需要我們學習和研究。我們要努力發揚我們這個社會的光明之處,鏟除黑暗之處,為實現和諧社會盡一點力。
祝東力先生回顧了1980年代的以來的思想史,指出1980年代時期我國思想界反思了毛澤東時代的積弊,全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時代。如今,社會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再回頭看這一段歷程,需要新的總結和反思。這樣,鑒于客觀情勢的變化,新一屆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配合這種創新舉措,思想界提出并探討新改革開放觀,將開啟新時代的思想解放運動,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19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曾經開啟那個時代的思想解放運動,如今再看,那場討論也有一些片面性。這個命題本身并沒有錯,關鍵是何謂“實踐”,對實踐的認識存在片面性。這里的實踐應當是長時期的社會實踐,而不是那種短期效應的所謂“實踐”。如果是這樣的話,“飲鴆止渴”和“殺雞取卵”也都是正確的,在一段短期范圍內,“飲鴆”的確可以“止渴”,“殺雞”的確可以“取(到)卵”,但是這些都是短期行為,不可持續,而且從長遠來看是十分有害的。舊改革開放觀將“經濟增長”作為社會發展的唯一目標來追求,帶來的危害甚烈,這正是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原因。1980年代開啟的改革開放時代已經按照它的邏輯走到了今天,被稱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對改革開放的目標和風險都有嚴格的規定,面對現實,用他提出的“十個如果”來衡量,這樣的改革開放其成敗不是十分明顯的嗎?所以,在這個轉折關頭,需要探討新改革開放觀,需要新的思想解放運動。
黃紀蘇先生以自己親身經歷講述了“文革”后期共產主義價值信仰在上層社會的崩潰,進入1980年代后,來自西方的精英主義思潮填補了這個真空,使得中國社會在改革開放的軌道上運行到了今天。回頭看看走過的路,直面幾近“斷裂”的社會,三六九等已經容不下了,要人為地在一個單位人群內制造“十一個等級”,這到底是要去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還是要去資本主義的虎狼世界?也許是本來要去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只是一不小心掉進了資本主義的虎狼世界。這樣,我們就不能不停下來認真反思,這舊改革開放觀到底有些什么玄機?我們也要做個風險分析,看看怎樣規避風險,從而找到新改革開放觀,通向至少要趨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諧社會的提出,不僅僅只是對現實社會分化的否定,更重要的是它包含著一種不同于消費主義、物質主義、發展主義的價值觀念,它追求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內心的和諧,這種和諧跟資源分配有關,但不是追求對資源的占有越多越好,當然也不是越少越好,關鍵是資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分布。和諧社會所蘊涵的新的價值觀念內涵是非常深刻的,思想界的朋友們應該可以在這個方面的研究工作上有所成就。
參加沙龍的朋友們也積極地參與討論,在交流互動中,祝東力先生和黃紀蘇先生還就社會主義公民社會做了深刻的闡發。傳統社會主義的重大弊端之一就是勞動人民群眾還沒有實現真正的當家做主,還要依靠自己的先鋒隊做執政黨管理國家政權,而這個官僚集團容易從紅色逐漸蛻變為白色、灰色乃至黑色。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本來就應該解決這個問題,而舊改革開放觀不僅不去解決這個問題,還利用這個問題去挖空社會主義大廈的基礎,摧毀社會主義的基業。新改革開放觀不僅要充實社會主義基礎,還要解決這個傳統積弊,這就是建立社會主義公民社會。在社會主義政權之下,廣泛存在各種社會主義性質的獨立人民團體,這些團體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公民自治團體,具有監督社會主義政權的性質,而且獨立于社會主義政權,對社會主義大廈起到一個真正的托付支撐作用。要建立這樣的社會主義公民社會,必須要有社會主義公民社會的新文化,現在烏有之鄉所從事的工作就是有著積極意義的,大家來到這里參與交流也都是為社會主義公民社會添磚加瓦。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