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是你殺敵的武器,
旋律是你進攻的號角。
游擊隊歌常縈繞耳邊,
一代宗師人去精神在。
被譽為“人民音樂家”的賀綠汀,是一個既能作詞也能編曲的戰地紅色音樂家。尤其是在抗戰時期,他曾經用音樂作武器,激勵華夏兒女奮起抗日,發揮了槍炮難以替代的作用。他一生創作了260多部音樂作品,包括3部大合唱、24首合唱、近100首歌曲、6首鋼琴曲、7首管弦樂曲、10多部電影音樂及其他作品。代表作有《游擊隊歌》《牧童短笛》《天涯歌女》《四季歌》《嘉陵江上》等,以其熾烈的革命精神和愛國情懷,深深地感染著人們。
一、賀綠汀的家鄉和家世
1903年7月20日,賀綠汀出生于湖南省邵東縣九龍嶺新庵堂村(今九龍嶺鎮綠汀村),原名賀楷,字安卿,號抱真。他的父親賀生春,除了種田是行家里手以外,還善于經營紙行。賀家生有三男三女,賀綠汀的兩個姐姐夭折,留下曼真、聚真、培真、抱真(即綠汀)四人,因賀綠汀排行最小,故乳名小六子。賀綠汀的妻子叫姜瑞芝,出身邵陽名門,祖上做過清末的督銷總辦,岳父是富甲一方的財主,婚后她隨賀綠汀在革命圣地延安生活了多年。他們生有三個女兒,分別是賀逸秋、賀曉秋、賀元元,另有一小兒子在延安夭折。
賀綠汀之所以有這么大的音樂成就,除了自己的天分之外,與家人的影響以及傳統文化尤其是湖湘文化的熏陶分不開。其家庭成員中有一個重要的共產黨人——賀綠汀投身革命的引路人,比他大7歲的三哥賀培真(1896-1990)。賀培真又名賀果,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與毛澤東同窗同寢室五年半,與蔡和森一起赴法國勤工儉學,是新民學會成員和中共黨員,1925年從蘇聯歸國。他參加過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是粵東潮汕地區紅4師黨代表。賀綠汀隨賀培真參加了廣州起義,一度在中共海豐縣委工作。賀綠汀還有一個親戚賀民范(1866-1950),又名賀希明,字洪疇,邵陽市邵東縣魏家橋鎮兩頭塘(今民范村)人,兩家相距很近。賀民范早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支持湖南新軍響應辛亥革命并擔任省臨時議會秘書長;五四時期成為湖南早期共產黨員、長沙船山學社社長、湖南自修大學校長,是劉少奇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和任弼時等赴俄羅斯留學的介紹人。此外,賀綠汀家距近代軍事家蔡鍔、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的家都只有10余公里,袁國平還是賀培真的師范校友,更是賀綠汀的小學同學。賀綠汀的成長環境,奠定了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的基礎。
二、賀綠汀的音樂生涯
賀綠汀的家庭走出了一位職業革命家賀培真,他自己也是一名戰地紅色音樂家。賀綠汀出生和成長在家鄉美麗如畫的山水中,優美動聽的戲曲和民歌滋潤著他的少年心靈,常在放牛、拾柴時與村童對歌。1912年,賀綠汀入寶慶府循程書院(由他大哥創設的小學,今邵陽市第六中學)讀書,與袁國平、姚喆等同學。小學畢業以后,他回鄉執教了一段時間的小學音樂、圖畫課程。1924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長沙岳云中學(今遷衡山)藝術專修科,攻讀繪畫與音樂。1926年秋,他畢業并辭去岳云中學的教職回到家鄉,一面做音樂教員,一面積極參加農村大革命,也帶領學校師生為北伐軍義演。由于受到革命洗禮,更由于當時回到家鄉的三哥賀培真引路,賀綠汀擔任了邵東縣總工會宣傳部代理部長,并于同年10月由總工會委員長向暄介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以后,賀氏族人有多人遭國民黨當局通緝,紛紛外逃。賀綠汀碾轉再三在廣州尋找到從潮汕撤退下來的賀培真,年底即隨賀培真、袁國平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后,他又隨部隊撤往海陸豐地區,在彭湃領導的中共東江特委宣傳部工作。他在這里譜寫了中國第一首反映工農奪取政權的《暴動歌》,歌詞中有“兵工農,兵工農,起來大暴動!打土豪,分田地,革命大成功”等句。應該說,《暴動歌》是他后來創作《游擊隊歌》的前奏曲,也是他革命性音樂的前期迸發。可是,海陸豐各縣蘇維埃政權遭國民黨軍隊“清剿”而相繼垮臺,賀綠汀轉道香港赴上海繼續求學。1931年秋,身高體瘦的他在28歲時被錄取到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為隱匿前段參加革命的經歷,他報考音專時用了“賀綠汀”這個名字,后來此名蜚聲華夏、聲震樂壇。
賀綠汀雖然被錄取為音專的自費生,但基本功扎實,既能作詞也能編曲,最感興趣的是鋼琴、和聲學等課程,并在課余翻譯《和聲學理論與實用》。由于遠離家庭,加上家貧,他得不到接濟,租住在一家縫紉店樓上,樓房低矮,伸手可摸到瓦片,夏天熱得要命,冬天冷得要死,經常交不出房租或無錢吃飯。他堅持邊學習邊創作,還不斷注視音樂界動態。1934年的一天,他在學校公告欄看到一則“征集中國風格鋼琴曲”活動。活動是俄國鋼琴作曲家齊爾品在上海舉辦的,將給予優勝者獎金100銀元或提供免費出國名額。得到這一消息,賀綠汀異常興奮,整天泡在那間酷熱小屋里夜以繼日地創作。有朋友問:“你這樣認真地投入比賽,難道幸福之光會照射到你身上?”賀綠汀自信地回答:“對任何人來說都有獲獎的機會,我必須認真對待這次比賽!”為了爭取更多的獲獎機會,他一連寫了三首鋼琴曲(即《牧童短笛》《搖籃曲》《往日思》)。作品寫好以后,他鄭重地寄出,期待著比賽結果。幸福的光環真的來臨——連賀綠汀自己也沒想到,他的三首作品竟然有二首獲獎:《牧童短笛》獲得一等獎,《搖籃曲》獲得名譽二等獎。一曲成名,學校將他改為公費生,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他的譯著《和聲學理論與實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還為他的得獎作品灌制唱片。
《牧童短笛》榮獲這次比賽的一等獎,是我國第一首飛向世界的鋼琴作品。《牧童短笛》分三段,第一段的主題輕快活潑,像牧童天真的笛聲,回響在翠綠的田野上;第二段用民間舞曲處理,與牧童的笛聲形成鮮明對比,讓人仿佛聽見了放牛娃們歡樂的笑聲;第三段是笛聲的“再現”,與第一段形成呼應。這種典型的歐洲的曲式結構借鑒,生動自然,毫無雕琢之感。由于對“笛聲”相應的另一聲部進行了有機處理,成為歐洲“復調技法”在中國作品中的成功范例。
◆賀綠汀《游擊隊歌》手稿。
從此,賀綠汀作為國內外矚目的音樂家,幾十年來一直活躍在中國的樂壇上。1934年他進入電影界,聶耳介紹他到明星電影公司任作曲股長,參與左翼電影事業。他為影片《船家女》《都市風光》《十字街頭》《馬路天使》和話劇《復活》《武則天》等20多部影劇作品配樂作曲,創作了《搖船歌》《背纖歌》《春天里》《怨別離》《懷鄉曲》《戀歌》《秋水伊人》等上百首歌曲,膾炙人口,傳唱不衰。他為影片《馬路天使》譜寫的《四季歌》《天涯歌女》兩支歌曲,成為20世紀30年代進步電影的經典代表作品。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賀綠汀參加上海文藝界抗日救亡演劇隊,奔赴武漢、鄭州、西安等地演出。年底他到達山西臨汾城郊劉莊,聽到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主任彭雪楓介紹八路軍指戰員的抗戰事跡,異常興奮。接著他參觀了八路軍總部剛成立的炮兵團,聽說這些大炮都是繳獲的,有了創作沖動。于是,他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創作了不朽的抗日戰歌《游擊隊歌》。這首獻給抗戰將士的歌曲在八路軍總部一次晚會上首演,獲得了巨大成功。坐在前排的朱德、任弼時、劉伯承、賀龍以及來邊區訪問的國民黨將領衛立煌都上臺祝賀;朱德不但要求各部隊學唱,自己還將歌詞抄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經常戴上眼鏡,像歌迷一樣反復吟唱。這首具有進行曲風格的歌曲,音樂形象鮮明生動,曲調生動流暢,歌詞通俗易懂,表現了游擊隊員在艱苦斗爭環境依然保持昂揚斗志和必勝信念。從此,《游擊隊歌》迅速流傳到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抗日戰場,成為鼓舞抗日軍民奮勇殺敵的進軍曲。在以后半個多世紀里,該曲歷久彌新,始終深受國內外民眾喜愛。
1938年6月,賀綠汀到武漢,在郭沫若任廳長的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所屬電影制片廠工作。武漢失守以后他撤到重慶,任職中央廣播電臺音樂組兼陶行知創辦的育才學校音樂教師。他創作了《全面抗戰》《上戰場》《弟兄們拉起手來》《保家鄉》《中華兒女》《勝利進行曲》《還我河山》等充滿戰斗激情的歌曲,鼓舞民眾的抗日斗志。1941年發生皖南事變,賀綠汀毅然離開重慶,輾轉至華中新四軍軍部。他在蘇北魯藝音樂系及新四軍魯迅藝術工作團任教,創辦并主持音樂干部訓練班,為新四軍將士寫歌教唱,受到劉少奇、陳毅的熱烈歡迎。《游擊隊歌》《保家鄉》還被美國哥倫比亞公司灌制成唱片,在海外發行。
1943年,賀綠汀在周恩來的安排下抵達延安,見到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稱贊《游擊隊歌》寫得好。賀綠汀留在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從事音樂教育,創作了一系列革命歌曲以及歌舞聯唱《掃除法西斯》、民歌合唱《東方紅》等改編作品。他隨軍進入晉察冀解放區,1946年10月任中央管弦樂團團長、華北人民文工團副團長、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創作了《前進,人民的解放軍》《新民主主義進行曲》《新中國的青年》,成為人民解放戰爭中嘹亮的戰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賀綠汀調入早年就讀的母校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1956年更名上海音樂學院),一直擔任院長(1984年改任名譽院長直至逝世)。在籌備學院的過程中,從校舍建設到教學設備,從聘請教師到錄取學生,他都精心組織、事必躬親。在辦好本科教育的基礎上,他不但倡議創辦附屬中學、附屬小學,推行“大中小一貫制教學體系”,從小抓起為國家培養音樂專業人才,還創辦“少數民族音樂干部班”(學制三年),培養了30多個民族的200多名音樂工作者,還搶救發掘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他自己的音樂創作也進入新的高峰期,譜寫了大量歌曲。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為悼念馮玉祥將軍,受周恩來總理委托,他根據一首民間曲子創作了曲名《倒卷珠簾》的哀樂,震撼人心,動人心弦,后修改成常用的《哀樂》。他還與人合作寫舞臺劇《長征》,獨立創作大合唱《十三陵水庫》《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人民領袖萬萬歲》《軍旗頌》等歌曲,還為家鄉寫了《二中校歌》,盡顯大師風采。
20世紀50年代后期,反右派斗爭擴大化,賀綠汀由于仗義直言招來了長期的麻煩,以致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五年牢獄之災。盡管處境艱難,他不變求真求美之心,從不隨波逐流,在獄中寫了80萬字反對“四人幫”的文字材料,譜寫了《滿江紅》等戰斗歌曲,被譽為“硬骨頭音樂家”。1973年1月,毛澤東直接責問張春橋:“賀綠汀怎么樣了?不要整了吧!”由于領袖干涉,才使他從監獄釋放出來。他不顧七旬高齡、身體瘦弱,1979年牽頭成立“民間音樂搶救小組”,調查和整理各地的音樂遺產。他還在音樂研究所成立翻譯組,一方面借鑒國外音樂精華,一方面促進中外音樂文化交流……晚年,賀綠汀在上海泰安路76弄家中度過(弄里有14棟單體小樓,地名亦村,他住亦村4號樓——二層樓的現代式花園住宅)。1999年4月27日,他走完了自己96年的生命歷程。
三、賀綠汀創作的藝術特色
賀綠汀是杰出的人民音樂家、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和音樂理論家,1953年出席維也納世界和平大會,并多次被聘為“布拉格之春”“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的評委,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83年,在瑞典召開的國際音樂理事會第20屆年會上,賀綠汀當選為終身榮譽會員。今坐落在上海汾陽路20號的“賀綠汀音樂廳”,就是對這位“人民音樂家”的最好懷念。
賀綠汀著有《我對戲曲音樂改革的意見》《論音樂的創作》《民族音樂問題》等論文,在上海音樂學院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在上海文藝出版社相繼出版了《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兩卷本)等書籍以及《賀綠汀歌曲選》《賀綠汀合唱曲集》《賀綠汀獨唱歌曲集》《賀綠汀鋼琴曲集》《賀綠汀管弦樂曲7首》《賀綠汀作品精選》(音帶二盒)。他一生創作了260余首歌曲,其美妙的旋律,動人的音符,流淌在人民心里,留在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寶庫中。他總結自己從事音樂創作的經驗,是走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倡導的道路,將人民性與革命性相結合,立足火熱的斗爭實踐,吸取傳統文化的營養,創作優秀作品為工農兵服務。
伴隨著賀綠汀的音樂生涯,是其作品的藝術精神。他的音樂作品藝術性極強,體裁也廣泛多樣,且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民族風格。其音樂創作特色:主要是融合了中國民族音樂,這與他及其父兄都喜歡家鄉的邵陽花鼓戲和祁劇有關,家鄉的戲曲和音樂給了他養分,后來又在全國許多地方汲取民間音樂的精華。可以說,他是中國民族音樂的先行者。他自己也認為,民間音樂是現實主義作曲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音樂素材。同時,由于蔡元培、蕭友梅等以“啟蒙”為旨歸、大力倡導“中西合璧,兼收并蓄”,以創造中國專業新音樂。賀綠汀身體力行,率先垂范。他受過正規的音樂教育,西方音樂使他的音樂修養進一步得到提高。因此,他在創作時其音樂作品遵循了西方曲式規律,音樂結構十分緊密,樂句之間存在嚴密的邏輯關系,呈現出比較典型的歐洲音樂復調技法。尤其是他的半生戰火經歷,更加深化了他對音樂的獨特理解,遂成我國音樂界一代宗師。
總之,賀綠汀奮斗了一生,在新中國,他擔任了中共八大代表和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和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這是黨和國家對他一生成就的肯定。對于他的成就,有一副挽聯恰如其分地寫道:“牧笛揚華音,戰歌壯國魂,燦爛樂章譜春秋,滿腔赤子心;真言蕩濁流,鐵骨傲鬼神,浩然正氣耀日月,一身報國情。”文如其人,必將流芳百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