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此時此刻,我們深切緬懷和崇敬為長征勝利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以及為此作出巨大貢獻的革命前輩。董振堂——曾任中革軍委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軍團長,被毛澤東稱之為“堅決革命的同志”。2009年9月被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也是參加紅軍長征的26名河北籍將士中職級最高的一位。
1934年10月初,由于受極“左”路線的影響,加之當時中央主要負責同志博古、李德的教條指揮,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實施戰略轉移。
為保證這次戰略轉移的順利實施,軍委總部確定紅1軍團、紅3軍團、紅5軍團、紅8軍團、紅9軍團和中央軍委縱隊,共計8.6萬人,成建制按梯次排列,實施戰略轉移。紅5軍團擔負這次戰略轉移的殿后和掩護任務。紅5軍團的建制:軍團長董振堂,政治委員李卓然,參謀長劉伯承(后陳伯鈞接任)。轄13師、34師兩個師,共計12168人。殿后和掩護,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為此,軍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來將董振堂招到總部,親自向他交待任務。
在接下來的長征艱難歲月中,董振堂率領紅5軍團的將士們以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對黨的赤膽忠心,以中華兒女的血肉之軀,一次次地阻擊著數倍于己的國民黨軍隊對紅軍主力的圍追堵截,血戰湘江,四渡赤水,扼守石板河,翻雪山,過草地,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書寫了紅5軍團將士們的英雄贊歌。
血戰湘江
1934年10月21日,中央紅軍開始實施突圍。此時,蔣介石調動40萬兵力,圍追堵截,擺開架勢企圖在湘江東岸與紅軍決一死戰。林彪率領紅1軍團為左路,彭德懷率領紅3軍團為右路前頭開路,8、9軍團隨后跟進,中央縱隊居中,董振堂的紅5軍團殿后。一開始由于戰術不明確,輜重拖累,行動緩慢,給紅5軍團的殿后掩護任務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挑戰。為保障軍委縱隊的絕對安全,董振堂和劉伯承制定了嚴密的行軍方案。他讓第13師和第34師交替前進,主力團第13師37團始終擔任全軍團后衛。
突破敵人三道封鎖線后,湘江戰役打響。湘江戰役,是長征開始后至關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5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戰略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其中董振堂、劉伯承、陳云率領的紅5軍團折損大半,陳樹湘所率第34師全軍覆沒。
湘江戰役之初,紅5軍團地處灌陽以北文市一帶,擔負阻擊蔣介石嫡系周渾元部的任務。董振堂率領第13師做運動防御,邊打邊行,28日在永安關嚴密布防,與敵激戰。29日,第13師剛進入文市東南一帶,又遭遇桂軍敵第44師從側后過來的追擊,董振堂立即命令部隊占領大路兩邊的山頭,指揮部隊利用地形優勢,集中火力,多次擊退敵人進攻。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牢牢守住陣地,沒有讓敵軍靠近軍委縱隊一步。與此同時,紅5軍團第34師同樣在左翼的水街鎮方向與敵人展開激戰。他們的處境更加險惡,敵人猛烈的炮火如暴雨般傾瀉在34師的陣地上,全師將士不畏犧牲,進行著一次又一次艱苦卓絕的阻擊戰斗,牢牢地吸引了敵人大量的兵力和火力。在紅5軍團的拼死阻擊掩護下,中央縱隊于30日從界首渡過湘江,跨過桂黃公路,成功地跳出敵人的包圍圈。
當得知中央縱隊脫險后,董振堂十分高興,立即命令部隊,堅決地丟掉一切重裝輜重,快速向湘江邊靠攏,準備實施渡江。敵人哪肯罷休,天上的飛機,地上的大炮,加之數倍于己的敵人不斷纏斗,使紅5軍團快速渡江的想法一再受挫。他們只能邊打邊撤,直到12月1日拂曉,董振堂率領第13師經麻子渡到達湘江鳳凰嘴渡口。此時的湘江兩岸硝煙彌漫,彈火紛飛,岸邊尸體橫陳,血流遍地,物資器材遍地都是,激烈的槍炮聲,戰馬嘶鳴聲,飛機的低空轟鳴聲震耳欲聾。渡口江寬,水深,且沒有浮橋,不時有過江戰士倒在敵人飛機的低空掃射中。面對此情,依江佇立的董振堂有說不出的感慨。他當機立斷,立刻指揮紅13師從鳳凰嘴沿湘江東岸北上六七里,來到倒風塘。這里雖然也沒有浮橋,但是河不寬,水不深,江兩邊又有茂密的樹木作隱蔽,是個不錯的渡口。伴隨著火紅的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董振堂率領紅5軍團司令部、直屬機關和第13師全部渡過湘江。隨后,敵人的主力部隊也到達江邊并封鎖了湘江兩岸。遺憾的是董振堂麾下的34師和紅3軍團第18團被阻圍在湘江以東地區,未能突圍隨紅軍主力西進。敵人未能將紅軍主力圍殲于湘江以東地區,便更加惱羞成怒,調集所有兵力,集中圍殲我滯留部隊。34師廣大官兵面對十幾倍于己的敵人,毫無畏懼,寧死不屈,左突右擊,奮勇殺敵,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而大部英勇犧牲。從此,這支英雄的部隊也劃上了悲壯的句號。
湘江一戰,中央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多人。紅5軍團損失了整整一個師,由一萬余人銳減至不足5000人。董振堂的5軍團就像一塊鐵閘死死堵住數倍于己的追敵,被中央紅軍戲稱為“鐵屁股老五”!
四渡赤水
湘江戰役后,董振堂帶領他的不足5000人的紅5軍團,繼續承擔中央紅軍轉移的后衛掩護任務。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開了長征以來的首次政治局會議,經過激烈爭論,最終采納了毛澤東“西進貴州”的主張,并確定撤銷紅8軍團番號,將紅8軍團連以下官兵1300多人編入紅5軍團,大大增強了紅5軍團的戰斗力。
遵義會議后,董振堂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毛澤東的戰略部署,積極做好后衛掩護任務的同時,在運動中主動出擊,奮勇殺敵,為四渡赤水戰役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1935年1月27日,軍委縱隊和紅3、5、9軍團全部抵達土城一帶。此時,敵郭勛祺所部6個團尾追而至,企圖圍殲中央紅軍。毛澤東分析了敵情后,決定堅決打掉這股敵人,并提議把任務交給紅3、紅5軍團。接到中革軍委的命令,董振堂率領紅5軍團將士們連夜開進青杠坡地域。青杠坡,山勢陡峭,疊連起伏,是土城通往東黃店的交通要道,是打伏擊的好地方。
下午,敵郭勛祺部2000多人,在迫擊炮、重機槍的掩護下向紅5軍團陣地發起瘋狂的進攻。為了節約子彈,紅軍將士不輕易出手,只待敵人靠近了,才將手榴彈和石頭甩向敵人。剎那間,手榴彈在敵群里不斷地爆炸,巨大的山石在敵群中橫沖直撞,打得敵人屁滾尿流,丟下一二十具尸體敗下陣來。不到半小時,敵人再次組織第二次、第三次猛攻。紅5軍團將士奮勇殺敵,連續打退敵人四次沖鋒。敵人第五次沖鋒一度突破陣地,被我英勇的將士用刺刀、石頭打了回去。之后,敵人增加兵力,蜂擁而上。此時,紅5軍團的子彈、手榴彈及石頭快要打光了,戰士們像殺紅眼的勇士一般,抽出大刀,躍出戰壕,沖入敵陣,上下翻飛,左劈右砍,殺得敵人尸橫遍野。連續擊退敵人六次沖鋒,雖重創敵軍,但自身也傷亡慘重,陣地岌岌可危。在此緊迫關頭,毛澤東命令軍委縱隊干部團發起反沖鋒,陳賡率部以泰山壓頂之勢擊退敵人,鞏固了陣地。戰至黃昏,敵我傷亡6000多人,紅5軍團傷亡近千人。
青杠坡戰斗,是湘江戰役之后又一場異常慘烈的惡仗。此時,毛澤東主張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西渡赤水河(即一渡赤水)。
1935年2月9日,中央紅軍陸續到達扎西地區,并進行了精簡整編。紅5軍團撤銷師的建制,直轄3個團,即37、38、39團,每個團1500人。
為了擺脫敵人,中革軍委決定暫時放棄北渡長江計劃,轉兵東進,再入黔北。1935年2月21日,董振堂率領紅5軍團由太平渡東渡赤水河(即二渡赤水)。
1935年2月23日,紅5軍團的38、39兩個團繼續擔負中央縱隊的后衛掩護任務,掩護前進。抽調主力37團配合1、3軍團作戰,以牽制敵人主力。根據董振堂的命令,37團將士迅速向良村、文水一帶開進,到達指定位置后連夜搶修工事,構筑第一道防線,并派偵察排前去偵查吸引敵人。次日拂曉,偵察排與敵人接火,他們且戰且退,把裝備精良的川軍劉湘3個旅共9個團吸引過來,牽住了牛鼻子。他們從早晨到黃昏,與敵激戰整整一天,打退敵人多次沖鋒。夜里,他們又快速轉移到20里外的陣地構筑第二道防線,再與敵作戰......就這樣,在幾十里的山地里,他們白天作戰,夜晚轉移,邊打邊走,牽著敵人的牛鼻子一直往東北方向拉拽。第5天,第37團終于把敵人牽到了溫水。此事,敵人方知上當受騙,與他們交戰的并不是中央紅軍主力,而僅僅是一個團的兵力,因此,更加惱羞成怒,向37團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完成牽制任務的37團,遵照董振堂的命令,不與敵人正面交鋒,悄悄撤出陣地,回歸紅5軍團主力位置。
從24日到28日的5天時間里,因37團死死拖住敵人劉湘主力,大大減輕了中央紅軍主力的壓力,使他們放手攻取了桐梓,占領了婁山關,再奪遵義城,殲滅和擊潰敵人2個師又8個團,其中斃傷敵2400人,俘敵3000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極大鼓舞了我軍的士氣,沉重打擊了敵軍的囂張氣焰。為此,毛澤東和中革軍委對37團全體將士特予表揚。
1935年3月16日,中央紅軍為了調動和迷惑敵人,決定主動放棄遵義,在茅臺鎮附近三渡赤水河,再次向古藺方向開進。3月22日,毛澤東兵出奇招又指揮紅軍四渡赤水河,把敵人遠遠地甩在了貴陽。
扼守石板河
1935年4月29日,中革軍委下達指示,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到川西創建蘇區,并命令3軍團為右縱隊,奪取洪門渡;1軍團為左縱隊,直取龍街渡;軍委縱隊和紅5軍團組成中央縱隊攻占皎平渡。
5月3日,中央在皎平渡成立了渡江指揮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負責指揮渡江,軍委副主席周恩來親自找來董振堂,當面交待任務:“這次渡江事關中央紅軍的前途命運,你部要在石板河選擇陣地,構筑工事,不惜一切代價,阻擊敵人,掩護中央縱隊渡過金沙江。”
“請周副主席放心,我們保證完成任務。”董振堂堅定地說。
石板河,是祿勸縣掌鳩河的上游,它的北面是一座大山,沿著一條狹窄的驛道向上盤旋60里,然后再向下回環50里,翻過大山就是金沙江皎平渡口,石板河是通向江邊的唯一道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接到任務后,董振堂立即率領軍團指揮員進入陣地勘察部署,占領高地,搶修工事,密切監視敵人,嚴陣以待。
5月3日戰斗打響,敵人的先頭部隊向5軍團陣地發起進攻。董振堂在前沿陣地指揮部隊奮勇抗擊,敵人的每一次沖鋒都被5軍團的勇士們擊退。激戰一天一夜,敵人未能前進半步。
5月5日,敵人的敢死隊13師5、6個團的兵力向皎平渡追來,先后到達石板河一線,陸續投入戰斗,蔣介石給他們下達了緊急手令:“朱毛主力竄祿勸、武定一帶,擬由元謀偷渡金沙江北竄入川。命令你們,不顧一切犧牲,追堵兜截,限殲匪于金沙江以南地區。”敵人憑借優勢兵力和充足的彈藥,向我軍陣地發起更加猛烈的進攻,形勢十分嚴峻。
董振堂沉著指揮并命令大家“不要盲目放空搶,注意節約子彈,等敵人靠近再打,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陣地,保護渡口。”指戰員們同仇敵愾,奮勇殺敵,戰況異常慘烈。
5軍團苦戰三天三夜,終于將敵人擊退,傍晚,激烈的戰斗終于平息下來。這時,紅軍總政治部主任李富春來到5軍團陣地向團以上干部傳達了軍委的命令,掩護紅1、3軍團也從皎平渡渡江。
掩護軍委縱隊過江是5軍團的既定任務,掩護1、3軍團過江是中央軍委臨時給5軍團增加的任務。面對新情況、新任務,董振堂堅定地說:“請中央放心,請毛主席放心,5軍團人在陣地在,誓死保證1、3軍團安全過江。”
敵人向石板河方向不斷增加兵力,到7日,敵人追兵驟增到1萬多人,不足5000人的5軍團與敵展開你死我活的爭奪戰,將士們如鋼鐵閘門一般,牢牢矗立在石板河上,死死擋住敵人的去路,以血肉之軀為1、3軍團渡江換取了寶貴的時間。
5月8日早晨,董振堂接到中革軍委命令:“第5軍團9日渡江,并務于當日渡完。”董振堂命令37團繼續堅守陣地,其他人員包括傷病員快速向皎平渡口方向前進,下午,由偵察連換防掩護,37團也撤出陣地,在大雨滂沱中追趕部隊。偵察連也是邊打邊撤,至9日黎明時分,5軍團全部到達皎平渡口,依次跟進渡過金沙江。
至此,中央紅軍終于擺脫了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把長征以來一直尾隨追擊的蔣介石嫡系部隊甩掉,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董振堂的5軍團為這次渡江付出了很大犧牲,作出巨大的貢獻。
三爬雪山 三過草地
1935年5月12日,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進入四川會理地區作短暫休整,并在此召開由毛澤東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董振堂參加了會理會議。會議批評了一些錯誤傾向,進一步統一了全黨、全軍的思想認識,為中央紅軍的下一步行動指明了方向。
會理會議后,中央紅軍揮師北上。5月29日,董振堂的5軍團隨同中央縱隊跨過瀘定橋過了大渡河,6月初占領天全和蘆山,在此進行爬越雪山前的給養補充,兩天后通過寶興,高聳如云、銀光耀眼的大雪山就在眼前。
夾金山,海拔高度4000多米,從山腰到山頂,白雪皚皚,一片銀光。5軍團的大多將士是南方人,不要說爬雪山,甚至見都沒見過雪山,對于怎么過雪山,心中一點兒譜都沒有。針對這種情況,董振堂進行了短暫的行前動員,說明要領和注意事項,特別強調團結互助,顧全大局的重要性。經過全軍團將士的共同努力,5軍團沒有出現意外,比較順利地越過夾金山。
董振堂麾下的37團是中央紅軍最后一個翻越夾金山的部隊,也是唯一三次翻越夾金山的部隊。
當董振堂率領5軍團剛剛翻越夾金山到達宿營地,還沒來得及休整,就接到中革軍委的電令:“紅5軍團一部須在夾金山南布防,阻擊追敵,掩護一、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休整,保衛黨中央。”義不容辭,董振堂抽調自己的主力37團,馬不停蹄地重返夾金山南執行任務。拖著疲憊不堪的軀體再次返回夾金山南,談何容易,但英雄的37團將士們沒有任何牢騷和怨言,以堅決服從命令的態度,二次征服夾金山。當他們回到夾金山南的鹽井坪村時,他們原先布防的陣地依然還在,敵人尚未占領。37團將士不辱使命,在此堅守,嚴陣以待,與敵對峙7天7夜,完成阻擊掩護任務后,接到董振堂的電令,又第三次翻越夾金山。
紅一、四方面軍懋功會師后,1935年6月底,董振堂率領5軍團從懋功地區出發北上,先后翻越夢筆山、長板山,到達蘆花、黑水地區。在此之后,中革軍委命令,紅一方面軍取消1、3、5、9軍團番號,分別改稱1、3、5、32軍,董振堂繼任紅5軍軍長。8月3日,董振堂的紅5軍被編入由朱德總司令和總政委張國燾指揮的左路軍,繼續北上。1935年8月底紅軍到達阿壩,準備穿越草地。9月初,董振堂率領的第5軍第一次過草地,就是四川境內的松藩草地。該草地縱橫500里,灰蒙蒙,白茫茫,一望無際。噶曲河由南向北,迂回擺蕩,支流橫生。由于水流不暢,這里湖洼棋布,沼澤成片。草地里氣候惡劣,變化無常。即便是夏季,平均氣溫也只有10度,且晝夜溫差很大。此時正值雨季,紅5軍要穿越既無道路又無人煙的荒草地,可謂是危機四伏,險象叢生。
第5軍個個是從敵人槍口下走過來的英雄好漢,這點困難算什么?歷經三天三夜的艱難跋涉,紅5軍到達噶曲河西岸的日柯一帶,接近松藩草地的一半的位置,再過三四天,至多四五天就要走出草地,與黨中央的右路軍匯合了,同志們很是高興,而且更加信心十足。就在這時,紅5軍接到張國燾的命令,命令紅5軍停止前進,返回阿壩待命。董振堂及其麾下的將士們,此時盡管有不同想法和一百個不樂意,無奈,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們帶著萬般的憋屈和不舍,極不情愿地原路返回阿壩。
1935年9月,正當紅軍過草地,艱難北上的重要時刻,發生了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重大事件。董振堂率領紅5軍,堅定地站在以朱德、劉伯承為首的正確力量一邊,與張國燾的錯誤傾向作堅決的抵制和斗爭,因此,董振堂及紅5軍也曾受到張國燾的排擠和打擊。
張國燾南下失敗后被迫北上。1936年7月10日,董振堂奉命率領紅5軍和紅31軍第91師從綏靖、崇化地區出發,經卓克基、馬塘、毛兒蓋,再次向草地走來。這是紅5軍第三次過草地了,困難更是難以想象。為了解決吃的問題,董振堂痛下決心將跟隨自己多年的戰馬宰殺,供同志們食用。最后,實在沒有其他辦法,他命令各團宰殺了馱運輜重的幾十頭牦牛,勉強支撐著將士們向草原盡頭行進。1936年7月底,紅5軍經過7天艱苦卓絕的行軍,終于走出了草地。許多同志不曾犧牲在敵人的槍口之下,卻倒在了這片荒蕪的草地上,令人為之惋惜。
長征途中,董振堂率領紅5軍團絕大部分征程和時間是擔任殿后掩護任務,既要行軍跟進,又要掩護作戰,舍生忘死,浴血奮戰,經歷了血戰湘江等所有阻擊戰,每次阻擊都如鋼鐵閘門,使敵人寸步難行,保障了軍委縱隊及中央紅軍的安全轉移,被譽為“鐵流后衛”。1937年1月,董振堂在西路軍征戰途中英勇犧牲。毛澤東曾稱譽他“路遙知馬力”,是“堅決革命的同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