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隨軍南下、進軍福建75周年。由華北解放區(qū)太行、太岳兩個革命老區(qū)50個縣抽調的4100余名干部組建的長江支隊,1949年4月從河北武安縣出發(fā),跨黃河、渡長江,行程近6500里,8月抵達福建省,組建6個地區(qū)及所轄51個縣190多個區(qū)的黨政軍群領導班子,為開辟新區(qū)工作局面、保衛(wèi)東南海疆、發(fā)展壯大福建經濟,作出重大貢獻,產生深遠影響。
黨中央為解放全中國作出接管新解放區(qū)的戰(zhàn)略謀劃
1947年7月,解放戰(zhàn)爭由戰(zhàn)略防御轉入到戰(zhàn)略進攻階段。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fā)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隨后,從1948年9月12日到1949年1月31日,解放軍先后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以摧枯拉朽之勢消滅了國民黨的主要軍事力量,取得了推翻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太行軍區(qū)武裝部歡送南下干部。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在人民解放軍不斷取得軍事勝利的同時,接管新解放區(qū)的急迫任務提到黨中央的議事日程。1948年8月24日,時任中原野戰(zhàn)軍政委的鄧小平給中央的報告中就提出“新區(qū)所需干部數目極大……按中原所需干部的標準,如在江南開辟一萬萬人口的地域,所需合格的干部當在三四萬之間,應請中央預為準備”。(《鄧小平文選》“關于進入新區(qū)的幾點意見”,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版,第130頁)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就奪取全國政權應作的各項準備進行全面部署。10月28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準備五萬三千干部的決議》,指出:“中央政治局九月會議,討論了為奪取全國政權所需要的干部的準備工作問題。戰(zhàn)爭的迅速發(fā)展,業(yè)已將此項任務緊急地提到了我黨面前。”新解放區(qū)“所需中央局、區(qū)黨委、地委、縣委、區(qū)委等五級及大城市的各項干部,共需五萬三千人左右”。其中“分配華北一萬七千人”。決議強調,各老解放區(qū)要把抽調的干部在指定地點集中,然后按照新解放區(qū)的省、地、縣、區(qū)的建制進行成套配備。1949年1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會議,毛澤東作了《關于目前形勢和黨在1949年的任務》報告,指出:1949年主要任務,是解放湘、鄂、贛、蘇、皖、閩、陜、甘等省的全部或大部,并對“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作了部署。劉伯承在會議上向中央提出要求:為開辟新區(qū)最好有一套地方黨政軍干部配備,馬上得天下,馬上治天下。意見得到中央的肯定。
太行、太岳革命老區(qū)選拔優(yōu)秀南下干部
根據中共中央要求,1948年10月29日,華北局作出《關于外調一萬七千名干部及補足干部缺額的決定》。決定從老解放區(qū)選調大批優(yōu)秀干部隨軍南下,接管新解放區(qū)。次日,又下發(fā)《關于外調干部配備的通知》,對南調一個區(qū)黨委所需干部職別和數目作了詳細說明。遵照華北局的指示,太行、太岳區(qū)黨委分別召開會議,研究南下區(qū)黨委成套班子的組建問題。兩區(qū)各負責3個地委、15個縣委、50多個分區(qū)委班子的組建任務,總計需抽調干部3000多人,加上通訊、警衛(wèi)、服務等后勤人員共計4100多人。同時公布了南下干部條件:黨性強,政治覺悟高,組織觀念強,有斗爭經驗,有領導水平,身體好。方式是自愿報名,組織批準。一經動員,報名南下的同志爭先恐后,十分踴躍。有的直接找到領導要求南下,到最艱苦的地方工作。
為解決南下干部后顧之憂,組織上對南下干部給予五點照顧:一是南下干部家屬按軍屬待遇;二是家庭經濟困難的給予補助;三是家中缺乏勞動力的,由區(qū)村給予代耕;四是南下干部家屬在農村的,可以批準回去探親、安家、告別;五是女干部不能跟隊行軍的暫不南下,等新區(qū)環(huán)境安定后,派專人來接。
根據配備要求,太行區(qū)南下干部編成一、三、五3個地委,太岳區(qū)編成二、四、六3個地委。太行區(qū)所轄元氏、贊皇、臨城、高邑、內丘、邢臺、武安、涉縣、沙河、磁縣、和順、左權、榆社、武鄉(xiāng)、襄垣、昔陽、黎城、潞城、長治、平順、壺關、長治市、溫縣、博愛、沁陽、陵川、林縣、新鄉(xiāng)、安陽、輝縣、湯陰、淇縣、汲縣等33個縣市組建南下15個縣和109個區(qū)的成套干部;太岳區(qū)所轄的沁源、沁縣、屯留、長子、安澤、霍縣、靈石、翼城、絳縣、浮山、沁水、陽城、晉城、高平、濟源、垣曲、孟縣等17個縣組建南下15個縣和90個區(qū)的成套干部。共計組建南下30個縣199個區(qū)的成套干部。
經過個人報名、組織審批,太行區(qū)和太岳區(qū)均超額完成南下干部調配任務。
由太行、太岳兩區(qū)干部組建的長江支隊干部,有在大革命時期就投身革命的領導干部,有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老紅軍,更多的是經歷過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在貫徹黨的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反擊日偽“大掃蕩”、壯大敵后根據地,在擁軍支前、參軍擴編,在抗擊自然災害、減租減息、土地改革、發(fā)展生產、鞏固革命政權等各個方面經受鍛煉的干部。他們政治素質高,軍事斗爭和生產建設經驗豐富,是解放區(qū)各級干部中的骨干。經過組織審核,南下的同志都是經過1947年“三查”(查階級、查立場、查工作)“三整”(整頓思想、整頓組織、整頓作風)運動審查和1948年“整黨整風”教育,符合黨性強、覺悟高、能力強、身體好的條件。
武安集中學習整訓,整裝待發(fā)
1949年2月25日至27日,太行區(qū)南下干部先期抵達武安;太岳區(qū)南下干部3月15日在長治集中后,于22日抵達武安。
3月30日,南下區(qū)黨委在武安縣城大眾劇院召開第一次干部大會。區(qū)黨委書記冷楚作當前形勢與任務的報告,傳達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精神,明確前往工作地區(qū)在京(南京)、滬、杭。組織部劉尚之宣布南下區(qū)黨委、行署、軍區(qū)和所屬地委、專署、軍分區(qū)領導干部名單;宣布南下區(qū)黨委在南下途中統(tǒng)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地委稱大隊,縣委稱中隊,區(qū)委稱小隊。
在武安整訓期間,隊員學習生活完全軍事化。上軍事課,講軍風軍紀,進行軍事訓練;統(tǒng)一作息時間,早起起床跑步出操、教健身體操,吃飯站隊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開會整隊入場就座;定期緊急集合,急行軍,還有防空疏散演習,戰(zhàn)地救護等,晚上休息前全體點名。
太行、太岳區(qū)黨委對這次整編學習十分關心,從各地調來充足的物資供應,還安排了多家劇團前來慰問演出,對整訓隊員鼓舞很大。經過一個多月的整編學習,大家進一步明確了到新解放區(qū)工作的方向,提高了到新區(qū)工作的政策水平,增強了解放全中國的責任感,政治覺悟、思想境界、組織紀律等都有很大提高,為南下接管新區(q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49年4月15日,毛澤東和朱德在北平雙清別墅專門接見冷楚、周壁、陶魯笳三位長江支隊領導,要他們適應從解放全中國到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歷史轉變,經受住奪取全國勝利后當家執(zhí)政新的歷史考驗。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長江支隊干部的高度重視和殷切希望。
4月21日,中央在北平召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朱德、聶榮臻、薄一波、劉瀾濤;華東局饒漱石,太行區(qū)黨委書記陶魯笳,太岳區(qū)黨委書記顧大川及中原局負責同志;冷楚、周壁參加了這次會議。會議研究了南下干部接管地區(qū)問題。會議認為,太行、太岳這批干部數量多,質量最好。中原局要求到該局分配工作,華東局書記饒漱石力爭這批干部去華東。最后決定,這批干部由華東局分配,隨三野渡江。饒漱石會后找冷楚、周壁專談華東情況,預定接管蘇南,組建蘇南區(qū)黨委、行署、軍區(qū)。并要求支隊過江后,到江蘇丹陽集結待命。
出征前,按華北局供給規(guī)定發(fā)給每名隊員粗布軍裝一套,襯衣一件,“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胸章(布標)一枚,以及五星軍帽一頂,布鞋兩雙,蚊帳一頂,油布一塊,夾被一條和鐵鞋掌(下雨時綁在腳上防滑),裝備也體現了軍事化。
為了行軍方便,要求輕裝,規(guī)定每人負重不得超過15斤。隊員們把棉衣、棉褲和棉被或送給駐地鄉(xiāng)親、或捎回老家,都作了處理。還有的隊員按照 “帶上老娘土,出門不受苦”的習俗(出遠門水土不服時,可用“老娘土”泡水喝),到武安城墻根下、野地里,挖一捧“老娘土”,揣在懷中。
由于長江支隊的首要任務是行軍,不作大規(guī)模宣傳,因此支隊政治部制定了《長江支隊在行軍中對群眾宣傳提綱》,隊員人手一張,以使得與沿途群眾談話時的內容一致。
形勢發(fā)生變化,跟隨10兵團奔赴福建
1949年4月24日晨,長江支隊第一大隊從武安縣出發(fā),首先踏上南征道路。之后,其余五個大隊相繼出發(fā)。長江支隊全程以徒步行軍為主,偶爾乘坐火車、汽車和輪船,夜以繼日,一路進發(fā),途中曾遭遇敵機轟炸,于5月24日抵達蘇州。此前,南京已于4月24日解放,蘇州已于4月27日解放,兩地政權被先行抵達的其他解放區(qū)干部接管。
由于解放戰(zhàn)爭的形勢發(fā)展很快,中央原定于1950年解放福建的計劃改變。長江支隊抵達蘇州頭一天,1949年5月23日,毛澤東、中央軍委對華東局、第三野戰(zhàn)軍發(fā)出提早進軍福建的命令。要求:“你們迅速準備提早入閩,爭取六、七兩月間占領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點,并準備相機奪取廈門。入閩部隊待上海解決即可出動。”
5月24日,長江支隊抵達蘇州待命,休整學習。期間,從華東調來213人。
5月27日,上海解放,也由先抵達的其他解放區(qū)干部接管。就在當天,第三野戰(zhàn)軍首長電示:10兵團全部進行入閩的準備。由于福建省解放的時間提前,華東局副書記張鼎丞果斷向中央建議:“以冷楚所率三千干部到福建為宜,因時間倉促另行準備干部來不及”,請求將長江支隊劃歸華東局,隨10兵團調往福建。請求獲得中央批準。
長江支隊接到改赴福建命令后,從接管被譽為人間天堂的蘇南,到接管貧窮落后的福建,引起部分隊員的思想波動,這是對長江支隊又一次將革命進行到底思想再教育和行動實踐的考驗。各大隊利用建黨28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聯(lián)系思想實際認真學習毛澤東撰寫的《人民日報》1949年元旦社論《將革命進行到底》,講述黨誕生28年來的戰(zhàn)斗歷程,講述共產黨人應有四海為家的胸懷,做到革命種子播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經過學習整訓,大家紛紛表示:“接受黨的考驗”“服從革命需要”“將革命進行到底”。
6月19日,黨中央批準組成以張鼎丞為書記的中共福建省委;福建軍區(qū)由三野第10兵團葉飛任司令員,張鼎丞為政委,韋國清為副政委。
7月13日,長江支隊隨三野第10兵團進軍福建。行軍途中遭遇敵機掃射,國民黨匪特暗襲,造成人員傷亡。冒著炎熱酷暑,跋山涉水、歷經艱險,8月上旬,長江支隊大隊人馬在福建省建甌縣會師。
8月11日,省委在建甌大戲院,召開了南下干部和堅持地下工作斗爭的干部會師大會。省委書記張鼎丞對南下干部表示熱烈歡迎。隨著福建全境的解放,干部們分赴各縣進行接管工作。建甌為一地委(太岳干部組建),所轄9縣:建甌、建陽、邵武、崇安、蒲城、松溪、政和、永吉、光澤。南平為二地委(太行干部組建),所轄9縣:南平、順昌、沙縣、尤溪、古田、屏南、將樂、泰寧、建寧。福安為三地委(太岳干部組建),所轄7縣:福安、寧德、福鼎、霞浦、壽寧、周寧、柘榮。閩侯為四地委(太岳干部組建),所轄8縣:閩侯、閩清、永泰、長樂、福清、平潭、連江、羅源。晉江為五地委(太行干部組建),所轄8縣:晉江、南安、永春、安溪、惠安、莆田、仙游、同安。龍溪為六地委(太行干部組建),所轄10縣:龍溪、海澄、云霄、漳浦、詔安、長泰、東山、南靖、平和、華安。共計6個地委、51縣。
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長江支隊自1949年4月出發(fā),途經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8省65縣市,行程6480多里,勝利抵達目的地。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領導下,除部分同志留省直機關工作外,大部分同志參與組建了建甌、南平、福安、閩侯、晉江、龍溪等六個地區(qū)的地、縣、區(qū)三級黨政群團領導班子。出發(fā)前組建的30個縣的成套班子,實際接管了51個縣,占全省67個縣的76%。部分人員還參與了福州、廈門、永安、龍巖等地市各級政權的接管建政。這種由具有實際工作經驗、成龍配套隊伍干部“嵌入式”進入新解放區(qū)的模式,大大加快了新區(qū)政權的建設,為福建的各項工作和經濟發(fā)展起到了提速推動作用。
在福建省委的領導下,長江支隊干部在剛解放的環(huán)境中,克服人地兩生、語言不通、情況復雜、水土不服、任務艱巨等困難,在當地堅持地下工作同志的支持下,在解放軍10兵團和南下服務團的配合下,開展征糧征款、剿匪反霸、支援前線、減租減息、土地改革等工作,開創(chuàng)了新解放區(qū)的新局面。來自山西浮山縣的席長茂、來自河北涉縣的高興庫等40多位同志在對敵斗爭中壯烈犧牲;還有的同志因工作積勞成疾去世,他們血灑祖國東南邊疆,長眠他鄉(xiāng)。
長江支隊全體成員聽從黨的召喚,以解放全中國為己任,義無反顧地舍離家鄉(xiāng)故土、舍離親人,奔赴祖國東南邊疆,以卓越的奮斗實踐鑄造了不朽的精神。這就是:繼承先輩們忠于黨、忠于人民、不怕死、堅定不移、鞠躬盡瘁的革命精神;和福建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團結一心、無私奉獻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聯(lián)系群眾、勞動本色、扎扎實實、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精神;克服困難、努力學習、突破自我、不斷提高的學習精神;艱苦樸素、不怕吃苦、不圖享受、不圖安逸的生活精神。
參考資料:
1、《長江支隊太行太岳干部南下福建紀實——1949.1—10》范敬德、張鐵民、趙志萬編著,內部刊物,1989年10月出版
2、《長江支隊回憶錄》,長江支隊回憶錄編撰委員會1997年5月出版,閩新出(97)內書(刊)第010號
3、《長江支隊英烈》,福建省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歷史研究會編,中共黨史出版社2017年8月第一版
4、《從太行到閩南》趙蘇太著,刊于《福建黨史研究》1986年7期18頁
5、《長江支隊回憶錄》,《長江支隊編隊名錄》247—396頁,共收錄4562人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