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三老四少經常稱蔣校長為“微操大師”,因為校長喜歡親自干預指揮。
校長的“優秀表現”,弄得“微操”這個詞在現在都臭了!
但是,“微操”,也就是“細致的、具體的指揮戰爭”,實際上是個中性詞。軍事統帥“微操”正確了的話,往往對戰場勝利起到關鍵作用。
例如,作為神一般的存在的毛主席,就是真的擅長“微操”、善于親自具體指揮戰役戰斗的真正的微操大師。
主席沒上過軍校,但是他就是成為了世界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偉大的軍事家。
只要看過《毛澤東年譜》就知道,朱老總還沒有來井岡山的時候,主席就堅持把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和革命戰爭實際情況相結合,堅持從實際出發、總結經驗教訓,并親自指揮了蓮花城、茶陵、遂川、新城戰役,在實踐中總結了游擊戰“十二字方針”,成為了老練的職業軍事家。講武堂畢業的朱德,其軍事能力就遜于毛澤東。最典型的事例之一,就是古田會議前,朱德、劉安恭指揮的紅四軍不聽主席正確建議,犯了軍事冒險主義的錯誤,導致紅軍遭遇大敗。正是這時候,曾經拼了命的反對主席正確建軍思想的劉安恭也戰死沙場。
總之,第一次反“圍剿”之前,毛澤東已經成為了非常成熟的職業軍事家。之后,他先后三次親自細致指揮了反“圍剿”戰役,特別是在第三次反“圍剿”的時候和蔣介石進行了最直接的較量。這三次較量,都以毛澤東大獲全勝、蔣介石一敗涂地告終。
毛澤東不僅是指揮了人類歷史上解放人口數量最多的戰爭、指揮了無產階級革命歷史上消滅敵人數量最多的戰爭的軍事家,更是指揮了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和敵方差距最懸殊的以弱勝強的革命戰爭的戰神。其中,三次反“圍剿”,就是毛澤東親自細致指揮的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毛澤東無疑是戰無不勝第一人、以弱勝強第一人,是真正的微操大師。
一、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1930年10月下旬,蔣介石決定對我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企圖消滅紅一方面軍。
10月25日,毛澤東在羅坊主持召開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和江西省行委聯席會議。“毛澤東根據國民黨軍閥混戰停止后,正調集軍隊向江西根據地推進,以及在全國范圍內敵強我弱的基本狀況還遠未改變等情況,提出不應打南昌,主張紅軍主力應先向根據地內退卻,依靠根據地群眾支援和有利地形等條件,發現和造成敵軍的弱點,使敵我力量對比發生有利于我不利于敵的變化,然后集中兵力各個殲滅敵軍于運動之中,以粉碎敵軍的‘圍剿’。”(《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46頁)可見,毛澤東的發言堅持了實事求是、知己知彼。同時,毛澤東清晰的論述了我們的戰略戰術——向根據地退卻,打不贏就跑,依靠群眾,依靠地形優勢,從而消滅敵人。
毛澤東的這個發言也體現了他“戰略上藐視敵人,戰役戰術上重視敵人”的思想。戰略上,我們要敢于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戰役戰術上,我們要集中優勢,發現和制造我們的有利條件、敵人的不利條件,從而在運動中消滅敵人。這實際上就是毛澤東積極防御戰略戰術思想的萌芽。10月30日,毛澤東主持下,我軍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對敵軍的大舉進攻采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把主力紅軍開到贛江以東根據地廣大區域作戰。”(《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47頁)
綜上所述,無疑,反“圍剿”的戰略戰術,就是毛主席親自確定的。
11月1日,毛澤東、朱德 “令紅一方面軍‘誘敵深入赤色區域,待其疲憊而殲滅之‘并決定主力移到贛江東岸,相機奪取樟樹、撫州,發展新干、吉水、永豐、樂安、宜黃、崇仁、南豐、南城各縣工作。”(《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49頁)之后,朱德、彭德懷分別指揮紅一、紅三軍囝主力向根據地轉移、以戰備姿態開展工作,毛澤東也抓緊組織軍民撤退。七日,各路敵軍進攻紅軍,撲了空,一無所獲。
毛澤東用兵,極為鮮明的風格,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在轉移途中,毛澤東等發現吉安縣戰備情況不好,駐在該地的紅二十軍少數干部對‘誘敵深入’方針有懷疑,決定這一帶不宜作反‘圍剿’的戰場。”(《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52頁)之后,敵軍進攻紅軍又撲了空,沒撈到任何便宜。毛澤東和朱德決定把戰略退卻終點選在根據地中部。
12月上旬,毛澤東在黃陂主持召開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擴大會議,確定了這樣的作戰方案:“這些敵軍分成多路,每路又分成幾個梯隊,各路、各梯隊之間的間隔距離較大,有利于紅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在這些敵軍中,張輝瓚第十八師和譚道源第五十師為魯滌平的嫡系部隊,是‘圍剿’的主力軍,消滅這兩個師,敵之‘圍剿’便可基本打破。張譚兩師各約一萬四千人,而紅軍四萬余人,一次打敵一個師,占絕對優勢。紅軍實行中間突破,將‘圍剿’軍陣線打開一個缺口,東西諸敵便被分隔為距離較遠的兩個集團,有利于紅軍各個殲敵。會議決定紅一軍團正面迎擊敵人,紅三軍團迂回敵后,地方則準備好擔架、糧食等。”(《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53頁)這就把曾經毛澤東關于全局上以弱勝強、局部集中兵力以強勝弱的戰略戰術講的更為具體。
這次會議,毛澤東在他的發言自信的指出:“我們有群眾配合,敵人沒有”“我們的兵力是集中的,敵人的兵力是分散的”“我們的軍隊是團結的,敵人的軍隊是動搖的”“我們準備充足,敵人財政恐慌”“我們得地利,敵人不得地利。”(《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53—354頁)這就是知己知彼。敵我雙方群眾基礎、兵力部署、部隊團結程度、準備充分程度、對于地理條件的熟悉和適應程度,主席都看的清清楚楚。
12月16日,“敵軍因找不到紅軍主力進行決戰,又不斷遭到紅軍和地方赤衛隊、暴動隊襲擊,士氣不振,加上給養困難,造成了紅一方面軍主力反攻作戰的有利時機。”(《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54—355頁)之后,毛澤東和朱德“命令紅三軍團、紅四軍、紅十二軍(缺第三十五師,含第六十四師)北移到黃陂、麻田、另封、洋衣地區隱蔽待機;派出紅十二軍第三十五師獨立活動于興國東北約溪地區,嚴密監視西面敵軍第十八師、第二十八師的行動,并將進攻之敵的注意力吸引到西面。”(《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55頁)隱蔽待機、吸引敵人,這就是致人而不致于人——牽著敵人鼻子走。
起初,主席本來想先打譚道源師,但是譚道源師沒有脫離居高臨下的源頭陣地,殲滅的話有困難。于是,主席改變計劃,決定先打張輝瓚。這就是主席后來經常講的作戰要注意“靈活性”。“二十八日,獲悉張輝瓚師向永豐縣上固、龍岡推進,同朱德決定改變攻擊目標,命令紅一方面軍橫掃在紅軍左翼當前之敵張師等,次第殲滅之,并部署集中紅軍主力于二十九日分兩路秘密西開,求殲敵人于運動之中或立足未穩之際。”(《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55頁)
之后,毛澤東做了動員講話,他說:“第一,我們軍民一致,人民積極援助紅軍,這是最重要條件。第二,我們可以主動選擇有利陣地,設下陷阱,把敵人關在里面打。第三,我們可以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一部分,一口一口地把敵人吃掉。第四,我們可以察明敵軍行動,摸清敵人行動規律,從而發現敵人的薄弱部分,揀弱的打。第五,我們可以把敵人拖得精疲力盡,然后再打。第六,我們可以造成敵人的過失,乘敵之隙, 加以打擊。”(《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55—356頁)可見,毛澤東這時已經成為了成熟的職業軍事家——人民戰爭、誘敵深入、陣地選擇、集中兵力、殲滅戰術、知己知彼、避實擊虛、拖垮敵人、乘敵之隙……一系列的戰略戰術,他都說得清清楚楚。毛澤東還寫了這樣一副對聯,清晰的概括了我軍的戰略和戰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人,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56頁)這也是毛澤東指揮這三次反“圍剿”的總綱。這里,毛澤東把他作為“微操大師”善于細致指揮戰役的特點展現的淋漓盡致。
毛澤東和朱德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先打張輝瓚,于是“部署左路軍于三十日攻擊龍岡之敵,右路軍則應派部協助殲滅該敵。”(《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56頁)之后,“下午三時許,紅十二軍治龍岡南側從敵背后發起猛烈攻擊,紅四軍和紅三軍團從龍岡北面高山上猛沖下來,被四面包圍的敵軍,突圍未逞,全線潰散。”(《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56頁)首戰大捷之后,我軍擴大戰果,在東韶追上譚道源師,殲滅了其半個師。其他各路敵軍也紛紛撤退。
第一次反“圍剿”,在毛澤東親自細致的指揮下獲得大勝。之后,毛澤東、朱德保持著高度警惕。“依據國民黨‘圍剿’軍的前進態勢,為集中兵力及早完成反‘圍剿’的準備工作,同朱德在黃陂發布紅一方面軍脫離與敵軍接觸、南移整訓和籌款的命令,并部署紅一方面軍主力三萬多人從中央蘇區北部邊緣的永豐、樂安、宜黃、南豐以南地區,后撤到廣昌、寧都、瑞金一帶。”(《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65頁)
毛主席也作詞一首慶祝我軍大捷: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張輝瓚受到了人民的處決。得知張輝瓚死了,蔣光頭高呼:“嗚呼,石侯!魂兮歸來!”光頭氣急敗壞——哭啦!!!
二、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
1931年4月1日,蔣介石調集二十萬人的兵力,以何應欽為總司令,采取“ 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作戰方針,向我軍根據地第二次大規模進攻。
中旬,毛澤東出席蘇區政治局會議,“毛澤東提出留在中央蘇區打,誘敵深人,依靠根據地軍民團結破敵,不同意‘分兵退敵’的戰略。指出分兵不但不能退敵,反而會給紅軍帶來更大的困難,這只是消極防御。毛澤東的意見只得到朱德等少數人的支持。為此,毛澤東提議擴大范圍討論這個緊迫的戰略問題。”(《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67頁)可見,毛澤東首先提出了反對消極防御、堅持誘敵深入、在根據地內部消滅敵人的正確方針。據目前可以看到的檔案文獻記載,當時毫無戰爭指揮經驗的項英就是堅決反對戰爭經驗已經相當豐富的毛主席的正確戰略戰術的。
后來,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主席再次發言,講述他的軍事主張。“毛澤東在發言中分析了敵我形勢,指出:第二次‘圍剿’的敵軍雖多,但均非蔣介石嫡系,各軍閥之間矛盾重重,指揮不統一,地形不熟悉,供給困難,官兵恐懼同紅軍作戰。紅軍則打了勝仗,士氣旺盛,官兵一致,準備充分,地形熟悉。根據地群眾仇恨敵人,擁護紅軍,能積極配合紅軍消滅敵軍。因此,紅軍打破敵軍這次‘圍剿’的條件比第一次反‘圍剿’好,勝利的把握更大。”(《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69頁)毛澤東無疑是最重視實事求是的軍事家,他對敵我情況的分析都是基于事實做的;毛澤東也無疑是最重視發動群眾的軍事家,他指揮的每一場經典戰役都離不開人民的配合。
當有的人主張先打蔡廷鍇和蔣光鼐的時候,仔細分析了敵情的毛澤東提出了反對意見。“毛澤東則指出,在進攻的敵軍中,蔣、蔡比較強,過去未打過敗仗,打蔣、蔡沒有絕對勝利的把握。提出先打王金鈺的第五路軍,這路敵軍較弱,從北方新到,表示恐懼。經過討論,會議采納了毛澤東關于‘先打弱敵’的作戰方針,決定先打富田地區的王金鈺、公秉藩”(《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69頁)毛澤東對敵人分析的真透徹!有這樣的統帥,我軍能不勝利嗎?
根據實際情況,毛澤東、朱德“命令紅一方面軍再西移四十里,到東固地區隱蔽集結,迫敵而居,準備聚殲王金鈺部。紅一方面軍總部移駐距東固五華里的敖上。”(《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70頁)隱蔽集結、出其不意,這是有利于增加勝利的因素的。面對有些紅軍指戰員對長期待機產生情緒的事實,毛澤東“仍然堅持原定計劃,即誘敵就我,待敵脫離陣地將其殲滅于運動中,拒絕一切性急快打的建議,不受干擾。”(《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71頁)可見這時真正的“微操大師”毛澤東的指揮藝術已經極其老成了。
有些人認為,進攻富田出動之敵,就要穿過蔡廷鍇、郭華宗兩敵軍陣地之間五十里空隙,太冒險,是鉆“牛角尖”。但是,毛澤東認為:“情況并沒有起決定性的變化,堅持預定的打法并不是鉆‘牛角尖’即使真是‘牛角尖’也要鉆通它,而且能夠鉆通它。”(《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71頁)這里可見毛澤東的大智大勇。他的大勇建立在大智的基礎上。大勇,在于敢于冒險;而敢于冒險,因為他相信他的作戰方法是實事求是的、冒險也是有很大把握勝利的。
之后,毛澤東、朱德命令紅一方面軍“集中兵力,先消滅進犯東固之敵,乘勝掩擊王金鈺所屬全部,并提出對付敵軍十四日向我軍進攻或者不向我軍進攻的兩種作戰計劃。”(《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71頁)
5月14日,毛澤東和彭德懷去白云山進行地形調查,毛澤東告訴彭德懷:“紅一軍團,就是紅四軍、紅三軍打正面,你的紅三軍團全部打包抄,敵人一定會垮下來。”(《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71頁)晚上,王金鈺、公秉藩東移,毛澤東、朱德“令紅一方面軍先消滅王金鈺師和公秉藩師,擬于十六日從左向富田方向出擊。”(《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71—372頁)可見毛澤東不僅善于調查研究,而且善于緊緊把握戰機。
毛澤東對于戰役的指揮真的是無微不至,他親自去找紅三軍的軍長黃公略,“找向導調查路線,在東固通向中洞的大路的南側,找到一條小路,改令紅三軍治此路前進,包圍敵軍的右翼。這個改變,對消滅公秉藩師起了重要作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72頁)于是,戰斗過程中,“由小道秘密前進的紅三軍主力已進到中洞的南側,處于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待敵軍第二十八師的后尾全部離開中洞時,突然從山上猛攻下來。敵人遭此突如其來的側面攻擊,頓時陷入混亂。紅三軍主力乘勢沖殺,分割包圍,戰至下午五時許,將敵第二十八師大部殲滅,殘敵逃向水南。”(《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72頁)“擔任迂回任務的紅三軍團進占固陂,殲滅第二十八師的兵站后,當夜進占富田。”(《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72頁)一切都在按著毛澤東的周密部署近乎完美的進行。這一仗,我軍成功殲滅公秉藩第二十八師大部和王金鈺的直屬第四十七師一部。這一仗,細致指揮全軍的毛主席充分表現了他天才的“微操”能力。
之后,毛澤東、朱德指揮我軍乘勝追擊,集中優勢兵力,先后擊潰敵軍第四十七師殘部及郭華宗第四十三師一部、殲滅了援敵高樹勛第二十七師一個旅、攻占了廣昌城、出敵不意突襲建寧。這就是“七百里驅十五日”、“橫掃千軍如卷席”!在第二次反“圍剿”的第三次戰役和第四次戰役之間,“為便于領導紅一方面軍作戰和戰區地方工作,組成中共紅軍第一方面軍臨時總前委,以毛澤東為書記,朱德、林彪、彭德懷、黃公略、譚震林周以栗為委員。”(《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72頁)這實質上確定了毛澤東臨時的第一軍事指揮權的地位。主席這樣就成功擺脫了項英的錯誤干預,從而可以臨機處置一切軍事事務。
第二次反“圍剿”,在毛澤東的指揮下,我軍五戰五捷。也正是這個時候,充分感受到毛澤東無與倫比的天才軍事能力的彭德懷由衷的感嘆道:“究竟是拿鵝毛扇子的厲害!”(《毛澤東教我們學處事》,中共黨史出版社)
我軍大捷,毛主席又作詞一首:
白云山頭云欲立,白云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
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
這個哭泣的是誰?就是蔣光頭。他一看蔣匪軍打了個大敗仗,又哭啦!!!
三、真假微操大師的第一次直接較量
面對兩次“圍剿”失敗,好幾次哭的死去活來的蔣介石氣急敗壞,親自擔任“圍剿”軍總司令,在第二次“圍剿”失敗之后不到一個月就迅速進行了第三次“圍剿”。“得到敵軍開始進攻的情報后,毛澤東同朱德立即命分各軍,既要迅速結束群眾工作,又要抓緊時間在幾天內盡量多地籌款籌糧以保障反‘圍剿’的急需。”(《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79頁)
這是毛澤東和蔣介石第一次在軍事上的直接較量。
根據敵人迅速來襲的實際情況,毛主席為書記的臨時總前委決定:“仍采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紅軍向南后部退卻集中,以打破敵軍‘圍剿’。” “部署一部兵力在地方武裝、赤衛軍、少先隊的配合下,襲擾敵軍,遲滯敵人前進,同時部署和指揮紅軍主力迅速收攏部隊,避開敵人的前鋒,繞道千里,回師贛南。”(《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79頁)“在此前后,紅軍各部相繼從各自工作地區出發,冒著盛夏酷暑,以急行軍向中央革命根據地于都地區回師。”(《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80頁)可見,主席臨危不亂,迅速根據新的實際情況要求我軍牽制、擾亂敵人同時在流動中迅速集中兵力。
七月中旬,在開關于粉碎敵人第三次“圍剿”的軍事會議中,“毛澤東認為應當利用蔣系軍閥與兩廣軍閥的矛盾,決定再讓敵軍深入到贛南底部,威脅兩廣地盤,加劇他們之間的矛盾,然后紅軍插回敵軍后方,打其空虛之處。隨即部署紅一方面軍主力轉移到于都縣北部的山溝里隱蔽,讓出通向瑞金、于都和興國的大道,誘敵繼續南進。”(《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80頁)可見,毛澤東堅持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戰略,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情,并極其善于利用敵人之間的矛盾。
由于我軍主力迅速有效撤退,進攻蘇區的國民黨軍未找到紅一方面軍主力,于是向興國方向急進。毛澤東召開緊急軍事會議,他指出:“敵軍雖然來勢很猛,但在根據地已拖了近一個月,銳氣已減,且敵軍主要兵力和精銳師團集結在第一線,由富田向東的后方聯絡線上兵力比較薄弱。”(《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81頁)這就是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后來,本來希望攻打富田的毛澤東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調整了戰役計劃。這時,敵軍已經紛紛向高興圩逼近。毛澤東決定,聲西擊東,一方面“為隱蔽紅軍意圖,造成敵軍錯覺,指揮紅三十五軍、紅十二軍第三十五師和部分地方部隊偽裝主力,向贛江方向佯動,吸引敵第六、第九、第十一、第十四等師繼續向萬安至萬安南部良口方向前進,并牽制興國縣崇賢、吉安縣東固間之敵”(《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82頁),另一方面“紅一方面軍主力則乘夜通過敵第九師 (在興國縣江背洞) 和第五十二、第六十師 在興國縣崇賢)之間二十公里間隙地帶,轉到蓮塘地區。”(《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82頁)
這就成功粉碎了蔣介石消滅我軍的計劃
之后,毛澤東、朱德發現第三路進擊軍第四十七師第二旅進到蓮塘附近,“決定集中兵力迅速殲滅該敵,爾后向北發展求殲第三路進擊軍主力”(《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82頁)之后,我軍殲滅敵軍第四十七師第二旅和由良村西出偵察的一個多營。隨后,毛澤東堅持擴大戰果、馬不停蹄,“指揮紅一方面軍主力乘勝北進,攻擊良村之敵第五十四師,殲滅其一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82頁)毛澤東確實已經把避實擊虛戰術用的爐火純青。
之后,在我軍開赴龍岡途中,毛澤東得知敵在龍岡已有準備,隨機應變,決定改變主攻方向,“命分紅三軍向龍岡佯攻,同時部署紅軍主力揮戈向東,進攻寧都黃陂的敵軍第八師。”(《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82頁)殲滅第八師兩個團之后,我軍乘勝追擊,擴大戰果。但是,毛澤東“得知敵第六、第十師已接近黃陂,當機立斷,命令紅軍主力停止追擊,當夜撒出黃陂,轉到永豐、興國、寧都三縣交界的君埠及其以東地區休整”(《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83頁)可見毛澤東確實善于隨機應變,非常熟練地展現了他用兵的實事求是、靈活機動。細致觀察戰局、根據實際情況變化迅速改變戰役計劃,我們的毛主席才是真正的“微操大師”!
假“微操大師”蔣介石發現紅軍主力的行蹤后,令蔣匪軍逼近紅軍聚集地——君埠以東地區。這時,真正的微操大師毛澤東設計了碾壓蔣介石的戰役計劃。“毛澤東主持中共紅一方面軍臨時總前委會議,分析敵情,認為紅軍主力應采取‘聲東擊西’戰術。針對敵人最怕紅軍北出臨川的情況,決定紅十二軍(欠第三十五師) 偽裝紅軍主力向樂安方向佯動,將敵主力向東北方向牽引。同時部署紅軍主力利用夜暗從敵第一軍團和第二路進擊軍之間十公里間隙的大山中偷越過去,跳出敵軍包圍圈,向西返回興國縣境內隱蔽休整,觀察敵軍動向,待機殲敵。”(《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83頁)在毛主席的正確指揮下,我軍成功轉危為安。
這樣,我軍又一次擺脫了蔣介石的追堵。
之后,毛主席“同朱德為進一步調動和疲憊敵軍,率領部隊繼續西移,轉到興國、萬安、泰和之間以均村、茶園岡為中心的山區,隱蔽休整,待機殲敵。” (《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84頁) 這時,紅軍主力養精蓄銳,士氣旺盛,蔣匪軍已經疲憊不堪,無力繼續進攻紅軍。再加上蔣粵桂軍閥矛盾激化,蔣介石不得不下令蔣匪軍撤退。可見,毛主席利用蔣介石匪軍和兩廣軍閥之間的矛盾的計劃也成功了。
1931年9月13日,也就是40年后林彪摔死在溫都爾汗的同一天,毛澤東、朱德得知蔣匪軍實行了總退卻,“立即命令紅一方面軍集中全力向北撤之敵實施追擊。”(《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第385頁)毛主席親自指揮紅軍主力截住蔣匪軍第五十二師及第四軍團的一個多團并予以全殲,俘敵五千余人。
這次,蔣光頭又哭啦!!!蔣光頭像個吃不到奶的嬰兒一樣,哭的死去活來,好幾次哭的差點背過氣去。歷史還想讓他繼續被他的克星毛主席狠狠地再虐上幾十年,所以沒有讓他真的哭死。
第三次反“圍剿”,毛澤東和蔣介石第一次直接過招,毛澤東大獲全勝,蔣介石兵敗如山倒!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