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坐落在江西、湖南兩省之交的羅霄山脈中段,紅色區域主體橫跨“六縣一山”,即江西的寧岡、永新、蓮花、遂川,湖南的酃縣、茶陵以及井岡山。井岡山根據地鼎盛時期面積達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余萬,割據勢力曾擴展到吉安、安福各一小部。萬安、泰和、桂東、資興等縣邊地皆屬根據地的外圍屏障。
從地理意義上說,井岡山就是雄偉的大山。但井岡山對中國和中國人民來說,絕不是簡單的一座山,其富有更大的文化精神意義。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毛主席領導湘贛邊軍民開創的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的史冊上,井岡山素以“中國革命的搖籃”著稱于世,朱德稱之為“天下第一山”,彭真稱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是毛主席的“上山”,賦予井岡山新的生命和文化精神意義。
那井岡山有哪些文化精神意義呢?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在這里:
開創了一條革命新路——井岡山道路;
培育了一個精神瑰寶——井岡山精神;
走出了一批革命中流砥柱——中國的脊梁。
井岡山與大自然斗爭,形成了獨特的地理環境。毛主席引兵上井岡山,同一切壓迫剝削階級進行殘酷的階級斗爭。井岡山的斗爭,代表了中國革命的新方向。走出了一道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的道路——井岡山道路,沿著這條道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在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和湘贛邊軍民與國民黨反動勢力血與火的搏擊中開辟與形成的。“一國之內,在四周白色政權的包圍中,有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紅色政權的區域長期地存在,這是世界各國從來沒有的事。”毛主席稱之為“奇事”。
也正是在井岡山毛主席寫了一些系列經典文章,比如《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井岡山今天對我們的建設、發展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毛主席當年探索留給我們的井岡山精神。
那么,什么是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的豐富內涵是什么?井岡山精神在中國如何傳承和發展呢?值得我們思考。
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無數革命前輩在革命戰爭年代血與火的拼搏中用生命和鮮血構筑、孕育而成的一種無產階級革命精神,是具有原創意義的民族精神。它是中華民族優秀人文道德精神在革命戰爭年代的積淀與凝聚,是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親自培育和倡導的中國共產黨優良革命傳統的光輝體現。
關于其內涵,幾代領導人的論述我們一起來看看:
1993年4月,胡同志首次上井岡山時,就明確指出:
“井岡山精神有豐富的內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井岡山精神尤其要弘揚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的精神;第二,矢志不移、百折不撓的精神;第三,艱苦奮斗、勇于奉獻的精神。”
2001年5月,江同志視察江西時,對井岡山精神作了“24字”概括:
“井岡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
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傳統精神之源。從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長河中,人們不難發現:在革命戰爭年代,從井岡山到延安,從延安到北京,一直滾動、流淌著一股革命精神與革命傳統的洪流。這股洪流源遠流長,其源頭無疑是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是“源”,繼之出現的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則是“流”,本質上是井岡山精神在新的戰爭環境下的傳承、深化和發展。
從不同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對井岡山精神的理解和傳承集中在實事求是和艱苦奮斗方面。
但是井岡山精神到底是什么,或者說最重要的是什么?毛主席在1965年5月重上井岡山時說:“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丟了”;
底線,是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岡山,心情十分沉重,甚至可以說是寢食難安,應該是有什么事觸碰到了他的底線。
他對隨行的同志們說:
“社會主義搞不好,就會走到邪路上去。蘇聯不就是這樣嗎?蘇聯修正主義集團已經失去人民的擁護,將來帝國主義一打壓,搞不好甚至會亡黨亡國。”
大家感到蘇聯的事情離我們很遙遠,都不理解毛主席在說什么。
于是,毛主席像老師考學生一樣地問道:
“你們知道什么是井岡山精神?”
大家回答說:
“艱苦奮斗。”
毛主席笑了,似乎不太滿意。國民黨也講奮斗,希特勒寫了本書就叫《我的奮斗》,地主老財也要奮斗,難道我們的奮斗只比他們多了“艱苦”二字嗎?
毛主席說:
“井岡山精神最根本的是士兵委員會,是官兵一致,是民主,是平等!”
主席繼續解釋道:
“現在,我們共產黨進城了,當官的特權跟著就來了,我們高級干部有小車、秘書、小樓,還有站崗的。有人主張高工資,差別二十來倍,很多人感到這是天經地義。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便不能鞏固,甚至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
毛主席又與一行人談到了在井岡山時期犧牲的同志,有秋收起義的總指揮盧德銘,三十一團黨代表何挺穎,二十八團第一團長王爾琢,第一團團長張子清等人。
回想起這些犧牲的同志,毛主席心情沉重地說:
“一回到井岡山,腦子里重現出他們一張張年輕的面孔,都是活生生的。他們都是有堅定信仰、有犧牲精神的好同志。犧牲時都只有二十幾歲呀!”
毛主席越說越激動:
“一想到建立紅色政權犧牲了那么多的好青年、好同志,我就擔心今天的政權。有變的社會基礎嘛,我很擔心高級干部中出現修正主義,中央出現修正主義怎么辦?有沒有制度管住他們?”
聽到毛主席講得這么嚴重,隨行的同志們表示完全不能理解。他們認為,新中國已經成立,“三大改造”已經完成,資產階級已經消滅,怎么可能還會有資本主義復辟?
毛主席反問道:
“你們為什么對我這么好啊?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才想通了。你們這些同志,都只能為官,不能為人。”
毛主席繼續提問:
“劉俊秀同志,你還能不能當農民?(時任江西省委書記)王卓超同志,你愿不愿意重新當戰士?(時任江西省副省長)官做大了,錢掙多了,拉開了與群眾的距離,還愿不愿意下去當普通人?”
在毛主席看來,井岡山精神講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信仰堅定這些都對,都沒錯。但是這不是最根本的。井岡山之所以能在缺衣少穿,敵人圍剿等艱苦條件下走向勝利,根本上是因為井岡山上讓人真正的平等,民主。不論是官兵還是群眾,心情都是極其舒暢的,精神都是極其自主的。
隨后,毛主席給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把他的憂慮完全說清楚了:
“我為什么把‘包產到戶’看得那么嚴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制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業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制有一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帝國主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是有優勢,內外一夾攻,到時候我們怎么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保護工人、農民的利益?!怎么保護和發展自己民族的工商業,加強國防?中國是個大國、窮國,帝國主義會讓中國真正富強嗎,那別人靠什么耀武揚威?仰人鼻息,我們這個國家就不安穩了。”
毛主席的話,其實是亮出了“底牌”、劃出了“底線”——中國社會絕不能出現“兩極分化”!工人和農民決不能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毛主席卻說:
“我聽不得窮人的哭聲,看到他們受苦,我忍不住要掉眼淚。”
井岡山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井岡山精神,意味著工農勞苦大眾不再被剝削壓迫,意味著中國社會真正的民主和平等的實現。
毛主席引兵上井岡山,是探索創立井岡山精神,重上井岡山,是在艱難的環境下,再次發揚井岡山精神,解決人類千年以來從未解決過的不平等問題。
哲學家南懷瑾說,毛主席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數千年所未有,而且人類歷史上所未見的三大奇跡:一是看病不要錢;二是上學不要錢;三是干部與老百姓“共窮”。尤其是第三條,干部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這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也不可想象。干部不但以身作則參加勞動,而且生活方式與勞動者幾無不同—這是空前的平等。
是為讀《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一點思考,圍繞《毛選》這一部分幾篇文章,會重點寫寫井岡山的斗爭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