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大傳終極版
精品巨獻全十卷483章七百萬字
與天奮斗,其樂無窮!
與地奮斗,其樂無窮!
與人奮斗,其樂無窮!
——毛澤東1917年日記
“你研究民族史的三個態度,我以為是對的,尤其是第二個態度。如能在你的書中證明民族抵抗與民族投降兩條路線的誰對誰錯,而把南北朝、南宋、明末、清末一班民族投降主義者痛斥一番,把那些民族抵抗主義者贊揚一番,對于當前抗日戰爭是有幫助的。”
——毛澤東1939年1月給何干之的信
我有三個愿望:一是要下去搞一年工業、搞一年農業、搞半年商業,這樣使我多做調查研究,了解實情,不當官僚主義,對全國干部也是一個推動。二是要騎馬到黃河、長江兩岸進行實地考察。我對地質方面缺少知識,要請一位地質學家,還要請一位歷史學家和一位文學家一起去。三是最后寫一部書,把我的一生寫進去,把我的缺點錯誤統統寫進去,讓全世界人民去評論我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我這個人啊,好處占百分之七十,壞處占百分之三十,就很滿足了。我不隱瞞自己的觀點,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我不是圣人。
——毛澤東1961年8月
第四版說明
毛澤東大傳第三版在2016年1月付梓之后,筆者便開始了第四版的修改工作,重點放在了修辭、改錯字,并逐一核對資料、糾正訛誤,收集、增補新的原始資料等方面。所增補內容,主要是毛澤東的電報原文及其重要文稿等,為“毛學”研究者下載資料提供了方便。
第四版文稿已近700萬字,基本上消滅了錯別字,在資料方面糾正了訛誤,在修辭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還在每一章的末尾補齊了筆者的議論部分(即東方翁曰)??梢院敛豢鋸埖卣f,這個新版本已經成為“到目前為止在國內外可以見到的所有毛澤東傳記中唯一一部最系統而不凌亂、最全面而不單一、最客觀而無片面性、最真實而不胡說八道、最具可讀性而不枯燥的信史”。只要您認真地讀完了本傳,一個活生生的毛澤東的光輝形象,就一定會顯現在您的面前,將使您銘刻在心,終生難忘!
還需要說明的是,筆者始終不贊成神化毛澤東,那些把毛澤東說成是“神”,把毛澤東宗教化的做法,是沒有道理的,是不可取的。毛澤東是人,不是神而勝于神。他是偉人,他是偉人中的偉人!神能救中國嗎?神是愛人民的嗎?不!請你翻開歷史看一看吧,請你到寺院里考察一下吧!神是不能救中國的,神是喜歡有錢人的!君不見,毛澤東比神厲害嗎?他不但挽救中國于危難之世,還在列強的虎視眈眈環伺之下,建設起了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這是任何一位神仙都做不到的!看完了毛澤東大傳,你會感覺到毛澤東更像高堂慈母,更像一位嚴父。慈母之心,嚴父之愛,在他身上常常體現出來。每臨大事,他都不厭其煩地對部下反復講,還要到處講,反復交代,反復叮嚀,這不正是“母親的嘮叨”嗎?部下犯了錯誤,除了嚴厲訓斥,他還會罰站,爾后免不了來一番勸告和慰勉,這不正是活脫脫的嚴父嗎?雙親健在之時,身為兒女,尚不覺得父母有什么特別可敬可愛之處,父母一旦故去,他們的養育之恩、訓教之功,便時時縈繞心頭,揮之不去。同樣,毛公在世之日,他的部下,他的人民,也有不少人覺得政治運動太多了,嫌這老頭多事。不是說“六億神州盡舜堯”嘛,哪里有什么階級敵人呢?怎么還會受二茬罪、吃二遍苦呢?現如今人們在毛公像前頂禮膜拜,痛哭流涕,方知老人家的“慈母之心、嚴父之愛”是多么的可貴!除了他,哪路神仙能救你脫離苦海呀,哪個菩薩能普度眾生呢?!
有不少網友問我,毛澤東到底有沒有缺點?我的回答是兩句話:一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二是全世界的反動派都在罵他老人家,你再說什么缺點,豈不是和反動派同流合污了嗎?還是好好地讀書吧,讀毛澤東,讀毛澤東思想,脫離愚昧,永遠做一個不糊涂的明白人,是為至要!
東方直心 2021年1月
毛澤東大傳之
第一卷
橫空出世
引子
詞曰: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p>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這一首世人公認的著名詞章:《沁園春·長沙》,是出自世界上一位最偉大的歷史人物之手。作者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填這首詞時,還是一位年輕的職業革命者。那時候的他,獨自站在橘子洲的一端,望著滔滔的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湘江上那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并不能使他忘懷他所面對的嚴峻的革命形勢。
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一方面是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一方面是反動勢力為了維護他們的反革命統治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的反撲。憂國憂民的年輕革命者,自然是思緒激蕩,心潮澎湃,禁不住發出了一個驚天之語: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這個問題,當然無需他人作答,在這位年輕人的心中,早已有了一種非常強烈的呼喚:
我們!只有我們!才是未來世界的主宰者!
此時此地的他,自然而然想到了那些年輕的伙伴們。曾幾何時,大家一起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如今,更需要同志們再度攜手,勇往直前,在革命的大潮中奮勇搏擊,砥柱中流!
是啊,當他還在湖南一師讀書的時候,就與學友們一起創立了新民學會,制定了“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的人生初級目標。當他走出學校大門步入社會的時候,就投身到洶涌澎湃的革命浪潮之中,與孫中山、李大釗、陳獨秀等人共商國是;接著,他又在國民黨中央代理宣傳部長的位置上,與那些新老右派們唇槍舌劍地斗了一番。
后來這位年輕的革命者一生奮斗不息,果然成就了一番亙古未有的大事業。
他戎馬22年,打破了蔣介石的多次軍事圍剿,驅逐了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傾覆了蔣家王朝的獨裁統治,統一了華夏大地。
他治國27年,在中華大地上開天辟地第一遭廢除了幾千年的私有制,建立起一座由人民當家作主的公有制的理想的政治大廈;并且巧妙而成功地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他一生料事如神。在他的青年時代直至暮年,數十年間,作為一個偉大的預言家,凡大事件曾經預言多多,結果,幾乎無一出乎其意料之外。
他一生反對英雄創造歷史的觀點,所以我們無須把他看作是英雄??墒撬麘{什么能夠做出這么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呢?說白了,除了他個人具有良好的素質和崇高的革命理想之外,還有一個法寶,那就是一生廣交學友、朋友、同志,發動和依靠人民戰爭。
盡管在他身后對于他一生的功過是非數十年來人們褒貶不一,但他一生的行事為人,應該說是無愧于中華民族偉大赤子這一光榮稱號的。特別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讀一讀他的故事,無論是對于我們現在,還是將來,無疑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讀者諸公若心存疑慮,請稍安勿躁,待您耐心讀完大傳,自然就心領神會而決非是筆者妄言了。剝曹雪芹詩一首,贈讀者:
滿紙真人事,一把心酸淚。莫道筆者癡,請解其中味。
第1章
“大宋天子趙匡胤說過:有錢龜孫不講理!”
話說在中國湖南省中部丘陵地帶有一座山,名叫韶山。韶山的頂峰就是著名的韶峰,又稱仙女峰,它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中的第71峰,也是韶山八景之一。韶峰海拔500多米,山高陡峭,氣勢雄偉。站在韶峰之上,給人的感覺是:“絕頂才寬三五尺,此身如在九重天。”有詩贊曰:
繞岫嵐光凝欲滴,長風輕裊云煙側。山涵五月六月寒,地擁千山萬山碧。
從來仙境稱韶峰,筆削三山插天空。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湘南第一龍。
就在這韶峰下,群山環抱著一塊不大的谷地,走向是由南向北,長5公里,寬3.5公里。地形明顯分為東西兩部,西部山巒環繞,東部丘崗起伏,大致構成“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格局。這個山谷就叫“韶山沖”。
小小的韶山沖,隸屬湖南省湘潭縣管轄,在湘潭、寧鄉、湘鄉三縣交界處。它東北距湖南省城長沙90公里,東南離湘潭縣城35公里,是個偏僻的小地方。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這里既沒有鐵路,也沒有公路,更沒有通航的河道。
韶山沖里居住著毛、李、鐘、周、鄒、彭、龐幾姓人家,他們多是忠厚、樸實、勤勞、善良的農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下,家家都遭受著深重的災難,過著貧困的生活。韶山沖的農民們世世代代流傳著這樣的歌謠:
其一:韶山沖,長又長,砍柴做工度時光。雞鳴未曉車聲叫,隔夜難存半合糧。
其二:韶山沖,沖連沖,十戶人家九戶窮。有女莫嫁韶山沖,紅薯柴棍度一生。
其三:農民頭上三把刀,稅多、租重、利息高;
農民眼前路三條,逃荒、討米、坐監牢。
在這韶山沖里流淌著一條小溪,終年潺潺不斷。小溪上游的南岸,有一棟依山傍水的半瓦半茅的房屋,叫上屋場。這是一棟湖南農村常見的“凹”字形住宅,當地人稱作“一擔柴”式的房子。這棟房子從堂屋正中分界,兩邊各住著一戶人家,東邊瓦房里的這一戶人家是毛氏家族。
說起韶山沖毛氏家族的歷史,可以往上追溯到14世紀中葉。那時候,元末紅巾軍起義正如火如荼,天下大亂。在這個王朝更迭的年代,江西省吉州府龍城縣,也就是現在的江西省吉水縣,有一個名叫毛太華的青年農民,不甘老死蓬蒿、寂寞一生,于是便毅然棄農從戎,投奔到朱元璋的農民起義軍中去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毛太華做了一個百夫長一類的下級軍官,并隨從明朝大將傅友德和藍玉遠征云南。在云南歸入大明的版圖后,毛太華被留了下來,成為一名戍滇軍官。
云南邊陲為少數民族聚居地,當時很少有漢民居住。在云南瀾滄,毛太華同許多戍滇軍人一樣,娶了一位當地少數民族姑娘為妻,生育了4個兒子,依次取名為: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毛清四。
毛太華漸漸衰老了,他念念不忘內地的故鄉,于是就告老還鄉。因為他立有邊功,就被準許遷回內地。明朝洪武十三(1380)年,毛太華偕妻子王氏及長子毛清一、四子毛清四回到了湖南,居住在湘鄉縣城北門外的緋紫橋,購買了田產幾十畝。
數年后,毛清一、毛清四遷移到湘潭縣七都七甲韶山定居。自此,毛氏家族便在這山青水秀的韶山東茅塘一帶繁衍生息,毛太華便成為韶山毛氏家族的第一代祖先。
毛太華隨著兒子毛清一、毛清四在韶山沖生活若干年后就去世了。毛氏家族從毛太華這一代到后來的第6代,都沒有固定的譜系。到了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毛氏家族從第7代才開始修族譜,他們定下的譜系是:
立顯榮朝士,文方運際祥;
祖恩貽澤遠,世代永承昌。
在毛氏族譜中,記載著頗為嚴格的家訓:培植心田、品行端正、孝養父母、友愛兄弟、和睦鄉鄰、教訓子孫、矜憐孤寡、婚姻隨宜、奮志蕓窗、勤勞本業。
族譜中規定的家戒是:“戒游蕩”、“戒賭博”。
清朝光緒七年(1881年),毛氏族譜再一次修訂,續訂的譜系為:
孝友傳家本,忠良報國光;
啟元敦圣學,風雅列明章。
毛氏家族第17代傳人叫毛祖人,又名毛四端。毛祖人出生于1823年,他是一個沉默寡言、勤勞忠厚的農民,沒有讀過書,主要靠種田、出賣勞動力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毛祖人生育有兩個兒子,長子叫毛德臣,次子叫毛翼臣。
毛德臣,譜名恩農;生育有3個兒子,長子毛菊生,次子毛梅生,三子毛獻生。
毛翼臣,譜名恩普,字寅賓,生于1846年5月22日,逝于1904年11月23日。毛翼臣娶妻劉氏,生有一子,取名毛貽昌;他還有兩個女兒,成人后分別嫁到了張家與賀家。
1878年,毛翼臣與哥哥毛德臣分家,他從祖居地韶山東茅塘搬到了韶山沖南岸的上屋場。毛翼臣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莊稼人,一生清貧,為了生活,不得不將祖傳的部分田產典當出去。
毛翼臣的兒子毛貽昌,字順生,號良弼,生于1870年10月15日,在族兄弟中排行老大,他讀過幾年私塾,懂得一些算術。后來他終身務農經商,而且生財有道。
毛順生10歲那年,由父母做主,與湘鄉縣四都唐家圫也就是被后人改稱為棠佳閣的文芝儀之女、13歲的文七妹訂了婚。
唐家圫文家是一個大家族,共有兄弟文芝蘭、文芝儀、文芝祥3大房。
文芝儀和妻子賀氏,生育有3子3女。
文芝儀的長子文玉瑞在族兄弟中排行第七,生有長子早夭;次子文澗泉,在族兄弟中排行十一;三子文梅清,在族兄弟中排行十七。
文芝儀的次子文玉欽在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有一個繼室,兩個姨太。他生有長子文泮香,排行第十;次子文運昌,排行十六;三子文南松,排行二十;女兒文靜純,就是文運昌的三姐。
文芝儀的三子文玉材,幼年早夭。
文芝儀的長女嫁給了鐘姓人家,稱鐘文氏;次女嫁給了王姓人家,稱王文氏,就是后邊將要說到的王季范的母親;三女則許給了毛順生,她就是1867年2月12日出生的文七妹。
文七妹姊妹幾個同當時許多農村婦女一樣,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她二姐在文家同輩姊妹中排行第六,她排行第七,所以家里人就分別叫她們“六妹”、“七妹”,外姓人便稱她們“文六妹”、“文七妹”。
據毛澤民的外孫曹耘山說,他在蘇聯的檔案中發現了一份毛澤民1939年6月初到蘇聯以后為毛澤東代填的《個人履歷表》,毛澤民在履歷表中將他們母親的名字寫作“文素勤”。由此,便有人斷定毛澤東的母親叫文素勤。毛澤民這樣寫,可能是出于當時的某種考慮或需要,而一些人卻據此要推翻毛澤東1936年同斯諾談話時的說法,是十分不慎重、不妥當的。
且說文家是以務農為業,家境小康。他們所在的唐家圫距韶山沖有10余公里。由于文七妹的曾祖父逝世后葬在了韶山沖龍眼塘,所以后代人每年都要到韶山掃墓、祭拜。文家為了到韶山掃墓時有個落腳的地方,便將文七妹許給了韶山沖的毛順生。
毛順生15歲那年和18歲的文七妹完了婚。
此時的文七妹,生得是中等身材,清秀端莊,寬前額,長圓臉龐,濃眉大眼。她初到毛家時,很不習慣,經?;啬锛铱弈?。因為文家是個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她嫌在毛家太冷清。在家作女時,只做一些家務事,田間勞動都是由男人們去干。她嫁到韶山后,毛家男勞力少,里里外外的活都得干。不過她后來也就慢慢地習慣了。
毛順生16歲時為了償還父親欠下的債務,到湘軍里當了近兩年兵,把軍隊發的餉銀積攢起來,退伍后還清了債務。17歲時,他開始當家理事。那時家里只有六七畝地,家底微薄,一家人終年為溫飽而操勞。但此時的毛順生已經成為一個魁梧高大、精明能干、善于經營的農民,把一家人省吃儉用節余下來的稻谷進行加工,將白米挑到銀田寺趕集出售,有時也零售給附近的窮苦樵夫和手工業者;而那些米糠則用來喂養豬仔出售。
毛順生治家嚴謹,是個好當家的。他常說:“吃不窮、用不窮,人無計算一世窮。誰會盤算,誰就能過上好日子;不會盤算的人,你給他明晃晃的金山銀山,也是空的。”他還有一個勤儉持家的賢內助文七妹,所以這個貧困的家庭就慢慢富裕起來,漸漸積攢了一筆錢,贖回了父親典當出去的田產,共有耕地15畝,年收60擔谷。
公元1893年12月26日清晨,即清王朝光緒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日卯時破曉之際,在上屋場東邊姓毛這戶人家里,一個偉大的小生命就像天邊的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呱呱墜地,他就是毛氏家族的第20代傳人、毛翼臣的孫子、毛順生和文七妹的第3個兒子。毛順生自然是喜上眉梢,按照族譜中的“澤”字輩,為兒子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毛澤東,字潤之。
文七妹先后生育了7個孩子,長子、次子均在襁褓中夭亡,這第三胎便是毛澤東。后來她又生下兩男兩女,四子毛澤民,又名毛澤銘,字詠蓮、潤蓮,1896年4月3日出生,毛澤東稱為四弟;第五個兒子毛澤覃,又名毛澤淋,字詠菊、潤菊,1905年9月25日出生,在堂兄弟中排行老六,毛澤東稱為六弟(毛澤東這一代人堂兄弟共10人,除了夭折的兩個兄長,還有毛澤榮行五,老七早年夭折,毛澤華行八,1928年在上海搞地下工作犧牲,毛澤連行九,毛澤青行十);而那兩個女兒又都夭折了。
在毛澤東和毛澤民出生后,毛順生夫妻是上有父親,下有兩個兒子,全家5口人,每年除去口糧35擔外,還有25擔左右的余糧,日子過得是有滋有味。此時的文七妹也成為家里最忙碌、最辛苦的人了,她既要撫育孩子,又要操持家務,還要養雞喂豬、種菜除草,樣樣活都得干,方方面面都需要安排得有條有理。
且說毛澤東的出世,給毛家帶來了說不盡的歡喜,可文七妹在欣喜中心里又不免有一點難以抑制的隱憂,她唯恐這個兒子再出什么事,便多方燒香拜佛,祈求神靈保佑,并開始吃起了“觀音齋”。盡管如此,她還是不放心,在毛澤東出世兩個月后,便把兒子帶回了唐家圫的外婆家,托付給外婆撫養。外婆讓毛澤東拜七舅父文玉瑞、七舅母趙氏為干爹干娘,有托福之意;因為七舅父七舅母子女眾多,被認為是命中多子多福。
在唐家圫的后山,有個龍潭坳,坳內有一股清泉,一年四季水流不斷。在龍潭坳旁邊矗立著一塊巨石,高2.8丈,寬2丈。傳說這里曾經出過一個妖怪,常常興風作浪,后來有個能人為民除害,用這塊巨石將妖怪降服了,人們就把這塊巨石稱為“石觀音”,并經常來此禱告祈福。外婆賀氏生怕小外孫“根基不穩”,為了讓小外孫能長大成人,就讓文七妹抱著毛澤東來到“石觀音”前燒香叩頭,拜這塊巨石為“干娘”,寄名“石頭”,取容易撫養之意。因毛澤東排行第三,由此他又有了一個“石三伢子”的乳名。自此以后,他每次從巨石前經過,大人們都要說一聲:“石頭,給干娘磕個頭。”石三伢子便乖巧地朝著“石觀音”拜上一拜。
毛澤東童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唐家圫外婆家度過的。這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全家老少20余口人,生活也比較富裕。在一大群孫男孫女中,多了個“根基不穩”的小外孫,外婆自然是對他寵愛有加。毛澤東在這里過著無憂無慮的群體生活,他同表兄弟表姐妹們一塊兒嬉戲,一道去拔草,撿柴,拾豆子,放牛,打豬草。
毛澤東每次放牛,都把小伙伴們邀集在一起。他往往把大家分成3組,一組看牛,一組割牛草,一組上山摘野果子。臨了,大家把牛栓到樹上,每人分得1份牛草,然后就坐在樹下吃野果子,講故事,做各種游戲,最后盡興而歸。
在毛澤東8歲那一年的正月,他跟著母親看耍獅子,心里一高興,便脫口念道:“獅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酒放熱氣燒,肉放爛些煮。”逗得外婆家的人都笑了起來。
1902年,毛澤東9歲了,該上學了,元宵節過后,毛順生就把他從唐家圫接了回來,送到離家不到200米的南岸私塾讀書,接受啟蒙教育,并給他取字叫詠芝。
后來毛澤東學富五車,知識淵博,通曉姓名之學,他常常將他的字寫作潤之或者潤芝。再后來,毛澤東在他的一生中,又在不同時期分別用過潤、泳之、二十八畫生、久滋、子任、潤子任、楊子任、石山、學任等等名、字和號,還曾經用過與任、自任、事任、趙東、李德勝、李得生、得勝、國彬、楊先生等等筆名和別名。
且說毛澤東的第一個塾師是鄒春培,年約50多歲。在入私塾那天,鄒春培身著長衫,把毛澤東領到擺放在東墻下的神龕前面,嚴肅地說道:
“這是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夫子的神位,從今天起,你每天早晨進來,都要給孔夫子作揖。以后你就會文思發達,連中三元。”
毛澤東便恭恭敬敬地對著孔夫子作揖行禮。鄒先生見狀,高興地對毛順生說:
“令郎有朝一日,定會名登高科,光宗耀祖。”
毛順生則有自己的打算,連忙說:
“種田人家的子弟,不稀罕功名利祿,只要算得幾筆數,記得幾筆賬,寫得幾句來往信札,就要得了。”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一心想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教育成為能夠繼承家業的人,所以在把兒子送進私塾讀書的同時,還親自訓練兒子雙手打算盤,教兒子記賬,要兒子學會經商的本領。
文七妹和韶山的大多數人一樣,只字不識;她還和許多人一樣,也是個信佛的人。毛澤東在上私塾以前和到私塾念書以后,常常陪著母親一起到附近的鳳凰山寺廟里求神拜佛。可父親毛順生卻不信佛,這使毛澤東大傷腦筋。9歲那年,他曾經和母親討論過父親不信佛以及如何幫助父親的問題。
毛澤東曾經對斯諾說過:“我父親早年和中年都不信神。當時和以后,我們想過好多辦法想讓他信佛,可是沒有成功。他只是咒罵我們,我們被他的攻擊所壓倒,只好退讓,另想新的辦法。但他總是不愿意信神。”
可是有一次,毛順生外出要賬,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只老虎。這只老虎因受驚逃掉了,毛順生也死里逃生。從此他比較信佛了,有時還要燒燒香。
再說毛澤東同舊時代所有私塾學生一樣,先是從《三字經》讀起:“人之初,性本善……”;接著開始點讀《論語》、《孟子》和《詩經》,由于他天資聰穎,讀書又很用心,所以塾師教過的書,他都能背得下來。他自己還學會了使用《康熙字典》,一些先生沒有點的書,他也能讀懂。在學習上他不需要先生太勞神,因此大家都叫他“省先生”。
毛澤東在讀書上更不用父親操心,但他常常會做出一些“離經叛道”的事情來,這倒叫父親大傷腦筋。
在南岸私塾后邊住有一戶人家,女主人叫鄒四阿婆。她家房屋旁邊種有一些枇杷樹,柚子樹和桃子樹。每到果子成熟的時候,毛澤東和他的小伙伴們的眼睛就被樹上的果子給勾住了,恨不得變成黃鶯和八哥,飛上去一口一個。只是鄒四阿婆看守得嚴,手里還常常拿著一根長竹竿,隨時準備教訓偷果子的小孩。哪個小孩偶爾偷了她幾個果子,她又是嚷,又是追打,還要向家長和私塾里的先生告狀。小孩子們在背后都罵她“小氣鬼”、“背時婆”,于是也就存心跟她作對。
有一次,毛澤東和小伙伴們瞅來瞅去不見鄒四阿婆的蹤影,便相互發了個信號,像猴子一般爬上樹去。冷不防嚇人的叫罵聲突然傳來:“好呀!”也不知在哪兒貓著的鄒四阿婆拱了出來:“哼,這回看你們‘小泥鰍’往哪里鉆!”她冷笑著,揮動竹竿就打。
“跑!”毛澤東一聲令下,指揮著伙伴們分頭躲閃。鄒四阿婆看到他比一般孩子長得高大,又是個“頭兒”,便把竹竿轉向他,呵斥道:“石三伢子,我先逮住你!”
毛澤東和小伙伴們縱身翻過一道溝,爬上兩棵大樅樹,等鄒四阿婆跌跌撞撞地追來,他們已經高踞樹杈,嬉笑著,喘著氣做鬼臉。
鄒四阿婆還會做干果,什么梅子、黃瓜、茄子一類普普通通的東西,經她的手一擺弄,就變成了酸中有甜、甜中含辣的“山珍”美味了。每當她把做好的果子晾曬在外面時,毛澤東和小伙伴們總要想方設法去偷著吃。
精明的鄒四阿婆為防止小孩們偷吃,就架起梯子,把果子晾曬在屋頂上。這一下毛澤東和小伙伴們可犯難了,搬動梯子會被發現,用竹竿挑撥,要弄出響聲。毛澤東正想辦法,忽然看見幾只飛起的蚱蜢,兩只大眼睛一亮,這不是“天兵天將”嗎?于是他們馬上捉了幾只大蚱蜢,用細長的繩子拴著蚱蜢鋸齒般的長腿,順風把它拋到房子上的果子里。這辦法果然有效,他們牽動繩子,待蚱蜢正要起飛,突然往下一拉,蚱蜢那鋸子般的腿就把一些果子彈了下來。小伙伴們忍住笑,搶著撿果子吃。
傍晚,鄒四阿婆收果子時,發現稀少了許多。她心想,既沒有起大風,雞又飛不上去,地下也不見痕跡,這是怎么了?越想越糊涂:“想必是給背時的喜鵲、烏鴉吃了吧?”
毛澤東在私塾里也是如此。那是在1903年夏季的一個上午,塾師鄒春培因有事需要外出,他就讓塾生們在課堂上溫習功課。毛澤東待大家讀完了書,就提議去池塘游泳。這個池塘就在門口的不遠處,碧波粼粼,是他們經常游泳玩耍的地方。
鄒春培回來看見他的幾個塾生赤身裸體在游泳,以為很不雅,便責備他們不該玩水。毛澤東很不服氣,他拿出《論語》,引用上面的話說: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您看看,孔夫子也是贊成到河里去洗澡的。”
鄒先生聽了,知道《論語》上確實有這么一段話,但一時又感到自己下不了臺,就想了一個辦法,叫塾生們對對子,說是對不出來就懲罰他們。他馬上出了一個上聯:
“濯足;”
毛澤東見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對不出來,便對了一個下聯:
“修身。”
鄒春培又出了一個上聯:
“牛皮菜;”
毛澤東對了一個下聯:
“馬齒莧。”
鄒春培見難不倒毛澤東,便要在背書上找茬懲戒他。他叫著毛澤東的名字,要他到前邊去背書。毛澤東卻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紋絲不動。按照私塾里的禮節,學生在課堂上背書要先站起來,走到先生的講桌前站好,面向一旁,不能正視先生,然后開始背書。毛澤東對這一套繁文縟節早就不耐煩了。鄒先生見他一動不動,氣得臉色煞白,命令他到前邊去,按老規矩背書。毛澤東只好搬著自己的凳子走到先生跟前,坐在凳子上以挑戰的目光望著先生,對著快被他氣暈的鄒先生說:
“既然我坐著背書你也聽得清楚,那為什么非要我站起來背呢?”
怒不可遏的鄒先生用力拉他,要他站起來,毛澤東用力掙脫了。鄒先生便氣呼呼地來到上屋場向毛順生告狀,他說:
“你家詠芝了不得啦,他的才學比我高,我教不了啦!”
毛家的家教歷來很嚴。毛順生聽說兒子帶頭鬧學,和先生頂嘴,格外惱火。他順手在路邊撿了一根楠竹丫子,立刻跑到南岸私塾,見到兒子不由分說就劈頭蓋臉地打下來。毛澤東知道父親的性子,脾氣一上來,準是一頓死打,便急忙躲避,奪路而逃,一溜煙似的跑了。父親怎么也追不上他,急得跺著腳直罵:
“我看你跑到哪里去!你敢回來,我就打死你這個沒王法的東西!”
毛澤東心里明白,這時候回家,肯定還要挨一頓打,恐怕連母親也勸不住,所以他決定暫時不回家,想跑到縣城里去。此時的毛澤東還不到10歲,他在山里走了許久,也只是圍著韶山打轉,轉了3天還沒有走出韶山沖,離家也不過4公里左右,可就是不敢回家。父親托人四處尋找兒子,最后還是毛氏家族一個砍柴老人在山里發現了他,毛澤東這才多少有點不情愿地回了家里。
后來毛澤東回憶起這件事,他說:
“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形有點改善。我父親比以前稍微體諒一些了,老師的態度也比較溫和一些。我抗議的效果,給了我深刻的印象:這次‘罷課’勝利了。”
毛澤東一向反對父親的刻薄、自私和專橫,他和父親一有爭端,總要公開辯駁一番。有一次,毛順生請了一些生意場上的人到家里作客談生意,文七妹很快就準備好了酒菜,殷勤招待著客人們。毛順生想讓客人見見自己的長子,同時也想讓兒子接觸一下生意場面,結識生意中人,以后接自己的班,便大聲喊道:
“石三,快來給客人斟酒!”
毛澤東正在看書,坐在那里一動不動,嘴里不耐煩地嘟囔著:
“我討厭那些財迷心竅的買賣人,要斟,你自己斟!”
毛順生見兒子不聽話,覺得很沒面子,頓時火了,放下筷子就要去打毛澤東。文七妹急忙過來攔著,勸道:
“石三已經長大了,做事情有他自己的主意,不要讓他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說罷,便笑容滿面地給客人們一一斟了酒。毛順生卻依然怒氣不息,當著滿屋子客人的面罵兒子懶而無用。毛澤東被激怒了,他說:
“年紀大的人應該比年紀小的多做事,父親的年齡比我大兩倍多,所以應該做更多的事。等我到了你那年紀,會比你干的還要多。”
父親又罵他不孝。毛澤東已經學會了引經據典,他說:
“經書上講‘父慈子孝’,只有‘父慈’才能‘子孝’。為父不慈,哪來子孝?”
說完賭氣跑出家門。母親追出來勸他回去,父親和客人們也趕來了。父親一邊罵一邊責令他回去。毛澤東跑到一個池塘邊,恫嚇父親說:
“如果你再走近一步,我就跳下去。”
毛順生堅持要兒子磕頭認錯;毛澤東則表示,如果父親答應不再打他,他可以跪一條腿磕頭,因為另一條腿是屬于母親的。毛順生見再僵持下去也不好收場,只好許諾說不再打他了,于是毛澤東就向父親道了歉,磕了半個頭。就這樣,一場風波總算平息了。
毛澤東從這件事認識到,在壓力面前決不能示弱,“唯有反抗才有出路”。
還有一件事,毛澤東再一次表現出了他那特有的倔強和睿智。有一天他在去唐家圫外婆家的路上,在走到石硯沖的山邊時,突然閃出一個人來,雙手叉腰擋住了去路。此人是一個姓趙的富家子弟,他平日里總喜歡欺侮貧弱,經常在窮人面前賣弄文墨,附庸風雅。他聽說毛澤東聰明機智,便要借故難為難為毛澤東。他說:
“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我要考考你,你若能回答出我提出的問題,就讓你過去,若回答不出來,可別怪我趙某不客氣,你就得大方框關小方框。”
“什么意思?”
毛澤東質問他。趙某神氣地說:
“你若回答不出來,就得從我胯下爬過去。”
毛澤東一聽,不慌不忙也來了一個雙手叉腰,說道:
“你愛問就問吧!”
趙某說:
“百家姓里的‘趙錢孫李’,分開怎么解釋,合起來是什么意思?”
毛澤東稍加思索,便說:
“‘趙錢孫李’分開是:趙公元帥的趙,有錢無錢的錢,龜孫的孫,有理無理與李同音。大宋天子趙匡胤說過:有錢龜孫不講理!”
他不僅按照要求回答了趙某的刁難,而且還巧妙地罵這個富家子弟是“有錢龜孫不講理”。趙某人一聽,禁不住滿臉怒氣,可他又挑不出毛病來,也不好發作,只得讓毛澤東過去了。
這正是:韶峰石頭多棱鍔,為柱長天不折琢!
欲知毛澤東后來如何發展,請看下一章便知。
東方翁曰:反抗壓迫,追求平等,不唯少年毛澤東,人人如此,天性使然也。童年的毛澤東也像其他的孩子一樣,不過是一個“頑童”而已。可一般孩童在經過長期的社會“歷練”之后,基本上都已經被琢磨得沒有棱角了,圓滑了。而毛澤東的不同于常人之處就在于,他以他那叛逆的個性,對父親的打罵實行反抗;對老師的指責據理力爭;對邪惡勢力的壓迫進行反擊;在強大的陳舊的習慣勢力和影響面前,始終沒有被馴服,沒有被琢磨得像大多數人一樣,反而把他那種可貴的理性的倔犟性格,即天生的斗爭思想萌芽,隨著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一步一步地升華為馬克思主義的斗爭哲學——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始終將這種斗爭哲學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終生實踐,至死不悔。
咨詢微信:qunfeiyang2014, 1393777629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