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獲法蘭西文藝騎士獎章與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的韓少功,2013年12月借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推出長篇隨筆《革命后記》,對1976的中國社會情勢有所論及:
“添安門廣場上花圈如海,淚飛如雨,各種標語迸濺出電花石火,逆上謀反的流言不脛而走......毛澤東曾說:要‘找出一種形式,一種方式,公開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來揭發我們的黑暗面’,現在這種形式和方式終于指向他自己。他贊揚、鼓動、訓練、指揮的‘造反有理’,現在居然全面嘩變,矛頭倒轉。他肯定感受到深刻的孤立無助。”
然后指出一般黎民市井的想法:
“他們要的首先是沒有警察或政工人員突然敲門的夜晚,是面包,是加班獎金,是尼龍襪、電子表以及日立牌黑白電視機。一位境外記者說:西方不是用核武器而是靠家用電器重新攻破了中國。”
最后論定:
“‘四五’運動就是他們的民間公投。正是這一年,毛澤東有一次看電影《難忘的戰斗》,隨著高昂雄壯的片中配樂,見人民解放軍當年列隊入城,受到市民們熱烈歡迎,他突然控制不住感情,先是陣陣抽泣,隨即放聲大哭,詫異的工作人員只得將他攙扶起來中途退場。他的大哭想必與不久前天安門那一份公投的結果有關。風悲雨苦,樹老枝殘,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想當年歡聲雷動,看今日卻是千夫所指--往事豈堪回首?”
其實,若說民眾群聚即公投,晚近四十年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往毛澤東紀念堂瞻仰偉人的中國百姓已高達2.5億人次,所謂“千夫所指”恐怕是作者的主觀臆想;至于稱主席1976年因觀看《難忘的戰斗》而放聲大哭,“想必與不久前天安門那一份公投的結果有關”云云,就屬明確的歪曲事實,因觀影時間是當年春節,而不是清明節之后,此有跟隨毛澤東15年的衛士長李銀橋與權延赤合作所出版《走下神壇的毛澤東》一書可稽,其第二十章〈毛澤東遺憾的事情是什么?〉有文字如下:
“毛澤東的護士長吳旭君,建國之初來到毛澤東身邊。我們曾長期共事。我離開毛澤東后,她仍留在毛澤東身邊。1976年春節,毛澤東請她去吃飯。飯前看了一場電影《難忘的戰斗》。毛澤東生前本來不愛看電影,這次例外,越到晚年他越時時想起共和國誕生之前那遙遠的波瀾壯闊震撼世界的斗爭。他開始悄悄流淚。電影演到人民解放軍入城受到群眾無比熱烈的歡迎時,毛澤東問吳旭君:‘那歡迎的學生里有你嗎?’吳旭君是上海學生,毛澤東是知道的。當年她確實是在歡迎的群眾之列。她說不出話,只是流著眼淚點頭。這時,毛澤東淚如泉涌,再也無法控制。會場哭成一片。不等電影結束,醫護人員趕緊把毛澤東抬走了。”
老人家淚崩所謂何來,此書也別有理解:
“未能見到臺灣和大陸統一,大概是毛澤東生平感到最大遺憾的事情了。毛澤東自己說過,他一生干了兩件大事。沒有解放臺灣,為他干的第一件大事留了個尾巴,他的遺憾是可想而知的。”
“從1953年起,毛澤東年年都要到海邊。年年都要遙望大海說:‘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我想,在使毛澤東流淚的各種復雜的感情中,有沒有對于看不到臺灣解放而生出的遺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