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才是唯一最早交過社保,且領不到養老金的人
某些人說,農民沒有交過社保,所以沒有養老金,這是個顛倒黑白十足的偽命題,事實上,農民才是最早就開始真正向國家交過社保的人,也是唯一向國家交過錢的人群。
現在在網絡自媒體上,有好多為農民說話的年輕人,為農民沒有養老金抱打不平,由于他(她)們沒有經過那個時代,往往舉例最多的主要理由是農民交公糧(農業稅),把交公糧說成是為國家做了貢獻的主題,其實事上,農民向國家交公糧的貢獻只是貢獻的很小一部分。再說,農民種地,交公糧田賦(農業稅、賦棉)自古以來是天經地義的事,只憑向國家交這點農業稅,說農民沒交社保,不給農民發養老金,農民也沒有什么抱怨的。
因為農民實實在在地向國家做的諸多貢獻,農業稅占得比例也就十分之一左右,為國家貢獻的大頭是交愛國糧、愛國棉(國家向農民牌價購的糧食和棉花);完全義務為國家的國防、路橋、河道水庫開山挖石挖土方等基本建設投入大量勞動力;還有為國家供養義務兵(農村生產隊出去當兵的人)和四屬生活照顧的義務負擔。
再說,生活勞動在農村生產隊的農民,與各類國營或集體農場的職工相比較,是性質完全一樣的種田人。國營農場和集體農場,就是一個改了一下名字的生產隊。農場生產的農產品,是按國家規定留下應留的部分,剩余的產品全部交給國家。農村生產隊生產的農產品,同樣也是按國家規定,留下應留的部分,同樣也是把剩余的全部產品交給國家。
農村生產隊的農民與農場職工相比較,每個青壯勞力,每年還要為國家基本建設付出七八十個義務工,(按一天干12小時左右算一個工日,依當時國家規定的日工價1.48元計算,是一百一十元,相當于當時普通員工三個月領到的工資),如果把這七八十個工日按現在的用工價碼每個工日150元計算(75*150=11250元)。甭說交糧交棉向國家的貢獻,只說我們農民為國家建設付出的義務工這一項,自合作化至八十年代末的的三四十年里,一個農民青壯勞力,等于每年向國家交社保一萬一千多元。農場的職工基本是不向國家付出這些基本建設義務工的。為什么農場的職工領退休金,農民怎么就沒有呢?
我是一個共和國的同齡人,出生在黃河流域的魯北大地一個小村莊里,是一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干在農村的農民,現在農村親歷過這些事情的農民,絕大多數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幾個個剩下的老人,絕大部分也不會上網,所以呼聲極其微弱,偶然有幾點只言片語也不被重視。今借現代化網絡傳播之光,用我半生不熟的上網水平,說一說我親歷我們生產隊向國家做出的哪些貢獻,向網民匯報如下: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來,論對國家的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做的貢獻大小。
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是那些拋頭顱、灑熱血,參戰指戰員和戰士們,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他們的鮮血換來的。
第二功臣就是農村生產隊的農民,在第一功臣里面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士,絕大多數也是農民的孩子,沒有農民,世界上幾乎就沒有人類社會之說,農民是建設國家的根基。
第三功臣是那些以鄧稼先、錢學森為代表的科學家和工業戰線上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創業工人。沒有鄧稼先、錢學森這些勇于獻身報效國家的人才,我們的國防建設就受制于人。沒有王進喜為代表的這些革命加拼命的工匠精神和勇氣,我們的工業建設速度就會永遠在爬行。
我是一個農民,也是一個由農村入黨的中共黨員,干了幾十年的本村村干部,由于自己所在位置的局限性,我就以我們村的情況為例,敘述一下我村向國家貢獻,我的敘述都是有據可查的、實實在在的事和物。
貢獻一捐款:1952年,我村300人口,響應上級號召,為支援抗美援朝戶戶自愿捐款(當時的捐款名稱叫飛機大炮錢),全村捐款二三百萬元(舊幣幣值,折合1955年后的新幣二三百元)。再就是救災互濟捐助。
貢獻二、交公糧,我村的耕地面積是1001市畝,從生產隊是開始起叫征糧和購糧(簡稱征購),征購糧分兩項,一項是把農業稅款折合成糧食斤數或錢數,另一項是地方工程用補助糧,比如水利征食,征糧是無償交國庫的部分。這部分糧食數量很少,一畝一等一級的耕地,也就二十來斤糧食,地方征糧更少,一畝也就二三斤糧食。數量大的部分是牌價購糧,購的部分是不固定的。原則上是,生產隊留足種子、留足口糧(限人均400斤)按總產量比例留好飼料和儲備糧,剩余的糧食全部賣給國家。自從互助組開始起,我村從來沒有吃過國家給的返銷糧(常說的供應糧),全村人口從合作化的300略多至80年代末的500多口人,我村年年向國家繳納公糧斤數在100至200之間(期間只有60年沒交糧,61年交的很少)。就按人均每年交公糧120斤計算,國家的糧食每斤定價是地瓜干七分,小麥一毛二分,玉米九分五厘,折合一斤一毛計算是12塊錢,歷時35年,按集市市場價格計算是50元左右,差價32元。
貢獻三、棉花,全村種植棉花畝數,由50年代的100多畝到80年代的400多畝,棉花是產多少,向國家交售多少,不準需一斤一兩的自留棉。生活必須的部分,國家再按人頭每人供應皮棉一斤。在這個30多年里,人均每年向國家交皮棉70斤左右(前期交二三十斤,后期達到了一百二三十斤),國家收購價,折合皮棉一元一斤。總價70元,市場價格是兩元多一斤,差價70多元。當今市場價是14元左右,折合現價1000元左右。
貢獻四、基本建設義務工,開山挖石、修橋筑路、挖河、挖溝、修水庫等農田基本建設,農民出工方式分三種:
一是常年工程出工,出工人數占青壯勞力的百分之十左右,工程項目是國家基建工程,在我們當地的常年代表工程是去海邊修筑防潮大壩;
二是春、秋季節出工,大型修河出工,需要占青壯勞力的25—30左右,我們當地的代表工程是黃河、徒駭河、沙河等河流筑堤挖河槽;
三是到了冬閑季節,所有青壯勞力全部上陣,主要工程是地區內縣內的大型溝、路、渠排灌使用的筑路、清淤、改造、開挖工程。全年折算下來,把這些工日按人頭均攤,人均工日在25個以上,這些用工的報酬,每個工日只是補助一斤平價糧食(當時糧價是一毛錢)。那個吃窩頭就咸菜的年代,在家干農活一斤糧食可度日,筑壩挖河,每天起早貪黑干12個小時以上,一天吃二斤糧食還感餓。所以說,這等于是生產隊的農民付出的不管飯吃的純義務工。這么龐大的工程,因為是用全國農民的義務工筑成,雖然創造的實際價值大的驚人,可計入國家統計產值的金額近乎是〇,所以農民干的這些工程也就算不到GDP里去。如果按當今物價統計GDP的話,是多么龐大的一個GDP數字啊!
貢獻五、義務為國家養兵,供養四屬(軍屬、工屬、烈屬、干屬)。凡是在農村出去入伍當兵的軍人,在服役期間,那個村出去的軍人,由那個村給這個軍人記超全勤的工分(每年4000或以上),生產隊按人頭分配的實物和自留地,樣樣都有斤兩不少,過節的實物慰問品,也是那個村出的兵,那個村負責,政府給的慰問品,基本就是慰問信一張。四屬家庭因為勞力少,掙的工分數達不到平均數,糧食分不到平均數的,一律按平均數給家屬分糧食。
按平均80口人供養一個軍人,加上四屬照顧部分,把這些照顧都折合成工日計算,起碼每年人均需要付出5個義務工為國家養兵吧。把農民向國家做出的這幾項貢獻合計起來計算:
1、貢獻一的捐款互濟不計入,以70年代以前后的物價把物與工換算成錢,結果如下;
2、公糧(征糧購糧合計),各種糧食綜合平均價,人均交售數量120斤,價差32元;
3、棉花,人均交售皮棉70斤,收購價是一元,市場價兩元多,按兩元算,差價70元;
4、國家集體基本建設義務工,國家規定最低是1.25元,在此就按一元計算,是25元;
5、供養軍人、照顧四屬,折合成人均工日五個,同樣一元工價計算,5元;夠右傾吧。
以上四項合計是人均32+70+25+5=132元,因為這些工作基本都是青壯年干的,按總人口與青壯勞動力三比一計算,每個青壯年勞力,每年向國家的貢獻就是132*3=396元。這近400元,這可是一個青壯年農民每年都向國家貢獻的真實事實啊!那個時代,在基層工作的國家干部、教師、職工和工人,每月的基本工資也就35—40元之間。由此推算,一個青壯年勞動力向國家的貢獻,相當于供養著一名吃國家財政飯的干部。
我列出的這幾項農民向國家的貢獻,都是親身經歷的事實,完全經得起調查追真,保證只有遺漏沒有虛夸。在此也真誠盼望那些真誠為農民著想的上級領導或記者調查核實與采訪。熱切希望那些為農民抱打不平的自媒體人群,把這些事實通過各自的自媒體公之于眾,發起共鳴,使農民老有所養。在此也向眾多已經為我農民抱打不平多年的自媒體朋友點個贊。
當然,這個數據是我們村向國家所做的貢獻情況,全國的農村貢獻情況不盡相同,就是把這個數字縮去三分之一,人均還達三百元呢,就算縮去一半,還有200元呢。不能再縮了吧,如果再縮,那個國家建設基本主要靠農業支撐的時代,軍、政、黨、建設的日子就沒法過下去了。那些不了解和專門抹黑那個時代的人會發問,那些吃供應糧(返銷糧)和工值不到一毛的村怎么解釋,在此我反問下發問人,如果這種好吃懶做的村占的比例大的話,那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中國時代事實,你們怎么解釋呢?總不能是靠好吃懶做喝西北風省出來的吧。
當今社會養老金發放嚴重不均,一般干部與其他任何崗位上退休的人員,養老金三千、五千、過萬元,農民才一百多元。有些不忘根本,心系農民的人(干部和人大代表),代表農民問個為什么,權力的理由是農民沒有交社保。請憑著良心想一想,現在那些七十歲以上幾千元、上萬元用國家財政領養老金的人,90年代前你交社保來嗎?這種說農民沒有交社保的說法,這種愚民解說,能在社會上站住腳嗎?純粹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90年代前真正交了社保(交糧棉出義務工)的是農民,也只有農民交過,農民每年把三分之一的勞動成果和勞動力無償的貢獻給國家,不就是向國家交的社保嗎?農民才是唯一向國家交糧出工的人群,糧食不頂錢還是出工不頂錢。現在的權力反倒解釋是農民沒有交社保,你們有權利不給農民發養老金,但不應該黑白顛倒,昧著良心巫說農民沒有交錢。
其實,你們現在這些領幾千元上萬元養老金的人,在工作年代里,你們是領著國家發給你比農民優厚的多的工資干工作,自參加工作開始至退休,甭說與農民一樣,拿出三分之一的收入交國家(社保), 實際是連一份錢的社保也沒交,更幾乎沒有無償的為社會出過義務工,反而污說農民沒有交社保。生產隊的農民是真正出糧、出棉又出義務工,支援國家基礎建設的人,農民才真是向國家實實在在做的貢獻、交社保最多的人。
在此我也附帶說一下農村干部退休待遇問題,村里現在或多或少按工齡得到月月領的補貼的民辦教師、赤腳醫生、已經退伍回家的軍人,這些人都是由村干部的培養和推薦的。可是,安排、培養、送出這些人、干了幾十年的農村退休干部,雖說也給部分退休金,數量太少的可憐了,國家規定是發多少不知道,在我們這里的實發標準是,一個連續工齡15年的村主要負責人(書記或主任),全年實發75元的退休金(一年工齡五元、發放金額按工作年限順延),2020年起,退休金給翻了一翻,一年發給150元,每年工齡長到了十塊錢,30年工齡的一年才領300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