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事變之前東北軍與日軍兵力對比。
918之前日軍在東北的正規軍達1.5萬余人(第2師團為縮編部隊,每步兵聯隊缺1個步兵大隊,每大隊缺1個步兵中隊,全師團約1.04萬人;6個獨立守備大隊,每大隊4個步兵中隊,每中隊160人,共約4000余人;還有旅順要塞部隊和重炮兵大隊等),另外有在鄉軍人和警察等輔助部隊約1萬余人。總兵力約2.7萬人。日軍除部分駐吉林長春等地外,大部部署于遼寧省以沈陽為中心南滿鐵路沿線,便于機動。
東北軍編成步兵25個旅、騎兵6個旅、炮兵10個團。1930年9月,張學良支援蔣介石參加中原大戰,以其9個精銳旅共10萬人編成兩軍,由于學忠、王樹常統領入關。中原大戰結束后,入關的9個旅及配屬(騎兵3個旅及炮兵、工兵等)分駐在平津一帶。1931年7月,為討伐石友三的反蔣反張戰爭,又將東北的步兵3個旅、炮兵2個團共8萬人調進關內。再加上駐山海關的何柱國旅,這時東北軍步兵精銳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爾一帶。仍留駐東北的有步兵12個旅、騎兵3個旅和省防旅,由于東北軍政當局歷來是反共反蘇的,特別是1929年中東鐵路事件后,在兵力部署上主要是用來對付蘇聯。“九一八''事變前夕,在東北的正規軍達40萬人。
918事變簡述: 1931年9月18日當天,駐沈陽的中國軍隊有步兵、裝甲兵、軍校學員、警戒部隊共計1.2萬人,裝備有坦克、裝甲車、各型火炮和歐洲進口的先進輕武器,當時中國最強大的一支空軍也駐扎沈陽,擁有各型飛機265架。而且東北軍后勤補給非常充足,無論從什么方面去評判,這都是一支比較強大的武裝力量。
而發動事變的日軍有多少兵力以及裝備情況呢?據載,當日進攻北大營的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擁有兵力600余人,僅裝備有步槍、機槍等輕武器。唯一的兩門大口徑火炮還是臨近才偷偷運抵的不但炮彈少,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引信,以致這些炮彈落在北大營里面時大部分是不會爆炸的啞彈,并無殺傷力。
日軍以600人兵力去進攻20倍兵力于己的敵國大城市沈陽,成功的概率有多大?那時參與事變日本軍人也承認:這幾乎是一場“毫無勝算的豪賭”。然而,6個小時后,擁有8000余駐防兵力的北大營陷落。8個小時后,整個沈陽城陷落。之后,40萬東北軍不抵抗逃入關內,整個東北三省陷落。
據載,當日本士兵躡手躡腳打開中國軍隊武器庫和兵工廠大門時,被堆積如山的武器彈藥驚得目瞪口呆。計有:迫擊炮和各種口徑大炮3019門,坦克和裝甲車26輛,各式機關槍5864挺,各種步槍和手槍118206支,以及數不清的彈藥物質等,這些槍炮彈藥可以武裝20個師。而當時整個日本全國陸軍的總兵力,也就是23萬左右。918事變日軍最終付出的全部代價是,僅僅傷亡24人。
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占領了相當于日本國土面積三倍多的土地。這片土地當時占中國經濟總量一半左右,工農業資源極為豐富,工業基礎在整個亞洲來看也首屈一指。日軍占領中國東北,極大擴充了日本的國家實力,同時使日本軍人們的胃口越來越大,更加快了侵略中國的步伐。
據統計,918事變對于我們國家帶來的損失和沉重后果是:日軍當年從東三省的中國銀行掠走銀元1億元、黃金16萬斤;日軍所占領的沈陽兵工廠,擁有機器8000余臺,工人近2萬人,是當時亞洲規模最大的兵工廠之一,可以生產從220毫米重炮到裝甲車,以及各型火炮、槍械、彈藥,其三個月的槍械火炮產量就可以裝備1個日軍師團;日軍先后從東北掠走煤二億二千三百萬噸,生鐵一千一百萬噸,鋼五百八十萬噸,木材1.4億立方米,糧食1.2億噸……。
日軍從東北搶走的金銀,最終成為日本擴軍備戰的軍費;從沈陽兵工廠生產的武器,最終成為日本兵屠戮我同胞的兇器;從東北掠去的各類物資,最終成為支撐日本全面侵華乃至發動太平洋戰爭的重要物資基礎。
如果中國軍隊奮起反抗,那一小撮“豪賭者”的豪賭就不能成功,如果中國沒有失去東北,而是利用東北的資源充實國家實力,那么日本可還有膽量和實力,挑起滅亡整個中國的戰爭?可惜歷史沒有假設。
從1931年9月18日起,日本開始了其滅亡中國的步驟,此后14年的侵華戰爭中,中國26省、1500余縣市、600余萬平方公里國土淪喪,軍民死傷3500多萬……,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為什么“九一八”就這么輕易發生了?為什么當時的中國會怯懦到如此程度?蔣介石的理由是,中日實力懸殊太大,攘外須先安內,中國尚未做好抗戰準備。
張學良的理由是,日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蔣介石國民政府不給錢、不給武器彈藥、不給援兵,支持不力,讓東北軍獨自去拉仇恨、擔傷害,所以不想做無畏的犧牲。
據記載,石原莞爾在策劃“九一八”事變以前,曾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進行“考察”。考察之后,石原向他的關東軍同僚夸下海口:只要有三千精兵,甚至只裝備竹刀都能占領東北。
可以想象,石原此話一出口,同僚們必是懷疑的。當時,東北的中國軍隊有四十萬人,且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日本關東軍總共才不到3萬人。可“九一八”后,日本兵不血刃就占領了整個東北,幾乎就是石原所夸口的那樣。石原不可能預測到中國軍隊統帥會第一時間發布“不抵抗命令”,更不能預測到這支紀律觀念一向不怎么嚴的中國軍隊,居然全部都能不打折扣地執行這道不抵抗命令。但石原卻看清了一點:在東北的中國軍隊,從統帥到士兵,都存在著深深的恐日情緒,并已喪失了民族自信。
據記載,當事變前沈陽局勢已相當緊張的時候,駐沈陽的中日軍隊都進行了實兵演習。
日軍的演習科目,是怎么樣進攻中國軍隊據守的重要據點。而中國軍隊的演習,是怎么樣在日軍進攻時撤退。但就算經過演習,中國軍隊在事變時的撤退依然沒有做到“有序撤退”。駐北大營的一個“模范旅”,在遭到數量遠遜于己的日軍射擊后就倉惶而逃,不但大部分武器、包括6輛坦克都丟得干干凈凈,還有不少士兵甚至連排長都偷偷離隊。據記載,事變前兩天曾有一支2000人左右的中國軍隊駐扎沈陽,可指揮官看到形勢緊張心驚膽戰,大戰當前,把整支部隊緊急撤往別處。
駐沈陽城的一些警戒部隊,聽到炮聲一響就驚慌失措,有的把武器往庫房一鎖就撤,有的干脆就自行解散。講武堂的軍校學員們倒是曾義憤填膺地要求抵抗,可當占領北大營的日軍開始調頭攻擊講武堂后,立即偃旗息鼓,紛紛撤退。
空軍基地的指揮官在機場陷落前也曾試圖組織飛行員把飛機飛離沈陽,但找了半天,竟然沒有一位飛行員敢回來開飛機。后來,一小隊日軍在這個空軍基地貼了個告示后,全部265架飛機連同整個空軍基地也都成了日軍的戰利品。
這樣的軍隊,就算沒有那道“不抵抗”命令,就能實施有效抵抗么?這樣的軍隊,就算再增加一倍兩倍,就能抵抗600日軍么?一支沒有軍魂的軍隊,未戰先敗;一些喪失民族自信心的自私自利的國民,下場就是當亡國奴。
石原自認為,中國的民族精神當時已經淪喪。從1894年甲午戰爭,日軍從朝鮮進東北,敗清軍、割臺灣、占遼東、屠旅順,索賠軍費2.3億兩。1900庚子年,以日軍為主的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屠城、搶劫、索要賠款4.5億兩,慈禧太后無恥地表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軍閥混戰之后東北在奉系東北王張作霖父子統治下老百姓只知道有大帥,卻不知道有國家。百姓的苦難、國家的失敗,致使這個國家從上到下產生了極為嚴重的精神危機。精英們開始極度的崇洋媚外,甚至吃里扒外;持槍的軍人只知道為軍閥當兵能混口飯吃,卻不知道因何而戰、為誰而戰。
在日軍看來,這樣的國家就如同一個虛胖巨人,盡管看起來十分龐大,卻不堪一擊。可是,日本人極大低估了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積淀的民族所具有的頑強韌性。每當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總會有那么一批人站出來。他們年齡不同、地域不同、職業不同、黨派不同,但他們擁有著一個相同信念:絕不當亡國奴。從九一八槍響的那一刻起,中國人的怒吼與反抗就從未停止過。就算明知被腐敗的國民政府所拋棄,就算明知自己孤立無援危險重重,就算明知敵強我弱必死無疑,但這批人依舊是不計生死、慷慨前行。東北軍跑了,有共產黨領導的抗聯,還有老百姓自發的抗日武裝。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及領導的人民軍隊發動群眾組成全國抗日統一戰線領導人民戰爭,經過14年浴血奮戰終于趕走日本侵略者。
如果在918之前,東北軍以40萬壓倒性兵力,以及壓倒性的武器裝備優勢,把不足3萬的日軍全殲;如果在918事變發生以后,中國軍隊就更有理由全殲日軍于東北境內。那么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就不會發生,南京就不會被日軍屠城致死三十統一戰線萬人,中國就不會傷亡三千五百多萬人。如果……歷史上沒有如果,只有把勿忘國恥落實到行動上,中國才能避免重蹈覆轍,避免中華民族悲劇的再次發生。
當今,日本軍國主義再度復活,日本從政府到軍方都對侵華歷史不但毫無反省意識,而且不斷增加軍費擴軍備戰,并公開揚言臺海有事即曰本有事,時刻準備進攻中國。更可怕的是,日本計劃在離我國最近的流球群島布暑中遠程導彈,并研制中遠程巡航導彈和超高音速導彈。一旦布暑完成,中國又有了后顧之憂,日本就隨時可能想摧毀我民族意志,攻擊我要害部位。如攻擊三峽大壩,一夜之間就會使數億國人喪生。屆時,是不是又會出現這樣的言論,如果當初果斷投遞東風快遞,并從水下、空中三位一體抹平倭人所有軍事基地及重工業基地,就不會出現我華廈數億亡靈?
化石我上述已經說過,歷史上沒有如果,有的是不僅要把勿忘國恥掛在嘴上,還應當落實在行動上,從現在開始就應當做點事情,以防民族再陷災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