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某些媒體為抹黑毛澤東和毛澤東時代,刻意偏重和突出鄧子恢和主席建國后的矛盾分歧,并說他逝世前“貧病交加”,讓人感覺他曾因主席批評遭受一系列非人待遇,然而,真相并非如此。
首先,兩人很早就建立起深厚的友誼。1929年6月,主席曾被迫離開由他親手締造的紅四軍到閩西休養,身邊僅有賀子珍、蔡協民、曾志、江華、譚震林等5人跟隨,還患有惡性瘧疾,心情比較糟糕。難能可貴的是,鄧子恢沒有嫌棄陷入困境的主席,反而想方設法為他燉雞湯補身子,請醫生治病,讓主席深受感動,兩人由此開啟了長達幾十年的合作模式。
當毛主席選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主席后,便任命鄧子恢為中央蘇區財政部長,1933年又讓他兼任國民經濟部長。此后,鄧子恢于1941年1月擔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8月兼任新四軍第四師政委;1942年11月擔任淮北區黨委書記兼淮北軍區政委。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后在中原局、中南局工作,擔任中原局第三書記兼中原軍區副政委、中原臨時人民政府主席、華中局第三書記、第四野戰軍第二政委等職。解放后,與高崗、饒漱石、鄧小平、習仲勛等4人“五馬進京”,1953年2月擔任農村工作部長,1954年9月當選國務院副總理。
當然,主席與鄧子恢之間也有矛盾。如1955年鄧子恢曾因合作社運動受到主席批評,1962年10月又因支持“包產到戶”被撤農村工作部部長職務,1965年1月雖不再擔任副總理,但仍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
雖然主席曾批評鄧子恢,說過“小腳女人”之類的重話,但對他依然尊敬,“鄧老”這種對鄧子恢特有的稱呼在《毛澤東年譜》中比較常見,就連周總理等其他領導人文革時仍尊他為“鄧老”。
而且,晚年的鄧子恢仍享受副國職待遇,因此,直到1972年12月他因糖尿病并發癥逝世時,還配有秘書劉蓬勃、警衛秘書于汝亮、管理員劉志龍、醫生和保健護士隆澤芳、秦某、廚師張盛奎及警衛員2-3名、司機若干等工作人員,不存在“貧病交加”的可能。
鄧子恢的葬禮標準也未降低。據官媒顯示,197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會堂為鄧子恢舉行追悼會,中共中央、國務院、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董必武等送了花圈,天安門、新華門、外交部等處下半旗致哀,周恩來、朱德、葉劍英、陳云、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聶榮臻、王震、張鼎丞等出席追悼會,政治局委員葉劍英元帥代表中央致悼詞。
可見,鄧子恢即便文革中曾受到沖擊,但他依然能享受副國職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而據戚本禹回憶錄的說法,江青文革時期還曾代表主席保護過受到沖擊的鄧子恢、王震等人,所以,鄧子恢的生活絕非某些媒體渲染得那么悲慘。而且,如果一個堂堂的副國職干部去世前“貧病交加”,那么,數以億萬計的普通群眾會是什么狀態?這些都說明,鄧子恢逝世前“貧病交加”的說法缺乏依據。(2022-8-2)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