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毛主席為何堅持要搞人民公社化?答案都在這本書里了!》這篇文章,感覺受到了不少啟發,簡單談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農業是先合作化還是先工業(機械)化?不合作化如何機械化?人均不過兩畝地如何機械化,有必要機械化嗎?家家戶戶都去買幾十萬的一套或全套設備嗎?買得起嗎?農業生產資料所有制一變,工業生產的機械設備賣給誰嘛,賣給農民,農民買的起嗎?買不起也沒必要買,只能出口,賣給外國人,以賺取外匯。農村經營方式這樣一變,本質上是所有制發生了改變,工業產品不能讓自己的農業生產武裝起來,進行機械化和現代化作業,提高效率,這樣一來工農業就脫節了,工人與農民就不能結成利益共同體和聯盟了,各種問題就來了,就發生了。我認為毛主席是真正站得高看得遠,是站在全國絕大多數人及國家全局,長遠發展的立場上看問題的,當時我國的國情是人多地少(平均每人不超過兩畝地,現在14億人18億畝地,人均還不到兩畝),如果還是各家各戶單干,實行小農經濟,怎么發展農業,實現機械化和現代化?農民怎么可能實現共同致富?這種單打獨斗的經營方式在中國已經實行了幾千年,為什么農民沒有富裕起來?我國還是農業大國、弱國而不是強國?與這種傳統小農經濟生產方式難道沒有直接的關系?
新中國實行集體經濟,搞合作化及人民公社化運動,有哪些好處或優點呢?我認為,集體生產勞動,共同享受勞動成果,真正可以體現集體經濟的如下優勢:既有公有制經濟的規模優勢(雖然人均土地少,但集合起來就很大了),可以進行機械化作業,極大的提高效率,又規避了市場經濟的波動風險,讓農村穩定健康的發展,農民收入得到長期保障。由于集體勞動改善了農田水利建設,自然風險的問題大為改善,同時由于采取統購統銷的購銷政策,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也不復存在或被極大化解。因此農民得到了雙保險,真正做到了豐年豐收、旱澇保收和顆粒歸倉。而“包”的本質就是私,私心私欲的膨脹,小農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私有化和一系列問題發生,自發產生資本主義(列寧同志早就說過,“小生產者每時每刻都在自發產生資本主義。”)。自從承包以后,農村再也沒有什么大型基礎設施和農田水利建設,農業生產面臨嚴峻的自然風險,有些地方幾乎年年要經受洪水的考驗,造成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除此之外,分田單干和承包以后農民還要面臨的第二重巨大風險就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風險,這種風險在計劃經濟年代實行統購統銷政策的情況下是根本不存在的,這種風險完全是由市場經濟大起大落和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是必然會發生的,換言之是實行市場經濟政策的必然結果,也就是人為制造出來的東西。后來的實踐也證明了,從包字開始,一步步走到今天私有化盛行,農村兩極分化嚴重,農業經濟幾近崩潰的局面,很多地方已經人去樓空,土地荒蕪,只有靠大量進口糧食(主要是玉米和大豆)才能維持不餓肚的地步,這真是太危險了。只有農民聯合起來,實行集體勞動和土地規?;鳂I,在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再對農業進行機械化、電氣化和自動化改造,多余的勞動力就可以轉移出去進行第三產業或者大農業(農林牧副漁業)建設,農民既有農業收入,又可以得到額外的三產收入,就像南街村、大寨村和華西村那樣的發展模式,基本上可以說已經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和共產主義小社區,農民還需要背井離鄉去千里之外的城市打工,成為所謂的農民工而漂泊不定,甚至于成為流浪兒嗎?看來,農村之所以成為現在這樣的局面,在農業問題(三農問題)上存在著的兩種路線斗爭和兩條道路的斗爭是一刻也沒有停止??!
從下面這一段話可以看出毛主席的高瞻遠矚,非常人所能及,理解了這一段話,你才能認識到毛主席有多么偉大。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岡山,在5月25日送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下山的時候,毛主席大聲地問:“你是沒有忘記我在專列上的許諾吧?我為什么把包產到戶看得那么嚴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制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業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制有一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帝國主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是有優勢,內外一夾攻,到時候我們共產黨怎么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保護工人、農民的利益?!怎么保護和發展自己民族的工商業,加強國防?!中國是個大國、窮國,帝國主義會讓中國真正富強嗎?!那別人靠什么耀武揚威?!仰人鼻息,我們這個國家就不安穩了”。張平化激動地望著毛主席,大聲地說:“主席,我懂了”。(——摘自馬社香:《前奏――毛澤東1965年重上井岡山》,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51頁)
附錄:毛主席為何堅持要搞人民公社化?答案都在這本書里了?。ň剩?/p>
天空 重讀老舊書 2022-05-31 19:16 發表于陜西
1955年10月4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召開的七屆六中全會上,毛主席的《關于農業合作化運動問題》的報告得到代表們的一致通過;同時,在這次會議上的發言中也包括鄧子恢的,只不過他做的是檢討發言,他“抱著十分沉痛的心情”,檢討自己又一次犯的“原則性錯誤”。
這次會議上,毛主席點名批評鄧子恢等人犯了“右傾錯誤”,“喜歡分散主義,鬧獨立性”。會議決議同時認定“堅決收縮”的主張是“右傾機會主義”和“悲觀主義”。
然而,盡管在這次會議上鄧子恢作了檢討發言,但他的思想并沒有真正扭轉過來。7年后,也就是1962年11月,中央農村工作部解散后,時任部長鄧子恢卻還對他的秘書說:“中國總有一天要實行生產責任制,不信咱們打賭。”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毛主席跟鄧子恢之間的爭論究竟是什么?要知道他們的爭論影響到億萬中國人民走的道路,尤其是中國農民,所以我強烈建議大家閱讀這本《人民公社化運動研究》,這是一本真正關心農村未來出路和中國前途的同志跟書友不可錯過的好書。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鄧子恢與毛主席爭論的是農業是先合作化還是先工業(機械)化。
乍一看,這個問題不難回答。有人認為,五六十年代,在我們這種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大國,一沒有足夠發達的工業基礎,二沒有充足的物質條件,農業技術改造才剛起步,合作化只能以手工勞動為主,要真正使合作社增產,不知道要多費勁呢!所以我們要停止發展合作化,優先抓生產力,先照顧好個體戶。
另外,當時幾十個社,問題多、任務重,要是發展過快,一邊發展一邊鞏固,群眾覺悟和干部經驗水平都跟不上,可能兩個目標都實現不了,還要影響農業生產。
鄧子恢就是持這種看法;而毛主席恰恰反對這種看法,他說:“在發展的問題上,目前不是批評冒進的問題。說現在合作社的發展‘超過了實際可能’,‘超過了群眾的覺悟水平’,這是不對的。中國的情況是:由于人口眾多、已耕的土地不足和經營方法落后,以致廣大農民的生活,雖然在土地改革以后,比較以前有所改善,或者大為改善,但是他們中間的許多人仍然有困難,許多人仍然不富裕,富裕的農民只占比較的少數,因此大多數農民有一種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積極性。
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建設和它的成就,正在日益促進他們的這種積極性。對于他們來說,除了社會主義,再無別的出路。這種狀況的農民,占全國農村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這就是說,全國大多數農民,為了擺脫貧困,改善生活,為了抵御災荒,只有聯合起來,向社會主義大道前進,才能達到目的......富裕的或比較富裕的農民,只占全國農村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他們是動搖的,有些人是在力求走資本主義道路的。”
“我們的有些同志,他們老是站在資產階級、富農、或者具有資本主義自發傾向的富裕中農的立場上替較少的人打主意,而沒有站在工人階級的立場上替整個國家和全體人民打主意。”
我們能發現以鄧子恢為代表的觀點跟毛主席提出的觀點的根本區別在哪里了嗎?
前一個是唯生產力論,生產力決定一切;后一個是生產關系決定論,這才是人民真正掌握財產及權利的關鍵??!要知道人民當家做主,丟失了生產資料公有這一條就是徒有虛名。前一個是資產階級世界觀,后一個才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
以下是這本書的目錄:
第一章 公社溯源
第二章 人民公社化運動興起的基礎和條件
第三章 互助合作運動回顧
第四章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
第五章 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興起
第六章 向“共產主義”過渡
第七章 人民公社化運動與“三年困難”
第八章 人民公社的體制特征
第九章 對人民公社思想和體制的否定之否定
結束語:人民公社的終結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當然了,本書更是從整個世界的公社發展歷史上來溯源,闡明它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的聯系,還有像人民公社化運動興起的基礎跟條件的說明、當時黨內關于這次運動導致領導人之間的爭論,總之,在相當程度上,它的確不愧是一本為我們還原毛主席時代人民公社化運動不可多得的好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