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絕地反擊,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1、寧漢合流叛革命,志士仁人灑熱血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如火如荼之際,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了革命,分別發動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一大批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的工人、農民群眾遭到了殘酷的屠殺,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慘痛地失敗了。據統計,從1927年到1929年,不到3年時間內,大約有45萬人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這次大革命的失敗,有兩個沉痛的教訓:一是帝國主義聯合干涉和國民黨反動派突然叛變,反革命力量大大超過了革命力量;二是幼年的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犯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沒有抓住槍桿子,以致在敵人突然襲擊面前,不能組織有效抵抗。
2、血雨腥風擎紅旗,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批判和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撤銷了他的黨內職務,選出了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毛澤東同志在這次會議上提出了著名的“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論斷。
3、南昌城頭炮聲隆,革命武裝戰火生
“八·七”會議后,在不到5個月時間內,中國共產黨相繼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以武裝斗爭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的領導下,南昌起義打響,第20軍第1、第2師向舊藩臺衙門、大士院街、牛行車站等處守軍發起進攻;第11軍第24師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營房、百花洲等處守軍發起進攻,激戰至拂曉,全殲守軍3000余人,繳獲各種槍5000余支(挺),子彈70余萬發,大炮數門。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二、“黨指揮槍”,新型人民軍隊浴火重生
1、“三灣改編”,把支部建在連上
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部隊殘存1000余人,組織也很不健全,士氣極為低落。毛澤東同志針對這一嚴峻情況,及時對部隊進行了改編:第一,部隊由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第二,在部隊中建立黨組織,做到連有支部,營、團有黨委,連以上設黨代表,加強黨對部隊的領導;第三,實行軍事、政治、經濟民主。規定官長不打罵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士兵委員會,參與部隊的管理,協助進行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
“三灣改編”為建設新型人民軍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我軍建軍史上具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2、吹響古田軍號,軍旗永遠跟著黨旗走
1928年4月,“毛、朱”會師后,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革命隊伍的擴大,紅四軍及其黨組織內加入了大量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同志,加上環境險惡,戰斗頻繁,生活艱苦,部隊得不到及時教育和整訓,極端民主化、重軍事輕政治、不重視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流寇思想和軍閥主義等非無產階級思想在紅四軍內滋長嚴重。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紅四軍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村召開第九次黨代會,確立了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把黨建設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把軍隊建設成為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古田會議及其決議因此成為我黨我軍建設的偉大綱領及重要里程碑。
三、由弱到強,為人民打天下、守江山
1、千難萬險的長征,圖存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由于博古和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錯誤地執行冒險主義的進攻戰略和保守主義的防御戰略,致使紅軍屢戰失利,損失慘重、蘇區范圍日漸縮小,尤其是湘江之戰,紅軍從8.6萬人銳減到3萬人,各路紅軍被迫實施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第一支中央紅軍(后改稱紅一方面軍),由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陜西吳起鎮(今吳起縣),行程二萬五千里;長征出發前8.6萬人,長征結束時約7200人。
第二支紅二十五軍,由徐海東、程子華等率領,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陜西延川永坪鎮,同陜甘紅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行程近萬里,是最早到達陜北的紅軍。長征出發前2980人,長征結束時約3400人。
第三支紅四方面軍,由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等率領,于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陜蘇區,由彰明、中壩、青川、平武等地出發,向岷江地區西進,1936年10月9日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一萬余里;長征出發前近9萬人,長征結束時約2萬人。
第四支紅二、紅六軍團(后同紅一方面軍第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由賀龍、周逸群、段德昌、任弼時等率領,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1936年10月22日到達會寧以東的將臺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兩萬余里;長征出發前近2.67萬人,長征結束時約1萬人。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標志著舉世矚目的長征勝利結束。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和壯舉,其中:中央紅軍途徑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大小戰斗380余次,攻占縣城700多座,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營以上干部犧牲多達430余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付出了極為慘重的犧牲。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而告終,為中國共產黨把全國革命的大本營放在西北舉行了奠基禮。
2、艱苦卓絕的全民族抗戰,把東洋鬼子趕回老家去
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再到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國密蘇里號軍艦上正式簽署投降書,中國人民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戰爭持續了14年。
抗戰初期,國民黨奉行“攘外必先安內”和“絕對不抵抗”的反動政策,致使東北、華北連連丟失。“盧溝橋事變”爆發后,被迫抵抗,但又奉行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片面抗戰的策略,屢失戰略要地,炸毀黃河花園口大堤,導致哀鴻遍野;南京陷落,30萬中國軍民慘遭殺害。“豫湘桂戰役”后,國民黨軍隊又畏敵如虎、一潰千里,偏安重慶一隅。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全民抗戰策略,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及時發布《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毛澤東同志發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論持久戰》等綱領性文獻,駁斥了“亡國論”和“速勝論”,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指明了方向。中國共產黨積極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積極配合正面戰場作戰,如東北抗聯和義勇軍,平型關大捷、奇襲陽明堡機場、百團大戰等等。正面戰場結束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民游擊戰,成為敵后戰場的主力,大小作戰12.5萬余次,殲滅日軍52.7萬人,殲滅偽軍118.7萬人,牽制侵華日軍總兵力60%以上。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財產損失6500多億美元。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3、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徹底埋葬蔣家王朝
抗日戰爭勝利后,全國人民渴望和平,蔣介石反動獨裁政府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悍然撕毀《雙十協定》,先是挑起局部摩擦,后又發動全面內戰。
中國共產黨被迫自衛,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解放全中國組織了一系列事關中國前途命運的大決戰。“三軍配合、兩翼牽制”揭開戰略大反攻;發起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聚殲國民黨反動軍隊有生力量;發動渡江戰役、南線大追殲、解放海南島、解放大西北,粉碎美蔣“劃江而治”的陰謀,將革命進行到底。
解放戰爭,人民解放軍以弱勝強,越戰越勇,消滅了800萬蔣匪軍,徹底摧毀了國民黨反動政權在大陸的統治,結束了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勾結封建統治者剝削壓迫中國各族人民和內外戰亂頻仍、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開啟了人類歷史和中華民族歷史新紀元。
4、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打出國威和軍威
朝鮮戰爭爆發以后,美國戰機悍然轟炸我東北邊境地區,派“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海峽,阻撓中國人民的統一大業,中國周邊局勢和國家安全陡然緊張,毛澤東同志力排眾議,決定出兵朝鮮,保家衛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同志率領下,雄糾糾氣昴昴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經過5次戰役,中、朝兩國付出軍隊傷亡98萬多人、朝鮮普通民眾傷亡150萬人的代價,將“聯合國”軍打回到“三八線”,并使韓、美等“聯合國軍”付出傷亡185萬多人代價。
1953年7月19日至27日,美韓和中朝四方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議,抗美援朝結束。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的侵略擴張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人民軍隊邊打邊建,空軍作戰實力和戰爭的后勤保障能力大增,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長時期相對穩定的和平發展環境。
四、“兩彈一星”橫空出世,中國人民揚眉吐氣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為了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制“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
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廣大科技工作者和解放軍指戰員,自力更生,發奮圖強,通力協作,勇于攀登,在極短的時間內,突破了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兩彈一星”不僅為我國建立戰略導彈部隊提供了裝備技術保障,增強了我軍在高技術條件下的防御能力和作戰能力,而且帶動了高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兩彈一星”的巨大成就,是中國人民挺直腰桿站起來的重要標志,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斗志,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激發了振興中華的愛國熱情。
五、厲兵秣馬,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精兵強軍之路
改革開放以后,人民軍隊開啟了中國特色的精兵強軍之路,進行領導指揮體制改革,改總部、塑軍種、立戰區,構建起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標闊步前進。
通過一系列軍事改革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人民軍隊合同作戰能力、快速反應能力、電子對抗能力、常規武器裝備整體水平、后勤保障能力、處置重特大社會危機能力顯著提高,尖端武器研制成效顯著:殲-20、空警-2000預警機、戰略核潛艇裝備部隊,東風-41型洲際導彈可以實施跨洋越洲打擊,“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3艘航母相繼列裝,沖出第一島鏈,亞丁灣國際護航,人民軍隊成為捍衛共和國安全的鋼鐵長城,維護世界和平正義的重要力量。
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戰略格局深刻演變,國際軍事競爭日趨激烈,我國正處在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時期,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
只有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多軍種多兵種合成現代化,發揚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的革命斗爭精神,敢打、能戰、善戰,而且能夠打得準、打得狠、打得贏,才能為中國各族人民的萬世幸福開太平,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偉大復興撐起長久而安全可靠的和平巨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