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與漢奸們形成鮮明對照:炮擊金門--維護祖國統一的重大戰略決策

甄巖 · 2010-06-27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炮擊金門——維護祖國統一的重大戰略決策

甄巖

從大陸潰敗到臺灣的國民黨反動殘余勢力,在美國帝國主義的支持下,一直妄圖進行反攻。它依托沿海島嶼和西南邊境地區,頻頻派遣特務、飛機和艦船進行竄犯活動,嚴重影響了東南沿海和西南邊陲的安全。美國則一方面以大量軍援為蔣軍輸血,另一方面又企圖霸占臺灣、把臺灣從中國分離出去。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這兩種威脅一直存在。西藏地區歷來是我國的領土但是當地政府的反動頭目在國外敵對勢力的策應下,竭力進行分裂活動,屢屢挑起騷亂,直至發動武裝叛亂。為了維護祖國的統一和人民的安全,防止社會主義祖國的政權被顛覆,毛主席親自領導和指揮我人民解放軍自50年代至60年代,分別實施了收復沿海島嶼、炮擊金門、平息西藏叛亂、粉碎蔣軍竄犯襲擾的作戰。從而基本肅清了大陸及其沿邊的反動勢力,較好地解決了內擾問題,創造了可以全力對付外敵的戰略局面。

(一)炮擊金門的決策。

1958年8月23日下午5時30分,猛烈的炮火震動了金門,也震動了整個世界。數萬發炮彈從福建前線猛轟金門國民黨軍陣地,金門頓時淹沒在濃煙烈焰之中。這是不是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的開始?蔣介石摸不著頭腦,美國人也慌了手腳。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一下子從中東轉向臺灣海峽。

作出炮擊金門的決策,正是毛澤東。這一決策絕非心血來潮,是經過長時期的考慮、醞釀和周密謀劃的。

1.毛澤東決策有一個發展過程。

自從1955年4月萬隆亞非會議以后,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逐步確立了爭取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這一努力遭到美國的阻撓。1957年12月起,美國先是中斷中美大使級會談,繼而縱容臺灣蔣介石集團對大陸沿海騷擾破壞,使臺灣海峽再次出現緊張局勢。針對這種情況,毛澤東毛澤東抓住時機決心發動炮擊金門的斗爭。

毛澤東這時的決策,包括了通過炮擊迫使蔣介石集團從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撤走的意圖。隨著金門炮擊的進一步發展,美蔣在金門、馬祖撤軍問題上發生了分歧,美國企圖逼迫蔣介石接受“劃峽而治”,實現“一中一臺”的圖謀。在這個緊急關頭,毛澤東審時度勢果斷作出:繼續將金門、馬祖留在蔣介石集團手上,金馬臺澎最終一起解決的決策。毛澤東巧妙利用美蔣矛盾,挫敗了美國搞“一中一臺”或“兩個中國”的陰謀。在這個過程中,毛澤東逐步形成了后來被周恩來概括為“一綱四目”的祖國統一戰略構想,對海峽兩岸關系及香港和澳門問題的解決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2.毛澤東對美國的高超絕妙的斗爭藝術。

解放臺灣,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一直是毛澤東的一個夙愿,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強烈愿望。

——美國當局的破壞活動給我解放臺灣造成極大障礙。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和黨中央就決定由粟裕負責解放臺灣的籌劃準備工作。1950年6月25日爆發朝鮮戰爭,6月27日美國當局即派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后,中共中央軍委也曾考慮準備攻打金門,但因國內大規模經濟建設急需大量經費等原因,這項計劃被擱置下來。

1954年日內瓦會議前后,出現了美國進一步插手臺灣事務、美蔣聯手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的嚴重事態。

——毛澤東親自領導進行保衛領空領海主權的斗爭,并掌握了斗爭的主動權。

首先,反對美蔣訂立《共同防御條約》的斗爭,并取得了解放浙東沿海島嶼——一江山島的重大勝利。

美臺《共同防御條約》的簽訂,顯露出美國長期霸占臺灣的企圖,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希望中美兩國坐下來談判以和緩臺灣海峽緊張局勢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其次,1955年4月23日,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期間鄭重宣布:“中國人民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中國政府愿意同美國政府坐下來談判,討論和緩遠東緊張局勢的問題,特別是和緩臺灣地區的緊張局勢問題。”這個聲明,在全世界引起強烈反響,受到廣泛歡迎,使中國贏得了主動。

4月27日,毛澤東在北京會見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蘇爾丹烏丁.阿哈默德時,也表達了中國愿意同一切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和平共處,愿意同美國人坐下來談判的意愿。

美國一直拒絕承認中國政府,也始終拒絕同中國進行外交談判。但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也不得不作出某種表示。4月26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發表聲明,表示不排除同中國進行雙邊談判。7月13日,美國通過英國向中國政府轉達以下口信:中美雙方各派一名大使級代表,在日內瓦舉行會談。

中美大使級會談的舉行,是由國際上各種復雜因素促成的,也是1954年以來東南沿海斗爭的一個成果。

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級會談在日內瓦正式開始,起初進行得比較順利。到9月10日,在第14次會談中就兩國平民返回本國的問題達成協議,并發表有關協議的聲明。一時間,國際輿論普遍關注中美會談,負責會談的兩國大使也成了新聞記者追逐的對象。然而,人們不久就看出,這將是一次“馬拉松”式的、很難有什么結果的會談。根本原因,就是美國當局除遣返國民問題外,并不想就其他實質性問題(包括臺灣問題在內)展開認真的討論,有意進行拖延。它的真實意圖,是想把臺灣海峽兩岸分裂的狀況在事實上永久固定下來。

再次,1956年1月,中國政府公布日內瓦會談情況,并通過印度向美國表示,如果再不解決問題,中國將另做打算。為了打破僵局,同年8月,中國政府還宣布了一項重大決定:取消不讓美國記者進入中國的禁令,并向美國15家新聞機構發出邀請,請它們派記者來華作一個月的訪問。這個突如其來的決定,出乎美國的預料,使美國政府很被動。一些美國記者評論說,中國領導人成功地讓美國新聞界反對美國國務院。(王炳南《中美會談九年回顧》,P64)

——美國變換手段,破壞中美會談。

美國采用拖延的辦法不成,又變換手段。

其一,1957年12月12日,在第73次中美大使級會談中,美方代表、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約翰遜通知中方說,他已經調任駐泰國大使,美國政府已經委任他的副手馬丁參贊為美方代表。這是美國設置的一個障礙,想通過單方面降低中美大使級會談的級別,使會談陷于停頓。在多方挽回無效的情況下,中國外交部在1958年4月12日發表聲明,公布了大使級會談長期陷于停頓的經過。(1958年4月13日《人民日報》)

從討價還價到借故拖延,再到中斷會談,暴露出美國政府根本無意通過談判解決臺灣問題,而想把“一中一臺”或“兩個中國”固定化、合法化的企圖。

其二,美國在拖延的同時,正逐步擴大對臺灣的卷入程度。1955年3月3日美臺《共同防御條約》生效以后,美國加強在臺灣的軍事指揮系統,派出美軍協防臺灣司令,美軍駐臺灣軍事顧問團擴大到2600人,美空軍第13特種航空隊進駐臺灣。1957年5月,美軍公開宣布在臺灣部署了可攜帶核彈頭的斗牛士導彈,和電導導彈,增強了國民黨當局的防衛和進攻能力。蔣介石叫嚷反攻大陸的氣焰更加囂張。

其三,從1957年起,美國對國民黨當局向大陸和沿海的騷擾破壞持縱容態度。1957年4月2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記者招待會上說:“在一定情況下我們將會去防守沿海島嶼;那就是,如果這些島嶼的防守看來同臺灣和澎湖的防守有關。”(《杜勒斯言論選輯》P285)擺出在必要的時候將把共同防御的范圍擴大到金門、馬祖等島嶼的姿態。

其四,美國對華政策從稍有松動到重新強硬,在一定程度上,同1956年下半年波匈事件后美國調整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冷戰政策有關。1957年4月23日,杜勒斯在一次演說中提出:要讓社會主義陣營的人民知道,“他們并沒有被忘記,我們永遠不會做出任何犧牲他們的利益的政治協議,隨著他們進一步獲得自由,衷心的歡迎和新的機會在等待著他們”。(《杜勒斯言論選輯》P292)同年6月28日,他在舊金山發表對華政策演說,聲稱:“我們可以有信心地把這樣一種假設作為我們的政策的根據:國際共產主義的強求一致的統治,在中國和在其他地方一樣,是一種要消逝的,而不是一種永久的現象。我們認為,盡一切可能使這種現象消逝,是我們自己、我們的盟國和中國人民的責任。” (《杜勒斯言論選輯》P314)美國重新強調原先的錯誤判斷,即中國政府是一個沒有人民支持的、很快要崩潰的政府。同時,毫不掩飾地道出它打算消滅一切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略圖謀。

其五,臺灣海峽局勢從1957年開始,重新趨于緊張。在美國對華政策的縱容下,國民黨軍的飛機深入大陸內地達到云南、貴州、四川、青海等地,空投特務,散發傳單,甚至出動飛機到福建沿海轟炸。蔣介石還在金門、馬祖一線增加兵力,至1958年夏季,金、馬國民黨軍已達10萬人,占其地面部隊總數的三分之一。面對這種形勢,毛澤東和中國政府不能不適時調整對美政策,從爭取和平協商到加強對美斗爭。

3.毛澤東作出對美決策。

1958年6月16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游泳池召開會議,討論外交問題。參加會議的,除中央政治局常委和部分政治局委員外,還有外交部負責人和部分駐外大使。毛澤東說:和美國接觸的問題,在日內瓦會議時我也說過,可以有所接觸。事實上美國也不一定愿意接觸。同美國鬧成僵局二十年,對我們有利。一定要美國梳妝打扮后送上門來使他們對中國感到出乎意外。你不承認,總有一天你會承認的。一百零一年你一定會承認的。(毛澤東關于國際形勢的談話記錄,1958年6月16日)

毛澤東決定對美斗爭采取針鋒相對,以文對文,以武對武,先禮后兵的策略。

1958年6月30日,中國政府發表《關于中美大使級會談的聲明》。此前,中方曾在1月14日和3月26日兩次催促美國政府派大使級代表恢復會談。美國都不理睬,卻故作姿態,似乎中美大使級會談中斷的責任是在中國方面。這種情況迫使中國政府不能不發表一個“最后通牒”式的聲明。《聲明》提出:“中國政府要求美國政府在從今天起的十五日以內派出大使級代表,恢復會談。否則,中國政府就不能不認為美國已經決定破裂中美大使級會談。”(1958年7月1日《人民日報》)

美國不能無視中國政府這個聲明,但又不愿認真對待。6月30日,先由國務院新聞發布官懷特發表談話。第二天又由杜勒斯親自出面,就中國政府聲明發表談話。他宣布,如果中國同意改變會談地點,美國將指派它的駐波蘭大使參加會談。但他又說,美國不會向中國限期指派大使級會談代表恢復會談的“最后通牒”低頭。(1958年7月3日《人民日報》)這種妄自尊大自相矛盾的態度,使美國政府又一次錯過了和緩臺灣海峽緊張局勢的機會。

4.炮擊金門的決策時機成熟。

——已經具備的條件。

首先,1957年12月28日,鷹(潭)廈(門)鐵路正式通車,極大地提高了福建前線的國防運輸能力。其次,毛澤東提出空軍入閩的問題,12月18日,作出批示:“請考慮我空軍一九五八年進入福建的問題。”1958年7月24日,中央軍委命令組建福州軍區空軍司令部,由原志愿軍空軍司令員聶鳳智擔任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7月下旬盡管連降暴雨,空軍部隊仍然順利完成了入閩轉場任務。國民黨軍得到情報,立即派飛機頻繁騷擾,企圖趁我空軍立足未穩,先發制人。入閩空軍果斷迎擊,在7月29日到8月14日擊落擊傷美制國民黨軍飛機9架,取得了福建沿海地區的制空權。這就為大規模炮擊金門創造了條件。

——時機成熟。

中國政府要求美國派出大使級代表、恢復會談的15天期限已到,卻未得到美國政府的正式答復。正在這時,7月15日發生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附近登陸的事件。1858年7月14日伊拉克爆發革命,第二天美國就此為借口對黎巴嫩進行武裝干涉,同時宣布在遠東的陸海空軍進入戒備狀態。美國的行徑成為眾矢之的,在世界輿論中激起一片反對聲。中東事件分散了美國的注意力,降低了它對臺灣海峽的反應能力。而蔣介石卻想趁火打劫,伺機擴大事態,在7月17日宣布國民黨軍處于特別戒備狀態。同時加緊軍事演習和空中偵察,擺出反攻大陸的姿態。

——毛澤東抓住這個時機,果斷地作出炮擊金門的決策。

中東事件發生后,毛澤東從7月15日到18日連續四個下午召集會議,分析情況,研究對策。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毛澤東和黨中央正式作出炮擊金門的決策。

7月18日晚,毛澤東召集軍事部門各有關單位負責人,對炮擊金門作出明確指示。他說:金門炮戰,意在擊美。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爭,不能僅限于道義上的,還要有實際行動的支援。他說:金門、馬祖是中國領土,打金門、馬祖,懲罰國民黨軍,是中國的內政,敵人找不到借口,但對美帝國主義有牽制作用。他設想,以地面炮兵實施主要打擊,準備打兩三個月;以兩個空軍師于炮擊的同時或者稍后,轉場南下,分別進駐汕頭、連城。當晚,中央軍委召開會議,對炮擊金門作戰作出部署。

7月20日,毛澤東在游泳池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目前國際形勢和我軍準備問題。

經中央軍委批準,組成以葉飛為首的福州軍區前線指揮所,還分別組成以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聶鳳智為首的空軍前線指揮所和以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彭德清為首的艦隊前方指揮所。

盡管連降罕見的暴雨,部隊集結遇到極大困難,但是炮擊金門的準備工作,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就在炮擊金門作戰即將開始的時候,毛澤東決定推遲發起戰役的時間。

——毛澤東決定推遲炮擊金門。

7月27日上午,他寫信給彭德懷、黃克誠同志,說:“睡不著覺,想了一下。打金門停止若干天似較適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勢。彼方換防不打,不換防也不打。等彼方無理進攻,再行反攻。中東解決,要有時間,我們是有時間的,何必急呢?暫時不打,總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這個主意,你看如何?找幾個同志議一議如何?政治掛帥,反復推敲,極為有益。一鼓作氣,往往想得不周,我就往往如此,有時難免失算。你意如何?如彼來攻,等幾天,考慮明白,再作攻擊。以上種種,是不是算得運籌帷幄之中,制勝千里之外,我戰則克,較有把握呢?不打無把握之仗這個原則,必須堅持。如你同意,將此信電告葉飛,過細考慮一下,以其意見見告。”(《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P407)

5.“長波電臺”和建立“共同核潛艇艦隊”事件。

促使毛澤東推遲炮擊金門,有各種因素。其中一個因素,是赫魯曉夫向中國提出建立“長波電臺”和中蘇兩國建立“共同核潛艇艦隊”事件。毛澤東不能不分出精力來處理中蘇關系中的這一重大事件。

蘇聯在中國沿海建立“長波電臺”和“共同核潛艇艦隊”的要求,是7月21日蘇聯駐華大使尤金在中南海游泳池向毛澤東提出的,當即遭到毛澤東的拒絕。毛澤東把這個事件看作是蘇聯企圖控制中國的一個嚴重步驟。22日毛澤東約見尤金,歷數蘇聯對待中國的老子黨作風和大國作風。參加這兩次談話的還有中央有關領導人。

毛澤東的態度,使赫魯曉夫感到問題嚴重,立即秘密來華向毛澤東解釋。從7月31日到8月3日,毛澤東和赫魯曉夫舉行了四次會談,最后以赫魯曉夫收回要求而告平息。

毛澤東在和赫魯曉夫會談期間,只字未提炮擊金門的計劃。不過,赫魯曉夫秘密訪華,引起美國種種猜測。8月3日《毛澤東和赫魯曉夫會談公報》公布后,外電議論紛紛。美國當局注意到,中蘇兩國國防部長參加了這次首腦會談。也注意到公報里有這樣一段話:“雙方就目前國際形勢下兩國所面臨的在亞洲方面和歐洲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充分地交換了意見,并且對于反對侵略和維護和平所應采取的措施達成了完全一致的協議。” (1958年8月4日《人民日報》)

一年后,毛澤東同赫魯曉夫會見的時候,談到了這個問題。他說:“那時他們(美國)做得不對,不應該把兵艦調來調去。美國人沒有多大本領。他們以為我們(指中蘇雙方)在炮打金門問題上達成了協議。其實,那時我們雙方并沒有談這個問題。當時所以沒有跟你們談,是因為我們有這種想法,但是還沒有最后決定。我們沒有想到打炮會引起這么大的風波,只是想打一下,沒曾想他們調動這么多的兵艦。你們走了以后,我們在八月中旬才決定打。因為八月二十、二十一號聯合國要通過美國擴軍的決議,所以,我們八月二十一號沒打,二十三號才打。美國人在黎巴嫩總是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對,生怕別人打他。美國人沒有立刻弄清楚我們的目的,以為我們要打臺灣,就把他們的軍隊從地中海、太平洋、西太平洋、日本、菲律賓調來。等到地中海艦隊開到新加坡的時候,一看沒什么事情啦,就在新加坡停下來啦,引起了印尼的恐慌。我們一罵,他們就退回到菲律賓去了,住了兩個禮拜。可以看得出來,美國人這次部署很慌很亂。”(毛澤東同赫魯曉夫談話紀要,1959年9月30日)

6.美國決定采取“戰爭邊緣”政策。

美國一直拖到7月28日,才將派駐波蘭大使參加中美會談的決定,通過它的駐英使館正式通知中方代表王炳南。此時離中國政府聲明規定的期限已超過12天。8月6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得到確切情報,中共想對沿海島嶼再次發起攻擊。他很自然地把這一情況同赫魯曉夫秘密訪華聯系在一起。也正在這一天,臺灣當局宣布,臺澎金馬進入緊急備戰狀態。臺灣海峽的緊張局勢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針對臺灣海峽局勢,美國決定采取“戰爭邊緣”政策,企圖用恐嚇的辦法迫使中國政府改變炮擊金門的決心。8月10日,關于伊拉克新政權,杜勒斯發表措辭嚴厲的聲明,表示“要不遺余力地促使這一短暫政權的完結”。美國國務院還向對外使團發出《關于不承認共產黨政府的備忘錄》,并提出要警惕蘇中聯盟的危險性。(轉引自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臺灣問題》,P295)8月8日和22日,美國國務院兩次召開會議,研究臺灣海峽局勢,作出三項決定:一、增派航空母艦和戰斗機,向臺灣提供登陸艦、響尾蛇導彈、火炮和軍需。這是“武”的一手。二、通過杜勒斯復函美國眾議院外委會主席摩根,向中國施壓。這是“文”的一手。三、授權駐臺大使對美臺《共同防御條約》的換文加以“澄清”,如中國大舉進攻外島,可以進行報復,但小型攻擊不在其列。(轉引自林正義《一九五八年臺灣危機期間美國對華政策》,P56-58)

然而,外交恐嚇也好,“戰爭邊緣”政策也罷,都不可能動搖毛澤東發起炮擊金門的決心。

(二)炮擊金門的最后決定。

1.1958年8月17日至30日,毛澤東在北戴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此期間,作出炮擊金門的最后決定。

8月18日,凌晨1時,毛澤東看了廣州軍區13日關于在深圳方向進行演習的部署給中央軍委的報告,寫批語給彭德懷:“準備打金門,直接對蔣,間接對美。因此不要在廣東深圳方面進行演習了,不要去驚動英國人。”還說:“請叫空司注意:臺灣方面可能出動大編隊空軍(例如幾十架至百多架)向我反擊,奪回金、馬制空權。因此,我應迅即準備以大編隊擊敗之。追擊不要越過金、馬線。”(《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P409)

毛澤東已經下了立即發起炮擊金門的決心。在此期間,毛澤東還約集有關人員,研究炮擊金門的一些問題。當年受命指揮金門炮戰的葉飛回憶道:

“二十一日下午三點鐘,毛主席找我去他的住處,我知道這是要我去接受命令了。一見到主席,我先匯報了炮擊的準備情況。彭老總、林彪參加了,少奇、總理沒有在,總參作戰部部長王尚榮也在。地圖是攤在地毯上的。主席聽我匯報時,精力非常集中。匯報完了,他別的沒有說,突然提出這么一個問題:你們用這么多的炮打,會不會把美國人打死啊?那個時候,國民黨軍中的美國顧問一直配備到營一級。我說:那是打得到的。聽我這樣一說,主席又考慮了十多分鐘沒有說話。后來又問:能不能避免不打到美國人?我說:避免不了。主席聽后,再也不問其他問題,也不給我指示,就宣布休息。這是主席要進一步考慮問題。

第二天,繼續開會。這個時候主席下決心了,說:那好,照計劃打。并要我在北戴河指揮。”(訪問葉飛談話記錄,1984年7月22日)

8月20日下午,毛澤東在北戴河住處召集周恩來、鄧小平、林彪、黃克誠、葉飛、肖勁光、陳錫聯、王秉璋、王尚榮、陶勇開會,具體部署炮擊金門作戰。(《葉飛回憶錄》P654)毛澤東又決定,暫時不打馬祖,集中火力炮擊金門。(《當代中國叢書。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卷,P194)

2.炮擊金門。

當時調入福建前線參戰的陸海空部隊,共有:大炮459門,艦艇80多艘,飛機200多架。一聲令下,各路部隊在8月21日晚全部進入陣地或指定位置。

8月23日下午5時30分,炮擊金門作戰正式開始。大規模的炮擊持續了2個多小時發射炮彈3萬發,擊斃擊傷國民黨軍中將以下官兵600余人,兩名美軍顧問也在炮擊中喪生。島上的大批軍用設施被摧毀,通信系統被嚴重破壞。

第二天,又進行了炮兵和海軍的聯合打擊,重創國民黨軍“中海”號大型運輸艦,擊沉由大型坦克登陸艦改裝的“臺生”號貨輪(前一天已被擊傷)。

這兩天打擊,對金門地區形成了嚴密封鎖,金門島的軍需補給只相當于炮擊前的5.5%;儲存在金門地區的軍需物資,只能維持30天。國民黨守軍情緒低落。

隨后的幾天炮擊,鞏固了“萬炮轟金門”的戰果,基本上實現了對金門的封鎖。

——炮擊金門,美國慌了手腳。美國急忙調太平洋第七艦隊主力和第六艦隊一部前往臺灣海峽。

——炮擊金門是一種特殊的作戰形式。按照毛澤東的最初預想,是要通過炮擊來封鎖金門,最終迫使蔣介石集團放棄金門,達到收復金門的作戰目的。這是充分估計到美國插手阻撓解放臺灣的可能性,利用美蔣在協防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問題上的矛盾,不給美國以武力干涉的借口,而采取的一種非常措施。

據吳冷西回憶,在8月23日召開的政治局常委會上,毛澤東說:我們的要求是美軍從臺灣撤退,蔣軍從金門、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臺灣太遠打不到,我就打金、馬。這肯定會引起國際震動,不僅美國人震動,亞洲人震動,歐洲人也震動。(吳冷西《憶毛主席》,P74)

8月25日,毛主席在另一次政治局常委會上說:從這幾天的反應看,美國人很怕我們不僅要登陸金門、馬祖,而且準備解放臺灣。其實,我們向金門打了幾萬發炮彈,是火力偵察。我們不說一定登陸金門,也不說不登陸。我們相機行事,慎之又慎,三思而行。因為登陸金門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關系重大。問題不在于那里有九萬五千蔣軍,這個好辦,而在于美國政府的態度。美國同國民黨訂了共同防御條約,防御范圍是否包括金門、馬祖在內,沒有明確規定。美國人是否把這兩個包袱也背上,還得觀察。打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偵察蔣軍的防御而是偵察美國人的決心,考驗美國人的決心。他還說:我們宣傳上目前暫不直接聯系金門打炮。現在要養精蓄銳,引而不發。(吳冷西《憶毛主席》,P76、77)

在參與指揮的軍事領導層里,并不是都理解毛澤東的作戰意圖。8月27日起,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用福建前線指揮所的名義,連續播發了一篇廣播稿,敦促防守金門的國民黨軍官兵放下武器,其中提到“對金門的登陸進攻迫在眉睫”,引起外電的關注。9月1日前后,毛澤東從外電報道中得知這一情況,嚴厲批評這是違反集中統一原則。他責成中央軍委起草了《對臺灣和沿海蔣占島嶼軍事斗爭的指示》稿,9月3日經他審閱修改后下發。

3.毛澤東親自掌握著炮擊金門斗爭的策略和分寸。

首先,毛澤東親自掌握著炮擊金門作戰的指導原則。

他審閱修改下發的這個指示指出:“臺灣和沿海蔣占島嶼是目前國際階級斗爭中最嚴重最復雜的焦點之一。”“解放臺灣和沿海蔣占島嶼雖然屬于我國內政問題,但實際上已變成一種復雜嚴重的國際斗爭,我們不要把這個斗爭簡單化,而要把它看作是包括軍事、政治、外交、經濟、宣傳上的錯綜復雜的斗爭。臺灣和沿海蔣占島嶼問題的全部、徹底解決,不是短時間的事,而是一種持久的斗爭,我們必須有長期的打算”。

指示對包括炮擊金門在內的沿海斗爭的方針作了四點規定:一、繼續炮擊封鎖金門,但目前不宜進行登陸作戰。二、炮擊封鎖金門的活動,必須有節奏,打打看看,看看打打。三、海軍、空軍不得進入公海作戰。蔣機不轟炸大陸,我也不轟炸金、馬;蔣軍轟炸大陸,我轟炸金、馬,但不轟炸臺灣。四、我軍不準主動攻擊美軍。如果美軍侵入我領海、領空,我必須堅決打擊。

指示還指出:一切重要的行動和宣傳(文告、談話、口號、社論、新聞、廣播)都必須遵守集中統一的原則,不得自作主張。

這個指示使炮擊金門的斗爭有了更加明確的指導原則。

其次,毛澤東親自掌握著對護航美軍軍艦的斗爭策略和分寸。

繼續炮擊金門,遇到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對待護航的美國軍艦。在指導炮擊金門的斗爭中,毛澤東親自掌握著斗爭的策略和分寸。

葉飛回憶說:

“金門向臺灣告急,蔣介石便請求美國軍艦護航。這樣,事情就攪復雜了。怎么樣對付美國人護航呢?美國的軍艦左右配置,國民黨軍的艦只夾在中間,而且間隔只有兩海里。毛主席下令,‘只準打蔣艦,不準打美艦。’要我們避開美艦護航,等蔣艦到港口后才能開炮,還要我們每半小時向北京報告一次。這個指示可難執行了,不好掌握。我們又請示一個問題:如果護航的美艦向我們開炮怎么辦?毛主席馬上答復:‘如果美艦開炮,不準還炮。’我怕是電話里沒有傳清楚,又重復問了三遍,答復是‘不準還擊’。于是,我向各炮群下達主席的命令。

這個時候,蔣艦已進至港口卸貨,再不打不行了。我馬上請示北京,才下令開炮。我們一頓密集的炮擊,一下子擊沉了一艘蔣艦。我們的炮聲一響,美艦不但沒有還擊,反而掉轉頭就跑,大出洋相!美艦一跑,蔣艦孤孤單單的,完全暴露在我炮火之下,向臺灣告急。臺灣方面問:朋友呢?蔣艦說:什么朋友不朋友,早就逃跑了。他們互相指責,罵美國人混蛋。

事后我才明白,毛主席這個動作很高明。主席的意圖是要摸美國人的底。美國人表面上氣勢洶洶,究竟敢不敢和我們打?原來美國是只紙老虎,一打起來就跑了。金門炮戰,是我們與美國互相摸底的一出戲,一出很緊張很有意思的戲。” (訪問葉飛談話記錄,1984年7月22日)

(三)關于我國領海問題。

1.關于我國的領海。

為了加強沿海斗爭,勢必涉及劃定領海的問題。當時,我國對于自己的領海范圍還沒有明確的規定,美帝國主義等西方國家從其自身利益出發,只承認別國的領海寬度為3海里。

8月22日,毛澤東在北戴河召集會議,專門研究領海、領空問題。

針對美國當局在臺灣海峽擺出架勢,向中國施加軍事壓力,9月4日,中國政府發表《關于領海的聲明》,宣布中國的領海寬度為12海里。“一切外國飛機和軍用船舶,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許可,不得進入中國的領海和領海上空。”聲明重申:“臺灣和澎湖地區現在仍然被美國武力侵占,這是侵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完整和主權的非法行為。臺灣和澎湖等地尚待收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有權采取一切適當的方法在適當的時候,收復這些地區,這是中國的內政,不容外國干涉。” (1958年9月5日《人民日報》)

這個聲明表明捍衛中國領海領空的嚴正立場,同時也包含著試探美國底牌的意思。

在我國發表聲明的當天,美國當局終于沉不住氣,亮出了底牌。杜勒斯發表“語調強硬”的聲明,一方面重申“美國負有條約義務來幫助保衛臺灣(福摩薩)不受武裝進攻,國會的聯合決議授權總統使用美國的武裝部隊來確保和保護像金門和馬祖等有關陣地”,給蔣介石吃了一顆定心丸;另一方面,又向中國政府發出了和談的信號,暗示美國并沒有放棄通過中美大使級會談解決臺灣問題的希望。(1958年9月7日《人民日報》)

2.毛澤東講話,提出了著名的“絞索政策”;還提出要準備作戰的問題。

9月5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五次會議上講話,著重分析炮擊金門以來的國際形勢。在講話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絞索政策”。他說:“美國現在在我們這里來了個‘大包干’制度,索性把金門、馬祖,還有些什么大擔島、二擔島、東碇島一切包過去,我看它就舒服了。它上了我們的絞索,美國的頸吊在我們中國的鐵的絞索上面。臺灣也是個絞索,不過要隔得遠一點。它要把金門這一套包括進去,那它的頭更接近我們。我們哪一天踢它一腳,它走不掉,因為它被一根索子絞住了。”

毛澤東說:“我們并不要登那個什么金門、馬祖。你登它干什么?它的工事相當堅固。就是嚇它一下。但是,金門、馬祖并不是一定不打,一有機會,我們就機鉆上去,相機而行。”

談到前一天發表的《關于領海的聲明》,他說:“這個文件是相當復雜的。那里頭要想一想才想到這個道理的。為了這個文件,準備了好幾個月,去年就起草了,這回又準備了一個多月。總要有法有天吧。不然,搞得無法無天就不好辦事。”

談到對美斗爭的問題,他提出了幾個判斷,都是通過最近幾年的觀察得出來的。第一條,美國人和我們都怕打仗,但是誰怕得更多一點呢?是杜勒斯怕我們怕得多一點。這里有一個力量的問題,人心的問題。人心就是力量。共產主義、民族主義、帝國主義,這三個主義里有兩個主義比較接近,就是共產主義和民族主義。第二條,美國等國結成北大西洋公約、巴格達條約、馬尼拉條約等軍事團體,是向社會主義進攻,還是向民族主義進攻?現在我看是向民族主義進攻。社會主義這個“骨頭”啃不動,它就啃那個比較好啃的地方。第三條,緊張局勢是不是對我們有害?對西方和我們都有利有害,但是比較起來,對我們的利要多一點。現在當然沒有戰爭,但是這種在武裝對立的情況下的緊張局勢,也是能夠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并且使落后階層想一想問題。

最后,毛澤東提出要準備作戰的問題。他說:世界上的事情還是要搞一個保險系數,所以要準備作戰。第一,我們不要打,而且反對打。但是,世界上的事情,你不想到那個極點,你就睡不著覺。它一定要打,是它先打,打原子彈。既然是怕也打,不怕也打,二者選哪一個呢?我看,還是橫了一條心,要打就打,打了再建設。(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五次會議上的講話記錄,1958年9月5日)

當時,杜勒斯一再散布所謂“戰爭邊緣”政策。毛澤東的講話,起到了鼓舞斗志、穩定人心的作用。

3.討論并通過周恩來發表的《關于臺灣海峽地區局勢的聲明》;毛澤東也發表講話。

9月6日,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五次會議繼續舉行。會議討論并通過了周恩來總理針對杜勒斯聲明發表的《關于臺灣海峽地區局勢的聲明》;之后,他一邊說,毛澤東一邊插話。

周恩來說,不要多講,全部的立場、方針、政策、策略都在聲明上頭il。前天晚上不是發表了一個領海聲明嗎?也是搶先一步。這是主席昨天說的,我們的行動是調動世界上一切方面的力量,各方面都表示了態度。

毛澤東:“公開支持它的,只有一個南朝鮮李承晚。”

周恩來:“連菲律賓都是有條件的,要打它那個軍事基地,它才參加。我們怎么能打它那個軍事基地呀!”

毛澤東:“連菲律賓都不參加,除非我們打了它,它才參加。”

周恩來:“英國也是很擔心,表示沿海島嶼是屬于中國的。日本這回態度也不同一點,藤山說這個沿海島嶼是中國的內政,他一直把臺灣看作是中國內政,希望一個中國。所以美國很孤立。我們是后發制人,毛主席的方針,后發制人總是有利的。”

毛澤東:“打炮是先發,說話是后發。”

周恩來接著對杜勒斯的底牌作了分析。他說:打炮就是試驗他,杜勒斯這張牌出來了。這張牌有四點可以說一下。第一,他還是艾森豪威爾從前那個聲明,沒有前進一步強調而已。第二,他就想試一試,如果蔣介石必須,他就順著溜來,就是保護運輸,到公海邊上。然后蔣介石自己拿小船運上去,自己防守。還是要靠蔣介石自己守。第三,他表示,如果我們正式登陸,他難免要采取行動。但是他這個話說得沒有勁兒。他說他真誠地希望中共大概也不是這樣想。這不是話松了嗎?第四,他表示還要談判。這個是他漏了底的。我們不是限期他答復嗎?他晚了12天,為了面子,結果還是答復了。說是要繼續大使級會談。這封信我們還沒有答復他,我們壓了壓,他這回漏出來了。所以,我們炮轟金門,把杜勒斯、艾森豪威爾的牌就亮了底,然后我們再將這張牌打出去。我們就可以動員世界輿論和全國人民。

毛澤東也講了話。他首先分析了當前臺灣海峽斗爭的形勢:

“至少美國是被動的。它倉促調兵,有一個航空母艦,是從菲律賓調來的,還沒有到,有些是從夏威夷調來的,有些是從日本調來的。他真誠地希望我們不去登金門,它是被那個索子把它套住了,使它難辦。臺灣是一根大索子把它套住,金門、馬祖也算一個索子。我們這個蔣委員長,就是有那么多兵,他搞三分之一的兵力十一萬人在兩個島上,其中九萬五千人在金門島,一萬五千人在馬祖島。而金門島三面在我們炮火包圍中。金門距我們只有三公里。金門島把廈門變成一個死港,馬祖島就把我們福州的閩江海口塞住了。這個東西得整它一下。我們整金門,我們是整家法,至少我們國內的事。(笑聲)當然,整臺灣也是整家法了,不過那個地方有你美國兵,我還是暫時不去,你過去談判又那么冷淡,中斷了好幾個月。現在你想談,那好,可以談。你不打它就不想談,要把這個絞索捏緊一下,它感覺到痛了,它說,好好好,我們來談吧。你不捏它就不談。

他說他們已經決定了,要撤退金門、馬祖,但是他又不撤。你不撤我就打,你一撤那我就可以不打了,你全部撤走我可以一炮不打。這對蔣介石也是一個難事,他怕一撤,影響人心士氣,又喪失了這兩塊土地,他的土地也就不大了。(笑聲)聽說美國人也勸過他撤,不曉得是真的是假的。你現在不撤,我們反正老是打,我可以隔幾個星期或者隔幾天打那么一次,或者隔個把兩個月打一次,一打就是幾萬發炮彈,或者每天打點零炮,打個什么一百發兩百發炮彈。他要拿沿海島嶼交換臺灣,我們是原則上不能交換臺灣。你這個沿海島嶼交我們,臺灣就成為獨立國,這個東西總不可以吧?!在座諸公,可不可以?原則上總不行吧。至于解放,哪一年解放,我們又沒有定期,人民代表大會,人大常委會都沒有作決議,一定要在哪一年哪一月解放。但是原則上臺灣一定要解放。”

談到周恩來總理《關于臺灣海峽地區局勢的聲明》,毛澤東說:

“這是經過斟酌了的,有些觀點是一路過來的,幾年來我們就是這樣的觀點。現在好處就是我們這一打,打出美國想談了,它敞開了這張門了。看樣子它現在不談,也是不得下地,它每天緊張,它不曉得我們要怎么樣干。那好,就談吧。跟美國的事,就大局上說,還是談判解決,還是和平解決,我們都是愛好和平的人嘛。它前天那個東西(指杜勒斯9月4日發表的聲明),前面很硬,后面就軟了,(笑聲)就是雷聲大,雨點小。” (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五次會議上的講話記錄,1958年9月6日)

9月8日,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五次會議繼續舉行。毛澤東在會上再次講話。

他說:“我們前天發表了聲明,美國跳起來歡迎。他們是四號聲明,我們是六號聲明。(周恩來插話:他回答也是六號。)它六號是第二個,是回答我們的。跳起來歡迎,可見如獲至寶,就是說可以不打了。在黎巴嫩,它是帶著緊張的心情登陸的,生怕蘇聯闖禍。七月十四號到十八號,十五個吊桶打水。十九號一塊石頭落地,大為歡迎。因為蘇聯十九號發表最高會議要開會。我們呢?八月二十三號打炮,它忍不住了,就在第十三天把底牌打出來了。到九月六號,我們把底牌打出去,中國隔了一天。華盛頓那些人老奸巨猾,一看就跳起來了。艾森豪威爾馬上回華盛頓,開了個‘五三’會議,實際上是最高國務會議,他叫做國防安全委員會會議,發表一個聲明,立即恢復談判(我們叫準備恢復談判)。你看他之急。”

講到這里,毛澤東突然停下來問:“今天我們總是要打幾萬發炮彈吧?”周恩來答:“3萬發,20分鐘就解決了。”毛澤東:“20分鐘打3萬發炮彈。什么時候打?”周:“十二點。”毛看了一下表,說:“現在是十一點半,快到了。”

此前,毛澤東曾提議,從9月4日起暫停炮擊三天,以觀各方動態。美國卻趁機恢復為國民黨軍護航。因此,中央軍委決定9月8日對金門再次實行大規模炮擊。

毛澤東接著說:“美國人不整是不行的。但是所謂‘整’,請同志們放心,雙方都是謹慎小心的。我們已經公布了十二海里,你到了七海里我都不打。我專打國民黨軍,我就不打你那個美國軍艦,七打八打,你也得跑。”

毛澤東提議把“絞索政策”發表一下。他說:“講清楚這個問題,對人民有益處,對世界各國也有益處,對美國人也有益處。我說過,美國軍隊在黎巴嫩、約旦,早一點退好,還是遲一點退好呢?它把軍隊退了,一身干凈,又是好人了。它不退還不是侵略者?眾矢之的。金門、馬祖,你不退,我就有文章可做。今天打一炮,明天打一炮,有時打幾萬發,總是使得你不安寧就是了。” (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五次會議上的講話記錄,1958年9月8日)

根據毛澤東的意見,《人民日報》于9月9日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論目前形勢,美國侵略者把絞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為題,摘要發表了毛澤東的講話。

4.毛澤東對炮擊金門有清醒的估計。

炮擊金門會不會引發中美戰爭,毛澤東有清醒的估計。9月10日,他收到胡志明8日來電,電報說:鑒于臺灣情況之緊張,美帝態度之頑固請您告訴我們:(甲)可能不可能發生美華戰爭?(乙)我們越南應該有什么準備?毛澤東回復說:“九月八日來信收到,謝謝你。我認為:(甲)美國人怕打仗,就目前說,很少可能大打起來;(乙)貴國似可以照常工作。”(毛澤東復胡志明電,手稿,1958年9月10日)

經過前一段毛澤東親自領導的炮擊金門、封鎖臺灣海峽的斗爭,既顯示了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決心,又迫使美國政府亮出了“底牌”,并準備恢復中美大使級會談。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決定,中國方面準備采取緩和的政策。9月8、9日兩天在中南海頤年堂召集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彭真、張聞天、黃克誠、王炳南、喬冠華等人,商談中國政府關于緩和臺灣海峽地區緊張局勢的方案。隨后,毛澤東把臺灣海峽的斗爭委托周恩來等人處理。他9月10日離開北京,到南方視察。

美蔣在防御外島問題上矛盾顯露。美國人已經看出蔣介石的意圖。9月7日,美國軍艦為國民黨海軍護航,在金門料羅灣港口附近國民黨海軍艦只遇到人民解放軍猛烈炮擊時,美艦掉頭就走,撤離了金門海域。11日,美國國防部長邁克爾羅伊告訴艾森豪威爾,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國民黨軍應當撤出金門、馬祖,或者作為前哨,僅部署少量人員。他認為,“蔣希望促成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戰爭作為中國國民黨進攻大陸的序幕”。

(四)重新恢復中美大使級會談。

1958年9月15日,中斷了九個月的中美大使級會談重新恢復。斗爭從福建前線轉移到談判桌前。會談地點由日內瓦改為波蘭首都華沙。中方代表仍是駐波蘭大使王炳南,美方代表換為駐波蘭大使雅各布.比姆。

1.毛澤東對中美重開談判十分重視。

毛澤東在外出視察前,曾專門接見王炳南。據王炳南回憶:“在返回華沙前,毛主席特意接見了我,指出了在會談中應該注意的事項。他說,在同美國人的會談中,你要多用一種勸說的方法,譬如說,你們美國是一個大國,我們中國也不小,你們何必為了僅僅不到一千萬人口的臺灣島嶼與六億中國人民為敵呢?你們現在的做法究竟對美國有什么好處呢?他還說,在會談中要多用腦子,謙虛謹慎,說話時不要對美國人使用像板門店談判那樣過分刺激的語言,不要傷害美國民族的感情。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都是偉大的民族,應該和好。他還向在座的同志指示,在我返回華沙時由新華社發一條消息,就說王炳南回國述職完畢。”(王炳南《中美會談九年回顧》,P72、73)

2.中美會談的第一次會議。

在會談第一次會議上,美方代表沒有提出方案。王炳南提出中方方案,建議雙方共同發表聲明,保證通過和平談判解決中美之間在臺灣和遠東其他地區的爭端,并就以下五點達成協議:

第一,中國政府聲明,臺灣和澎湖列島是中國的領土,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是中國大陸的內海島嶼。中國政府有權采取一些適當的方法,在適當的時候,解放中國的這些領土,這是中國的內政,不容許外國干涉。

第二,美國政府保證從臺灣、澎湖列島和臺灣海峽撤出它的一切武裝力量。

第三,中國政府聲明,直接威脅廈門、福州兩海口的,為國民黨軍隊所占據的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必須收復。如果國民黨軍隊愿意主動從這些島嶼撤走,中國政府將不予追擊。

第四,中國政府聲明,在收復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以后,將采取用和平方法解放臺灣和澎湖列島,并且在一定的時期內避免使用武力實現臺灣和澎湖列島的解放。

第五,中國政府和美國政府一致認為,在臺灣海峽公海和公海上空的航行和飛行的自由和安全,必須受到保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第2卷,P441)

按照毛澤東原先的設想,中方的這個方案,應當是一個爭取主動并使美國陷入被動的方案。9月13日他在武昌寫信給周恩來、黃克誠,囑咐說:“華沙談判,三四天或者一周以內,實行偵察戰,不要和盤托出。彼方亦似不會和盤托出,先要對我們進行偵察。” (《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P428)

然而,中方代表過早地提出自己的方案,給美方代表產生一個錯覺,誤認為中國政府急于解放金門、馬祖,便想趁機抬高要價,態度再次強硬起來。

致使談判再次陷入僵局。

3.毛澤東再次將中美大使級會談引入我方掌握主動權。

當毛澤東于9月18日得知這一消息,立即寫信給周恩來,對談判提出指導性建議。

周恩來收到毛澤東來信,即召集陳云、彭真、張聞天、黃克誠、廖承志、章漢夫、喬冠華開會研究,于當天夜間致信毛澤東:“我方方案提得過早,給了對方一個錯覺,以為我們急于求成,因而杜勒斯今日在聯大講話便強調停火,但也提到了消除挑釁行為。同時,彼此都露了底,美國知道我們目前不會擴大戰事到臺灣,我們知道美國不愿卷入金馬戰爭。蔣介石希望金門戰爭擴大,拖美國下水;美國想壓我們停火,擺脫它的被動地位。根據這些情況,我們認為,針對美國的停火要求,我們應該從各方面擴大要求美軍停止挑釁和從臺灣和臺灣海峽撤退的活動。”周恩來提出了五條具體措施:一、準備一個駁斥杜勒斯聯大演說的外長聲明;二、聲明發表后,動員各地報紙、各黨派、各人民團體廣泛響應;三、將我們的斗爭策略分告蘇聯代辦和劉曉轉告赫魯曉夫和葛羅米柯,以便蘇聯和兄弟國家配合我們行動;四、以我名義致電西哈努克,感謝他支持我們,向他解釋美國所謂的停火的陰謀,說明我國收復沿海島嶼的決心和解放臺灣的神圣權利,這些不容美國干涉;五、將上述同樣內容以外交備忘錄形式遞交社會主義國家、亞非和北歐國家政府,喚起它們注意。(周恩來給毛澤東的信,手稿,1958年9月18日)

毛澤東19日凌晨收到周恩來的來信(電話傳達)。晨4時,即復信周恩來:“十八日夜來信收到,極好,有了主動了,讀完后很高興,即照辦。你來信及我這封復信,請即轉發王炳南、葉飛二同志,使他們明白我們這種新方針,新策略,是主動的、攻勢的和有理的。高屋建瓴、勢如破竹,是我們外交斗爭的必須形態。”(《毛澤東外交文選》,P353)

9月20日,遵照以上方針,中國外交部長陳毅發表聲明,駁斥杜勒斯在聯大的發言。堅定地指出:解決臺灣海峽緊張局勢的關鍵是美國撤軍。與此同時,中國還積極做一些國家的工作,勸這些國家不要上美國“停火”建議的當。福建前線部隊再次猛烈炮擊金門、馬祖,加大了對國民黨的軍事壓力。

9月22日,周恩來致信毛澤東,對金門作戰方針提出建議,特別重申了“打而不登,斷而不死”。毛澤東當天回復:“你九月二十二日三時對金門作戰方針問題上的批語是很對的,即照此辦理,使我們完全立于不敗之地,完全立于主動地位。”(毛澤東復周恩來電,手稿,1958年9月22日)

美國當局見中國政府態度十分強硬,便又想主動擺脫僵局。杜勒斯9月30日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如果在臺灣地區“有了可靠的停火”,在金門、馬祖保持大量部隊就是“愚蠢的”,“不明智的”,“也是不慎重的”。他還說,美國“沒有保衛沿海島嶼的任何法律義務”。10月1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也說:“我認為所有這些軍隊駐在那里并不是一件好事情。”這些跡象表明,美國開始總結前一段的教訓,調整對臺政策,妄圖在中國沿海島嶼地區從“戰爭邊緣”政策轉變為“脫身”政策。

毛澤東敏銳地看出這個變化。他在10月2日會見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蒙古、蘇聯、波蘭六國代表團時說:“杜勒斯現在很不好辦,他搞得很被動。人們責問他,為什么管到金門去呢?……全世界除了杜勒斯,都說金門是中國的島嶼,金門問題是中國的內政。所以他現在搞得很不好辦事啦!我們還要繼續使他難辦,使他繼續處于困難地位。不要輕易饒他!不要輕易讓他溜掉!在這個地方大概他一時也相當難溜。” (《毛澤東外交文選》,P356)“不要輕易讓他溜掉!”這是針對美國當局的“脫身”政策而作出的一個重要決斷。

但是毛澤東并沒有立即做出最后的決定,他又考慮了兩三天。他還需要冷靜地觀察一下美國特別是蔣介石方面的反應。

10月5日早上8時,毛澤東給彭德懷和黃克誠寫了一封信,要求福建前線部隊暫停炮擊,觀察兩天再說。他寫道:“不管有無美機美艦護航,十月六、七兩日我軍一彈不發;敵方向我炮擊,我也一炮不還。偃旗息鼓,觀察兩天,再作道理。空軍必須防衛,但不出海。還有一事:兩天中不要發表公開聲明,因為情況如何,尚待看清。” (《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P434)6日凌晨2時,毛澤東又給彭德懷、黃克誠等寫了一封信,說:“昨天我說不發聲明,看兩天再說。隨后想了一下,還是先作聲明為好,所以有告臺灣同胞書。此件即將發出,請福建前線廣播電臺多播幾次,為盼!” (《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P434-435)這里提到的告臺灣同胞書,就是毛澤東起草的國防部長彭德懷《告臺灣同胞書》。

從“偃旗息鼓”到“先作聲明”,發生這樣的變化,說明毛澤東經過深思熟慮、反復考量,最后下定不讓美國從金門、馬祖脫身的決心。同時,告誡臺灣當局不要跟美國人跑到底,不要相信美國人不會拋棄他們。

(五)毛澤東起草并發表國防部長《告臺灣同胞書》。

1.一告臺灣同胞書。

國防部長彭德懷《告臺灣同胞書》,是毛澤東在10月6日凌晨1時寫成的,發表在當天的《人民日報》上,并通過福建前線廣播電臺向外廣播。毛澤東在一個多月時間內,先后起草了三份《告臺灣同胞書》,這是第一份。

《告臺灣同胞書》一開頭就是:“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接著,指出為什么要炮擊金門。之后,進一步指出:“臺、澎、金、馬是中國領土,這一點你們是同意的,見之于你們領導人的文告,確實不是美國人的領土。臺、澎、金、馬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另一個國家。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這一點也是你們同意的,見之于你們領導人的文告。”“美國人總有一天肯定要拋棄你們的。你們不信嗎?歷史巨人會要出來作證明的。杜勒斯九月三十日的談話,端倪已見。站在你們的地位,能不寒心?歸根結底,美帝國主義是我們的共同敵人。”

《告臺灣同胞書》駁斥了杜勒斯的所謂“停火”建議,再次重申早日和平解決臺灣海峽兩岸關系的倡議,說:“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之間并無戰爭,無所謂停火。無火而談停火,豈非笑話?臺灣的朋友們,我們之間是有戰火的,應當停止,并予熄滅。這就需要談判。”“你們與我們之間的戰爭,三十年了,尚未結束,這是不好的。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這一點,周恩來總理在幾年前已經告訴你們了。這是中國內部貴我兩方有關的問題,不是中美兩國有關的問題。”

《告臺灣同胞書》宣布:“從十月六日起,暫以七天為期,停止炮擊,你們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輸送供應品,但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如有護航,不在此例。” (《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P438-439)

在從金門馬祖撤軍的問題上,美蔣之間是存在矛盾的。就在杜勒斯發表談話的第三天,10月2日,蔣介石在對美聯社記者的談話中急忙宣布:杜勒斯的講話只是“美國單方面的聲明”,國民黨當局“沒有任何義務來遵守它”。毛澤東決定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有利于進一步加深美蔣之間的矛盾。

根據毛澤東和中央的分析,在臺灣問題上,美國手里有三張牌。一張是保衛金馬,另一張是搞“兩個中國”,第三張是凍結臺灣海峽。毛主席原先的方針是準備分兩步走:先收復包括金門、馬祖在內的沿海島嶼,再爭取解放臺灣。后根據局勢的變化,決定還是把蔣介石繼續留在金門馬祖沿海島嶼上,暫時不收回,今后爭取一下子收回這些沿海島嶼、澎湖列島和臺灣。

從“兩步走”改變為“一攬子”解決,只是對臺灣海峽關系產生長遠影響的重大決策。

后來,毛澤東在回顧炮擊金門這段歷史時,對于這個重大決策是怎樣改變的和為什么要改變,作了很詳細很生動的說明:

“金門打炮每一個環節都是我跟總理搞的,如何打法等等。那么一個嚴重的局面,美國十二艘航空母艦來了六艘,第七艦隊是它最大的艦隊,搞邊緣政策,護航。這個地方是美國軍艦,這個地方是國民黨軍艦(主席講這兩句話時,擺兩個茶杯作比。——記錄者注)相隔這么一點。他這里鋪起美國國旗也不動,他也不打我們,我們也不打他,我們專打國民黨。這個事情不能粗枝大葉,要很準確,很有紀律,后頭轉到雙日不打單日打,以后又搞什么告臺灣同胞書這套東西。每天全世界的一切輿論,一切消息,你都要看完,每天兩大本(指新華社編的內部資料《參考資料》。)你才了解情況,才知道動向,不然怎么決策?開頭我們不是在這里報告了嗎?那個時候,我們跟張文白,還有許多朋友,都是一致的,要把金門馬祖搞回來。后頭一到武昌,我不是跟你(張治中)一道嗎?形勢不對了,金門馬祖還是留給蔣委員長比較好,金、馬、臺、澎都給他。因為美國就是以金、馬換臺、澎這么一個方針,如果我們只搞回金、馬來,恰好我們變成執行杜勒斯的路線了。所以,十月間回到北京的時候就改變了,金、馬、臺、澎是一起的,現在統統歸蔣介石管,將來要解放一起解放,中國之大,何必急于搞金、馬?這樣,我們就不會變成杜勒斯的部下了,不然他就是我們的領導者,就是以金、馬換臺、澎,蔣介石不做總統。蔣介石不做總統,這個我們也不贊成的。美國人壓迫他,不要他做總統,要陳誠做,講好了的,蔣介石答應了的,陳誠也答應了的。后頭我們這個消息使他知道了,他就有勁了,共產黨支持嘛,(笑聲)他現在決定做總統了,是蔣介石做總統比較好,還是別人做比較好?在目前看,還是蔣介石比較好。他這個人是親美派,但是親美親到要把他那點東西搞垮,他就不贊成。”(毛澤東在民主黨派負責人座談會上的講話記錄,1959年9月15日)

2.再告臺灣同胞書。

《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一個星期之后,毛澤東于10月13日又起草了一項命令。這個命令是以國防部長彭德懷的名義發給福建前線部隊的,公開登載在當天的《人民日報》上。命令說:“金門炮擊,從本日起,再停兩星期,借以觀察敵方動態,并使金門軍民同胞得到充分補給,包括糧食和軍事裝備在內,以利他們固守。”

本來雙方正處在敵對狀態,我方卻要停止炮擊,專門讓對方補充糧食和彈藥,這種打法,在古今中外的戰史上所未見。然而,這正是毛澤東指揮打仗高人一籌之處。毛澤東把它叫作“基本上還是文打”。

命令解釋說:“兵不厭詐,這不是詐。這是為了對付美國人的。這是民族大義,必須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我們這樣做,就全局說來,無損于己,有益于人。有益于什么人呢?有益于臺、澎、金、馬一千萬中國人,有益于全民族六億五千萬人,就是不利于美國人。”命令重申:“呆在臺灣和臺灣海峽的美國人,必須滾回去。他們賴在這里是沒有理由的,不走是不行的。”“臺、澎、金、馬整個地收復回來,完成祖國統一,這是我們六億五千萬人民的神圣任務。這是中國內政,外人無權過問,聯合國也無權過問。”

命令最后強調不準美國軍艦護航:“金門海域,美國人不得護航。如有護航,立即開炮。” (1958年9月7日《人民日報》)這一條底線,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國政府決不容許任何外國干涉中國內政的堅強決心。

毛澤東同時還起草了一個《再告臺灣同胞書》,后來沒有發表。從中可以看出毛澤東在當時的重要思想。他寫道:“自從美帝國主義占據臺灣以來,形勢已經改變了。美帝國主義成了我們的共同敵人。國民黨已經不是我們的主要敵人。我們和你們還是敵對的,但這種敵對,較之民族矛盾,已經降到第二位。幾年前,周恩來總理即向你們建議談和,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和談勝利妥洽成功,則我們兩黨又可以化敵為友。我們建議: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全體軍民同胞團結起來,采取堅定而又靈活的政策,減少你們內部的磨擦,一致對付民族敵人。” (《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P443)

同一天(10月13日),毛澤東會見了定居香港的新加坡《南洋商報》撰稿人曹聚仁。作陪的有周恩來、李濟深、張治中、程潛、章士釗。

毛澤東告訴他:“只要蔣氏父子能抵制美國,我們可以同他合作。我們贊成蔣介石保住金、馬的方針,如蔣撤退金、馬,大勢已去,人心動搖,很可能垮。只要不同美國搞在一起,臺澎金馬都可由蔣管,可管多少年,但要讓通航,不要來大陸搞特務活動。臺澎金馬要整個回來”。毛澤東說:“我們的方針是孤立美國。他只有走路一條,不走只有被動。要告訴臺灣,我們在華沙根本不談臺灣問題,只談要美國人走路。蔣不要怕我們同美國人一起整他。”“他們同美國的連理枝解散,同大陸連起來,枝連起來,根還是你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你的一套。”章士釗插話說:“這樣,美援會斷絕。”毛澤東說:“我們全部供應。他的軍隊可以保存,我不壓迫他裁兵,不要他簡政,讓他搞三民主義,反共在他那里反,但不要派飛機、派特務來搗亂。他不來白色特務,我也不去紅色特務。”曹聚仁問:“臺灣有人問生活方式怎樣?”毛澤東說:“照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毛澤東同曹聚仁談話紀要,1958年10月13日)

毛澤東這次談話,是對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基本方針的重要補充。后來被周恩來概括成為“一綱四目”,于1963年初通過張治中致陳誠的信轉達給臺灣當局。“一綱”是:“只要臺灣歸回祖國,其他一切問題悉尊重總裁(指蔣介石)與兄意見妥善處理”。“四目”包括:“臺灣歸回祖國后,除外交必須統一于中央外,所有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等悉有總裁與兄全權處理;所有軍政及建設費用,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撥付;臺灣之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必俟條件成熟,并尊重總裁與兄意見協商決定,然后進行;雙方互約不派人進行破壞對方團結之事”。(見張治中給陳誠的信,1963年1月4日)

3.三告臺灣同胞書。

——我軍恢復炮擊金門。

停止炮擊不久,10月19日夜,美國軍艦又恢復護航行動。這是對中國主權的公然挑釁。10月20日中午,周恩來給毛澤東送來一個書面報告。報告說:“警告美國在金門海域護航的新聞已于今日十二時半起廣播,連續二次,中外文相同。”“廈門前線,一切準備好了,已分別以電話和文字命令下達,由克誠簽發,并告以炮擊只限于金門各島的工事、陣地和灘頭船只,不打民村、兵房和指揮機關,更不要誤擊美國船只,我空海軍均不出動。國防部命令擬3時廣播,以口頭廣播讀完后,立即開炮,中外文語同時廣播。” (周恩來給毛澤東的報告,手稿,1958年10月20日)毛澤東當即批復:“照辦。”“口頭廣播后,隔一小時,或半小時,開始炮擊,較為適宜。” (《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P446)

下午3時,發布了國防部長彭德懷為恢復炮擊給福建前線部隊的命令。4時,我福建前線部隊再次給金門國民黨守軍以懲罰性炮擊。

此次恢復炮擊,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10月21日,英國《曼徹斯特衛報》發布評論說:“中國共產黨恢復炮擊金門的明顯原因是要向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表明,只要他們喜歡這樣做,他們就能夠這樣做。”22日,《蘇格蘭人報》發表社論,認為:中國人重新恢復炮轟金門一事表明“他們大概會停停打打。對他們來說,把金門作為一個使蔣和美國人發生糾紛和使臺灣問題一直搞得火熱的手段,要比金門落入他們手中更為有價值”。(1958年10月24日《參考消息》。)

——美蔣吵架,美國“脫身”計劃破產。

10月21日至23日,杜勒斯跑到臺灣訪問,同蔣介石多次會談。但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在世界面前進一步暴露了美蔣的矛盾。事后在他們發表的公報中也承認:“這次磋商是安排在中國共產黨人宣布他們要對金門實行停火的兩個星期中舉行的。本來希望,在這種情況之下,本來可以主要考慮那些原可有助于穩定一種實際的非戰局面的措施。但是,在磋商的前夕,中國共產黨人違反了他們的宣言,恢復了對金門的炮擊。鑒于這些事態發展,這些磋商當然著重討論了局勢的軍事方面。”杜蔣會談公報宣稱:“在目前情況下,金門連同馬祖的防務,是同臺灣和澎湖的防務密切相關的。”美國的脫身計劃就此破產。

——毛澤東決定:“隔日炮擊”。

10月21日下午,毛澤東在政治局常委會上指出:這次杜勒斯跑到臺灣去,是要蔣介石從金、馬撤兵,以換取我承諾不解放臺灣,讓美國把臺灣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蔣介石不答應,反而要美國承擔“共同防御”金、馬的義務。兩人吵了起來,結果各說各的,不歡而散。美蔣關系存在著矛盾。美國人力圖把蔣介石的“中華民國”變成附庸國甚至托管地,蔣介石拼死也要保持自己的半獨立性,這就發生矛盾。我們不登陸金門,但又不答應美國人的所謂“停火”,這更可以使美蔣吵起架來。(吳冷西《憶毛主席》,P88、89)

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作出了“隔日炮擊”的決定。

10月25日,毛澤東以國防部長彭德懷的名義又起草了一個《再告臺灣同胞書》(實際是三告臺灣同胞書,因前面起草的《再告臺灣同胞書》沒有公開發表,故此仍稱之),公開發表。

《再告臺灣同胞書》著重揭露美國政府搞“兩個中國”的企圖,指出:“中國人的事只能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解決。一時難于解決,可以從長商議。美國的政治掮客杜勒斯,愛管閑事,想從國共兩黨的歷史糾紛這件事情中間插進一只手來,命令中國人做這樣,做那樣,損害中國人的利益,適合美國人的利益。就是說,第一步,孤立臺灣;第二步,托管臺灣。如不遂意,最毒辣的手段,都可以拿出來。”“同胞們,我勸你們當心一點兒。我勸你們不要過于依人籬下,讓人家把一切權柄都拿了去。”

《再告臺灣同胞書》重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這一點我們是一致的。美國人強迫制造兩個中國的伎倆,全中國人民,包括你們和海外僑胞在內,是絕對不容許其實現的。”

《再告臺灣同胞書》宣布對四種軍事目標實行隔日炮擊的做法:“我已命令福建前線,逢雙日不打金門的飛機場、料羅灣的碼頭、海灘和船只,使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大小島嶼上的軍民同胞都得到充分的供應,包括糧食、蔬菜、食油、燃料和軍事裝備在內,以利你們長期固守。”“打打停停,半打半停,不是詭計而是當前具體情況下的正常產物。不打飛機場、碼頭、海灘、船只,仍以不引進美國人護航為條件。如有護航,不在此例。” (《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P44-448)

毛澤東關于“隔日炮擊”的決策,有極大意義:一方面,它使金門繼續成為美國的絞索;另一方面,使蔣介石有充分理由拒絕從金門、馬祖等外島撤軍,以利打破美國搞“兩個中國”的陰謀。

(六)炮擊金門的重要意義。

炮擊金門,是毛澤東純熟地運用政治斗爭、軍事斗爭、外交斗爭和輿論宣傳攻勢交融于一體的一次重大戰略行動。雖然炮擊金門未能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臺灣問題和中美關系問題,但對于蔣介石反攻大陸的囂張氣焰,特別是對于美國搞“兩個中國”的陰謀,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這場斗爭中,充分展現出毛澤東極其高超的斗爭藝術和非凡而又靈活的斗爭戰略策略原則。迫使美國不能不繼續保持中美大使級會談這一外交對話渠道。事實證明:這場斗爭對確保社會主義祖國的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戰略意義。這與20年以后,那些漢奸賣國賊們置國家主權于不顧,在美帝國主義主子面前,低三下四,賣國求榮,形成了鮮明對照!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2. 這是一股妖風
  3. 歐洲金靴|教育之亂,禍起蕭墻
  4. 日本女優橫宮七海自殺身亡——畸形的社會還要逼死多少人?
  5. 司馬南:公開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6. 以前那么“窮”,為什么大家還懷念從前?
  7.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8. 《鄧選》學習 (十)
  9. 影評:電影《熔爐》看資本主義特權
  10. 領導者沒有戰略眼光,談啥雄心壯志?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3.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4.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6.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7. 這是一股妖風
  8.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鮮領導落淚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7.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