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的反右運動一直以來是垢譽毛澤東的一大罪狀,80年代以來主流更是認為由于對1957年春夏的國內階級斗爭形勢估計得過于嚴重又采取了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的形式,在全國開展了一場群眾性的政治運動,致使反右運動被嚴重擴大化了。一大批忠貞的中共黨員、有才能的知識分子、有長期合作歷史的民主黨派朋友、政治上不成熟的青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他們被下放進行勞動改造,身心受到嚴重傷害 ,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給黨和國家造成嚴重損失。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絕大多數被錯劃的右派分子都得到了平反。
在如今檔案未全部解密的今天,很多真相我們尚不得而知,但從很多已經知道的資料中我們不難從中窺到端倪,到底是誰在反右擴大化中起了作用,下面就是一篇名為《“最后的右派”林希翎走了》的文章。
林希翎(1935— 2009),女,原名程海果,1935年10月25日生于上海,2009年9月19日北京時間15時于巴黎郊區圣卡米拉醫院病逝,享年74歲。
父親程逸品,原是東北流亡學生,母親林靜枝,浙江溫嶺人,15歲隨兄長到上海闖蕩,在抗日救亡活動中結識程逸品并結婚。抗戰爆發后,林希翎隨父母移居溫嶺外婆家,父親在稅務局任職,1948年棄家出走,她隨母留居溫嶺。1949年考入溫嶺中學高中部,同年秋參軍,在解放軍第二十五軍曾任師文工隊員。1953年由部隊保送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學習。
她于1955年寫就《試論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的世界觀和創作》一文,投寄《文藝報》。文中不僅批評胡風的文藝觀點,還涉及當時中宣部文藝處處長林默涵以及因批評俞平伯《紅樓夢研究》備受毛澤東青睞而名噪一時的李希凡、藍翎等人的學術觀點。《文藝報》編者征得林默涵同意,準備發表,同時轉達林默涵的意見,建議刪除其中涉及他們三人的部分內容。程海果對此雖無異議,卻當即決定從林默涵、李希凡、藍翎三人的姓名或筆名中各取一字,即以“林希翎”作為自己的筆名。顯而易見,其目的是給本文刻下一個印記,意在表明此文原本也是針對這三位當時頗有影響的人物的論點而寫的。不料此文刊出后竟遭受《中國青年報》無端攻擊,刊發題為《靈魂深處長著的膿瘡——記青年作家林希翎》的署名文章,并配發丑化其形象的漫畫。為此,林希翎寫出《一個青年公民的控訴書》,發送新聞單位和有關領導,得到人民大學校長吳玉章和共青團中央書記胡耀邦的肯定與支持,被胡耀邦譽為“最勇敢最有才華的女青年”。其實當時也就有讀者投書《中國青年報》,為林希翎鳴不平。在胡耀邦、吳玉章關注下,《中國青年報》終于以編輯部名義公開檢討,稱所登文章失實,向林希翎道歉,承認錯誤。《中國青年報》還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讀者來信《批評應該實事求是與人為善》,于是林希翎從此出名。
1957年開始“大鳴大放”時,林希翎是活躍人物,從5月23日至6月13日,在北大、人大演講6次,就民主、法制、胡風案等問題發表尖銳意見,更是驚世駭俗,一鳴驚人,道出人民的心聲,受到群眾歡迎,一時成為“勇敢的化身”,同時也為極左派所嫉恨。隨之而來的反右運動中,她遭到全面批判,成了“學生大右派”、“反黨急先鋒”,被誣為“戴著天使面具的魔鬼”,被《人民日報》點名,并由毛澤東親自指定,同北大知名右派學生譚天榮一樣,受到“開除學籍,留校監督勞動,當反面教員”的特殊處分。僅在北京,因林希翎受牽連人數便多達170余人,其中包括胡耀邦秘書曹志雄、吳玉章外孫蘭其邦、謝覺哉秘書吉士林以及解放初期曾任葉劍英秘書、時任中共中央秘書室負責人因而先后三次接待過林希翎上訪并將她的意見整理上報的王文等等;在全國各地受其牽連者則不計其數。因林希翎留校監督勞動時仍無“悔改表現”,時任公安部長的羅瑞卿根據劉少奇指示,親自策劃運作,于1958年7 月21日半夜將其秘密綁架,投入監獄。開始還制造了一個純屬捏造的所謂“毆打監督她的學生宋津生”的口實,宣布對她只是拘留五天,又以“態度不好”改為十五天,最后則以“反革命罪”宣布逮捕,隨后判處十五年徒刑,而且把她的老母親抓來開萬人大會批斗毒打。林希翎在北京草嵐子監獄第8年,上腳鐐手銬達半年之久;第11年,即1969年,林彪下了1號通令,她又被押送金華勞改農場繼續服刑。林希翎為紀念胡耀邦逝世20周年撰聯毛澤東于1973年向時為北京市委書記的吳德問起林“在哪里工作,好不好”,經吳德了解后才知道早已判刑入獄。毛澤東指示:立即釋放,安排工作。于是,林希翎又莫名其妙地被宣布“提前釋放”,安排在金華武義農機廠當工人,于38歲時與同廠職工樓洪鐘結婚。1975年,鄧小平復出主持工作,林希翎上訪,被警察遣返。1979年,林希翎向鄧小平上書申訴,同年秋召開第四次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特邀林希翎參加。隨后林希翎一度調人民文學出版社任特約編輯。不久又被清出北京,回金華文聯。
當幾乎所有的右派都經復查確認當年屬于“錯劃”而得以“改正”時,林希翎的平反卻阻力重重。雖然一貫關心林希翎的胡耀邦先后作了三次批示,明確表示“改正有利”,但正如一位人大副校長對林希翎所說:“他的批示對你有害”,“你要不找胡耀邦,問題倒可以解決,你找了他就麻煩了”。這是因為當時黨的高層中所謂“改革派”與“凡是派”的斗爭正處于白熱化狀態,胡耀邦是一個焦點人物;在這樣的背景下,林希翎的案子變成了一個敏感問題,蜚短流長,不逕而走。胡耀邦終于不能再過問林希翎的案件,再加上鄧小平仍然堅持反右的“正確性”與“必要性”,這就必然要留下“樣板”:于是,中國的政治斗爭的“需要”,再一次選中了林希翎,讓她充當右派典型。1979年7月,人民大學黨委對林希翎右派案作出復查結論:“不予改正”;北京市人民法院同樣駁回林希翎上訴,維持原判。她至死仍是不予改正的“六大右派”(1)之一,從此在大陸中國社會生活中完全消失,她的名字更不會出現于中國主流媒介。
1984年,當林希翎獲準合家定居香港時,西方世界為之一震,海外僑胞也認為這是鄧小平領導的黨中央的一種嶄新的政治風度,一種出于自信的表現。仿佛是一件稀世古董的“出口”,在西方掀起了一股“林希翎熱”,法國、美國都爭相向她伸出了手,臺灣也向她發出了邀請。她與丈夫離了婚,便帶著兩個孩子到了法國,進了法國社會科學院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員,又任法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顧問。
1990年林希翎赴美探親期間遇車禍受重傷,回法國后辭職,從此便靠退休金和法國政府的無業者社會福利金、殘廢金維持生活。盡管她極想下決心再不過問政治,卻也始終不能忘懷祖國和人民。2002年9月26日朱镕基總理訪法,林以旅法華僑華人代表身份受到接見并在《歐洲時報》發表祝詞,祝賀朱镕基訪法圓滿成功。2009年3月26日,林希翎在醫院加護病房輾轉于病榻中,還應國內若干好友之邀,“為紀念胡耀邦同志逝世二十周年,草撰一聯,敬作遙祭”,寫道:“他的八無與八有——無私無愁無怨無悔,無辜無奈無仇無敵。有心有肺有情有義,有肩有骨有膽有識。”她盼望終能落葉歸根,而她的“祖國”卻最終也沒有能夠向她敞開“溫暖的懷抱”!
注:(1)至今仍未被平反的“六大右派”是:章伯鈞(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副主席、政務院委員、中央交通部部長、農工民主黨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羅隆基(全國政協常委、政務院委員、中央森林工業部部長、民盟中央副主席)、儲安平(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光明日報總編輯)、陳仁炳(民盟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彭文應(法學家、上海市民盟委員)、林希翎。
通過文章讀者不難看出其中的奧妙。三十年來對毛主席的污蔑抹黑是一浪高過一浪,但嚴酷的事實教育了廣大的人民群眾,毛主席是多么的英明偉大。總有一天所有加在毛主席身上的一切不實之詞終將統統去掉,從新還給人民一個光彩熠熠的毛主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