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浸透了封建思想的幻想家——武訓
(一)武訓是怎樣的一個人
武訓,山東人,生于一八三八年,死于一八九六年。在他出生時,清政府的統治已達一百九十多年之久。作為一個封建王朝,作為一個階級社會,清王朝不可能擺脫歷史興替的周期率。統治階級已日益腐朽,對人民的剝削日益嚴重。一八四0年鴉片戰爭后,巨額的戰爭賠款,對中國的老百姓更是雪上加霜。中國的殖民化程度在一步步加深。在中國封建勢力和外國侵略者的雙重壓迫下,廣大人民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條件。一八五一年,不愿意坐以待斃的人民終于奮起,掀起了一場長達十四年的反抗壓迫、改造社會的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起義的領導者們徹底否定了土地的地主占有制,否定了封建的剝削制度,雖然他們的革命理論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歷史的進步正是在一代代人的探索中完成的。這場運動為中國革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起義者們為推翻階級壓迫所進行的斗爭激勵了包括 孫中山 在內的一代代革命者。從一八四0年到一八九六年間,不甘心做亡國奴的中國人民不斷地對中外反動勢力進行著不屈的斗爭。這時候,清政府日益腐朽,成了外國勢力在中國的代理人,伙同外國勢力一起剝削中國人民,廣大人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武訓就是其中一員。他是一個在封建制度的剝削下失去了所有生活資料的貧民,7歲時就乞討為生,14歲時,常常外出給人打工。但那些富有者依靠其統治地位,對下層人民進行敲骨吸髓的剝削,武訓在打工中屢屢受欺侮,最讓武訓刻骨銘心的一次是這樣:雇主假造賬目,謊稱武訓的三年工錢已支完。武訓據理爭辯,反被誣為“訛賴”,慘遭毒打。武訓氣得口吐白沫,病倒三天。武訓沒有到衙門告狀,他一定知道,在封建社會,“衙門八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
類似于武訓的這種遭遇,在封建社會不勝枚舉。多少官逼民反的事件不都是殘酷的階級壓迫造成的嗎?當被壓迫者被逼得沒有活路時,他們就會反抗那些壓迫自己的人,他們對這些人充滿仇恨。魯迅小說中的阿Q是一個落后的農民形象,受到趙太爺、地保壓迫時,他也知道仇恨這些人,在睡夢中要把這些人統統“咔嚓”了,并且一心要參加革命。但是,武訓在被統治者氣得口吐白沫之后,卻沒有去反抗這個壓迫自己的階級,而是認為自己受壓迫是因為“不識字”。這種想法是多么令人驚訝啊!一個人受了壓迫,竟然認為是因為“不識字”,這難道不滑稽嗎?這難道不是過分糊涂了嗎?武訓沒有對統治者,沒有對壓迫自己的人產生仇恨,卻責怪自己不識字,認為受壓迫的原因不在統治者,而在自身,也就是“誰讓咱不識字呢?”為什么斷定武訓沒有對統治者產生仇恨,這在關于武訓的記載中是一目了然的。比如,他決定興“義學”之后,仍常常到有錢人家打工,在打工時,他會自編歌謠唱給雇主聽,甚至學驢叫喚討好雇主,以求賞錢;他積累了一筆錢無法隨身攜帶,就存到一位舉人家里;辦義學時,他請的教師是有學問的進士、舉人,宴請這些教師時,還找當地有名望的鄉紳作陪。可見,武訓對這些處于統治地位的人是充滿尊敬的。這里,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武訓沒有象眾多受到壓迫的人一樣對統治階級產生仇恨。下面作一簡要分析。武訓顯然沒有階級意識。他不知道社會上還存在著一個統治階級和一個被統治階級。在那個時代,很多人都沒有明確的階級意識,但一般人在受到欺壓時常會朦朦朧朧地意識到階級的對立,就像那些起義者,還有阿Q。武訓卻是一點沒有。也就是說,武訓對社會認識不清。這或許和武訓的性格有關。武訓性格中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逆來順受。這種性格是封建統治者奴化教育的結果。武訓身上有一種極端的奴性。在關于武訓的記載中,出現最多的一個字就是“跪”。他有了一筆錢,想存到一個舉人那里,這個舉人嫌他是乞丐,不愿見他(而這時武訓仍然意識不到階級的存在,對這些人仍然充滿恭敬),他就在人家大門口跪了兩天(有的地方說是一天一夜)。記載中說,這個舉人因此受到感動,就幫了他這個忙。武訓對舉人很感激,或許在心里已把舉人當成知己了。他的義學建成后,到進士、舉人家請人家當教師時,是“跪請”;貧寒人家由于家境貧寒,不愿讓子弟上學時,他是去“跪求”人家把子弟送到學校;設宴招待教師時,他是站立門外,專門“磕頭”進菜;對于勤于教課的教師,他是“叩跪”感謝;對一時懶惰的教師,他是“跪求”警覺;一次,教師睡午覺睡過了頭,學生在學堂打鬧,他就到教師房中“跪下”唱道:“先生睡覺,學生胡鬧,我來跪求,一了百了。”——根據記載,武訓很會自編自唱一些歌謠。對于學習不認真的學生,他是“下跪”泣勸:“讀書不用功,回家無臉見父兄。”(建議閱讀浪淘沙的詩歌《武訓的“希望工程”》,寫得好極)另外,武訓的奴性還表現在他的乞討方式上。為了討到更多的賞錢,乞討時,他除了唱自編的乞討段子,還經常裝扮成豬狗的模樣,還學驢叫喚,趴在地上讓人當馬騎,把辮子剪了,只在額前留一小辮扮成小丑模樣。那么這樣做的時候,武訓是什么心態呢?記載中說,“他頭發臟亂,面目污黑,爛衣遮體,但卻很快樂,一邊走一邊唱著自己編的歌謠。”記載中說武訓是個很“樂觀”的人,——樂觀地做奴隸,這多么讓人驚訝啊!
武訓為什么會這樣樂觀呢?有關記載中說,是因為他有“遠大理想”,——就是辦義學。比如,他編的歌謠中就有“我乞討,我積錢,修個義學為貧寒。”“吃雜物,能當飯,省錢修個義學院。”“拾線頭,纏線蛋,一心修個義學院;纏線蛋,接線頭,修個義學不犯愁。”“不娶妻,不生子,修個義學才無私。”一個人為了理想,采取自輕自踐的生活方式并且以此為樂確實稀罕。
由以上內容可以得知,武訓是一個沒有階級意識,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奴性十足的人。也正是因為沒有階級意識,所以,在他積累了一定財富之后,就購買土地,成了一個剝削地租的地主;又向窮人貸款,成了一個剝削利息的放貸人。也就是說,武訓最終也成了一個剝削者,成了一個與人民利益對立的人(他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認為辦義學是在行善事)。相信一定有人在他的剝削下破產。但武訓和一般的剝削者不同之處在于,武訓沒有把剝削所得用于個人享受,而是去辦義學。這也正是他得到稱頌的原因。
(二)怎樣看待武訓的義學
武訓通過自己的經驗把窮人受欺壓的原因歸結為“不識字”。這本身就是一種糊涂想法。武訓在這里看不到階級壓迫,看到的是統治者“識字”,窮人不識字,所以窮人受壓迫。所以他就認為窮人應該識字。我想武訓沒有糊涂到認為一個“識字的窮人”就會不再受壓迫,在他心中,在他所看到的現實中,識字的人是哪類人呢?絕大多數是富人,是統治者。所以,武訓所認為的窮人識了字就不受欺壓,從“識字”到“不受欺壓”之間,事實上還有一個重要環節,那就是“成為富人,成為統治者”,不是因為識了字就不受欺壓,而是因為,識了字之后可以成為統治者才“不再”受欺壓。這里面的邏輯關系,正是武訓辦義學的原因所在,不單純是為了讓窮人識字,更不是認為窮人識了字就可以和統治者作斗爭(因為我們已經談過,武訓對統治者是非常尊敬的),而是因為識字之后就可以成為統治者中的一員。武訓忘記了這一點,那就是當他的義學中培養的人成了統治者之后,這些人就會去欺壓別的依然貧窮的人。武訓想不到這一點,他沒有階級意識,依靠識字解救窮人只能是一種糊涂的幻想。武訓的義學中,也只能培養出統治者需要的人,因為教師都是他所尊敬的進士、舉人,學習的內容都是孔孟之道。
另外,武訓辦義學的經費,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于剝削所得的地租和貸款利息。而他卻不知道他正在剝削、壓迫他人。他想通過辦義學讓窮人擺脫剝削,卻不知道自己正在剝削窮人。
在廣大人民因統治者的殘酷剝削而無法生存(武訓也成了其中一員),自發地奮起反抗的時候,——1858年,腐朽的清政府同帝國主義國家簽訂賣國的《天津條約》,把山東煙臺開辟為通商口岸,俄、英、美、法侵略者開始滲透到山東地區;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后日軍從山東榮城灣登陸,攻占威海衛,李鴻章所建立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武訓卻因興辦義學受到腐朽的清政府皇帝光緒的嘉獎,授以“義學正”名號;在甲午戰爭的割地賠款使中國人民的生活更加悲慘的第二年,有關記載上這樣說,“武訓在朗朗讀書聲中‘含笑’病逝于臨清御史巷義塾。”
武訓是一個忠于清庭的人,是一個早年備受統治者壓迫卻始終忠于統治階級的人,這個統治階級對外賣國,對內壓迫人民。武訓不主張人民使用暴力反抗反動統治者,難道他是想通過辦教育使人民擺脫壓迫嗎?這是一種純粹的幻想。他是忠于清政府的,清政府給他一個榮譽,他會當作極大的榮耀。他幫助窮人擺脫壓迫的方式是讓窮人成為統治者,再去壓迫別人。——讀書做官,讀書發財。如果有人認為武訓辦義學屬于“教育救國”,那絕對是振聾發聵之聲。
在廣大人民因為備受中外反動派壓迫而奮起反抗的時候,武訓的義學有多大價值呢?能夠推動社會進步嗎?能夠培養出具有革命理想的人嗎?
有人說,武訓辦義學讓原本上不起學的孩子能夠上學識字了。是這樣嗎?如果有人對義學里學生的家庭狀況做個調查的話最能說明問題,可以看看這里面窮人的子弟到底占多大比例。在記載中看到,武訓去跪求貧寒人家的父母把子弟往義學里送。可見,武訓辦了義學,貧寒人家不一定積極。為什么不積極?原因極其明白,在溫飽線上掙扎的家庭怎么會想起讓孩子上學呢?孩子在家里幫點忙不是更有用嗎?
在那個時代,武訓辦的義學不能促進社會進步,不能改變人民受壓迫的地位,不能改變封建的剝削關系。這一點從他的義學最終被地主階級霸占上也能看出來。或許它能讓個別原本上不起學的孩子讀書識字,也只有從這個意義上講,武訓辦了一件好事。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用封建思想對人進行教育,于國于民是有利還是有害,這不是不言自明嗎?既然如此,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對武訓倍加贊賞呢?下面,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三)為什么那么多人稱贊武訓?
武訓為人所矚目,離不開清庭對他的嘉獎。那是在1890年以后,具體年份我沒有查到。為什么清庭要鼓勵他呢?肯定不是因為武訓辦學能夠解放窮人,推翻清朝的統治。因為要解放窮人,必須推翻清王朝。是因為武訓的義學宣揚的是孔孟之學,宣揚的是要忠君,要視封建等級制度為天經地義。他的義學能夠起到麻醉人民的作用,有利于清王朝統治的穩定。
后來人竟然把一個腐朽王朝對武訓的嘉獎當作榮耀,這種“思想混亂達到了何等的程度!”
武訓的義學不能使人民擺脫受奴役的地位,也不能挽救必然要滅亡的清王朝。嘉獎他的那個階級被人民打倒了,他的義學所宣揚的封建文化同樣被打倒了。
但是,沒能認清武訓的義學實質的人是如此之多。他們不能用歷史的、階級的眼光去看待武訓其人其事,他們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武訓省吃儉用,積累錢財(相當一部分是剝削所得)為他人辦事。竟有人糊涂到認為武訓是在為人民服務。他辦的義學給人民帶來益處了嗎?義學中只認識字,卻一腦子封建思想的孩子能夠為人民服務嗎?評價歷史人物,不是應該以歷史的、階級的觀點來進行嗎?
有人會說,武訓用錢辦義學,不比那些只把錢用于個人享受的統治階級強?從這個角度看的話,武訓是一個慈善家。但僅僅一個慈善家,并且是一個為反動統治者服務的慈善家,值得人們這樣贊揚嗎?蔡元培、黃炎培、李公仆;蔣介石、汪精衛、戴季陶;馮玉祥、張學良、韓復渠;梁啟超、陶行知、郁達夫等,都曾給予武訓極高的評價。在這些評價中,看不到任何歷史的、階級的分析,只有籠統的贊美。大致的意思有這些:自己省吃儉用辦義學;推廣平民教育,——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國民黨統治區物價飛漲,教育經費緊張,陶行知就號召大家做“集體的武訓”,艱苦辦學。陶行知當時所思所想的不是推翻導致物價飛漲的國民黨反動統治,竟然是為政府排憂解難,讓老百姓自己出資辦教育,難怪蔣介石也要大力贊揚武訓。
直到一九五一年,毛主席發表了《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后,人們才開始正確地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評價武訓。武訓其人其事的本質才被人們意識到。
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封建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人們的頭腦中。而馬克思主義直到二十世紀才傳入中國,解放前它的宣傳范圍和深度又極其有限,所以人們不能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評價事物,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對武訓的錯誤評價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四)武訓能否稱得上教育家
武訓被很多人稱作“平民教育家”。這是否名符其實呢?
武訓的文化程度:不識字。武訓恐怕是古今中外唯一一個不識字卻被某些人稱作教育家的人。
武訓的教育理論:窮人受壓迫的原因是不識字。
武訓的學校管理方法:不斷給教師和學生下跪,“讀書不用功,回家無臉見父兄。”不知道他是否說過讀書可以報國之類的話。不過,這里的國是“清政府”。
武訓的業績:辦了三所義學。一個人只要捐錢辦上幾所學校就可以稱為教育家嗎?
(五)兩種學校的對比
下面是兩段摘錄,摘自《老解放區教育工作回憶錄》(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4月第一版)。
蘇中四分區教育改進會宣言
蘇中四分區教育改進會成立了。
教育為什么要改進?
我們回答是:因為舊教育有了毛病。
舊教育有了什么毛病?
我們的回答是:舊教育服務于舊中國的舊政治,它拖住社會不使它進步,違反民主,不使它實現,破壞團結,不使它發展,妨礙抗戰,不使它貫徹,這在今天,就有大后方的封建的特務的教育,淪陷區的奴化的殖民地的教育,這是一股妖風,……讓它猖狂下去,就有亡國滅種的危險。我們這兒是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是自由民主的新中國,我們這里的新教育要服務于新政治,要服務于新政治,我們就要清算原來殘存在這地方的舊思想,并嚴密防杜這種思想從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竄入。
怎樣來進行改造?
我們的回答是:舊中國沒有明天,正在沒落,一定要給以致命的打擊與徹底的破壞。但舊教育中也有不違背民族利益的進步因素,這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有從舊教育倉庫中發掘出來加以接收、改造的責任,這就叫做批判的接受舊教育。服務于新政治的新民主主義教育,絕不同于舊教育,它是以戰斗的姿態出現,為抗戰建國服務,在根據地更服務于反“清剿”反“清鄉”的斗爭,它要在同一切困難與障礙的斗爭中前進,它要在克服自己的錯誤與弱點中前進,(這)是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本歷史書上所不曾有過的,是開天辟地的大事業,從事這種工作的,每一個都是盤古氏,我們要盡力的去研究與建設,這就叫做以自由研究的精神,來從事新民主主義的教育的創造與建設。
我們的組織怎樣?
我們的回答是:這是教育界同人的志愿組織,我們歡迎一切擁護新民主主義,熱心教育改進事業的同人參加,我們不勉強教育界所有同人都參加我們的組織,但是我們要團結同人為實現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而奮斗。
我們這改進會,成立在國際局勢空前有利,而蘇中四分區反清鄉斗爭空前緊張之際,我們希望這是文化上新筑的一個堡壘,能有力的站住一個陣角,向敵人不斷進擊!
現在是冬天,冬天來了,春天就不會遠,希望在全分區教育同人熱心幫助與響應之下開出燦爛的花來!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
老區泰縣的民辦小學
張正嶼
一九四六的春天,蘇皖邊區在淮陰召開了宣教大會。在這次大會上,對教育工作提出了發展民辦教育事業的方針。這就是發動群眾,興辦學校,普及教育;主要是發展民辦小學,普及小學教育。這個方針是符合當時客觀形勢發展的需要和群眾的需求的,……
在一九四八年春季的幾個月里,泰縣全縣辦起民辦小學三百五十九所,入學兒童達到一萬四千九百多人;
……特別是那些簡陋的民小,……但有它的優點:首先,它使用新教材,堅持新民主主義的教育內容;其次,……便于群眾子女就近入學,普及教育。……
民辦小學的師資從哪里來?這有兩個來源:一部分是原有公辦小學的教師。他們經過解放戰爭和土改運動的鍛煉,思想立場和工作能力都較好,……另一部分是農民群眾自己選拔的新教師。……推薦的教師,須征得校委會和家長的同意再任用。這種教師任用辦法的好處是可以密切師群關系,……
民辦小學經費的解決辦法,主要是依靠輪飯(即教師由學生家庭輪流供膳)和收學糧。……這樣做,教師生活可以基本上保持當地中農生活的水平,也大體上適合群眾的負擔能力。……此外,政府還撥出一批經費來支持民辦教育事業,這叫做“民辦公助”。……
民辦小學都必須使用政府編印的課本,這是一條原則。……
……有些偏僻農村的單班民小,群眾不習慣星期日制度,就不放假,讓學生到校復習功課,……
……校委會……多數成員是學生家長。……
……有一份總結報告中他們這樣寫道:
……
三、我們的工作方針必須與群眾的要求相適應。……
……
五、方式方法可以靈活,原則問題不可遷就。比方,兩個緊鄰的村子,群眾愿意合辦一校,就不必機械于村村辦學;群眾不喜歡孩子多跳舞活動,我們就可以少做活動,但如果他們要教古書、體罰兒童,那就得給以耐心說服,不能隨便遵行。
……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始終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
以上兩篇摘錄,可以和武訓的義學比比。
(六)武訓為什么會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復活
寫這篇文章的緣由是最近在網上看到有人打算拍攝電視劇《武訓大傳》,順便又看了幾篇關于武訓的文章,有些人是要把武訓當作偶像再次樹立起來。這讓人深思,為什么已經被批倒的武訓能夠再次受到人們的吹捧呢?稍加思索,這事情就容易理解了。每個時代都有符合這個時代的經濟基礎的文化,在目前的中國主流文化中,武訓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成功人士。
武訓經過個人奮斗,獲得了聲望和財富,得到了全國最有權勢的皇帝的認可。這不正是當代人夢寐以求的人生最高境界嗎?
從當代主流文化來看,武訓是怎樣獲得財富的已不再重要。在行乞和給人打工的過程中,他常常向地主階級卑躬屈膝地獻媚,以獲得賞錢,毫無窮人的骨氣。但在當代人看來,這或許恰恰是武訓讓人敬佩之處,有人會說這叫忍辱負重,為了達到目標而堅韌不撥,一定還會拿韓信受胯下之辱一事來作比。韓信受胯下之辱是否值得贊揚有待商榷。但武訓向把自己氣得口吐白沫、并且仍在欺壓他的階級獻媚,這難道值得贊揚嗎?不過,在當代,人們是不看重過程了,而只看重結果,什么結果呢?那就是名利。名利成了判斷一個人人生價值的唯一標準。所謂的“笑貧不笑娼”是也!
一個人只要有錢或者有名,不管這是怎樣得來的,都會成為當代人艷羨的對象。而武訓正是這樣的人。
第二,武訓的事業是否有利于人民也不再重要,只要這種事業能為他帶來金錢和聲望。
這就是當代中國的主流文化。
你放眼看看社會上混的人物,不都是和武訓類似嗎?為了名利不擇手段,只要有名有利,殺人放火、出賣祖國都在所不惜。這幾天的新聞上,又聽到有大橋垮了,煤礦塌了,人民的生命正在被踐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