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在改革問題上的一個西方意識形態陷阱
中國前期有過一個反思改革的小高潮出現,期間還出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即某些人拿出一頂“反改革”的帽子瘋狂地向反思改革的人進行大派發,一時的景象很有些緊張和壯觀。
在這里人們不妨從反思改革的人所發表的言論,來反過來看看那些囂張地揮舞著“反改革”帽子的人所堅持的到底是怎樣的改革觀,這將促使人們能夠將反思改革的工作進行的更為細致、深入和深刻。
反思改革的幾個主要方面的問題,一是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問題,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還是堅持新自由主義;二是所有制的問題,是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還是堅持通過擴大私有化確立私有制的主體地位;三是市場化的問題,是堅持把握宏觀規劃下的適度競爭的市場機制,還是堅持完全放任自流的極度地殘酷相互廝殺的泛市場自由化。
反思改革還有,對于改革中出現的貪污腐敗、兩極分化、壟斷企業監控薄弱、社會不穩定現象等有所加劇擴大的問題,追究助長這些問題擴大化的根源,歸根到底就是私有化和泛市場化。
由此人們反過來觀察那些作出嚇人的架勢揮舞“反改革”帽子的人,就可以看出這些人所謂的“改革”是些什么東西了。而其中還有這樣一個甚為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這些人所鼓吹推崇的私有化和泛市場化,明明起到了助長貪污腐敗現象猖獗的作用,而這些人竟然搖身一變又喊起了“反腐敗”的口號。這種現象難道不有趣嗎?一邊助推腐敗現象,一邊又喊反腐敗。莫非這些人助長腐敗現象的用意,就在于制造反腐敗的借口嗎?那么,這些人所謂的反腐敗的用意又何在呢?觀察前蘇聯解體后的一些原加盟國內出現的各種所謂“顏色革命”現象,人們就可以發現,制造社會政治動蕩政權更迭的一個常用的口號恰恰就是所謂的“反腐敗”。這是不是就是其中的隱秘所在呢?
由此人們是否已經感覺到其中好像隱含著什么東西呢?
不錯,的確有某種勢力在給中國的改革制造陷阱,尤其是在改革思路上制造一個西方意識形態的陷阱。
這個陷阱簡單地來說就是,某些人反復宣傳和暗示,把改革與資本主義化等同起來,其核心就是私有化。在這種意識形態誤導和牽引下,就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就是對于中央提出任何政策,都往私有化上面靠,向私有化這個方向解釋,好像不作這樣的解釋,就不是改革,而是反改革了。在這樣一種現象中,有的人是無意中被人牽著鼻子在走,而有的人則根本就是別有用心有意地在這么做。
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那么就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提出改革的鄧小平反而成了一位反改革的人了。大家都知道,在改革啟動之后,尤其是進入八十年代后,鄧小平是反復強調要重視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并對由西方勢力做后臺策動的政治政變動亂給以了堅決徹底地打擊,瓦解了西方企圖顛覆分裂中國的陰謀。隨之而來的蘇聯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解體為此做了注腳。西方本以為中國是社會主義陣營的薄弱環節,而企圖首先搞垮中國,但被鄧小平擊退了。
而從辯證法的角度來說,鄧小平的確是既提倡改革又反對改革的人。鄧小平明確提出過,要警惕那些打著改革旗號而行資本主義化之實的問題。鄧小平提倡的是堅持完善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而反對的是搞資本主義化的改革,這是非常明確的。當然,人們也看到,一些從事實際工作的領導進行改革的具體的操作者們并未完全領會、理解、落實鄧小平的指示精神實質,而在一定程度上放縱了資本主義化的泛濫,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西方所設計的意識形態陷阱的確蒙蔽了很多人,并對改革中的資本主義化現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就相當于是西方給中國的改革制定了標準,即,凡是資本主義化的改革就是好改革,而堅持社會主義的改革就是壞改革。在這個過程中,西方還鼓吹所謂的“民主、自由、人道”之類的空洞的概念來束縛社會主義國家專政機器的作用,捆住人民專政的手腳,而放任資本家及其吹鼓手們猖獗囂張跋扈。
在反思改革的人群中,有一些人的確表現出一種盲目地反對改革的情緒,就其實質來說,其實就是中了西方所設計的這個意識形態陷阱。
對改革方向和路線的把握,到底是掌握在對手的手中,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將最終決定中國改革的命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