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十頌紅軍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

佚名 · 2006-07-27 · 來源:北京日報 / 新華網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十頌紅軍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

2006年07月26日 13:27:17  來源:北京日報 / 新華網

編者按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紅軍長征譜寫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英雄史詩。"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紅軍在長征中表現出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歌頌和學習。昔日,一首《十送紅軍》唱出了人民對紅軍的深情;今天,三位長征研究者以《十頌紅軍》為題,從十個方面解讀、歌頌了紅軍的長征精神。

…………………………………………………

一頌:"革命理想高于天"

1935年9月,紅25軍長征先期到達陜北,與陜甘根據地的紅26、紅27軍會師。圖為會師的情景。

長征路上最困難的時候,紅軍講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一個被俘的國民黨軍官感慨地對紅軍說,"你們真是有主義的啊!"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被迫長征。紅軍處于無根據地作戰的困境,天上有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上有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自然條件極其惡劣;黨內受"左"傾機會主義錯誤思想的嚴重影響;長征初期,"落腳點"不明確,湘江之戰損失慘重。那么,是什么力量鼓舞和推動著英勇的紅軍將士克服困難,勇往直前?是"一切為了蘇維埃","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信念。在長征途中最困難的時候,紅軍講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紅軍到達陜北之后,連打了幾個漂亮仗,給前來"圍剿"的東北軍以沉重打擊。被俘的東北軍軍官看到紅軍中的老人、婦女和兒童,非常驚嘆和佩服,說:"你們真是有主義的啊……難道徐特立、林祖涵先生,鄧穎超、蔡暢等女士都是因為沒有飯吃才來的嗎?"一方面軍干部楊定華自豪地寫道:"紅軍隊伍中不僅有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還有許多留德、留法的工程師和化學家。若是共產黨是靠欺騙的話,怎么能使這些有才華的文學家隨著紅軍過這樣艱難困苦的生活呢?他們的確是自動放棄了富裕瀟灑的生活,他們的革命人生觀是確定了的,他們對于人類解放的事業,是抱定了宗旨的。"

二頌:不怕犧牲、不畏艱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在過草地艱苦的日子里,蔡暢用法文為大家演唱《馬賽曲》

長征中犧牲的人是難以統計的。過雪山時高寒缺氧,經常有人坐下就起不來了;有的戰士還要用擔架抬人,其負重更難以承受;有的人為背戰友而自己倒下。過草地時,有的人為救助陷入泥沼的戰友,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在過草地那段最艱苦的日子里,紅軍中依然保持著樂觀的精神。例如,宿營的時候,大家高聲要求蔡暢同志唱歌。蔡大姐笑著站起來,為大家用法文演唱《馬賽曲》。她的鏗鏘有力的歌聲感動著每一個聽眾。毛澤東提議文學家成仿吾講故事,成仿吾從容談起他早年的文學經歷,講述了他參加紅軍的經過。紅軍戰士聚精會神地聽著,仿佛是在課堂而不是在潮濕寒冷的草地上。

三頌:同甘共苦、團結互助

鄧小平幾十年后對子女說:"過了雪山后,傅鐘送了我三件寶"

紅一方面軍在翻越雪山后與紅四方面軍會合時,長途跋涉的一方面軍的干部戰士幾乎都是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紅四方面軍準備了大量的糧食、衣物,熱情地迎接一方面軍。當時任中共中央秘書長的鄧小平也親身感受到了戰友的情誼。過雪山的時候,鄧小平的馬死了,只能徒步行軍,會師后見到了留法勤工儉學時的老戰友、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傅鐘。傅鐘慷慨地送給鄧小平一匹馬和衣服、食品。鄧小平幾十年后還念念不忘地對子女們說:"過了雪山后,傅鐘送了我三件寶:一匹馬、一件皮大衣、一包牛肉干。這三樣東西可真是頂了大事呀!"

1936年6月,賀龍、任弼時的紅二、六軍團與四方面軍會師于甘孜。來自湘西的紅軍每個人都領到一件毛衣或一雙毛襪子。指導員說:"這是四方面軍慰勞我們的。人家怕我們到草地受凍,全軍上下幾天幾晚沒睡覺,剪羊毛、洗凈,捻成細細的毛線,又一針一針織成的。"紅四方面軍對一、二方面軍部隊的接濟和支援,使他們得到充分的休整,恢復體力,補充給養,對走完以后的長征路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川西高原地廣人稀,糧食短缺。饑餓和體質的衰弱是紅軍過草地嚴重減員的重要原因。在糧食就是生命的時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的干部發揚了互助精神。羅榮桓慷慨地捐出一些油麥粉,賈拓夫捐出牛肉粉,莫休湊上一點鹽,大家動手煮了一面盆面疙瘩,飽吃了一頓盛餐。草地宿營潮濕寒冷,沒有篝火是很難熬過漫漫長夜的。第二天行軍,莫休把糧食袋和裝備全背在身上,徒步行軍,卻在馬背上捆了兩捆干柴,就是為了讓戰友烤火度過夜晚。在陰雨的夜晚,大家頂著一塊油布,背靠背坐著,用體溫共同度過寒冷的長夜。在苦難中,人的靈魂得到升華。這種友誼和溫暖,鼓勵和支撐著身體衰弱的干部戰士走出草地,完成了國民黨軍無法想象的壯舉。

四頌: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英雄史詩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說過,長征是"一次體現出堅忍不拔精神的驚人業績"

長征的勝利,大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國際威望。1935年8月,在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上,季米特洛夫聽了中國共產黨代表團介紹紅軍長征勝利的消息后,高度評價紅軍長征和革命斗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意義。

斯諾在其《紅星照耀中國》中寫道:長征是一次"可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遠征",是一部"無與倫比的現代史詩"。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曾說過,長征是"一次體現出堅忍不拔精神的驚人業績。"上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重訪長征路,寫下了轟動世界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他寫道:在過去的20世紀里,"沒有什么比長征更令人神往和更為深遠地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人類歷史上那些激動人心的史詩,如《圣經》中摩西帶領信眾的出埃及記、西方歷史書里的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拿破侖的莫斯科遠征等,它們都無法與紅軍的長征相比。所以,"紅軍的長征,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

毛澤東在結束長征后的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曾經說過:"講到長征,請問有什么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

五頌:逆境中的崛起

毛澤東曾經風趣地說:不是我們愿意走兩萬五千里,是蔣委員長強迫我們走的。結果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陜北

長征確實是被迫進行的。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中共中央做出了戰略轉移的決定。當時考慮的是向湘鄂西蘇區靠攏,誰也沒想到會走那么遠。毛澤東曾經風趣地說:不是我們愿意走兩萬五千里,誰也不愿意丟掉江西根據地。是蔣委員長強迫我們走的。結果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陜北。革命老人董必武回憶:"我們向陜甘前進,還是到川西后才決定的。假使在出發前就知道要走兩萬五千里的程途,要經過十三個月的時間,要通過無人跡無糧食的地區,如此等類,當時不知將作何感想。是不是同樣的堅決想隨軍出發呢?這都不能懸揣。但在長途中遇到一切天然的人為的困難,不曾令我絲毫沮喪過,同著大家一齊克服過了。"

在踏上征程的時候,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因為沒想走遠,就把所有的家當都帶上了。1934年11月的湘江之戰,紅軍將士以血肉之軀頑強阻擊兩面夾攻的國民黨軍隊幾個晝夜。今天看起來并不寬闊的湘江上游,竟成了紅軍遭受最嚴重損失的地方。紅軍的命運是千鈞一發,中國革命到了最危急的關頭。如何挽救紅軍,擺脫全軍覆沒的危險?毛澤東等人做出果斷的抉擇。在接連舉行的通道、黎平和遵義會議中,中共中央決定:放棄原來去湘西的計劃,在黔北創建新的根據地。

六頌:高明的戰略戰術

長征中,紅軍在軍閥的夾擊下巧妙地周旋,打不贏就走;沒有把握的仗,斷然不打,不硬充好漢

遵義會議后,紅軍開始新的行軍,但與以前不同的是:紅軍不是在"左"傾機會主義領導下那樣硬拼硬打,而是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機動靈活地與敵人周旋。今天看長征地圖,"四渡赤水"依然讓很多人理不清頭緒。紅軍在赤水河兩岸過來過去,大家都不理解毛澤東為什么要走"弓背路"。其實這是毛澤東高明的戰略戰術--打不贏就走。

二十年前,一位軍事歷史學者曾賦予長征一個新的命題--"偉大的戰略退卻"。當時很少有人能夠接受這個觀點。因為我們在電影上看到的紅軍形象都是高舉著紅旗前進的,而退卻就很容易和逃跑聯系在一起,被視為怯懦的表現。但是毛澤東不這樣認為,他歷來主張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紅軍在長征前期打了許多惡仗,長途行軍得不到休息,干部戰士已經筋疲力盡。如果再與國民黨軍硬拼,紅軍難免遭受更嚴重的損失。雖然犧牲得英勇壯烈,但是革命事業也將不復存在。所以,關鍵不是如何犧牲,而是如何生存。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指出:"不要幻想有進無退的戰爭,不要震驚于領土和軍事后方的暫時的流動,不要企圖建立長時期的具體計劃。把我們的思想、工作適應于情況,準備坐下,又準備走路,不要把干糧袋丟掉了。只有在現在的流動生活中努力,才能爭取將來的比較地不流動,才能爭取最后的穩定。"

長征中,紅軍開始在軍閥的夾擊下巧妙地周旋。當黔軍圍上來時,紅軍就到赤水北岸,進入四川境內。而當川軍壓下來時,紅軍又轉到赤水南岸。軍閥的原則是保地盤,只要紅軍離開,就不必拼死追趕。這就給了紅軍求生的間隙。在川黔滇三省的邊緣,紅軍避開大道,行進在崇山峻嶺之中,用毛澤東的話說,走的是"連腳都不容易走的路"。國民黨中央軍的卡車失去了作用,只好徒步翻山越嶺,跟在紅軍后面叫苦不迭。原先不服毛澤東的洋顧問李德也不得不承認,紅軍雖然行軍十分艱苦,但把握了主動權,部隊士氣和紀律保持的相當好,完全改變了長征初期那種被國民黨軍攆著跑的被動局面。

走是為了生存。沒有把握的仗,斷然不打,不硬充好漢。但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時候,紅軍的英勇也是驚人的。

中央紅軍翻過雪山與四方面軍會師后,紅軍暫時得到了安定。國民黨軍隊扼守山口要道,企圖把紅軍困死在川西北荒涼的高原上。領導紅四方面軍的張國燾對革命前途作了悲觀的估計,他希望就地建立根據地,而毛澤東和中央則提出了北上建立川陜甘根據地的方針。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紅軍的生存究竟為了什么目的?毛澤東知道以紅軍目前的實力,不能與國民黨硬拼。但是聽從張國燾的意見,在這荒涼的地區長住下去,同樣是沒有前途的。毛澤東對總參謀長劉伯承說:"我總想,這個根據地要在黃河以東,不能在黃河以西,這樣才好和群眾結合。"這是一個卓越的預見。后來劉伯承元帥回憶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毛主席說:唯物主義徹頭徹尾,徹里徹外,徹始徹終,就是領導群眾斗爭。他說:'我提出一個問題:中國共產黨有存在之必要,你不給群眾辦好事,不領導群眾斗爭,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嘛。'根據地放在河東,以后抗日東進,就看出主席這個思想來了。"

中央堅持北上方針,帶領右路軍通過茫茫草地。這時,張國燾不同意北上,要右路軍南下。毛澤東意識到"南下是絕路",一方面軍在夜間脫離紅四方面軍單獨北上。當時看來這是一個很冒險的決定,一萬紅軍脫離八萬紅軍北上,能有什么前途?毛澤東也承認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到哈達鋪,在報紙上意外發現了陜北有劉志丹的根據地,毛澤東立即決定向陜北進軍,為長征找到了最后的落腳點。是運氣嗎?不完全是。如果毛澤東沒有堅定的信念,要在北方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陜北的機會也無從談起。而四方面軍的南下遭到川軍的頑強阻擊。軍閥們為了保住自己的地盤,一改以往消極的態度,居然團結起來和紅軍拼死作戰了。在經歷挫折之后,四方面軍干部戰士才體會到中央的正確方針,再次北上。但是他們經歷了三次過雪山草地的痛苦,付出的犧牲和代價都遠比紅一方面軍大得多。

七頌:黨內民主的典范

紅二方面軍長征帶到陜北的唯一一門山炮

張聞天等在會議上做了自我批評;會后,毛澤東曾風趣地說,洛甫同志是"開明君主"

長征中,廣大黨員干部和紅軍將士心憂于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連續失利,以致紅軍幾乎瀕于絕境,將之與前幾次反"圍剿"的勝利相比較,他們開始覺悟到這是排斥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的結果,于是在黨內和部隊中滋長了懷疑和不滿的情緒,最終產生了強烈要求改變"左"傾領導的要求,這種情緒到湘江戰役后達到了頂點,當時毛澤東的主張也得到了周恩來、朱德、王稼祥、張聞天等的支持,并且在黎平會議上采納了毛澤東提出的向川黔邊而不是在敵軍重兵設防的湘西行進的意見。

嚴峻的形勢逼迫中國共產黨人必須進行一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反省,人們開始認識到,導致中國革命處于絕境的,就是中國革命還沒有獨立自主,黨內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盛行,即馬克思主義教條化、蘇聯經驗神圣化的傾向十分嚴重,當務之急,就是排除思想禁錮和障礙。于是,在革命生死攸關的長征途中,順乎黨心、軍心,及時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了有毛澤東參加的新的領導核心,而這個小組是當時全黨全軍最重要的領導機構,這表明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新的中央領導核心已經初步形成,"左"傾錯誤得到了糾正。

遵義會議也是黨的歷史上實行黨內民主的光輝典范,張聞天等在會議上做了自我批評,此后遵義會議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張聞天還一直擔任了黨的總書記的職務,他與毛澤東等的精誠合作也體現了黨內高度的團結,毛澤東曾風趣地說,洛甫同志是"開明君主"。后來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又特別"聲明":"沒有這些同志以及其他很多同志--反'左'傾路線的一切同志,包括第三次'左'傾路線錯誤中的很重要的某些同志,沒有他們的贊助,遵義會議的成功是不可能的。"他還說:"遵義會議是一個關鍵,對中國革命的影響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沒有洛甫、王稼祥兩位同志從第三次'左'傾路線分化出來,就不可能開好遵義會議。"

如果說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的一個標志,那么這個標志主要就表現在中國共產黨終于有了一個通曉中國革命實際、善于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成熟的領導核心,即列寧所說的"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被選出擔任重要職務而稱為領袖的人們所組成的比較穩定的集體"。

八頌:模范執行民族政策的仁義之師

長征途中宣傳并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贏得了各少數民族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長征途中,紅軍經過了十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和雜居地區。其中紅一、紅二方面軍在黔、滇、川、康等省經過的少數民族地區最多,紅四方面軍在少數民族地區停留的時間最長。由于少數民族群眾對共產黨和紅軍不了解,再加上國民黨和當地封建勢力的欺騙宣傳,不少少數民族群眾對共產黨和紅軍存在著懷疑和恐懼情緒。因此,宣傳并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進而贏得各少數民族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是關系到紅軍能否戰勝困難,順利實現戰略轉移的重要任務。紅軍所到之處,努力加強與上層首領人物的團結,通過他們去爭取更廣大的少數民族群眾;宣傳黨的宗教政策,尊重民族信仰;注重培養少數民族干部,使其成為黨和紅軍同少數民族人民保持聯系的橋梁,成為黨的紅軍開展工作的骨干;嚴格執行秋毫無犯的群眾紀律,切實維護群眾利益。

在安順場,發生了這樣一件事:紅一方面軍先遣隊的工兵連在行進途中,被不明真相的彝族同胞包圍,槍被繳,衣服被扒光。全連干部戰士牢記上級指示,面對少數民族兄弟的誤解,忍辱負重,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搶不開槍,模范地執行了黨的民族政策。紅軍到達藏族群眾居住的毛爾蓋時,盡管天氣寒冷,但卻堅持露宿野外,絲毫不侵犯群眾利益;雖然缺少糧食,群眾地里長滿了即將成熟的豌豆、青稞,卻寧可挖野菜也不動群眾的一粒糧食,使少數民族群眾對紅軍有了新的了解。紅軍先遣支隊司令員劉伯承與沽雞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并幫助成立"中國夷(彝)民紅軍沽雞支隊",使紅軍僅用了短短的兩天時間就順利通過彝族地區,出其不意地占領安順場渡口,為搶渡大渡河贏得了時間。紅軍以鐵的紀律和實際行動宣傳了黨的主張和政策,贏得了沿途各少數民族的支持和贊譽。

九頌:長征成了考驗人意志的一個符號

"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

關于長征,有這樣一些粗略的統計數字:中央紅軍,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決戰,有235天用于白天行軍,有18天用于夜行軍;整個長征途中,紅軍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軍37公里;共翻越了18條山脈,其中5條山脈終年積雪;渡過了24條河流;穿越了11個省;占領過大小62個城市;突破了10個地方軍閥的封鎖包圍;經過了6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紅一方面軍,從瑞金出發時有8.6萬人,到達陜北時僅剩6500人,平均每行進1公里就有3至4位戰士壯烈犧牲。紅二方面軍途經10個省92縣,攻占縣城92座。紅四方面軍三過草地,犧牲極重。

在美國女作家、女記者史沫特萊的筆下,紅軍長征曾進入了這樣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地帶:"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區的高地上,一望無垠,廣袤達數百英里,全是沒有路的沼澤地帶。走了一天又一天,極目四顧,紅軍所看到的,除了無邊無際的野草外,沒有別的東西,而野草下面則是渾水深達數英尺的沼澤。死草堆上又長出了大片野草,誰也說不上是不是幾百年來就如此。大樹小樹一概沒有,看不到鳥類飛翔,聽不到蟲聲唧唧,甚至連一塊石頭都找不到。這里什么東西都沒有,只有無邊無際的野草,夏天任憑狂風暴雨沖打,冬天任憑大雪覆蓋。天空永遠密布烏云,把大地襯托成灰暗而陰沉的地獄。"(《偉大的道路》)這不是虛構,如人所知,走出這一草地的,正是那一支衣服襤褸不堪、身體瘦得只有骨頭架子的紅軍,然而它又正是世界歷史上那最頑強的部隊,以至于這支部隊的統帥毛澤東在長征經過婁山關時,被山勢的雄渾和紅軍將士的英勇所感染,賦詞寫道:"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在長征勝利結束后,他又用史詩般的語言寫道:"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正因為長征的艱苦,后來作為一個歷史名詞,它也成為考驗人的意志的一個符號,所謂"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后來,毛澤東在黨的"七大"講話時說:"從古以來,中國沒有一個集團,像共產黨一樣,不惜犧牲一切,犧牲多少人,干這樣的大事。"

十頌:紅軍走到哪里,其精神就感動著哪里的人

張學良感慨道:"我們都是帶兵的,這萬里長征,你們誰能帶?誰能把隊伍帶成這個樣子,帶得都跟你走?"

1934年10月,紅六軍團在貴州黃平縣境內行軍時,突然遇到一位外國傳教士薄復禮。紅軍抓住了他,準備讓教會拿錢來贖。起初,雙方的態度是敵對的。后來,一個偶然事件使薄復禮改變了對紅軍的看法。在教堂,紅軍找到一張法文的貴州地圖。蕭克軍團長找到薄復禮,希望他幫助翻譯一下。薄復禮看著蕭克,"他只有25歲,是一個熱情奔放、生氣勃勃的領導者。一雙明亮的大眼睛閃閃發光,充滿了信心和力量。在艱辛曲折的旅途中,他不屈不撓。"蕭克的魅力折服了這個傳教士,他們工作了大半夜,邊干邊聊。不久,薄復禮被紅軍釋放,回到英國。后來,他在晚年撰寫回憶錄時,對紅軍長征作了如實的記錄。

1936年2月,紅二、六軍團長征到貴州畢節,在那里向老百姓宣傳北上抗日。當地有位開明紳士周素園,年近六旬,親身經歷了舊中國的動蕩和黑暗,報國之心一直沒有實現。王震和夏曦登門拜訪,看到他家里有很多馬列主義書籍。周先生說自己研究馬克思主義十年了,相信馬克思主義、共產黨和紅軍。紅軍請他當貴州抗日救國軍司令,他欣然同意。發展了1000人,跟紅軍北上。到云南境內后,紅軍前有云南軍閥龍云、孫渡堵截,后有國民黨中央軍追趕。周先生與孫渡有舊誼,就寫信給孫渡和龍云,曉以大義。龍云考慮再三,決定按兵不動,讓紅軍北上。就是這樣一位老者,憑著一顆愛國之心,與紅軍一起爬雪山、過草地,到達陜北,這件事在紅軍中傳為佳話。

丟失了東北的張學良被迫到陜北"圍剿"紅軍,開始以為紅軍不過是疲憊之師,一打就垮。沒想到榆林橋、直羅鎮連續幾次戰斗,東北軍都被紅軍打得大敗。張學良大為震驚,后來他部下的一個團長高福源被紅軍釋放回來,向他匯報了紅軍長征的經過,轉達了紅軍抗日的主張。張學良對身邊的軍長師長們感慨地說:"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途疲憊,還能擊敗東北軍,是值得深思的。我們都是帶兵的,這萬里長征,你們誰能帶?誰能把隊伍帶成這個樣子,帶得都跟你走?還不是早就帶沒了。"他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想親自了解一下共產黨和紅軍到底是些什么人。他秘密前往膚施,與周恩來舉行會談。雙方達成了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共識。當蔣介石親自到西安督催"剿共"時,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蔣介石圍困消滅紅軍的計劃破滅,國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開始。如果不是紅軍的長征精神先感化了張學良,又怎么會有后面的一系列變化呢?(劉統 郭汾陽 秦利)

作者分別為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教授、浙江大學教授、國防大學副教授。文中圖片由李曙光選自新華出版社出版的《萬水千山只等閑: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

===“紅軍”之名的由來===

1927年11月,黨在湖北領導發動黃麻起義,攻克黃安縣城,建立了工農民主政權。當地著名書法家吳蘭階寫了一副對聯,貼在縣衙的大門上,上書:“痛恨綠林兵,假稱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復黃安城,試看碧云紫氣,蒼生濟濟擁紅軍。”此后,當地群眾便把起義部隊稱為“紅軍”。同年12月發動的廣州起義正式打出了“工農紅軍”的旗幟。1928年,中共中央發布《軍事工作大綱》,明確規定:武裝“割據區所建立之軍隊,可正式定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此后,各革命根據地的革命武裝便先后奉命改稱為“紅軍”。1931年后,全國各地的革命軍隊均統一稱為“中國工農紅軍”,包括遠在東北由我黨直接領導的部分抗日武裝(1936年2月后開始改稱“抗日聯軍”)。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青木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2. 為什么批評西方的他們都“意外死亡”了?
  3.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動,迫使中國放棄毛澤東思想!
  4. 侯立虹|誰在動搖“兩個毫不動搖”?
  5. 以色列會亡國嗎?
  6. 從兩處戰火看東方和西方思維方式
  7. 司馬南:美國為什么沒能把巴基斯坦徹底拉過去?
  8. 郭松民 | 評普京年度記者會:“過度輕信”及其他
  9. 這才是最難打的戰爭,國安部門剛發出積極信號
  10. 大陸認定臺灣設置貿易壁壘,惠臺政策即將終結
  1.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2.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這是一股妖風
  5.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6.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7.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8.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痛心,反華潤人丁一多因強奸被捕,哈哈!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