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文革和改革的認識應該有一個逐步深刻的過程
簡單地說,任何社會都是由三大部分組成的,即經濟、政治和文化三個方面。任何一個處于相對穩定狀態的社會形態,這三個方面都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而不同社會形態轉換更迭的過渡階段,這三個方面則充滿更多的各種社會矛盾和斗爭,這也是正常的。也正是通過各種各樣的不同的社會矛盾的斗爭的過程中,人們將逐漸取得共識,并逐漸形成一套新的完整的有關經濟、政治和文化三個方面的社會和諧狀態。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經濟條件是非常落后的,在這種狀態下,中國走什么道路才能夠迎頭趕上發達國家,在相對短的時間內發展為一個現代化的國家,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
中國選擇一條什么樣的道路,不是自己想怎么樣就能怎么樣的,而最終決定中國選擇什么道路的是各種歷史條件的綜合的結果,也就是說最終是歷史的選擇。
歷史表明,是世界帝國主義把中國逼上社會主義道路的。
從一百多年前的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中國的有識之士就接連不斷地開始了探索中國獨立、強大和自由之路。首先就是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指導思想下,中國封建統治階級試圖利用西方的科學技術來挽救自己的統治地位,但在“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的思維下,中國沒能實現工業化的成功。還有維新運動,也在封建階級的頑固派的壓迫摧殘下失敗。對于當時的帝國主義來說,控制一個封建政府更有利于他們奴役剝削壓迫中國人民。那個時候,帝國主義是不會推動中國搞資本主義的民主運動的。
中國資產階級終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最終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政府的統治。但帝國主義再次遏止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把中國搞成了一個四分五裂,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后來雖然國民黨形式上統一了中國,但這個中國最大的買辦官僚主義階級本質上只是帝國主義在中國的走狗罷了。這個腐朽反動的買辦政府當然也不可能推動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懦弱的中國資產階級在帝國主義的淫威下,徹底喪失了領導中國革命的能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各種國內國際條件的綜合作用下,中國無產階級終于走上了革命舞臺,并成為這個舞臺的主角。最終,在無產階級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打倒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建立了新中國。
無產階級打下了江山,難道將統治權再拱手送給資產階級嗎?然后再把自己變成資產階級的奴隸嗎?然后再把自己變回被統治階級嗎?這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這也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的頭腦的共產黨所不能允許的。另一方面,根據歷史的經驗,懦弱的資產階級根本就不是國際帝國主義的對手,如果由資產階級來領導中國,中國必將再次陷入到帝國主義的淫威奴役之下。如果這樣的話,為中國革命勝利的無數犧牲的革命先烈的鮮血也就白流了。
無產階級作為領導階級,自然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難道還有其它的道路可走嗎?而且也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由人民當家做主,才能促進人民團結起來,才能煥發出人民的斗爭力量。
而當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后,帝國主義退而求其次,試圖將中國重新拖回資本主義道路,而且是軍事行動不能湊效,或不能展開時,就采取和平演變的方式試圖達到目的。為什么帝國主義害怕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呢?因為這是中國超越它們的唯一正確的道路。只要中國離開社會主義道路,帝國主義就有辦法把中國搞垮。而只要中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則等待帝國主義的只有滅亡。帝國主義的這個態度,難道不值得廣大中國人民深思嗎?
實踐已經證明,走社會主義道路,人民才會把國家當自己的大家,并為這個大家打造家底。人民群眾通過壓制自己的物質消費,全心全意推動中國的工業化革命,只用了短短的數十年的時間,就打造成了一個基本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了這個強大的自主的工業基礎,中國才真正算是自立了。中國這才得以趕上了工業革命的末班車,有了進入到世界先進國家行列的本錢。
建設社會主義國家,除了要打造強大的工業基礎之外,同時相應地還應該打造一定的社會主義政治和文化基礎。要建立體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治制度,這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要體現無產階級的領導地位,這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要體現全國各族人民平等,這就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文化方面,就必須破除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和世界觀,而樹立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和世界觀。如果說工業化是一場偉大的經濟革命的話,那么,中國在政治上文化上的偉大改造,就是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經濟、政治和文化這三大革命缺一不可,否則社會形態的轉換是不能順利成功的。
在中國完成工業體系的建立之后,就必須快速地不斷釋放工業生產力,為提高人民生活作出貢獻,這也就是改革所提出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和解放生產力的意思。改革放棄了文革中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方針,而改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這是社會發展到不同階段而采取不同的方針政策的需要。但這并不是說就完全放棄了文化思想領域的斗爭。因為“樹欲靜,而風不止”,隨著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的再次泛濫,鄧小平立刻就意識到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太軟了,而更加強調“兩手都要硬”。思想陣地,無產階級不去占領,資產階級就會去占領,尤其是對于青年學生的爭奪,意義更為重大。因為中國的未來終究是要交到他們手中的。
這也就有了后來的“三個代表思想”的出現,和現在的先進性教育的實施,這都是從政治思想上加大教育力度的體現。
有了毛澤東時代和改革開放年代為中國發展所打下的基礎和積累的經驗,現在中國終于順其自然地提出科學發展觀了。科學發展,就是按事物的規律去指導改革和建設,也只有這樣才能更順利地推動中國的發展。用科學精神和態度來指導中國的發展,而不是用什么其他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思想來指導發展。
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文化改革是一個統一有機的整體,不可偏廢,但一個總的方針就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三大改革的共性和基點,也只有這樣才能有利地共同地推動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