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有制是馬克思的“哥德巴赫猜想”嗎?
------兼復笑多網友的有關問題
我對馬克思所說的“個人所有制”這個問題與這里網友曾有過多次討論,但發過的老帖找不到了,只好再嚕里嚕嗦的重復幾句吧。我不習慣也不喜歡引經據典,這里就用我自己的話語形式直接表述了。請諒解。
1、社會主義時期的勞動者個人所有制是一個漸進、發展、逐步完善的過程。只要生產資料已經實現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勞動者共同占有),社會主義新型的個人所有制就有條件出現并存在發展。這是由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馬克思為什么在《共產黨宣言》中宣布共產黨理論的一句話表示就是“消滅私有制”?又為什么在《資本論》中提出“個人所有制”這個容易引起歧義的名詞?可能是為了針對“個人所有制”從封建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否定之否定演變的延續性而言,以此強調,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才能實現新的更高級更人道的個人所有制。資產階級攻擊社會主義剝奪個人的權益,馬克思就用重建“個人所有制”表明恰恰是社會主義才能真正保障每一個個人的權益。
2、社會主義個人所有制主要是指勞動者個人對消費資料(即產品)方面的占有,這一點恩格斯在《反杜林論》里闡述得很清楚了。無須再翻來覆去的爭論不休。左派糾纏在這個問題上鉆理論概念的牛角尖沒有多少意義,正如笑多所說,為理論而理論不是討論這個問題的目的,重要的是“個人所有制”與當前的現實有什么關系。
3、馬克思的重建個人所有制的確切定義應該是---在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即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礎上(這很重要,因為沒有這個公有制基礎,就根本無法重建社會主義個人所有制),在產品的分配方面實行真正的勞動者個人所有制!這種個人所有制表現在:
A、勞動者對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最終必須落實到分配方面。沒有分配方面的個人所有制,勞動者個體就根本無從體現對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權。從這個意義上講,分配方面的個人所有制也就是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制,即社會主義公有制。這既是同一事物(共同占有)的不同過程側面(生產四過程及其側面)的辨證的表述,又是兩個不同事物(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消費資料個人所有制)中同一性質(共同占有)的反映。
B、當勞動者個人通過合理合法的分配一旦占有產品(表現為實物和貨幣)后,這些產品就成為勞動者個人所有的財產(私人財產),并應該受法律保護。
C、由于在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勞動者個人不能把這些個人財產作為生產資料去奴役剝削別人的勞動,所以這些個人財產基本上只能作為消費資料占有使用。這是恩格斯把馬克思要重建的個人所有制歸于生活消費資料方面的原因。
D、用最通俗的大白話說,某個社會的土地、礦藏、森林、河流等(勞動對象、生產資源)和工具、機器、廠房等東西都是大家的,大家聯合在一起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協調分工合作勞動,生產出產品后,對這個勞動聯合體中每一個人按勞動貢獻的大小多少進行分配(到共產主義是按需分配),分配給你的東西就成為你自己個人的財產,只要你不把這些財產用來剝削壓迫別人,在現行社會法律和道德的范圍里,你完全可以充分自由地處置使用享受消耗屬于你個人所有的財產。
這就是馬克思的重建個人所有制的全部意義,如此而已!有些專家學者喋喋不休的板字眼,扣偏理,甚至胡說什么馬克思實質上不贊成社會主義公有制,是承認或贊成社會主義搞個人所有制即私有制的,這完全是強詞奪理!出現這種情況的關鍵在政治立場---站在無產階級和廣大普通勞動群眾的利益立場上,是不難理解馬克思的;站在剝削階級的角度利益上,也許將永遠鉆不出這個所有制“哥德巴赫”之謎的牛角尖!
當然,笑多網友這次重提這個舊題,意為“希望能把討論引導到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復辟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問題上來。”對此,我認為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對此感興趣的左派網友討論討論也未尚不可,但無須糾纏在概念問題上喋喋不休。因為,過多糾纏概念理論對分析研究社會主義時期現實的階級斗爭等問題的作用不大,反而會讓卷進這個問題的馬列毛主義者浪費精力去考證去研究去論述個人所有制的抽象范疇理論,脫離現實的活生生的階級斗爭,脫離基層廣大工農群眾。所以我勸網友不要為概念論證涉及過多過深,還是把有限的精力多用于與現實直接有關的問題上去吧,譬如多參加強國發展等人氣很足的網壇交流辯論,多參加批判反馬克思主義右派囂張進攻的輿論斗爭,把左派有限的力量放到時代最需要的風口浪尖去進行韌性堅決的戰斗!這是我對這個問題討論的一點建議。
我過去曾經卷進過這場討論,這里再就笑多感興趣的角度談一點簡單的看法,供網友參考。
1、在階級斗爭與個人所有制的關系上,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也就是說,新個人所有制是社會主義革命這場偉大階級斗爭在生產關系方面的結果。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生產關系方面的勞動人民公有制的所有制關系,表現在分配消費領域就是新個人所有制。
2、反之,社會主義國家如果出現資本主義復辟,那么也會必然逐步逐個的消滅新個人所有制。這是無法回避的所有制逆轉現象。因為復辟的結果是生產資料私有化,甚至是最落后專制的私有化,但不管怎樣,私有化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趨勢最終是否定個人所有制的。這不僅表現在對工農勞動群眾的殘酷剝削壓迫上,也表現在市場競爭迫使小私有小生產者和資本家層出不窮的破產,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對大多數淪為雇傭勞動者的人來說,個人所有制將成為一個甜蜜遙遠的撲朔離迷的宿命式的美夢。
3、新個人所有制與舊個人所有制的本質區別是:新制的基礎是生產資料共同占有,舊制是私人占有。新制發展趨勢是受惠者越來越多,個人所有的財產越來越穩定、越來越豐富,分配越來越平等公正,個人對財產占有的數質量差別越來越平衡,個體消費形式越來越個性化多樣化;而舊制的發展趨勢則相反。
4、社會公共福利(包括所有公共設施)和社會(包括其執政者--國家)財富公共積累是個人所有制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在某個具體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都存在這種表現形式。實施這種形式的程度深度廣度長度與這個社會里的利益矛盾對立階級的力量對比及統治階級的總體綜合利益傾向有著密切的關聯。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它是一些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能表現出某種優勢強勢狀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這些國家里,舊個人所有制還沒有被資本主義徹底完全的否定,作為整體,含有一定意義上的社會主義成分的所有制元素在公共福利領域顯示其優越性,譬如一個流浪失業的無家可歸者,盡管個人直接占有的財產已經一無所有,但他還能通過公共福利措施及設施享受個人所有制的有限好處。當然。我們應當看到,這種個人所有制的發展是與一個半世紀以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巨大推進和局部勝利分不開的,它事實上已經含有某種社會主義因素。
5、人們還應該看到,由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公共福利方面的個人所有制受制于原來的舊個人所有制,并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否定舊個人所有制規律的支配,所以具有很大的不確定不穩定性,統治階級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綜合利益趨向和階級力量對比變化削弱甚至取消這種個人所有制。目前,精英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在這方面已經出現主流化傾向。一些發達福利國家減弱公共福利和國有產業私有化的呼聲塵上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6、舊個人所有制在一些富國表現出來的一定的旺盛生命力和某種優越性,其主要原因通常是:
A、因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擴張主義、全球化等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形成的存在對外嚴重剝削的寄生型食利國家。這類國家有轉移國內矛盾危機的環境條件。
B、有優越的社會政治經濟或地緣條件,或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相當長時期里基本沒有什么人口壓力。
C、保持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壟斷優勢,利用稀缺性規則產生巨大的市場附加值。
D、在統治階級內部實行相對比較完善科學的符合國情的政治經濟民主制度,經過以強勢階級意志為主導的社會選擇產生的精英統治集團有比較強優的執政能力,在保證統治階級利益的前提下,向其他階級或階層讓利,緩和階級矛盾沖突,并將政治經濟民主制度有控制的延伸至社會,有一個比較科學的社會危機和民眾情緒的轉移釋放宣泄機制。
E、法律上有一整套比較完善的保護舊個人所有制的操作性較強的體系(即法治相對成熟),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復維護被資本發展規律否定的舊個人所有制總體結構,限制惡性壟斷競爭,力圖使競爭保持在臨界范圍里。譬如對微軟公司的壟斷擴張進行有限司法制約就是一例。
7、由于私有資本貪得無厭的逐利本性,當上述原因消退或削弱時,舊個人所有制的優越性和生命力就會逐漸衰失。即使在目前,舊個人所有制也顯得殘缺不全、支離破碎。尤其對于個體來說,舊制的眷顧是很不穩定無保障的,資本主義競爭的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隨時可能降臨,使某個個體變得一無所有,社會整體總存在著一個龐大的游離于個人所有制之外的群體。而公共福利部分的個人所有制光環,也只能捉襟見肘,日見暗淡。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地球資源掠奪式的越來越大的超前透支和浪費,隨著財富分配越來越懸殊的兩極分化并由此帶來的一系列越來越嚴重的社會惡化現象(如犯罪、腐敗、黑社會化等),舊個人所有制也就名存實亡了。
8、社會主義國家出現后,新個人所有制在這些國家的土地上萌芽、成長、發展。它首先表現在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建立,國家和集體代表每個個人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同時以公共積累、公共福利和擴大再生產的方式體現個人所有制(幾乎涵蓋體制內每一公民個體),并主要以按勞分配的形式讓個人占有一定的生活消費資料(即使敵對分子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我們應該看到,這時候的新個人所有制是簡單、低級、幼稚、粗糙的,有的還帶有平均主義成分。
9、社會主義國家幾乎都是在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薄弱環節建立的,在必須迅速改變貧窮落后的總體面貌、加快工業化、壯大國家經濟力量以應對國際資本主義強大壓力的動機驅使下,這些國家的建設大政都基本上走的是公共高積累、高基建、高重工、高國防之路。因此以生活消費方面為主要體現的個人所有制勢必受到很大壓抑,而且在數質量上增長比較緩慢。特別是直接分配給個人的財富,更是嚴格控制。造成這種情況的其它主要原因還有:
A、舊社會的物質財富十分匱乏,社會總體積累很少,底子薄,人口多,百廢待興,國家建設負擔很重,不可能拿多少東西進入個體分配領域。平等地分攤到每個人頭上,就顯得少了。
B、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干部群眾對馬克思的“個人所有制”認識理解不成熟,沒有經驗,特別對“個人”一詞有顧慮,重視上層建筑、意識形態方面的建設,相對忽視了經濟基礎的進步發展完善,限制了新個人所有制的健康成長。
C、資產階級法權不同程度地存在并從正反兩個方面影響個人所有制的變化軌跡,尤其在國家機器層面上比較突出,逐步形成不同等級的既得利益階層,各個利益階層之間的矛盾沖突嚴重制約了新個人所有制的正常健康的發展。社會在與資產階級法權的關系上和各階層之間的矛盾沖突上或多或少出現了“左”和右的傾向失誤。
D、生活資料方面的生產力相對滯后,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求。體現在消費資料方面的個人所有制就顯得比較單薄了。
10、新個人所有制的不足缺陷一定程度上挫傷了人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容易讓資本主義的舊個人所有制改頭換面地趁虛而入,這一點在新自由主義中國版的改革開放觀里表現得淋漓盡致。中國的私有化進程是在新個人所有制的步步退卻中逐漸加強的(在公共福利領域尤為明顯);而私有化的擴張又對舊個人所有制的恢復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隨即這種剛剛恢復的舊個人所有制就受到了由基層官方支持的私人資本(政經聯盟是東亞東南亞國家發展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越來越猛力的沖擊(房地產商的野蠻暴力拆遷就是典型事例),而且私人資本之間的戰爭也往往是你死我活的(福州資產大鱷勾結以副局長為主的警方敗類殺死陷害另一資方的驚天大案觸目驚心的反映了這種資資戰爭的殘酷性)!
11、正因為如此,所以不光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新個人所有制受到越來越大的擠壓,就連舊個人所有制的復辟也都面臨著各方面的巨大抑迫,也就是說,小康形式的個人所有制(包括新制舊制)面對的困難和考驗是前所未有、極其復雜繁重的。中央也許已經察覺到這種情形,所以強調了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現在又提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其實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特點就是節約、和諧,要走節約型的和諧社會之路,最有效的道路就是堅持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
已經過去的幾十年和未來幾十年直至上百年是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劇烈變化的歷史時期,唯物辯證法的各個規律----否定之否定、量質互變、對立統一等規律都將在這里展現異常豐富多采的活劇,這其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以及各種階層階級之間的矛盾斗爭是極其復雜激烈的,前進中有逆流,倒退中又有進步,歷史雖然有曲折反復,但這是螺旋形的上升!個人所有制也不例外,它作為經濟基礎的一個重要主要的部分,既決定上層建筑的構成,又在上層建筑巨大反作用力下,進行不斷的解析和整合,在變化中上升前進。這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支配下的前進過程,作為馬克思主義者,必須始終堅定地站在最大多數的勞動人民的立場上,深刻正確地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應順歷史潮流,為社會主義的發展進步,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吧!(新馬2005.7.12)
===============================
恩格斯是馬克思最親密的戰友,既然他在《反杜林論》中已經非常明確地指出:“對任何一個懂得德語的人來說,這就是,公有制包括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包括產品即消費品。”那么已經離馬克思如此遙遠的你們,還要爭論什么呢?難道你們比恩格斯還要了解理解馬克思?難道恩格斯會故意歪曲馬克思的意思?
請注意!恩格斯是在批判杜林是說這個話的。當時杜林攻擊馬克思,說“馬克思先生安于他那既是個人又是公共的所有制的混沌世界,卻叫信徒們自己去解這個深奧的辯證法之謎。”(杜林原話)所以恩格斯用上述話反擊杜林!
由此可見,公有制的重點在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的重點在消費資料。它們既有非常密切的內在聯系,又是兩個有區別的事物;這是符合辨證法認識的。
我們這里有些同志很害怕私人、私有這個詞,一談到這個就與萬惡的私有制聯系在一起!這種左傾幼稚癥應該改改了!
我以為,個人所有就是私人所有,簡言之就是私有。這與私有制沒有關系,因為私有制之所以萬惡,是因為個人占有生產資料,并利用這些生產資料奴役別人的勞動!而側重在消費資料方面的個人所有制只要不把這些消費資料轉為生產資料去奴役別人的勞動,就永遠只是個人的生活資料!
要知道,即使到了共產主義,在人的生活消費方面,總還是以個人的形式出現的,人們生活的興趣、愛好、口味、感受……是豐富多采、千差萬別的。如果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限制壓抑個人生活消費的差別(即個性化),那還叫科學的社會主義嗎?!因此,消費生活資料方面的個人所有制,正是最符合人道的最科學的所有制!而且它與私有化風馬牛不相及!如果如果說在社會主義時期個人所有制還有法律方面的意義,那么到共產主義就只剩分配話語表述的意義了;因為到那時候,由于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由于人們思想精神境界的高度文明,私有這個概念就會消亡!這種各取所需的萌芽即使在當代生活中也有體現。譬如在高級自助餐廳,由于食物足夠豐富,由于整個環境氛圍的文明影響力,人們一般都會遵循三個規則:1、吃多少拿多少,盡量不浪費。2、挑自己想吃的東西吃。3、只吃不帶。這種自助餐現象,引申到共產主義,人們在消費生活方面,也會自覺遵循更高級的各取所需規則。讓勞動者個人占有自己應得的生活消費資料,這就是新個人所有制的全部意義!離開這個意義,就沒有探討這個問題的基礎。所以我請大家圍繞這個意義討論!!!(新馬2005.7.15)
===========================
笑多的主帖脫離馬克思的個人所有制范疇,弄出一個抽象的個人所有制,雖然有某種意義,但不能解決社會主義條件下的資本主義復辟問題。而且概念上的自我混亂,反而讓右派有可趁之機。我覺得還是以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概念展開討論為好!
請孤星網友仔細看我的內涵,不要糾纏在提法上。提法可以商榷。
自階級社會出現后,任何一種經濟制度,都不是客觀天然出現的制度,它總是統治階級的一種制度安排,體現了統治階級的利益,反映了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
奴隸社會的個人所有制就是以奴隸主為主體的所有制,它包括奴隸主和自由民對財產的占有,奴隸本身即使實際擁有大量的生活資料,也不能說奴隸占有財產,因為他本身就是財產,不是法律意義上的人。
封建社會的個人所有制就是以地主為主體的所有制,它包括地主、小私有農民、自由民(商人、工匠、藝人等)對財產的私人占有。
資本主義個人所有制就是以資產階級為主體的所有制,它包括資本家、地主、小私有者、自由民對財產的私人占有。但由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競爭規律必然不斷的迫使大量的原所有者破產,淪為雇傭勞動者,所以馬克思在這里用了第一個否定。
由于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與資本私人占有造成的生產無政府狀態的矛盾,促使社會向社會主義轉化,這樣社會主義的個人所有制也就否定了資本主義的個人所有制,馬克思所謂重建個人所有制是對第一個否定后的再否定。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辯證法在這里留給我們的思路很清晰,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要離開馬克思另辟奚徑呢?
我認為,笑多有意識地離開馬克思主義的有關范疇進行討論不妥,也沒有這個必要!而從你文章的內容看,也跳不出馬克思的道道,因為只要一跳出,你就陷入概念理論混亂。
我這里僅舉一例:你說“我只在論證了社會主義客觀存在的個人所有制以后,才引用了馬克思關于個人所有制的論述,說明他預見的科學性。”首先,你的所謂社會主義客觀存在的個人所有制是怎么來的?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其次,你既然引用了馬克思的論述,又肯定他的預見性,說明你還是必須借助馬克思的關于個人所有制的概念,離開馬克思的概念,根本無從談起!事實上你經常運用馬克思的有關論述,那么你的個人所有制怎么又和馬克思的論述是兩回事呢?(新馬2005.7.16)
============================
這里就不摘你的原帖了。在你想澄清的幾點中,給人有越說越澄不清的感覺:
1、討論個人所有制肯定要涉及分配方式,它們都屬于生產關系(經濟基礎),相互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而個人所有制與私人所有也有著緊密關系,深入闡述個人所有制,就必須討論它的具體的表現形式,如果僅僅只說個人所有制本身的概念,對現實有什么意義呢?
2、新馬用一句話簡單地表述新制的意義,并沒有說這就是私有制,從具體占有的實際意義說,“個人所有”可以雷同“私人所有”,但從社會制度的意義說,“私人所有”決不等于“私有制”。這個“制”難道不是你強加的嗎?何況,在新馬的“讓勞動者個人占有自己應得的生活消費資料”里,可以看到個人所有制的意義,但不是“所有制”的概念。意義是指某個信息表達的內容或價值;而概念是指反映客觀事物的一般本質特征,是思維的一種基本形式。這里你又混淆概念了。再說新馬也沒有說“未來社會產品的所屬及分配的問題,與‘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是同一層次上的問題”,是你把它們拉到一個層次的嘛。另外,從表面的簡單的形象的具體的事物入手進行分析,是研究討論問題的基本方法之一,這里根本不存在什么“本末倒置”錯誤!譬如,馬克思就從層次最低的“商品”開始,分析到抽象的資本主義所有制的本質。這有什么錯?你還說“自己家里的東西不給別人用,幾千年來的財產私有制社會都是如此,用不著我們共產主義者費勁心思來“重建”。”我舉一些“私人占有”的具體的表現,也不是要“重建”這些表現,而是針對你的“私人所有就是私有制”這一怪論說的。把各種東西亂七八糟的扯在一起批判,是詭辯的方法,只能把討論引入邪路。如果你故意這樣做,以后就不能討論下去了;如果是水平差,敬請學好思維的規律最來討論吧,因為我實在陪不起這個時間精力。
3、任何決定性的事物,其作用總要落實到被決定性的事物上,才能冠之以“決定性”。譬如,路線在某個意義上是決定一切的東西。但它之所以能夠決定一切,正是必須落實到被這個路線指揮的具體執行人的行動上,否則它的所謂“決定性”是毫無意義的!你連這樣極其簡單的道理都不懂,我無話可說了!
=====================================
馬克思的個人所有制不是可以隨意揉捏的面團----答笑多網友的批評兼與秋石客商討
我的有關帖子引起激烈議論,說明這個問題有議頭。但由于大都還停留在概念提法字眼上的爭論,與我論述的內涵關系不大,故我基本不參與,一來我認為恩格斯的解釋是對的,概念問題無須再爭;二來看看不同觀點也有好處,多多少少可以吸收點養料。
看了笑多網友的答復帖,我覺得分歧主要還在對恩格斯解釋的理解不同,盡管笑多網友不想糾纏馬恩的概念,但繞來繞去,仍跳不出這個圈子。姑且這里我再繞一次吧。
1、關于經濟制度問題
我的說法是針對笑多的“社會客觀存在的經濟制度”而言的,并不是論述經濟制度的由來,也不是專門討論經濟制度問題,所以用不著說得面面俱到。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方面,我和笑多可能沒有什么不同。問題是把這些原理應用到具體問題時,可能發生了誤差。首先。我沒有說統治階級可以人為的任意安排制度,你添了“任意”和“人為”,意義就完全不同了!統治階級之所以能夠安排制度,正是由它在生產關系中的地位決定的,而它之所以能夠走上主導地位,也正是由它在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客觀先進性革命性(在上升時期)決定的。經濟制度的變化是一個歷史發展的客觀現象,但某一具體經濟制度的出現卻是統治階級安排的!因為經濟制度首先是一種上層建筑,是統治階級意識形態(意志)的反映。任何制度不可能自然而然自動產生,它總是由統治階級制定出來的。譬如,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憲法有關經濟方面的條款、勞動法、企業法,工資法、人民公社法等等總和形成的經濟體系)就是由黨、人大、政府等統治階級的代表根據統治階級的意志制定安排的,它并不是天然客觀就存在著。誠然,決定這個安排的終極原因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但制度作為一種社會安排,即使最最簡單,也是人的主觀活動(與客觀的契合是另一回事)。當它處于文本階段時,屬于上層建筑。當它進入實踐被廣泛應用時,經濟制度就成為生產關系總和(經濟基礎)的一部分,并用強大的反作用力影響生產力。它可以解放生產力,促進生產力的迅猛發展,也可以成為生產力的桎梏。因此,那種認為經濟制度是自然客觀發展變化著的,不需要由人具體安排的觀點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也違背了唯物辯證法規律。
至于意識形態與經濟制度的關系,笑多說“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是經濟制度的反映”,我以為這樣說有些片面絕對。理由:當經濟制度在實踐中已經成為生產關系的一部分融入經濟基礎時,可以這樣說。譬如,資產階級剝削合理的意識是私有制度的反映。但當經濟制度處在文本階段還沒有進入實踐時,就只能是意識形態的反映,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必須通過人的意識形態才能進入社會種種具體的制度,又經過這些制度,以滿足它的客觀變化。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就是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反映。它決不是可以任意“構建塑造”的,它體現了無產階級的“勞動價值論”、“計劃經濟論”、“公平分配論”等方方面面的經濟思想,而這些思想正是生產力革命本質的反映。
2、關于個人所有制的概念與社會主義的性質
我的關于幾個社會的個人所有制概念,是我對“個人所有制”一詞的理解而言。但這個理解不是空穴來風,它來自我對恩格斯解釋的理解。既然恩格斯肯定地說“對任何一個懂得德語的人來說,這就是,公有制包括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包括產品即消費品。”那么我只能相信恩格斯,因為我沒有理由不相信恩格斯!
你說“人們搞不清私有制與個人所有制的區別和聯系。新馬在論述個人所有制時是不是存在概念不清的問題呢?”
我不清楚你說我概念不清在哪里?如果你是指我搞不清私有制與個制(即個人所有制、下同)的區別和聯系,那么你可以仔細閱讀我的《個人所有制是馬克思的“哥德巴赫猜想”嗎?》一帖,相信會弄懂我意思的。為明確起見,我這里再用最簡單的語言表述一下:私有制是包括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制度;個制是包括產品和消費品的個人所有制度。其區別已經存在,其聯系是前者決定制約并某種意義上函蓋后者,而后者表現并落實了前者的基本性質。
你說“新馬在個人所有制前面加上“社會主義”的概念,就是概念不清的表現。” 我在論述社會主義時期的個制當然要加“社會主義”限制詞,以區別于剝削階級社會的個制,而且為省略,我還用新個制一詞。這正是概念清晰的表現。
你認為舊社會沒有個制,只有社會主義才出現了個制,這不符合歷史事實。個制不是馬克思杜撰給新社會某個所有制預設的名詞,而是對包括產品和消費品的個人占有方面的所有制的特稱。問題的關鍵在馬克思用了“重建”這個詞,所謂重建,必須是在原來就存在的事物或存在過的事物的意義上建立,否則只能是新建。馬克思在這里用否定之否定規律來解釋這種所有制的帶有延續性意義的發展,也意在用一個外表統一的詞表達這種所有制的演變,這種所有制不等于公有制、私有制,但與它們又有極其密切的有機的內在聯系。否則,馬克思根本無須在公有制之外再生發出一個個人所有制的概念,恩格斯也無須特別用“包括產品和消費品”來解釋個制了。誠然,個制在資本主義以前的簡單生產方式中,特別在自給自足的小私有制中,與私有制的實際涵義差不多,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從它“包括產品和消費品”這個特定的概念講,畢竟不能完全等同于私有制,就象它不能等同于公有制一樣。為什么?這就聯系到下面的分配和生活消費資料的問題了。
我之所以把個制與生活消費資料、分配領域結合起來,也是受恩格斯解釋的啟發。既然個制“包括產品和消費品”,那么個制的范疇就只能主要體現在社會生產過程的分配、交換和消費環節,由于恩格斯把生產資料限定在公有制(對應私有制、下同)的概念中,所以個制在分配交換消費三環節里,又只能主要體現在個人(家庭)的生活消費方面。如果不用這樣的排除分析法,根本就無法精確區別公有制和個制。雖然產品通過分配可以成為消費資料,也可以成為生產資料,但在個制里,卻主要并首先是以消費資料面貌出現的,這也成為個制的共同特征。如在奴隸社會里,奴隸的勞動產品是為了奴隸主的消費,自由民的勞動產品也是為了自己的消費,商品交換的目的也是為了消費互通有無,個制只能體現在奴隸主和自由民身上,而奴隸是沒有個制的。在封建社會,享受個制的有地主、農民、市民等,勞動產品主要是為生產資料所有者和勞動者自己的消費,再生產也是為了滿足消費力的提高。到了資本主義,自由貿易的膨脹,使產品的消費功能相對減弱,而轉化成資本擴大生產追逐利潤的功能增強,私有制與個制的區別越來越明顯,私有制的功能主要體現在生產資料占有方面,個制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占有消費資料方面,但這些功能又互相交叉滲透轉換,呈現出千姿百態,使人們很難分清什么是私有制,什么是個制。但個制的特征還是通過產品分配后的最終歸宿(消費品)體現出來了。進入社會主義后,由于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個制的產品(往往以貨幣形式)的消費品占有特性突顯,盡管有人可能會把這種占有轉化為剝削他人勞動的生產資料,但也有可能這些生產資料沒有剝削他人(當產品進入生產資料后參與剩余價值歸私人所有的剝削,可歸入私有制范圍),只是增加了占有者的財富(如個體種植養殖業、小手工業等)。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它是生產資料,仍可納入個制范圍。所以我說個制主要體現在消費資料方面,但不是一刀切。盡管如此,這些生產資料占有的最終目的還是服務于擴大占有者本身的消費。由于實現這些占有主要途徑是分配,所以我把個制與分配、生活消費資料領域結合得比較緊密。但我沒有把個制僅僅限于分配、消費領域。我主張在恩格斯的概念解釋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待。
我說“個制與私有制風馬牛不相及”是針對有人把社會主義的個制等同于私有制而言的。我認為,社會主義的新個制與私有制,雖然在特定的意義上有某種聯系(如占有形式外表上的某些相似、相互影響等),但從形式邏輯的語境說,兩者畢竟是性質不同的兩碼事!
還有,你把新個制說成“是私有制的殘余,是私有制的變種,是公有制為前提下的‘私有制’。”甚至說成資本主義復辟危險的經濟基礎。說明你還沒有理解馬克思的個人所有制內在的深刻意義。無產階級流血犧牲化了九牛二虎之力重建的個人所有制成了私有制變種,成了資本主義復辟基礎,這無論如何都說不通!個人所有制,使個人能夠擁有自由、活動和獨立的財產基礎,而這樣的財產基礎,資本主義每天都在消滅它,所以馬克思說社會主義要重建個人所有制,使每一個人(家庭)都真正擁有這樣的財產基礎!有了這樣的財產基礎,才可以讓每個人自由發展,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見《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了新個制的重建;新個制提供的物質基礎保障了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只有每個人都能夠自由發展了,才能談得上一切人的自由發展;一切人能否自由發展又是檢驗社會主義公有制科學與否的重要主要的尺度;而社會主義公有制同時又是保證促進一切人能夠自由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新個制的積極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是一種強大的社會主義能夠持續前進發展的動力機制。
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學說之所以科學,是因為馬克思始終是從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出發,考察了社會歷史發展的最基本動因!恩格斯說:“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茂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因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為基礎,……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象過去那樣做得相反。”從這個基礎出發,就可以看到人的生存生活及其發展提高(即所謂物質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存在和增長)是社會存在并發展的根本終極原因。但由于人不是抽象的,而是以一個個具體人的生活形態存在著,所有的物質精神生活(吃穿住行思玩等)是以個人或個人組合為單位發生的,個人對物質生活資料的占有是任何社會的人的存在和發展的最基本的條件;沒有個人的占有,社會的人的存在和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在原始共產主義時期,個人占有融和在共同占有中,其差別不過是吃多吃少穿暖穿冷而已。出現私有制后,個人占有差別越來越大,逐步制度化、法律化。個制一方面趨于成熟,另一方面又因兩極分化出現多層化和空白化(一部分人被邊緣或游離),隨著資本主義競爭的惡化,大部分人實際上被驅逐出個制圈,社會的人的存在和發展陷入危機(許多人被剝奪了教育、就業、參政等起碼人權),甚至連許多自然的人的生存都成了問題(無法抵御饑餓、寒冷、疾病)。馬克思為了解決這個人類危機,完整地健康地發育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滿足人的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但是這些解決、發育和滿足,不是抽象的,它們必須落實到一個個具體的人身上,必須通過聯合體中的每個人對產品和消費品的合理合法的占有才能事實上體現出來,于是,重建個人所有制就成為必然了!
社會主義的科學意義,正在于她能通過生產資料公有制的聯合勞動生產保障每一個人實際占有應得的產品和消費品,這種個人所有制保障又能激發每個人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從而促進社會主義健康地發展進步,不斷走向勝利,直至到達共產主義。不保障個人所有的實際物質利益(當然這種實際利益還體現在有比例的公共積累和越來完善的公共福利方面),公有制的好處是虛幻抽象的,人們就沒有走社會主義的積極性;但是如果不維護生產資料公有制,讓私有化橫行,讓兩極分化擴張,那么每一個人的平等公正合理合法的物質利益方面的個人所有也將沒有保障!
在社會主義所有制這個統一體中,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新個人所有制是有機聯系的一對矛盾,這對矛盾是活動變化發展著的,前者決定控制后者,但后者對前者又有很大的反作用影響力。如果這對矛盾處理不當,就會犯“左”或右的錯誤,削弱甚至破壞社會主義所有制。
我們應該看到,這對矛盾的雙方,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會發生變化,既會向對方轉化,自身也會由量變到質變,否定自己,異化成新的東西。譬如,生產資料趨向個人所有制或生活資料趨向公有制都是向對方轉化的表現。而自身的異化就更復雜了,譬如,生產資料公有制的MBO化、官僚權貴化、管理層特權化、股份制化、國家資本主義化、產權模糊化、僵固化等等;新個制的私有化、虛擬抽象化、小生產化、法權擴大化等等。只有在這種轉化或異化的情況下,公有制和新個制才會對社會主義產生消極作用,甚至成為資本主義復辟的經濟基礎。但從嚴格意義上說,它們已經不是原來的東西了。所以當它們尚未轉化或異化之前,把它們說成“私有制殘余、私有制變種、公有制前提下的私有制”是不客觀不科學的。
至于到共產主義后,個人所有制是不是還存在、會不會變化、怎么變?那是后來人的事情了!我曾設想,個制的法權形態將消亡,但個人在共產主義道德自覺習慣制約下的各取所需的實際占有還會存在!不管怎樣,每個人的自由、獨立的發展活動,必將更加豐富多采、千姿百態、愉悅快樂,更加個性化、全面化,從而組成一個千千萬萬人共同自由地發展進步的壯麗輝煌的美好社會!(新馬于2005.7.20草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