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五十年戰爭:中國人應記住什么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7月06日 09:30:59 來源:新華網
網友:徐學江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日本從1894年發動“甲午戰爭”到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對華侵略戰爭長達半個世紀。八年抗戰的勝利,是中華民族50年反日本侵略戰爭的勝利,也是鴉片戰爭后百余年抗擊外國侵略的勝利。
在紀念這一歷史性勝利的時候,我們中國人除了不忘國恥和敦促日本人反省外,更重要的是要反省我們自己,從過去不清醒的認識中清醒過來,永遠不忘歷史教訓。
一不要忘記“落后就要挨打”。
過去中國長期老大自居。日本人的侵略才使國人認識到,腐朽、落后的大國會受到先進、強盛的小國欺負。
甲午戰爭的時候,大清帝國的版圖約1150萬平方公里,而日本只不過是不到40萬平方公里的島國,清朝的人口也十幾倍于日本,資源更是無法相比,但清王朝敵不過小日本,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割地賠款。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占領東北全境。1937年“七·七”事變后,小日本更是得寸進尺,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揚言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
當然,先進、強盛的小國,侵略、奴役腐朽落后大國,并非始于日本對中國的戰爭。在那之前,鴉片戰爭中,比日本還小的大英帝國開著軍艦從西半球遠道而來,就輕易地打敗了神秘的清帝國這個龐然大物。在更早以前,同樣是這個小島國只用7000士兵就制服了比他人口、土地和財富大得不成比例的印度,統治奴役這個文明古國差不多300年。
經濟總量大,也不代表國力強。單以經濟總量算,中國在歷史上長期居于世界前列。據美國經濟史學家史迪森研究,1820年時中國的經濟總量仍占世界總量的28.7%,比英、法、印度三國總和還多,直到1860年英國才趕上中國。但這并沒能阻止英國發動鴉片戰爭。1936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同日本相比是1:0.56,同樣沒能阻止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因為經濟總量并不反映經濟質量的優劣。中國當時是農業經濟,代表那個時代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幾乎沒有,尤其是對戰爭勝負起關鍵作用的武器更是無法與人家相提并論,大刀、長矛和笨重的土炮怎能抵擋敵人的洋槍洋炮和軍艦的進攻呢?
所以,國家的強弱,主要看政治制度和生產方式先進還是落后。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再加上制度先進,經濟發達,那它無疑是強國;否則它只不過是一個外強中干的弱國,難免受欺負,甚至受小國的欺負。這是無情的歷史事實。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容易滋長妄自尊大,故步自封,輕視敵人的麻痹情緒,缺乏圖強精神和憂患意識。這一歷史教訓極其慘痛。
二不能忘記,強大的國家必須有堅強有力的政府。
兩國開戰,首先是兩國統治集團(政府)意志和膽識的較量。誰示弱誰必輸。中日五十年軍事角逐表明,清朝政府和國民黨政府(尤其是“九·一八事變”之后的幾年)表現是不及格的、令人失望的。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企圖攫取東北地區進而滅亡中國、征服亞洲野心計劃的重要一步。但蔣介石政府卻表現得比甲午戰爭時的清政府還軟弱,不敢與日本碰硬,奉行“不抵抗政策”,還惡狠狠地威嚇“侈言抗日者殺無赦”。當時日本在東北的軍力不過1.7萬人,而中國在東北留守部隊有25萬人,其中正規軍14萬,裝備也不差,結果蔣介石一聲令下,全部撤到關內。這種滅自己志氣,長敵人威風的錯誤政策導致的惡果是:日本像秋風掃落葉似的僅用4個半月就占領了128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日本本土三倍半的東北地區全境,使我3000萬同胞淪為亡國奴。從此,富饒的東北成為日本進一步進攻中國的根據地。
緊接著,1932年日本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變,把進攻矛頭直指國民黨統治的心臟。1933年攻占山海關,突破長城防線,直逼京津,中國軍隊步步后退,向日軍敞開華北大門。1937年,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展開全面對華戰爭。
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的六年歷史告訴國人,蔣介石國民黨的的屈辱退讓政策,不能換來茍安,也不能滿足企圖滅亡中國的日本侵略者的胃口,只能助長侵略者的氣焰。
“西安事變”后的歷史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政府意志的重要性。蔣介石被迫放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宣布聯合中國共產黨、實行全民抗戰,全國群情激昂,抗戰形勢迅速為之一改。接連取得平型關、臺兒莊、百團大戰等戰役的勝利,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日軍處于中國軍隊和人民群眾處處反抗的烈火之中。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中國戰場消耗著日軍總兵力的55%,陸軍總兵力的62%,使140萬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疲于奔命。
實際上,蔣介石國民黨并沒有真正實行全民抗戰,曾發動三次反共高潮,甚至做出像“皖南事變”那樣親痛仇快的事情,否則中國軍隊對日本侵略者的打擊會更沉重,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的貢獻會更大。
任何時代,當國難當頭、民族危亡的時候,任何當政者都不應表現出絲毫的畏敵情緒和猶豫動搖,要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民族的重擔,堅決勇敢地站出來,動員、組織和率領全國人民,同外來侵略者血戰到底,不管多么艱難困苦,不獲全勝決不罷休。沒有這樣堅強的意志,沒有這樣的膽識和精神,以任何借口推卸和逃脫歷史責任,都必將永遠為人民所唾棄和詛咒,為歷史所不齒。
三不要忘記組織起來,凝聚全民意志。
中國在近代史上之所以屢戰屢敗(除了八年抗日戰爭),原因之一是中國人沒有被動員和組織起來,常常處于“一盤散沙”狀態。只有中國共產黨誕生后,這種狀況才得到改變。
毛澤東主席說:“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侵略者置于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只野牛沖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充分展現了它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和動員群眾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政治特質和高超藝術,無論組織正規戰役,還是組織游擊戰,都有聲有色,打得敵人暈頭轉向,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雖然共產黨和它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地方游擊隊,裝備很落后,卻能使敵人聞風喪膽。
組織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的傳統和優勢,仍然是今后克敵制勝的法寶,應該永遠繼承和發揚。
四不要忘記赤膽忠心的民族英雄們。
在反抗日本侵略的半個世紀的戰爭中,中華民族涌現了千千萬萬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們英勇無畏,為保衛國家,保衛民族,許多人不惜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良心和靈魂。不管他們屬于什么時代,屬于什么階級,屬于什么政黨,也不管他們有什么局限或失誤,因為他們面對強敵敢于抗爭、勇于犧牲,我們世世代代都應該銘記他們。我們應永遠記住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左權、狼牙山五壯士的名字,記住宋哲元、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的名字,記住鄧世昌、丁汝昌、劉永福、丘逢甲的名字,記住那些留下而更多沒有留下英名的人們。
抗戰幾十年歷史表明,中華民族不乏視死如歸的英雄,不乏足智多謀、英勇善戰的將帥,不乏有壓倒敵人而決被敵人所屈服的正氣和精神。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五不應忘記我們民族有不少敗類。
在與日本侵略者抗爭的五十年中,也出了不少漢奸,投靠敵人狐假虎威、向自己同胞舉起屠刀的敵人幫兇。這是我們民族的恥辱。
每當提起“偽滿洲國”、“汪偽政權”等大小偽政權,看到汪精衛、周佛海、周作人等漢奸的名字,讀到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共殲滅日軍150萬,偽軍118萬;接受投降日軍128萬,接受投降偽軍146萬”這些數字的時候,正直的中國人都不能不感到難堪。在國家、民族面臨滅亡的危險時刻,怎么有那么多的中國人喪失起碼的良心和人性,叛變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呢?如果沒有那么多漢奸、偽政權和偽軍,敵人能那么頻頻得手嗎,抗日能那么艱難嗎,我們的同胞會有那么大的犧牲嗎?但這同樣是無情的歷史,我們必須正視和研究。
應該指出,抗戰勝利后,對漢奸哲學批判得不深入,對他們的罪行和丑惡靈魂也揭露得不充分。要不,為什么李登輝之流至今談起他那套漢奸思想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而且在臺灣還有一定市場?為什么至今還有一些人在外國勢力的庇護下干著一些反國家、反人民的勾當呢?假如今天有外國入侵中國,這些人不是十足的漢奸才怪呢。
在八年抗戰中,我國同胞傷亡3500萬。
不忘過去,就是對他們最好的紀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