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個別
歷史解說令人迷惑
漢字999
一,淺說肢解歷史對整個民族理性的損毀
通過各種渠道和資訊,顯而易見:“國民經濟瀕于崩潰邊緣”的說法不接近真實。對于一個總體上說必定是一個偉大的激動人心的時代,為何用一種不實之辭去判定哪?實在不如用真理來得有力來得長遠,因為,這個世界上最有說服力的工具,除了真理還是真理,只有真理能夠信服天下,能夠啟迪當代兆示后人。
是否應該相信人們的理解力,是否用長遠的眼光,在客觀公正的理性基礎上,建構民族意識?
現在已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再不會出現幾百年前掌握“教化”權柄的智者階層與被教化的蕓蕓“愚民”之間,在占有物質和知識信息方面客觀上存在的巨大差距。就是那個時代,一個因貧困沒有多少文化的人,也會用人生經驗,用民歌民謠和用宗教教義開啟的智慧,去辨別事非評判歷史,去維護自己的尊嚴與權利。要不,當年資產階級精英們的高深理論,怎么會得到“愚昧”的工人、市民的掌握和支持?
在信息時代和教育普及的時代,電視和互聯網已使大多數人的視野更開闊,相信他們的辨別力比起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工人和平民們,更為深刻一些:
請不要忽視甚至不屑這種意識,不管精英還是平民,如果他的利益意識尚在,他的理性意識就尚在。
因為人活著,排除不了分析與自己利益有關的一切事物,無論是一介草民還是精英,他們都會動用各自擁有的信息,展開思考。因為在下認為:
(1)人不是如牛羊一樣孤立生活在自己影子里的動物,父輩祖輩、民族、國家和人類的歷史勢如普照的光,無時無刻地照射著映亮著他的生命。引導著人對復雜的事物和現象加以辨別分析、判斷取舍,從而創造出新的文明果實,開辟出新的歷史
(2)如叔本華所說,人是被理性所制約的人。理性是什么?屬于吸納一切好壞信息的攝錄機制;屬于判斷分析、取舍優劣然后輸出正確信息的加工機制;屬于引導人們正確實踐的完整的信息處理系統。
為表達某種意志,傳播客觀公正的信息,往往可以使受眾保持健康的理性。反之必定導向不健康的理性。特別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更是如此。
有失公允的傳播如長期如此,結局可能有三:一是導致民心渙散;二是傳播者發現失誤,自覺地誠心誠意地還原歷史本來面貌,以重建民心意識。三是由歷史良知和覺醒的人民大眾來糾正。
(3)如此說來,理性具有強力不可違的三重屬性:
一是在宏觀上,它具有在一切正確不正確的信息中,提煉出正確信息的屬性;
二是它具有工具屬性。在國家事物中,在科學創造發明中,在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它無處不在每時每刻地發揮著指導作用;
三是它具有正確指向的道義屬性。不正確的理論,必然招致不正確的結果。一個民族像一條星河,你可以自信能左右星河的命運,可是也得承認,過去消亡的一些民族和文明在其沉淪的過程中,人們也是不乏自信的,特別是精英階層更不乏自信,可是這種自信的錯誤之處在于,它是由長久的奢糜生活胚胎中滋長的,與開創新事物的進取奮斗的自信簡直是南轅北轍。拒絕從現存的經驗中向前邁出一步,甚至暗自對祖先的制度羨慕不已,對于特權者來說,特權幾乎是檢驗一切是非的唯一標準??墒牵瑲v史的懲罰就是從這里破門而出,不管特權者的自信多么硬實,遭之的結果只能導致整個民族的沉淪,消亡。
歷史上強盛一時的明清王朝和羅馬帝國,其開國之臣都是極具卓絕忍耐力的,最后都因后代們虧空了國力國運民心而衰敗。重要的是,封建社會的王朝能存活百年幾百年,究其原因在于那個時代里,王朝的毀滅和新生大都循環在國號的更迭方面,沒有誰懷疑那個皇權至上的法統。幾千年里的王公貴族,黎民百姓士子階層,都將君權神授視為天理,所以,皇帝以天子之尊管理凡塵的事務,王公貴族冊封萬頃田畝,也就具有了神圣性,天下百姓萬心歸一,不等天災人禍顆粒無收是不會對王朝懷不二之心的,王朝的壽命相對就能維持長久,可是,應該看到,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除了生產方式不同以外,權力觀也早已不同,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不是由上層集團的一團和氣能代替的,如果強行維持,只有一個結果:與國家與人民有害無益。因為,這種維持意味著理性的失敗,這種理性就是要求建立比過去的理性更加科學的理性基礎之上。
幾百年來,新思想新意識形態以更加科學的理論,將舊有的思想和意識形態批駁得啞口無言。已成為絕大多數人民精神認知的一部分,特別在今天,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實踐雖然遭受到挫折,但是它的理論前提不容否定,那就是它是建立在對資本主義百年實踐的深刻批判基礎上的,它的實質,就是要求在資本主義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取得新的社會形態的改造,并且,它理論的合理性,已被馬克思的資本論闡釋清楚。實踐中的挫折不能作為否定它基本原理正確性的理由。
尤其對于封建法統、皇權貴族權等蔑視大眾權利的法統,它更沒有替代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任何理由,不可能在廣大的人民中間取得任何道德和法律上的感召力。雖然暫時的強制下,人民會暫時失語,或者無所事事,但決不會心悅誠服,這樣,只能制造一個失去生命活力的社會,而一個失去生命活力的社會能有光明前途?這個責任該有誰來承擔?不言自明,反正不應由人民大眾來負責。
那種將毛澤東思想誣蔑為封建主義的人,往往就是心底里真正向往封建等級制的人,因為,當他將精英主義推入社會主義社會時,就無需再多言。誰都知道,任何皇權社會都有其權利架構、哲學的定義,權利的服務對象,范圍。
人民懷念毛澤東時代,懷念什么呢?就是拆毀了社會的兩極分化,努力建立一個世風清廉、分配公正的社會。這些不是任何皇權社會愿意給予人民的。
毛澤東時代是個怎樣的社會呢?
⒈從其權利架構看,是工農聯盟的政權,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而不是精英獨占社會權利、話語權和財富的社會;
⒉從哲學定義看,由于是共產黨國家,顯然,指導思想應該是和資產階級精英哲學水火不相容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背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意味著是么?意味著背棄了馬列和毛澤東本人嗎?不,意味著背棄了人民大眾,選擇了走向人民大眾對立面的哲學,不管他嘴上說得多么好,取替人民發言權的事實就放在哪兒,這是否定不了的。
⒊毛澤東時代界定的權利服務對象,范圍,是廣大的人民群眾,而不是少數精英。具體體現在建立起了中國5000年歷史不曾有的人民福利制度。解放后,僅過20多年,中國人民就基本享有了有些中等工業化國家都難以享受到的福利待遇,這才是具有真正先進性的社會制度。
一句話,毛澤東時代追求的,是建立超越封建制度和資本制度的新型的人道主義的社會制度,并在理論和實踐探索中初顯了喜人的成果。失誤自然有,但是失誤的意義證明,但凡大事都不會一帆風順。
反過來問,難道不探索人類就不會有失誤了?
舊中國遭受百年國破家亡的恥辱,人民遭受流離失所的苦難,是不是糟糕的政體造成的,是不是失誤?
頑固堅持皇權貴族權,將發霉的官本位搜刮出來,無視人民的生存權利,將人民推之決策層十萬八千里之外,由著精英們在上面將人民的權利一件件一樁樁盡興剝奪,就造成民心渙散。待外敵再次破門之時,倒戈者,坐以待斃者恐怕會比勇敢者多得多;這種結局誰來負責?算不算失誤?
仰人鼻息,吃大虧上大當。不以之長,克敵之短,反以之短,克敵之長,導致弱勢更弱。導致國體四分五裂、少數人趁機中飽私囊、人民權利喪失殆盡,外弱國權,內削民權,算不算失誤?
將社會想象成強權者和弱勢者,精英者和草民們和平共處的樂園,失業破產成為洶涌在社會底層的暗河,算不算失誤?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建設史的模糊部分
叔本華說“一個民族只有通過歷史才能完全地意識到自己,于是,歷史被認為是對人類的合理認識;歷史對于人類尤如反省和聯系的意識對于為理性所制約的個人,缺少了它,獸性便會表現出來?!谶@種意義上,歷史成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直接的自我意識,只有憑著歷史,人類才成為一個整體,才成其為人類。這是歷史的真正價值所在?!狈词『吐撓档囊庾R是人應有的意識一樣,歷史就是人類在反省和聯系的意識下,為自己作的全面客觀的記錄,從而驗證了人類區別于其它動物的特征,即:人類因理性而不斷獲得進步,動物則因不受約束的獸性只能永遠待在動物世界里。
動物的獸性,相對于人類的理性來說,是生命的悲哀;
沉淪的民族隕落的文明,相對于進取的民族和文明來說,是人類的悲哀。
拿這一歷史觀來審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一些歷史解說,就不能不令人心存幾分疑慮,因為有些問題,可以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將其完全放在全國人民面前,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弄清是與非,卻出現了十分矛盾的說法。比如已有許多人披露了經濟建設某個時期出現的失誤:如(1)大躍進;(2)對文革十年多有“崩潰”之說,卻無具體系統論述。這使今天的人們在相當長的一些年代里,對建國以來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國家經濟建設史,無法作到系統全面地了解,就是現在,也很少看到聽到全面系統的介紹。
比如,毛澤東時代,基本依靠的是費爾德曼——馬哈拉諾比斯經濟摸式,它使31年間中國的(1949——1980年)宏觀經濟發展狀況究竟怎樣呢?個別時期的失誤與幾十年宏觀經濟發展之間究竟是怎樣一層關系?在宏觀經濟全面的總體性的進步中,個別失誤是否能足以抵消總體性的進步?幾十年宏觀經濟建設中,是如何解決實現工業化和工業化所依賴的原始資本積累這對矛盾關系的?是否有諸多理論創新,還是一塌糊涂?這一切,照理說應該有專門詳盡的理論專著來著述,客觀真實地向人民交代,但是,20多年來我們都從精英們的嘴里得到了什么?無非是造謠、誹謗和謾罵。
長期只在主流媒體上看到聽到四種不同版本;又在生活中聽到老一輩口傳的另一種版本;最后一種版本則藏于圖書館,不為大多數人所知。
第一種版本:那是在毛主席、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意氣風發斗志昂揚、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激情燃燒的歲月;是絕大多數純樸善良、勤勞勇敢、無怨無悔的人民流血流汗、拼命苦干終將一窮二白的國家,建設成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強國的創業年代。是將中國近一百多年來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恥辱歷史一掃而空的強國時代,并成為在世界上排名第六的工業大國。
有人說,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將以其閃光的精神、萬眾一心的創業事跡,給五千年中國歷史,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史冊刻下任何人也無法抹去的偉大人道主義精神和制度下人民當家作主的烙?。?/p>
(1)工業有無數類似工人王進喜“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邁誓言和披肝瀝膽艱苦奮斗的英雄勞動者;
(2)農業有無數類似大寨和河南林縣人民“戰天斗地”“劈山引水”氣吞山河的精神和改天換地的奮斗業績;
(3)工業化的進程中,在毛主席提倡的“兩參一改三結合”——“兩參”即: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一改”即:改革企業中不合理的規章制度;“三結合”,即:企業領導干部、技術人員、工人相結合。這在世界創立了獨一無二的企業管理模式,并被日本等發達國家企業應用于企業管理——管理制度下,使中國逐步建立起較完整的多學科科研項目、研究基地和生產基地,其中以“兩彈一星”為標志,充分表明我國輕重工業、機器制造、電子化學工業等綜合工業水平,通過短短二十多年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地建設,已初具規模,并已具備相當實力。
(4)各級領導干部中也涌現出無數像焦裕錄那樣的好干部,真正踐約了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與人民同甘共苦、共同艱苦奮斗的共產黨立言。
(5)那個時代,中國軍隊為了捍衛國家的真正獨立、主權、民族尊嚴和神圣領土的完整,先后進行了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越戰爭,終將虎視于家門口的美國軍隊驅走,確保了國家安全;進行了珍寶島保衛戰、中印之戰、西沙南沙之戰,并與臺灣國民黨軍隊在福建東南沿海一帶進行了近二十多年的侵擾與反侵擾戰斗,又先后打下多架次侵犯我領空的美國高空偵察機。終于為新中國打下了幾十年和平環境。
想一想,那時有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又有蘇聯的卡壓,在此情形下,這一切成就從何而來?無疑,是中國絕大多熟勞動者 “自力更生,奮發圖強,艱苦創業”的結果,其比奉獻比干勁的愛國精神和先公后私精神,其踏踏實實、任勞任怨的工作作風,無疑是那個時代多數勞動者工作和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代表了那個時代的主流。
但是,馬上有一些偏頗者,就是那些掩蓋了本質只拿現象當事說的人,就是那些不從歷史和事實的深度展開全面客觀地評價,而是片面地抽出個別現象“展示”的人,拿出當時實行的各種購物票證在媒體上展示,還在旁白中做著與今天生活比較的說詞。
本人認為,將一段為新一代人淡忘的或者不為所知的、曾經發生過的歷史實事挖掘出來,讓它重現天日,或讓人回顧或讓人反思,本身是件極好的事,但問題是,我們發現這種展示,就是為了達到給我們共和國的創始人毛澤東同志臉上抹黑,就是為了否定毛澤東時代,為了這個目地,還顧忌什么手段光明不光明。
(一)不提當時實行購物票證的深層歷史原因,不將當時實行購物票證的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環境介紹給觀眾聽眾;不提實行購物票證與當時的“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既定國策之間的邏輯關系;不提購物票證的制度原因和政策原因;
二〉不講當時制定此項政策時,毛澤東為首的第一代領導人制定此項政策的依據是什么,是出于某個特殊利益集團的私利?還是出以對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和全體人民的長遠利益著想?就是說是出于個人私利,還是出于公心?
〈三〉不講當時人民對此政策持的態度,是擁護還是敷衍,是反對還是積極響應?
(四)不提實行“購物票證”與今天國家物質基礎的必然聯系。
這些本應該在拍攝的一些涉及“購物票證”的政論系列片中得到全面、客觀、公正的論證,或者肯定,或者批評,或者肯定中批評,或者批評中肯定,吸取積極的因素,揚棄不積極的因素。
但是非常非常遺撼,他們只是為了將二十多年前的生活與今天的生活做比較,其它的一概免了。
是否應該這樣:以1949年以前為比較坐標,以1949年——1976年為一段建設時期,以1976年——2003年為另一段建設時期,從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等國家工業化指標、從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實現情況進行全面比較研討。為什么要以解放前為比較坐標吶?道理很簡單,中國共產黨從她一誕生起,中國人民就在共產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感召下指引下,才能夠同一切封建的官僚的資本勢力、同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勢力,展開前赴后繼地殊死斗爭,并在黨內極“左”和極右兩方面給這種斗爭帶來的失敗教訓中,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獨特的解放之路,才贏得了民族的獨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其二,當時,表面看是圍繞中國向何處去的斗爭?其實是圍繞著建立什么樣的政治框架能夠實現國家工業化強國目標的斗爭,為此,一切政治勢力都在探索,在中國共產黨相對弱小的情況下,控制當時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國土資源的國民黨政府,解決好這個問題了嗎,在此之前的晚清政府解決好這個問題了嗎。顯然沒有,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后,中國才得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全面起飛、進步。值得一說的是在今天,我們固然有了發展,但是,離工業社會遠了還是近了?一個13億人口的國家,按正常比例,工業企業的規模和人口之間的比例應該是多少?它在重大科學技術方面有多少突破,產生了多少重大科技成果?誰告訴過我們這個帳?
很顯然,極其單純地拿出“購物票證”與今天比較,有失全面。
總之,這些至關重要的線索(疑問),都沒有再深挖,也就在客觀上給人以這樣的印象,似乎他們是有意刪除毛澤東時代和我們父輩時代艱苦奮斗的真相本質,單單拿出“購物票證”,請問過去的艱苦奮斗只是空洞的口號嗎,不是,倒是今天喊得整天響的艱苦奮斗,只剩下了個空洞的軀殼,而毛澤東時代的艱苦奮斗是實實在在的,有著確確實實的載體,這個載體不是別的, “購物票證” 就是一葉, 可以說要挖掘父輩們艱苦奮斗的題材,“購物票證”是最鮮活的例證,它是永遠的父輩們的愛國標志、是以此給中國積累下現代化物質基礎的英雄主義和強國志氣的標志。
可是,我們無不痛心地看到,今天拿“購物票證”向我們這些后代展示的人們,是多么的昏庸,多么的不公正,一句話,為了個人和小集團的利益,為了排斥人類的大義精神和馬克思主義,從而給精英主義開道,不惜拿原該萬分珍惜的偉大奉獻精神和光榮的優良傳統說事,當作指責的靶子,砍頭斷身,只舉著身體的殘片給今天的人們展示,更荒唐的是拿27年前的生活標準和今天的生活標準做比較,這實在太出乎人的思維定式了。
第二種版本:對大躍進的表面錯誤給予了展示,遠遠談不上揭露,“表面錯誤的展示”與全部真像的半遮半掩,全部都是為了將領導層中一部分真誠的馬克思主義者,真心實意為全體中國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謀利益的人推上祭壇,以此表明領導層中的另一部分人都是智慧的聰明的,可是他們的智慧聰明,就是將行之有效的全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制度和要求、互幫互愛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制度保障、建設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精神,“有理有節”地予以罷黜,將精英主義舉得高高,結果,人民的四大自由成了討人嫌的東西,可以改進嗎?不,被很干凈利落地砍掉,可見,心里是多么蔑視人民群眾蔑視他們的利益,貪污腐敗也就名正言順地開始進行——不要瞪眼睛,每個單位的貪污腐敗有些確實成了公開的秘密,另一個大概能成立的事實是:現在,10個官員,有9個半手腳可能不干凈。
于是,我們也有理由說,不將個別失誤放在幾十年宏觀經濟發展的全局性的高度來分析,從而造成一種讓人們以局部失誤來解讀當年整體進步形勢的不正常局面,同樣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沿承是不利的,不公正的。
第三種版本:可以從那個年代里在中國發生的一個曾經震動整個世界的公案說起,林彪在其 “571工程紀要”中,面對毛澤東倡導的艱苦奮斗、勤儉建國、臥薪嘗膽、圖強立國的國家工業化的思想和全國人民誠實勞動取得的建設成果,發出了 “國富民窮”的強烈抱怨?!皣弧保≈府敃r國家積累的富足,“民窮”是指責那時執行的低工資政策,被當作政變理由之一而寫入其紀要中。
第四種版本:卻說“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國的國民經濟‘瀕于崩潰的邊緣’”。
第五種版本:是那些將整個青春和熱血都奉獻給那個艱苦創業年代的老人們的口說故事。這些故事已然在大眾媒體不多見,但中國無數家庭里的老人們,都向他和她的后代們傳說著——那些年代里他們和她們對國家的無私忠誠,訴說著絕大多數人在勤儉建國的國策下,對樸素的生活無所抱怨地奮斗往事。相信它們都可以流傳給子子孫孫,流傳給后世千古。
當然,也有對這種出自公心的、出于被舊中國弄得積貧積弱的現實國情考慮,而制定的艱苦奮斗的既定國策,以及上至國家領袖下至勞動群眾的自覺實踐,怨氣甚深的激憤之聲。似乎為了國家的富強,民族的長遠未來,改革一大堆政治經濟文化特權是不應該的。但是,特權能服人心,能有效調動全體人民的工作熱情嗎?
第六種版本:最后,就是不為大眾所知的一般藏于圖書館的經濟年鑒之類的圖書,多載有枯燥卻能說明問題的一系列數字,建議感興趣的、有疑問的、甚至要找更多攻擊彈藥的朋友可上圖書館去查閱。希望不管哪路精英,我們既然背負了文明國度的精英聲望和責任,就應該以高于他人的智慧——分析批判的理論功底,進行理論剖析,通過理論上的爭論抵達真理的彼岸,實現全體人民的理性飛躍。而不是只講現象不講本質,或者只講局部失誤不講幾十年國民經濟實事上的發展,用一些個別現象和局部失誤,虛構一種宏觀理性,拼湊一種虛假的大歷史觀,這該讓95%的中國“愚民”們失望了:政治可以因立場不同說法諸多而出現無法定論的復雜情形,但經濟上,賺錢沒有賺錢、怎么賺的錢不是很容易說清楚嗎!
謊言“實事”,很讓人不解。
另一方面,“瀕于崩潰說”“購物票證說”顯然忽視了更深層次的問題:
(1)一種說法,僅是諸多說法中的一種,它們終將擺在人們曾經生活或者正在生活的道路上,歷史不可能輕易接受任何一種說法。特別在這么多說法之間,遣詞竟然出現如此迥然不同的情況下,更會引起歷史的關注和當代后代的研究熱情,然后將結果告知他人告知后世。他們一定會這樣做的。
(2)有些聽眾可能暫時受了影響,這除了對一代億萬勞動者(包括干部和知識分子)出于公心,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想著國家、埋頭苦干的一代人極不公平以外,能得到什么?得到的,恐怕就是最終得知真相的人們對此舉的疑問和不平。
當然,對于有些人來說,則意味著借機達到名正言順地毀社會主義的根,將一代億萬勞動者的血汗成果化之到私有---個別人頭上。
三.林彪的“國富民窮”和毛澤東工業化兩步走的戰略設想
對于林彪的“國富民窮”說,可以結合其它版本在這里稍費筆墨予以探討。
客觀地說,在舊中國遺留下來的極其貧窮幾乎沒有什么像樣工業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一種艱難取舍。因為,工業化是迄今為止人類面臨的規摸最為巨大的一次產業性革命,表面看這是機器替代手工器具、工業替代農業成為第一產業的革命,其核心卻是要完成從自然經濟依賴的人力投入方式向工業化依賴的高額資本積累和投入方式的轉變。西方在工業化過程中對土地的占用,原始資本積累的過程中充滿的血腥的黑奴貿易、對殖民地資源的掠奪,以及對土著的種族滅絕,和前蘇聯工業化過程中犯的錯誤,確實使人看到工業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陣痛。
為此,以毛澤東為首的革命者,在新中國一成立,就開始尋求一種新型的人道主義的發展之路,這是發動大躍進運動的初衷,雖然大躍進(包括文革中給工業和運輸業造成困難的1967和1968年)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暫時性的困難,并在政治領域,遭到了5000年文明積垢的社會上層精英特權思想的代表勢力們的頑強抵抗,但從1949——1980年三十一年間宏觀經濟的整體發展上看,這些失誤只是局部的,總體上國家探索的新型工業化之路是較成功的:⒈較順利完成了工業化所需的原始資本的積累;⒉建立了初步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就是以1978年初步實現的國家的四個現代化為標志。
這個代表全體人民心聲和利益的國家經濟建設的戰略目標得以實現,原有一個藍本,那就是毛澤東制定的、由周總理宣讀的、國家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兩步走戰略,第一部規定在80年實現,78年實現顯然提前了兩年。
就探索中國發展的之路看當時爭論的交點,如果按照當時劉鄧為代表的高層領導人一切向蘇聯看齊的主張,無論政治和經濟向都蘇聯看齊,不探索出一條自我發展之路的話,按邏輯推理中國難保不走向蘇東解體之路??尚Φ氖?,當年提出向蘇聯看齊的劉鄧中的鄧在蘇聯解體后,很及時地又提出了向美國看齊的主張。在這里,中國的主張是沒有的,如果說“特色”說屬于中國自己的,那么,是共產黨人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嗎?是人民大眾擁護的嗎?還是向百年前回歸的特色?
毛澤東時代積累原始資本的人性化探索,包括5個方面:
一是在實行按勞分配政策,反對資本主義的分配原則;
二是實行普遍就業的低工資政策,就是“艱苦奮斗,勤檢建國”的既定國策,
三是創造廣泛就業機會,不將個人推之無人問津的困苦境地,就算將實現5000年未有過的城鄉之間信息大流通的知青運動,理解為安置失業人員,那也是由國家出面,將人們組織起來,而不是完全棄之不管;
四是給全體勞動者提供免費醫療、退休金保障和底租金住房。并在農村公社一級建立衛生院,在生產大隊建立合作醫療事業;這在當時中國得以成功實踐。
五是國家從全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中,提取相對多的剩余價值,用于擴大再生產;值得說明的是,在帶有那個時代特征的監督制度下,任何人,從黨和國家領導人到廣大的基層干部群眾,沒有出現肆意竊取這些剩余價值的嚴重地腐敗現象,而幾乎全部被投入到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福利的事業中。當時,國家高層領導人無多少存款更無國外存款,就是最好的證明,更別說其他人了。
關于實現國家工業現代化的完整提法,這里再稍加詳細解釋。
毛澤東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就已提出,而“四個現代化”的概念,是毛澤東在1959年到1960年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明確提出來的:“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痹?963年9月中央工作會議上制定國民經濟長期規劃時,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提出了兩步走的戰略設想,1964年12月周恩來在三屆人大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一次提出此設想,1975年1月召開的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一次特別提出 “遵循毛主席的指示,三屆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曾經提出,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可以按兩步走來設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時間,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BR>這就是后來人們耳熟能詳的“四個現代化”概念。后來在提法上將工業現代化放在了農業現代化的前面,以此強調實現國家工業化的重要性。
這個兩步走戰略,第一個目標已與1979年提前實現。1979年30年國慶時,葉劍英莊嚴宣布:“我們在舊中國遺留下來的‘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已經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偉大事業奠定了比較雄厚的物質基礎,創立了可以依靠的前進陣地”。(見《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82年版,頁212起)]
四.1949年到1980年是國民經濟成果斐然的31年
一些現象,早已印在人們的心路中,有些甚至浸泡著他們和他們的爺爺奶奶父親母親的青春熱血,汗水和激情,可是,由于他們當中的有些人只是處在自我的個別的歷史境域當中,總是能夠對自我的歷史采取正確的態度,但對那個時代的宏觀歷史并不甚明了,也就難免在對那個時代的大歷史評判方面,暫時受到那些不正確歷史解說的誤導,甚至產生歷史的誤解,更有不曾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們,更容易受到那些不正確歷史解說的誤導。但是歷史畢竟不會由著個別居心叵測者的性子胡來,歲月的風,遲早會吹去載贓者蒙在歷史身上的塵土,還一個清清白白的真歷史的本來面目:
第一.在“世界經濟年鑒”中(53頁起)談到我國經濟建設成就時有如下評述:“……..2. 經濟增長速度比較快,1949—1980年,全國工農業總產值由466億元增加到6.619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由326億元增加到1.627億元,工業總產值由140億元增加到4.9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工農業總產值增長15.1倍。平均每年增長9.4%,其中,農業總產值增長2.8倍,平均每年增長4.4%,工業總產值增長45.2倍,平均每年增長13.2%。同期內,國民收入由358億元增加到3.63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百分之7.8倍,平均每年增長7.3%,按人口平均的國民收入由66.1元增加到369.4元,增長4.3倍,平均每年增長5.5%。財政收入由1950年的65.2億元增加到1980年的1.066.1億元,增長15.4倍,平均每年增長9.8%。
如此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與同期其它國家的經濟發展相比也名列前茅。與此同時,中國國民經濟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在1949---1980年的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比重由30%上升為75.4%,農業比重由70%下降為24.6。%,中國已由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變成為具有相當水平的工業---農業國。
3.物質技術基礎有了顯著增強。1949年解放時,全國工業固定資產大約有128億元,其它方面的更是為數不多,經過建國以來的建設,現在中國有工交企業近40萬個,1980年末僅國營企業的固定資產就達5.000多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為3.700多億元。同時還擁有流動資金3.300多億元。中國工業已經改變了歷史遺留下來的技術落后和畸形發展的狀況,建立起門類比較齊全,布局趨向合理的生產體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了一批新的工業部門,創造出許多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技術,使生產技術水平有了較大提高?!?BR>5.城鄉人民生活改善…....所有職工都享有公費醫療和退休金待遇。農村人民公社設有衛生院,生產大隊舉辦合作醫療事業,由于醫療衛生、勞動條件和生活條件的改善,全國人民的平均壽命已比解放前延長了近一倍?!?BR>第二.美國學者費正清編纂的“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66——198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500頁起)對文革十年國民經濟的情況有如下論述:
“然而,在把目光轉向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的發展戰略之前,我們必須首先論及這個觀點,即在這個時期,由于全國始終處于混亂狀態,中國根本就沒有一個前后一致的戰略。當然政治往往是混亂的,但是,這里的問題在于,政治是否經常波及到經濟,導致工作的中止和更糟糕的情況。
(此處略去原著:文化大革命時期工業產量指數表)……
首先,混亂的狀況只限于1967、1968和1969年三年。而工業和運輸業只是在1967和1968才面臨巨大困難。到1969年很多工業已達到并超過1966年的最高水平,而且,即使在混亂年度中,工業產量與‘正常的’1965年相比,水平往往也沒有下降得很厲害,何況還遠遠超過1962年蕭條時期的數字……到1970年,工農業不僅恢復到而且超過了1966年或1967年所達到的最高水平,長期以來一直貫徹的方針也恢復了。簡言之,工人的罷工、工人與紅衛兵的沖突,用鐵路將紅衛兵帶往全國各地串聯的做法,只使中國產量下降了兩年……總的來說在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1966—1970年),國民生產總產量的年均增長率為6%。[1]([1]說明:.例如,被視為農產品中最重要部分的糧食的產量,1966—1970年年均增長率為4%。而能直接反映出工業部門情況的發電量,在1970年超過1965年71%,這說明五年之中年均增長率為11%。)…….
(509頁)我們說下級經濟管理官員維持了經濟體制的運轉,如果我們的看法是正確的,那么這也解釋了為1971年林彪死亡對經濟工作影響甚微。在1972年和1973年中絕大多數產品的產量都有所增長,基本建設的投資也保持在高于1966—1969年的平均水平之上。即使在1972年嚴重的旱災造成糧食減產的情況下,農業收成也稍有增長。在1974年和1976年,一些重要的工業產品有所下降,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鋼和機床;但能源及其它多種產品的產量,即使在政治動亂的年月中仍有所增長?!?BR>第三.葉劍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979年9月29日):
“我們在舊中國遺留下來的‘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三十年來,我國的水利設施,化肥農藥、農村用電、農業機械等大大增加,農業的生產條件有了顯著改善,耕作制度和耕作方法有了不少改進。全國糧食產量一九七八年比一九四九年增長一點七倍,棉花產量增長三點九倍。我國鋼鐵、電力、石油、煤炭、化工、機械、輕紡等工業部門大大加強,許多新的工業部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在遼闊的內地和少數民族地區,解放前幾乎沒有什么工業,現在已經建起了一大批新的工業基地。目前,全國工業企業達到三十五萬個,全民所有制的固定達到三千二百億元,相當于舊中國近百年積累起來的工業固定資產的二十五倍。從我們完成國民經濟恢復任務的一九五二年算起,到一九七八年,我國工業發展盡管有過幾起起落,平均每年的增長速度仍然達到百分之十一點二。
……我們已經有了一支具有相當規模的社會主義的知識分子隊伍。我國高等學校、中等學校和小學的在校生已達到二億一千萬人,超過了解放前最高年份的七倍?!?(摘自《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82年版,頁212——213)
五.. 結束
關于毛澤東時代經濟發展情況已有更多中外學者的論述,在此不再多講。只想再強調幾點:
由于個別利益集團的私利和政見不同的原因,將億萬中華兒女自主參與的艱苦奮斗的創業經歷,并由此創造的經濟發展實事,一邊漫不經心地渲染成不堪回首的舊夢,消解成績放大失誤,一邊造成整個民族的歷史遺忘癥,實在不利于整個民族精神的塑造,不利于整個民族自信心的建立。
將那樣一種拼命精神、那樣一種艱苦奮斗、那樣一種群策群力、那樣一種 無怨無悔的人人奉獻的大時代建立起來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成就,以及由此形成的偉大民族的精神向心力,惡意地弱化甚至肆意地消解,對于我們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心顯然不利。這種民族精神,曾經造就了一個偉大的贏得民族獨立的解放時代,造就了一個偉大的實現了初步工業化的創業時代,造就了一個悠久的古老民族重新締造新文化新思想的文化革命的新時代,聽聽: “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我們忘不掉,我們曾與國內和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血戰過,我們勝利了,這一點沒有多少人懷疑;我們自力更生的決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那個立國和創業的艱難歲月,曾經滾過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勞動號子和遮彌云天的汗水,卻被有些人的斷章取義,說,這一切是必須忘去的。這記重錘不可謂不重,問題是,讓人民生活在麻木之中對誰有利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