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1965年談井岡山精神的三個支點
該文摘自《前奏:》作者:馬社香,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定價28元,購書電話:010-62760856。
5月25日在井岡山賓館,毛澤東的思路沿著當年的歷史跳躍性前進。老人家若有所指地說:
路線對頭,也會出現打敗仗的時候,有時候是敵人太強大,有時候是我們的判斷出現錯誤。不能簡單的以一兩次失敗挫折來判斷路線問題。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我們就會變得比較聰明起來,當年在井岡山,開始不會打仗,后來是十六字口訣越用越活。
戰爭時期,檢驗路線正確不正確,比較容易,王明說自己的路線正確,根據地是整片整片失去嘛!張國燾說自己路線正確,八萬人過了兩次草地,大隊伍被打得七零八落。
和平時期檢驗路線正確不正確,要難得多。這個勝仗和敗仗,不光看有哪些成績和錯誤,還要看舉什么旗幟。是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張國燾的路線不對,在一定的時間內,比我們的勢力還要大,但長久地看,就不行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也可能會是這樣。黨內對這個問題,還沒有充分認識。我們反復說,中國還存在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危險性。蘇聯已經是修正主義當道了嘛。
(2001年7月28日王卓超口述)
王卓超回憶,那天毛主席反復強調這些,那個年代報紙上也比較注意宣傳“反修防修”的問題。毛澤東還問他們,認真讀過“第九評”(《關于赫魯曉夫的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沒有?這篇文章中有段講“蘇聯特權階層”的話是他改寫的,對蘇聯修正主義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你們下山后,找一找,看一看,就了解中國為什么要反修防修了。主席說的這段文字在山上就找到了。毛澤東講的是這么一段:
“經過這一系列的變動,蘇聯特權階層控制蘇聯黨政和其他重要部門。
“這個特權階層,把為人民服務的職權變為統治人民群眾的特權,利用他們支配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權力來謀取自己小集團的私利。
“這個特權階層,侵吞蘇聯人民的勞動成果,占有遠比蘇聯一般工人和農民高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入。他們不僅通過高工資、高獎金、高稿酬以及花樣繁多的個人附加津貼,得到高額收入,而且利用他們的特權地位,營私舞弊,貪污受賄,化公為私。他們在生活上完全脫離了蘇聯勞動人民,過著寄生的腐爛的資產階級生活。
“這個特權階層,思想上已經完全蛻化,完全背離了布爾什維克黨的革命傳統,拋棄了蘇聯工人階級的遠大理想。他們反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反對社會主義。他們自己背叛革命,還不準別人革命。他們唯一的考慮,是如何鞏固自己的經濟地位和政治統治。”
文字很尖銳、很透徹。當時我們幾個都感到蘇聯這樣的事情離我們國家、離中國共產黨很遠,記得5月25日那天下午,汪東興慷慨激昂地說,我們國家誰走資本主義道路,全黨全國都不會答應。
毛澤東此時抽上第五根煙,緩緩地說,事情不是那么簡單,人家資本主義制度發展了幾百年,比社會主義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中國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會歷史長,地域發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國主義弱肉強食,搞得民不聊生,實際四分五裂。我們這樣的條件搞資本主義,只能是別人的附庸。帝國主義在能源、資金許多方面都有優勢,美國對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既合作又排擠,怎么可能讓落后的中國獨立發展,后來居上?過去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資本主義道路,我看還是走不通。要走,我們就要犧牲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違背了共產黨的宗旨和井岡山的追求。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會激化,搞不好,還會被敵人所利用。四分五裂,危險得很。印度不是分裂了嗎?
毛澤東說,我們要摸索出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避免走資本主義道路,防止修正主義,要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的一些好制度、好作風。
在座的幾人頻頻點頭。
毛澤東站起身來,活動了一下肩膀,又坐下。問:井岡山的好制度、好作風是什么?
幾個人異口同聲地說:艱苦奮斗。
毛澤東笑了,慈愛又無奈地笑了。王卓超說,毛澤東那笑容就像老師聽到學生回答,感到文不切題。他叫我們再想想,說艱苦奮斗只是一個方面,只是一點,還差兩點,叫從制度方面想。汪東興一拍前額,說:“支部建在連上。”
毛主席點點頭,繼續說:在井岡山時,我們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風,現在比較提倡的是艱苦奮斗,得到重視的是支部建在連上。忽視的是士兵委員會。支部建在連上,隨著我們掌握政權,現在全國各行各業都建有黨的組織,成為領導機構。黨的力量加強了。但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實行政治民主,保證我們黨不脫離群眾,比井岡山時士兵委員會就要差多了。全國性的政治民主更沒有形成為一種制度,一種有效的方式。井岡山時期士兵委員會是有很大作用的。
(2001年7月28日王卓超口述)
士兵委員會的名稱并不是井岡山的首創,在北伐戰爭國民革命軍中就存在,但那些部隊僅僅從經濟上保護士兵的利益。三灣改編推行的士兵委員會,與其他部隊與以往的士兵委員會有根本區別,就是在部隊基層以士兵委員會的方式實行了政治民主和經濟民主。
宋任窮、張令彬等老紅軍在井岡山回憶,工農革命軍第一團士兵委員會在打遂川以前就成立了。它是由選舉產生的。首先在黨內醞釀(當時黨員還是秘密的),然后在全體軍人大會上選舉產生。士兵委員會不設什么機關,也沒有專職人員,只是遇事在一起開會研究。它的工作,一個是政治民主;一個是經濟民主,管理伙食,管理經濟。那時來自舊軍隊的軍官很多,打人罵人的軍閥習氣還是存在的,有的相當嚴重。士兵委員會就同他們那種舊習氣作斗爭。把伙食辦好,按時結賬分伙食尾子。營、團士兵委員會的主要工作是放在連里,這是基礎。連黨代表的職責,一個是黨的工作,一個是抓士兵委員會。
那時,沒有當過戰士的人沒有資格參加士兵委員會,更不能當士兵委員會主任。士兵委員會有很大的裁定權,很有權威。紅軍教導隊隊長呂赤是陳伯鈞失手打死的。陳伯鈞很年輕,20歲左右,是個黃埔生。他搞到一支壞了的小手槍,七弄八弄,把槍修好了。張令彬和呂赤等三個人從外面回來,陳伯鈞高興地跑出來匯報:“隊長,隊長,我把槍修好了。”“砰”的一聲,槍走火把隊長打死了。當時不少同志要求槍斃陳伯鈞,毛澤東同志說,不要吧,是走火打死的,已經打死了一個,還要槍斃一個,那不是少了兩個嗎?士兵委員會一討論,同意了,說是不槍斃,手板還是要打,結果打了50手板。這件事發生在1928年3月炎陵縣中村。
1956年10月17日,羅榮桓在政治學院組織的座談會上講話,回憶了紅軍初創時期井岡山的歷史。他說,當時舊軍隊的作風,隨便打人罵人,隨便處罰人,官兵對立,老兵欺負新兵等現象嚴重存在。軍官們雖然受過大革命的洗禮,但他們管理軍隊的方法和作風仍然是舊的。在向這種軍閥主義斗爭中提出,要建立士兵委員會,打人罵人要經過士兵委員會來解決。民主就從這里開始了。戰士在一定的會議上可以批評排長、連長,士兵的情緒很高。當然這樣做也帶來一些副作用,就是極端民主化。但只要講清道理,克服這個問題也容易。發揚民主后,官兵關系真是密切,部隊真是拖不垮打不爛的。有一次主席帶著我們一個營,經過桂東,遭土匪伏擊,把部隊給搞散了。拂曉時,自動全部集合起來,檢查一下,只少了一個擔架兵。后來我們回井岡山時才知道,那個擔架兵早回山了。
井岡山時政治民主、經濟民主的推行,鑄造了全軍上下的主人翁精神,譬如誰違犯紀律,士兵委員會就提出加以糾正,對干部和士兵都一樣。井岡山的路是比較狹窄的,有時營長騎的馬在路上吃兩旁稻子,戰士就在背后提醒:“馬又吃稻子了。”營長馬上回拉緊韁繩。在井岡山,形成了群眾管理,而不是行政管理。連長可以管戰士,戰士也可管連長。士兵委員會有個經濟委員會,專門負責經濟管理,杜絕了貪污。當時有句口頭語,叫做“吃油餅”,意思是貪污了幾個錢去買個油餅吃。有了經濟民主,吃油餅的現象沒有了。在那種特別艱難的情況下,這種優良的革命傳統、民主作風,構筑了井岡山艱苦奮斗、官兵一致的精神品質和紅色政權的政治基礎。
1965年5月25日下午,在井岡山賓館115房,毛澤東將井岡山士兵委員會的作用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地位,老人家重新講到《井岡山斗爭》一文中他寫過的話:“中國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義,軍隊也需要民主主義,軍隊的民主主義制度,將是破壞封建雇傭軍隊的一個重要武器。”說全國都需要推行政治民主。
劉俊秀當時用請教的語氣說:現在工廠不是有工會,農村有貧下中農協會,這和士兵委員會是不是差不多的組織?
毛主席說:兩者不一樣,士兵委員會可以監督連長、營長、團長的,它有很大的權利。現在工廠的工會真的可以監督廠長、書記嗎?誰又來監督我們的市委書記、省委書記?誰來監督中央的領導,中央出修正主義怎么辦?
我們的制度,我們的政治思想教育都有些不完善的地方,特別是在上層建筑領域。
(2001年9月2日孫亞衡口述)
那天,毛主席說:我們這支軍隊為什么成為新型的軍隊,就是在改造舊中國的同時,也改造我們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岡山上袁文才、王佐,不是被改造了過來,為井岡山根據地做了貢獻。紅軍中的不少干部原來是舊軍官,一個月拿不少大洋,后來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樣嘛?關鍵還是要有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才能官兵一致。
為什么古田會議已經解決的問題,現在又迷糊了。軍隊里也有派嘛!軍隊里有要鬧事的,歷史上也經常有鬧事的。不知你們信不信?你們不信,我信。我們軍隊幾十年經常有人鬧亂子,鬧就鬧吧。鬧一下不要緊,鬧一下就不鬧了吧。鬧亂子最大的是張國燾。四方面軍會合時,一方面軍有三萬人,四方面軍有八萬人,張國燾說他的人多,隊伍要聽他的。其實人多人少不是關鍵問題,要緊的是問題的本質,是你的路線正確不正確。大大小小的事沒有斷過,井岡山鬧過,閩西鬧過,贛東北鬧過,中央蘇區也鬧過。他要鬧,你有什么辦法。
鬧來鬧去,問題的本質是黨指揮槍,還是槍指揮黨。
當然,參與鬧事的大多數人都不明真相,都是可以改變過來的。
解放后,我們的末代皇帝溥儀不是改變過來了,他還到井岡山來過嘛!
毛澤東說到這里笑了,在座的都跟著笑了。緊張的氣氛隨著笑聲一驅而散。
毛澤東笑著說,今天的井岡山比三十八年前是大不一樣了。上山有汽車,有樓房,吃飯是四菜一湯,穿的是整齊干凈的衣服,和過去是大不一樣了。以后,井岡山和我們整個國家一樣,前程是好的、光明的。現在日子好過了,井岡山艱苦奮斗精神不要丟了,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丟了。這個精神不是簡單的幾個燈芯。(1927年上山不久,毛澤東同志向大家宣布了一個關于用油的規定,各連及機關辦公時,可以用三根燈芯,不辦公時,連部只留一個燈芯,供帶班、查哨用,大家都嚴格遵守。)
說了那么長時間的話,毛澤東毫無倦意。老人家又拿起一支煙。汪東興站了起來,小心翼翼地說:“主席,護士長特別交代,煙不能多抽。”毛澤東只好放下煙,喝了一口濃茶。
毛澤東繼續說,早幾年他就說過,絕不要實行對少數人的高薪制度。應該合理地逐步縮小而不應當擴大黨、國家、企業、人民公社的工作人員同人民群眾之間的個人收入的差距。防止一切工作人員利用職權享受任何特權。蘇聯修正主義正是有了一個特權階層,把列寧的黨變成了修正主義的黨,國家也變了顏色。我們不能像他們。即將取消軍銜制就是一個努力。在怎樣防止特權階層方面要有一整套好制度,要繼承井岡山的好制度、好作風。井岡山精神不僅僅是艱苦奮斗,士兵委員會和支部建在連上一樣深遠。它們是井岡山革命精神的三個支點。
(2001年7月28日王卓超口述)
毛澤東講井岡山精神的三個支點“艱苦奮斗、支部建在連上和士兵委員會”,令人耳目一新,細細尋思又豁然開朗。
毛澤東的話題再次轉到干部特權和干部子女教育問題。說現在干部的特權對我們的孩子也有影響。他們從小讀的是“干部子女小學”、“干部子女中學”。他們比一般工農子弟容易入團入黨。別人沒有的東西,他們能有;別人不能去的地方,他們能去,他們可以看內部電影;他們沒有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優越感。要教育他們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我們的干部子弟有些現象令人擔心,井岡山革命精神不能丟了,不能從我們第三代和第四代身上丟了。
5月25日下午,王卓超記得毛澤東的情緒激動后有幾分憂慮。
那是王卓超一生親聆毛澤東談話,相互交談時間最長的一次,大約兩個多小時。
在毛澤東在井岡山賓館115房間大談必須發揚井岡山革命精神的同一天,5月25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取消解放軍軍銜制度”副題為“促進人民解放軍更加革命化的重大措施”的文章。其內容提要:“國務院對解放軍新的帽徽、領章和部分軍服樣式做出決定,國務院決定中指出,這一決定是為了充分體現我軍是偉大的黨、偉大的毛澤東思想領導下的偉大軍隊的革命精神和光榮傳統,做到三軍一樣,官兵一樣。”
同時,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劉少奇5月22日簽發的“取消解放軍軍銜制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刊登了5月25日《解放軍報》社論:《促進我軍更加革命化的重大措施》,闡明取消軍銜制度的深遠意義,“更好地貫徹毛澤東主席的建軍原則,進一步發揚人民解放軍的光榮傳統”,特別提到“軍銜制度取消后,解放軍一律佩帶全紅五角星帽徽,象征著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一律佩帶全紅領章,象征著我軍非常無產階級化、非常戰斗化。取消軍銜的決定反映了解放軍廣大干部和戰士的愿望和要求,全體指戰員表示熱烈擁護。”
與毛澤東同年出生的宋慶齡,1965年5月25日同一天,在上海給老友王安娜寫了一封信,開頭是這么一段:“寄上一本溥儀的自傳。待該書第二卷出版時,我會記著再給你寄去。書寫得不壞,從心理觀點來看,非常有趣。人是可以改造的,你沒想到吧!”
人是可以改造的,世界是可以改造的,同一時刻的毛澤東也在思考這一點,他由點及面,想得更多更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