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高盛更詭秘:揭開產業大鱷的神秘面紗
產業大鱷潛伏中國!
2009年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在中國傳播開來,那就是中國汽車產量超過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然而這背后還有另一家公司比中國汽車企業更高興,因為這一年它也完成了在中國的產業布局。從2006年起到現在,中國的汽車業進入了第二輪合資高潮,而本次合資高潮的受益者竟然是同一家公司,那就是美國江森自控公司。
江森自控是世界五百強公司,是上市公司,是世界自動化領域的全球領軍企業,但其他世界500強企業不同的是,它在中國比日本企業更低調,比華爾街投行更詭秘。這家企業不請明顯代言人,不做廣告,沒有公共關系經理,不開新聞發布會,甚至中國公司連網站都沒有,他們到中國來,就是一件事情,賺錢。這個每年在中國銷售額可能在五六百億元的企業,竟然很多媒體從業人士都不知道它的存在。這家企業在中國布局之廣,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象。
我們以前經常嘲笑中國汽車業是萬國牌汽車,但是這種局面馬上就要結束了,因為中國制定了新能源汽車戰略,因為中國開始了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而中國的汽車企業除了比亞迪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的新能源技術積累,但是中國車企都在很短的時間內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車,中國的汽車不再萬國牌,他們以后將會有一個統一的名稱,那就是美國江森牌新能源汽車。
中國的汽車企業是典型的市場換技術的失敗案例,而合資與自主創新從來就是勢不兩立,不幸的是在新能源汽車這一中國人憋了很久的一個趕超機遇面前,中國的企業再次選擇了與外國企業合作或合資,而且幾乎是選擇了同一家美國公司,就是的江森自控,這家公司生產汽車座椅、電池、汽車驅動及控制系統等汽車核心零部件。
江森自控全面快速布局中國汽車業
2007年6月11日,北汽控股與江森自控簽署了合資成立汽車電子公司的諒解備忘錄。籌建中的合資公司將以生產車身電子部件為主,產品涉及儀表顯示系統、車身控制系統、車載娛樂系統和藍牙通訊系統等重要汽車部件。
2007年12月11日,一汽與江森合資成立長春一汽富維江森自控汽車金屬零部件有限公司,股東雙方各占50%股份。公司預計在2012年達到53萬輛份座椅骨架總成的生產能力,同時達到4.7億的銷售總額。
2008年4月14日在安徽蕪湖,江森自控(蕪湖)汽車飾件有限公司宣布正式開業。該公司是奇瑞與江森自控共同組建的首家專業汽車內飾系統以及汽車零部件合資企業,主要生產汽車內飾,產品包括儀表板和副儀表板、立柱護板和門護板等;并提供相關產品的研發服務
2008年11月底,廣汽與江森建立汽車合資公司,江森自控將控股合資企業52%,剩余48%歸廣汽部件所有。主要生產儀表板、副儀表板及其他汽車內飾產品。
至此,一汽、東風、北汽、廣汽、奇瑞等幾大汽車巨頭均與江森自控建立合資公司,他們的產品范圍基本都是以汽車電子為主的汽車核心零部件。
雖然其他汽車企業雖然沒有與江森建立合資公司,但是他們使用的也是江森產品,比如:
2009年7月29日,上海延鋒江森座椅有限公司與東華汽車實業有限公司舉行合資項目簽約,組建南京延鋒江森座椅有限公司。南京延鋒江森汽車座椅合資項目將為上海大眾南京分公司、南京名爵、南京依維柯及眾泰公司提供汽車座椅總成配套,到2012年,合資公司將形成21.6萬輛份座椅總成的總裝能力,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
2009年12月16日,全球500強企業之一、美國江森自控有限公司在北京與吉利集團簽訂全球戰略合作協議。根據雙方協定,江森自控將在全球范圍內為吉利汽車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汽車零部件,雙方將在汽車配件、新能源等方面開展全面、深入的合作
不知道為什么我國汽車業又掀起了一輪合作高潮,這次不僅是國有汽車企業,連吉利、奇瑞等也紛紛組建合資公司。
美國江森在布局完汽車零部件后,其另一個戰場鳴鑼進軍了,那就是汽車電池領域。
連開五家工廠 搶占中國汽車電池業
中國市場的需求不斷增長之際,江森自控計劃在2015年之前使中國工廠的鉛酸汽車電池年產量達到3,000萬塊江森自控將在中國新建四家工廠,以滿足生產需求。該公司已經在中國運營一家工廠,目前在興建第二家工廠。第三家工廠的選址工作正在進行中。第四家和第五家工廠則處于規劃階段。
為中國汽車業提供電池
2008年1月15日,江森自控-帥福得新動力系統有限公司成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展示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的供應商。
2008年2月,底特律車展上說,江森自控表示將向奇瑞汽車公司供應鎳氫電池,用于奇瑞今年第三季度投產的一款混合動力轎車,奇瑞新推出的A5 ISG中型轎車使用江森電池。
2009年12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也和江森自控簽署了內容廣泛的全球合作協議,利在一份聲明中稱,此次合作將涉及汽車零部件,包括汽車座椅和新能源。
戲謔郎咸平并不能解決危機
郎咸平最近才指出可怕的不是危機是對危機的無知,作為學者最可恨的也是遭到一些無知者的揶揄與嘲弄。在最近一篇《郎咸平:新能源汽車要避免大躍進》的報道中充斥著“頑童”、“郎大炮”、“思想偏激”“狂妄的姿態”、“站著說話不腰疼” “天不怕地不怕”等帶有詆毀性質的詞匯,當然很多是假他人之口說出來的,我認為記者應該更多的是順著學者的思路去探求事情的真相,而不是對學者的話進行一下簡單的報道、評論甚至是揶揄嘲弄,這些都不是可取的,因此揶揄那些學者并不能解決中國的產業危機。
汽車業崛起 功夫在詩外
在全國人民的批判聲中,中國汽車行業再次走上了合資之路,而且很多合資企業都是外方控股,在慘烈的事實面前,毫無疑問,中國的產業政策存在著缺失。
上海通用總經理丁磊說過“我不太相信這么多企業,都能獨立發展出自己的新能源車產品,新能源車的發展必須走聯合開發的道路,散兵游勇遍地開花的新能源車發展局面,不會對中國的新能源車產生明顯的幫助。”廣汽總經理曾慶洪表示 “我們一定要頭腦冷靜,說中國有些企業的新能源車走在世界前列,不負責任。”
電池,包括電池管理系統技術是混合動力汽車主要的關鍵技術之一,除此之外,還包括發動機技術、電機控制技術、整車控制技術等,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余卓平表示:“在整車控制器、發動機電子控制器等一些關鍵技術方面,國內尚沒有能夠大規模生產的、質量可靠的產品。”
筆者認為我們不該指責汽車產業,而汽車產業的問題,也在汽車產業之外,比如全世界幾乎所有的發動機電子控制器都是博世開發的,而博世的則是一個主要生產電動工具的企業,中國需要的是像江森自控和博世這樣的公司,這些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才是汽車產業執牛耳的公司,我們的產業政策補貼也應該補貼給這樣公司。
近年來,我國的汽車產業政策將主要精力用于了汽車業的整合重組,以及打造本土汽車品牌,但是我們想一想,這些政策真正的抓住汽車業的發展本質了嗎?整合重組所宣傳的規模重要性,早就被人質疑,而我們打造本土品牌還不如打造本土技術,打造本土的自主研發能力,如果汽車的核心零部件都是外國的,何來本土品牌。因此筆者提出中國應該跳出汽車業來談汽車業,中國汽車業的落后是關聯行業的落后,應該從關聯行業做起,培育與扶植像江森自控以及博世這樣的企業才應該成為挽救中國汽車業的發力點。
由于專業的關系,江森這個產業大鱷是筆者能了解到的,而其他行業是否也存在著這樣的產業大鱷呢,當然筆者希望江森只是個特例。
翰嘯 摘自《中國大形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