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 著名中醫研究者桂銀才老師做了題為:《從張悟本現象看祖國醫學的困境與發展》的講座,桂銀才(先后畢業于聊城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法學碩士,現任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副教授,精心研究中醫20年,對祖國醫學有深刻獨到的見解。)桂老師通過自己對中醫的研究、結合身邊的案例,結合自己的實踐,深入淺出其為我們介紹了中醫目前面臨的困境,以及指出如何復興祖國偉大醫學,并獲得新的良性的發展。 以下是桂銀才老師講座的提要:
一、 張悟本現象出現的必然性。包括必然性和可能性。
1、必然性:人民群眾追求幸福安康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后,人民物質生活得到了改善,人民精神生活也不可謂不豐富。人民追求健康長壽,是理所當然的。這同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當前,看病難、看病貴,醫患矛盾頻繁出現。究其根本,在于當前中國醫學界片面迷信西醫,忽視中醫傳統的惡果,導致現在中醫研究和應用的滯后。再加上人們養生保健知識的匱乏。如不復興和發展中醫,單靠西醫的話,我們在醫療方面將遠遠落后于世界,實現民族復興,人民安居樂業,將永遠是黃粱一夢。因此,恢復中醫,勢在必行。由于人們迫切需要中醫“濟世救民”的優良優勢發揮作用,近年來也隨之出現了好多所謂中醫專家和相關講座、著述。且不論它是否是真正的中醫。所以,張悟本現象的出現,具有必然性。
2、可能性:人民生活水平的相對提高,所引起的對自身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視, 和看病難、看病貴的殘酷現實,這兩方面不可調和得矛盾,為張悟本現象的出現,提供了可能性。
二、彩虹效應(彩虹現象)及其背后。
彩虹效應,這個詞語,來源于營養學。是個專門術語。對它的定義,蘇珊•鮑爾曼 《洛杉磯時報》專欄作者以一個形象的例子解釋道:“人們經常會把某一食物等同于某種特定的營養元素,比如一說起牛奶就會想到鈣,見到肉類就會想到補鐵,一提起橙汁就會聯想到維生素C。然而用這種方法來評價食物,往往會有所偏頗。”事實上,在醫學上,尤其是對待中醫,我們也走上了極端。中醫,是門嚴謹的科學,不是像精英們所說的那樣,是“經驗論”。誠然,神農遍嘗百草,確實是“唯經驗”的。但不能憑此就說中醫師“經驗論”,是膚淺的。為什么呢,因為中醫是個發展的過程。上古的時候,人們沒有多少科學文化知識,當然要通過一些感性的接觸,才可能得出真理。那個洪荒時代,不光華夏大地,就是其他地域,也是如此,但隨著科學的發展,中醫,并非只停留在了“經驗”階段,而是經過了科學實驗的洗禮,譬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就對舊《本早》的許多謬誤做出糾正,并且成為一部相當科學的醫學論著,為中醫乃至整個世界醫學做出了貢獻。桂老師指出,當前醫學存在著偏頗,是兩方面的偏頗,一方面,對西醫極端迷信,一方面存在排斥中醫的偏頗理論。另外還有,由于中醫研究和發展的滯后,帶來的對中醫科學的錯誤理解,一些致力于中醫研究和推廣的人,由于歷史的原因(譬如針灸學的斷代斷層),也對中醫的認識有偏頗,得出一些概念化的公式化的理論和運用,這是不足取的。它的背后,就是中醫研究的斷代斷層導致的。而這種斷代斷層,恰是我們盲目排斥祖國醫學,盲目迷信西醫的結果。
三、雨過天晴,再現彩虹。
當前,中醫研究相對滯后,自然其運用也存在著困難和錯誤認識。如何解決,就是要雨過天晴,再現中醫的輝煌時刻。要學會兩條腿走路。堅持中西醫結合的“兩條腿走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醫學方針。再現彩虹,并非要形成“彩虹效應”的偏執,而是要實現中醫的優勢,西醫不能解決的問題,中醫也許能夠解決,這是可能的,也是可以實現的。要敢于打破“洋框框”,在堅持科學施治原則的前提下,總結出中西醫結合的獨特、行之有效的高明醫學方案,相信中華醫學的明天就會更好,更燦爛。
結語:桂老師的這次精彩的講座,向我們闡述了中醫200年來的坎坎坷坷,中醫經歷的坎坷,有許多值得我們反思的東西。從道光皇帝一紙命令,廢除針灸科,到近代中醫大家推崇西醫而反對中醫,再到魯迅、康有為等文化名人片面迷信西醫排斥中醫而不幸英年早逝的殘酷事實,無不向我們揭示了一些可怕的事實。 誠然,他們不是諱疾忌醫的齊桓公,但他們對祖國醫學卻抱有很深的偏見。究其原因,是受了“洋框框”的束縛。難道,外國的月亮真的是那么那么的圓滿嗎?看問題,做事情,不能太片面,要客觀全面的去分析,孫思邈說:“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假如因為我們對中醫的偏見,而錯過了某些治病的良機,我們失去的,不是我們最可寶貴的生命嗎?當然,中醫的科學而合理的發展,有待于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中醫研究者和廣大中醫醫師的不斷完善和健康地去推動。(烏有之鄉通訊員 彬彬)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