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小洪:韓國社會左翼思潮
12月12日下午,烏有之鄉請到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詹小洪先生作題為“韓國社會左翼思潮”的演講。詹先生同時擔任《經濟研究》雜志副主編、《經濟學家茶座》執行主編,他曾于2003——2004年在韓國光州朝鮮大學中文系任教,在韓期間注意觀察韓國社會尤其是青年的政治傾向,并且通過韓國的《朝鮮日報》、《東亞時報》等報紙的中文版,以及韓國國家統計局的英文網站了解信息,對韓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有比較全面深入的研究。他曾在《南風窗》、《新民周刊》、《環球》雜志、《新經濟》、《南方都市報》等媒體上陸續發表了29篇介紹韓國的文章。他的這次演講通過對韓國社會的保守與進步力量的分析,闡述自己的觀點。
首先他提出“我們為什么要關注韓國”。自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兩國在經貿、科技、文化等各領域的合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1、物流方面:92年兩國貿易額為53億美元,2003年上升到550億美元,其中韓國對中國貿易順差達134億美元;2、資金流方面:韓國已經超過美日,成為中國外資的最大來源國,2003年為44.7億美元,2004年1-10月已達53億美元;3、人流方面:2002年有549萬人次來華訪問,其中有50萬為商務考察,中國赴韓人員也達到50多萬。在華留學生中韓國人最多,為3.5萬人,而韓國的中國留學生為5100多人;4、文化交流方面:在韓流席卷大陸的同時,漢流也席卷韓國。原來韓國人學英文日文的很多,現在眾多的韓國大學紛紛開設中文系。詹先生分析這些主要是因為兩國經濟關系上的互補性、地理上的相鄰性、歷史上的紐帶性、文化上的相似性,其中尤以后者為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人甚至認為韓國人比現在的中國人更象過去的中國人,因為他們非常注重忠、孝、禮、義,而且同樣尊師重教。
接下去他對韓國的政治民主化進程進行了綜述。他指出韓國雖然經濟上形式多樣,但政治上卻很單一。從李承晚政府到80年代末期一直實行的是軍政府的統治,1980年5月18日發生的要求“美軍撤出韓國”主張“南北統一”的左翼學生運動也被鎮壓。直到1988年才實行總統直選,從而開始了軍政府的民主化轉型,但88年當選的盧泰禹還是軍人。1992年當選的是金泳三,到1997年金大中代表的左翼力量上臺以后,他們主張“不搞政治清算”、實行有利南北統一的“陽光政策”。然而韓國的保守勢力卻一直對朝鮮不友好,稱之為“敵國”,把與朝鮮友好的人稱為“北諜”,很多認為南方的GDP是北方的33倍,北方的經濟總量只相當于釜山,所以在這一點上,即使是普通民眾也擔憂南北統一后生活水平會急劇下降。
詹先生介紹,韓國的政黨較多,可以分為保守與進步兩方,其中保守的主要以最大的在野黨大國家黨為首,而進步的一方則以執政黨開放的國民黨為首。年輕人,尤其是40歲以下的,支持進步力量的較多,而年老者則偏向于保守。雙方的觀點主要體現在政治、經濟、外交、南北關系等方面。政治方面,保守一方主張徹底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建立自由民主社會,批評現政府嚴重的社會主義傾向,而進步的一方則主張建立一個公正的社會 ,盧武鉉總統上臺的口號是“分權、革新、參與、自主、平等”,他們主張清查歷史、清算“韓奸”;經濟方面,保守一方強調市場作用,主張增長優先于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依靠大財閥,反對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更反感勞工運動,而進步一方強調政府對經濟的調控,主張分配優先于增長(“公平優先,兼顧效率”)、地區均衡發展,限制大財閥的發展;外交方面,保守一方主張鞏固韓美同盟,認為中韓關系競爭大于合作,批評政府惹怒美國親近中國,而進步一方主張“自主外交”、“自主國防”和“民族自主”,與美國確立一種“對等、互惠”的關系,一些少壯派議員出現“親華疏美”的傾向;南北關系方面,保守一方仍認為朝鮮是“敵國”,認為朝核問題是整個韓半島的最大危機,主張“反核反金(正日)”、“鏟除親北勢力”;而進步一方主張民族和解,繼承金大中的“陽光政策”,認為美國是南北統一的最大障礙,在解決朝核危機上認為中國是對韓半島最友好的國家。
此外,詹先生就其剛剛(12月11日)在《南方都市報》上發表的文章《韓國政壇的紅與黑》談論了自盧武鉉總統上臺以來不到兩年時間,左右翼(分別以執政黨開放的國民黨和最大在野黨大國家黨為首)的數次較量,其中3月的彈劾總統風波和8月的遷都風波左右雙方更勝一場,而穿插其中的是一場“過去史的戰爭”,即清查歷史,清算日本殖民地時期、獨裁軍政府時期對民族、民主事業犯下罪行的人,其主要起因是“從事(抗日)獨立運動的人三代受窮,而親日的人三代榮耀”。雖然韓國民眾大多支持清查,但左右雙方在清查范圍上多有爭議,各執一端,目前很難看出勝負。
最后的提問階段,很多在場的朋友也與詹先生探討了很多重要問題,如:韓國等亞洲四小龍的騰飛與戰后美國戰略扶植的關系、韓國民眾在類似“亞洲金融危機”中表現出來的民族主義對中國的啟示、韓國派兵伊拉克是否揭示了盧武鉉政府的“偽左”面目,等等。這次講座讓很多沒有去過韓國的朋友對韓國有了一個總體了解,對一些問題的探討也都得到了自己的收獲,詹先生的演講也贏得了大家的熱烈掌聲。
附:
南方都市報:韓國政壇的紅與黑
2004-12-11 14:17:48 來源: 南方都市報
■媒體思想之詹小洪專欄
韓國盧武鉉總統上臺不足兩年,代表進步勢力執政的開放國民黨(左翼)與代表保守勢力在野的大國家黨(右翼)就沒有停止過爭斗。2004年是韓國政壇的多事之秋。先是3月的彈劾總統風波,接著是8月的遷都風潮,穿插在這兩大事件中的則是一場“過去史的戰爭”,雙方大戰了幾個回合,現在還未分出勝負。
第一個回合是3月2日,韓國第16屆國會以151票贊成,2票反對,10票棄權的壓倒多數通過了《日占時期親日行為真相查明特別法》。該法內容是要調查1910-1945年日本殖民地時代,韓國的親日反民族行為的當事人及相關人員,公開他們的材料。還提出要成立總統直屬的“親日反民族行為真相查明委員會”,規定委員會由9名議員組成,三年完成清查工作。該法界定了多達18種的“親日反民族行為”。清查日據時代的“韓奸”,對世代不忘“家仇國恨”的韓國國民來說,是件順應民心的大好事。有親日嫌疑的大國家黨雖知此法來者不善,但亦不便公開反對。
第二個回合是7月14日,第17屆國會的開放國民黨議員提出了《查明日占時期親日反民族行為真相特別法修正案》,大幅擴大親日反民族對象和調查范圍。如將軍職人員從日偽軍的中校降至少尉(韓國前總統樸正熙恰恰當過日偽軍的中尉),連當時所有的憲兵警察皆在調查之列。行業擴大到文化領域,包括通過媒體與日本侵韓戰爭進行合作的“言論媒體社”,矛頭直指歷史悠久且保守的《朝鮮日報》與《東亞日報》。同時將真相調查委員會調查的時間從3年改為5年,刪除了調查委員會的委員由國會推薦的原條文,從而使總統完全擁有任命委員的權力。此舉激起了大國家黨的強烈反對,指出一個尚未實行的法案就要修正也未免太荒唐,表示絕不接受“這個鎮壓在野黨及使批評性媒體閉嘴的修改案”。《東亞日報》的社論指出“不得不懷疑在查明親日工作背后是否隱藏著政治或戰略性意圖”。
第三個回合是8月15日韓國光復節,盧武鉉總統在講演中稱查明親日反民族真相行為的起因是“從事(抗日)獨立運動的人三代受窮,而親日的人三代榮耀”。有必要查明那段“歪曲的歷史,不自由的歷史,曲折的歷史”,韓國“經歷的分裂和反目來源于曲折的歷史”。同時盧還提議在國會內部組成綜合處理過去史的查明真相特別委員會。盧的講話遭到反對黨的強烈抨擊。樸正熙的女兒,也是下屆總統有力競爭者的大國家黨黨首樸槿惠女士不能容忍執政黨對她先父的“抹黑”,表示不反對查明“過去史”,但不但要查日本殖民地時期的“韓奸”,也要查朝鮮戰爭時代的“親北(朝鮮)”、“親共”派。調查委員會也不能只由總統任命,而要由中立的學者組成。
3月份通過的《特別法》由于朝野的政爭導致國會的多次停擺,而并未在9月份如期實行,《特別法修正案》也沒能提交給國會表決。朝野間這場“歷史戰爭”的第四回合前幾天重開。12月8日韓國國會行政自治委員會通過了《查明日占時期親日反民族行為真相特別法修改案》,把調查委員會成員從9人擴大至11人,由國會推薦4人,總統推薦4人,大法院推薦3人。一直被執政黨“抹黑”而處于守勢的大國家黨近日指控開放國民黨的國會議員李哲禹在1992年于韓國中部地區加入了北朝鮮的勞動黨,至今仍在暗地活動,從而給開放國民黨扣了一頂“紅帽子”。圍繞著李議員是否是勞動黨員朝野還在展開攻防戰。這場“歷史戰爭”至少現在還看不出勝負。
韓國的國民雖然多數支持查明歷史真相,即使是保守的《朝鮮日報》與《東亞日報》的兩次民意調查結果,也證明有近七成的被調查者對此持贊成態度。這表明了韓國國民不忘記苦難的民族歷史的可貴精神。但他們又擔憂國會由此進一步分裂,認為比歷史更重要的是國計民生問題,對政壇互揭老底的“抹黑”與“抹紅”現象不以為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