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前總理施密特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能維持經濟的,還是得靠國企,有些私企老板,特別是拿了外國籍的,一遇到風吹草動,并不站在自己的國家一邊,而是轉移財富,拔腿跑路。
如果一個國家招商引資來的企業,如果不受約束,往往就會出現最大化的壓榨,到了吃干抹凈的時候,他就會跑,這對國家并無好處,雖然看似提供了一些吃飯的崗位,最后卻引起了民眾對政府的怨恨。
德國有過前車之鑒,最后釀成慘劇,30年代,猶太財團通過代理人、洋買辦控制德國,看似德國GDP很高,但民眾收入極少,巨大的貧富差距,導致了民眾將希特勒高票選上了臺,最后搞成了世界大戰。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現在的德國企業結構是這樣的,不賺錢的行當都是國有的,因為不賺錢的,沒有私人干;上規模的大企業均有政府入股,但不干涉企業經營;還有政府直接經營企業的。拿德國大眾汽車來說,薩克森州政府依然持有大眾集團11.8%的股份,20%的投票權。整個德國政府參股的企業有700多家,這其中直接參與經營的有100家。
整個歐洲的情況都和德國差不多,尤其是北歐,企業國有化率達到75%,但是他們也不排斥純粹的私人獨資企業,但是大規模的投資,私人做不了,于是歐洲小而美的私人企業比較多,有的是給大企業做配套的,也有靠技術領先的,不是那種重資產的,私人獨資做的也不少。
舉個例子,拿挪威來說吧,國有經濟比例占gdp的80%,挪威石油就是最大的國有企業,掙了錢之后,把賣油的錢,又搞出一個主權基金, 到處投資。在挪威,能源、電信、金融、冶金、機械制造等國家經濟命脈行業的龍頭企業均為國有企業。
挪威的企業分為四種類型,一種是資源型,一種是高盈利,一種是兼具高盈利或有特定目的的,一種不參與市場競爭的非盈利的。對于資源型的,為保證資源的開發收益用于全體國民,挪威將大多數資源的開發使用權授予國有企業,例如:挪威國家電力公司、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高盈利的企業,一般是政府控股或參股,像DNB銀行,政府占比34%,雅苒國際化學公司,政府占36.21%、康士伯集團,政府占50.004%。
法國國有企業多,這源于當初的競爭緣故,美國的財團忽悠法國搞市場化、搞私營經濟,結果發現根本不是美國財團的對手,于是法國在經濟活動中搞集權,也許我們覺得是搞公有制,他們那邊的說法叫“國家資本主義”,其實是組建國有企業對抗??罩锌蛙嚲褪菄?,里面有很多國家的政府的名義投資。
法國國有經濟巔峰時高達91%,現在國有經濟占比依然高達75%,遠高于中國。我指的不是純國企,而是國企控股的混合制,如空客、雷諾、蘇伊士集團、燃氣集團和道達爾石油、電力、石油、法國人壽、還有兩家規模較大的銀行等。
歐洲的傳媒幾乎都是國有,分為兩種,一種主要靠廣告生存,另一種不能做廣告,像西班牙的廣播電視等,依靠政府財政撥款生存,不依賴廣告。靠廣告的會替資本講話,不依賴廣告的,就不懼資本,常常做些“焦點訪談”類節目。但無論是哪種,都必須愛國,造謠抹黑別人的國家可以,但不能詆毀自己的國家,所以你發現,西方國家對外攻擊的時候,媒體特別的團結。
二戰之后,英國幾乎都是國有企業,從銀行、航空,到電力、交通運輸,幾乎關系到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的企業都被整合進了大型國有化集團。到了80年代初,英國超大型國有企業還有上百家。
美國嘲笑英國企業是吃大鍋飯、效率低、工會強勢、對工人太好、工人懶、工人小偷小摸等等,于是撒切爾夫人上臺后,就推進了私有化改革,結果有好有壞,效率確實上去了,但老板和工人的收入差拉大了,另外也造成了部分行業的服務質量下降,比如英國鐵路集團被拆成了140家公司,自拆分之后,英國鐵路的運行事故急劇提高,原因是私人老板只顧壓低成本而減少在維修和建設上的投入,還聘用了大量素質低下的便宜的員工。
除了歐洲之外,說一下新加坡,他也是靠政府投資起家的,政府投了大量的企業,當地人叫“國聯企業”,早期實行政企統一,既制定法規、政策,又進行行業管理和經營。后來感覺負擔重,壓力大,于是決定改革,1974年財政部成立國家資產經營和管理公司,叫淡馬錫公司,不再具體的參與企業經營,只是把握大的戰略方向,并監督審核,確保原國有資產不流失,并能增值。新加坡這一套學的都是歐洲的,并沒有任何美國經濟學的痕跡。
整個歐洲現在的企業結構情況都是大同小異,名義上私人什么企業都可以做,但是稍微有規模的行當都在政府參股或控股中,所以歐洲的福利高,主要是第一次分配做的比較好,都是政府的企業,什么都好說,結余多了,一紙令下就可以發錢。若全是美國化的這種企業,你強迫資本家發錢,那不但違法,而且政府的名譽也會搞的很差。
那萬惡的美國,我為何也說他是國有企業控制的呢,美國確實有國企,很少,就是不掙錢的郵政是國企做的。其他的企業不是國企,勝似國企,這種叫托拉斯組織,這種組織的目的是為了加強競爭力量,壟斷生產或銷售市場,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整個國家扮演的角色,就是賦予他行政的力量,在全世界搞錢,可以用一切手段。這就是國家力量支撐的私人經濟,這不也是一種國企么?只是這種國家“以錢為本”,而不是“以人為本”。
美國這種才叫真正的資本主義,歐洲那些都不算,美國為什么全球販賣私有化了,因為你一旦私有化了,財富可以自由流動。能被美國吸的干干凈凈,連歐洲人都扛不住美國的吸收資產。法國深有感觸,只要加點稅,私人老板就把錢弄出來,往美國跑。
美國的猶太經濟學寫的那一套,如果真的好用,他應該藏起來,而不是無償地全球教學。你想想看,你有一個賺錢的好方法,你肯定自己在家偷偷用,怎么可能去告訴別人呢?比如美國鼓吹的競爭、反壟斷等等。
假如一個國家以國有企業或者國有控股為主,我為什么國有企業要去斗爭國有企業呢?這內斗不就是屬于內戰嗎,對國家有啥好處?歐洲人就明白這個道理,他們企業間就不打價格戰。
私企斗爭,那是小集團糾紛,斗到后來,就粗制濫造、假冒偽劣。美國企業因為是托拉斯,比國企還國企,所以有規模競爭優勢,但是他只對外斗,不對內斗,一旦他出來了,別的國家私企寸草不生,相信美國那一套的國家,沒有誕生一個能打的企業,歐洲人明白,只有國家資本主義才能與之抗衡。印度人其實也明白,但是他沒能力組織國家資本主義,就把大門一關,我不讓美國托拉斯進來,你要是進來,我也找機會搞死你。
美國為何接納中國進入全球市場,當年的美國國務卿說過了,“如果中國跟著美國后面學,那一定會走上邪路!到那時候,我們就成功了。” 現在為何沒有走上邪路呢?是因為80年代末中國發生了一件事,70后、80后的人應該知道,接著1991年蘇聯解體,終于清醒過來,反復向全國人民教育,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特別強調了一定要走社會主義道路,要堅持毛主席思想等等。如今沒見著中國走上邪路,美國徹底翻臉了。
有人把國有企業說的一塌糊涂,都沒說到點子上,只要在管理上完善升級,這種以人為本的國企組織模式,絕對競爭力比美國企業要強的多,美國企業就競爭不過歐洲企業,但是他用武力威脅歐洲,導致歐洲被控制住了。國企最大的問題是如何避免腐敗,其他的任何問題都不是問題。
如何防止腐敗呢,拿新加坡舉例,國企人員或公務員,如果在退休之前,你腐敗了,那么你以前交的公積金一律取消了,他的公積金,類似于我們的養老金,你在職期間腐敗,你老了連低保戶都不如。不過私企員工腐敗,政府不管,那是雇主要走法律層面解決。
歐洲也差不多,一旦腐敗了,會被弄的社會性死亡,靠的就是群眾監督、群眾舉報,瑞典副首相莫娜薩林用公務卡購買私人物品,被群眾罵到辭職。個體老板沒人管你,但是做公職或者在國企里混,一旦發現貪污,沒收贓款,還弄得你下半生沒有養老錢,而且對行賄的人處罰也重,這實在太恐怖,沒人敢去做。不過這也有個前提,那就是分配也較為合理,3000塊錢讓人當總監,又不能去貪污,這種估計就很難弄。
我們如今看到世界的丑惡,基本上是美猶財閥搞出來的,如何對付美國,將美國徹底摁死在地,一個是加強國有企業力量,一個是扶持民族企業家,為了表明決心支持民族企業家,國家可以投點股份進去,那以后你企業有事,就等于國家有事,這種民族資本家做的越大越好,做到壟斷的地步的話,那猶太財團在我們面前就是散戶,不值一提。
我們看整個西方,要稍微分一下美國和歐洲,雖然他們都是同一個老祖宗,但是美國的惡,是世界的萬惡之源,他搞的經濟學,一個字都不用看,他倡導的“國退民進”,純屬扯淡,就是要把你搞成一個個的小企業,然后好方便他進場收割。我們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是要支持民族企業家的,而不是支持洋買辦的。
了解了整個西方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經濟結構,我們可以大大方方地談國有企業、民族企業家、以及社會主義了,思路縷清了,才知道哪些是國之棟梁,哪些是國之禍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