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Kaliu授權獨家原創發布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今年夏天,日本本田汽車進行了一項“絕密”研究。這是一個重要的供應鏈重組計劃,探討盡可能少用中國制造的汽車和摩托車零部件的可能性。本田并不準備現在“去中國化”,而是直面中國的風險,從正常情況下制定一個應急的準備計劃。本田正在抓緊估算從東南亞等其他地區進行采購的成本,而在中國制造的汽車和其他車輛的零部件將在中國境內采購。
冷戰結束后,經濟全球化替代了原本對立的陣營,但是也增加了經濟上的相互依賴,而日本與中國的關系特別緊密。2020年日本從中國的進口占進口全體總額的26%,這比美國和其他國家要大。擴大在中國的業務對提高日本的競爭力至關重要。
《日經》指出,如果零部件等中國對日本的進口的80%中斷兩個月(約1.4萬億日元),日本不僅無法生產家用電器、汽車和樹脂,而且也無法生產服裝和食品。價值約53萬億日元(目前匯率約合人民幣2.5623萬億元)的生產值將消失。早稻田大學的戶堂康之教授等在超級計算機“富岳”上進行了計算,相當于日本每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0%的金額被吹走。
如果日本與中國脫鉤,日本產品的價格也將提高。根據供應鏈研究企業《Owls Consulting Group》的數據,如家用電器和汽車等80種主要產品停止從中國進口,改為日本國內生產或從其他地區采購,那么將使成本每年增加13.7萬億日元。這個規模相當于在“東證”(主板)上市的制造業企業總凈利潤的70%。
如果增加的成本轉嫁到單個產品上,日本的個人電腦的平均價格將上升50%,達到18萬日元(目前匯率約合人民幣8702元);智能手機將上升20%,達到約9萬日元(目前匯率約合4351元)。這個價格上升程度可比日本現在由于烏克蘭危機和其他因素造成的通貨膨脹率要大很多。
日本企業似乎正在做“兩手”準備,既要在正常情況下繼續在中國運營,也要為可能出現風險時作好不依賴中國的準備。《日本經濟新聞》今年9月對100家日本企業家進行的調查中,96%的人表示關注臺海的突發事件,82%的日本企業家“有”或“正在考慮”針對實際突發事件的業務連續性采取措施。
《日經》指出,市場對中國的風險很敏感。基于《QUICK·FactSet》對全球約13000家企業按在中國銷售的百分比分類,與2009年底的平均股價進行了比較,在中國銷售比例在50%至75%企業,其股價目前比2009年底低10%左右,而在中國銷售比例在25%以下的企業,股價上升了6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