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彼爾德伯格會議——超級精英再聚首
By 檀樂平
不論有多少人相信世界由某個精英團體控制的“陰謀論”觀點,6月份的第一個周末,傳說中的超級精英秘密聚會——彼爾德伯格會議還是如期召開了。平靜的西班牙小鎮斯特格斯(Sitges)突然多出數百名便衣特工,小鎮惟一的豪華酒店門外,來自全世界的抗議者和彼爾德伯格研究者們也偷偷拿出了高倍望遠鏡。
他們極有可能看到了亨利·基辛格,這位會議籌備委員會元老剛剛度過他的87歲生日,他已經陪伴彼爾德伯格會議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與他同來的還有另一位籌委會成員彼得·薩瑟蘭——英國石油(BP)的前任董事長和高盛的現任董事,這兩家公司現在的日子都不好過。克林頓時期的兩位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和勞倫斯·薩默斯也在這里,當然還少不了各大公司與銀行的代表們:谷歌創始人埃里克·施密特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戴姆勒-奔馳公司總裁蔡澈和瑞士諾華制藥總裁丹尼爾·瓦斯拉、巴克萊銀行總裁喬瑟夫·阿克曼和高盛董事詹姆斯·約翰遜,后者還是目前一切麻煩的起源——房利美的前總裁。
根據官方公開的消息,共有約130名代表參加了本次彼爾德伯格會議,其中三分之二來自歐洲,其余的來自北美;三分之一來自政界,三分之二來自企業界與金融界。這些超級精英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舉行了三天的秘密會談——不允許錄音,不進行投票,不達成任何協議,也不向媒體透露任何信息。他們究竟在那里干些什么?恐怕將永遠是一個謎。
半個世紀的神秘歷史
1954年,“超級說客”喬瑟夫·瑞廷格(Joseph Retinger)找到了荷蘭女王的丈夫貝恩哈德親王,提議發起一項國際性會議,以應對西歐國家不斷膨脹的反美情緒,“消除不必要的誤會”。貝恩哈德親王深表贊同,于是便聯絡了熟識的歐洲政界、商界名人,以及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沃爾特·史密斯,在荷蘭一家名為彼爾德伯格的旅館內舉行了一次秘密會議。那一次歐洲總共來了50位代表,美國來了11位,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與會者約定第二年換個地點再聚。后來這個會議年復一年地舉行下去,參會者的地位也越來越高,至今已是第五十七年。
喬瑟夫·瑞廷格是波蘭人,他從二十歲就開始在全世界游歷,充當過歐美多個政府的非官方顧問。出身弱小國家的他一生力主歐洲聯合,是真正意義上的“歐盟之父”。發起彼爾德伯格會議后,他一直擔任籌委會秘書長直到去世。
從一開始,“私密性”就是彼爾德伯格會議的一大特色。在瑞廷格看來,只有保障一個完全不被打擾的環境,與會者才會放下平日的偽裝,進行真誠有效的溝通。因此獲邀參加彼爾德伯格會議的人們往往對此事守口如瓶,甚至編造謊言來混淆視聽。例如2004年歐洲議會選舉,有不少政要缺席宣傳活動,官方的解釋是擔心反對派游行帶來安全隱患。不過立刻有人指出,那一年是彼爾德伯格會議的五十周年紀念日,想必是大佬們為舉行慶祝活動而耽誤了歸程。
為了保障私密性,不僅要掩蓋行程,嚴格控制參會者的身份也很重要。彼爾德伯格會議發起的宗旨是促進歐洲與美國的交流,其他國家則被排除在外。1973年,大衛·洛克菲勒正是在讓日本加入的請求遭拒后,另起爐灶成立了包含亞太國家的“三邊委員會”。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新興市場的影響力已不容忽視。因此近些年也有中東、土耳其,以及中國的代表獲邀出席,但終未獲得穩定的參會席位。
翻開彼爾德伯格歷年參會名單,不難看到這一精英團體的核心構成:美國與歐洲政要——多為部長級官員,有時也會有總統、首相等出席;來自實業界的精英,如戴姆勒和菲亞特兩大汽車集團的老總、空中客車公司的高管、瑞典實業界控股巨鱷沃倫伯格、西門子、諾華制藥、殼牌石油、DONG能源的老板們;來自金融界的巨頭,如ING保險集團、桑坦德銀行、巴克萊銀行、德意志銀行、美國投行Lazard、以及高盛的高管和董事們;還有學術界的專家,如哈佛大學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便是會議的??停蛱岢觥爸忻绹备拍疃鵀橹袊耸熘鵀閭髌娴牧_斯柴爾德銀行家族作傳。
媒體界也出人意料地占據了會議的一席之地,《經濟學人》、《金融時報》、《外交政策》、《華盛頓郵報》的主編和老板們經常出現在會議名單上,可惜他們從未寫過關于該會議的任何文章?!督洕鷮W人》的兩位編輯甚至承擔著整理會議記錄的重任,這其實并不奇怪,因為這家雜志的重要股東伊夫林·德·羅斯柴爾德爵士正是彼爾德伯格會議的元老之一。
精英的水晶球
精英們往往否認彼爾德伯格會議對政策制定存在實質性影響,但若說這每年一次的勞師動眾只為了閑話家常,恐怕沒人會相信。在某些問題上,彼爾德伯格會議就如同預知未來的水晶球,重大事件往往能夠在此找到先兆。
托尼·布萊爾曾在議會詢問中一口咬定自己從未參加過精英階層的秘密會議,然而根據現場目擊者的證詞,英國前首相“毫無疑問”參加了1993年的彼爾德伯格會議,而“恰好”就在此后不久,他當選工黨領袖,并最終成為首相。
就在布萊爾參會兩年前,“是總統顧問但從不領工資,是律師但從未進過法庭,是游說官但從未真正在國會游說過”的美國大亨弗農·喬丹,把一個名叫比爾·克林頓的年輕州長引薦給彼爾德伯格參會者。在某些陰謀論者看來,這更像是年輕的政府首腦上臺前,接受老資格精英階層的“檢閱”。
無獨有偶,2008年彼爾德伯格會議在美國召開,民主黨的兩位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和希拉里正是在同一時間齊齊“失蹤”,有消息稱他們在“弗吉尼亞州北部”的某個地方舉行了會晤,彼爾德伯格會議的舉辦地正處在這個地區。也有人聲稱在那一年的會議現場見到了后來的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
曾參加過彼爾德伯格會議的美國銀行家Jack Sheinkman 坦承:“有時候會議討論的確會產生影響,比如歐元問題,在它付諸實踐之前我們已經討論了很久;再比如美國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也是在尼克松、基辛格他們開始行動之前,已經在這個會議上得到了充分討論?!爆F任會議籌委會主席Etienne Davignon也曾說過,彼爾德伯格會議“策劃了歐元的誕生”。
2009年“低碳”之風席卷全球,美國眾議院通過《清潔能源法案》,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召開,而實際上早在2007年,彼爾德伯格會議就在討論這個問題。2008年的彼爾德伯格會議把“建立無核世界”作為重要議題,在那之后不久,我們果然看到了以此為由對伊朗進行的制裁。
浮出水面的議題
2010年對于彼爾德伯格會議來說是特別的一年,就在會議召開的同時,一個號稱“彼爾德伯格官網”的網站(www.bilderbergmeetings.org)悄然上線。雖然沒有更多的官方聲明,但從網站內容的精準度來看應當不假。正如《衛報》所評論:“潛伏多年的彼爾德伯格會議終于把鼻子稍稍露出了水面。”
從網站上,我們可以查詢到本屆彼爾德伯格會議的議題包括以下幾項:金融改革、安全、網絡技術、能源、巴基斯坦、阿富汗、糧食危機、全球變冷、社交網絡、醫藥技術和美-歐關系。
本屆會議的首要議題是“金融改革”。三十年來頻繁參會的保羅·沃克爾無疑是這個話題的主角,卸任美聯儲主席二十年后,沃克爾重新被奧巴馬總統請出,在幕后策劃了美國近十年來最激進的金融改革。而同樣參會的葡萄牙財政部長顯然從沃克爾這里取到了真經,就在彼爾德伯格會議結束后一周,葡萄牙通過了加稅和大幅削減公共預算的激進法案,恐怕并非偶然。
“網絡技術”的議題,顯然要交給微軟的比爾·蓋茨和他的首席研發與策略執行官克雷格·蒙迪(Craig Mundie),以及谷歌創始人埃里克·施密特。“云計算”是這兩家公司共同倡導的熱門技術,或許再過不久,他們就將爭相引領互聯網技術的又一輪革新。
氣候問題上,籌委會跟人們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將“全球變冷”而不是“全球變暖”作為議題。去年年底“東英吉利大學”氣候研究中心的數據被竊,黑客隨后將多達16兆的電子郵件和其它文件被公開在網上,這些資料證明全球氣候變暖的結論并不可靠。而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未能達成協議,也給低碳經濟的倡導者們當頭一棒。本屆會議以“全球變冷”為題,更像是一種調侃。一部分參會者,例如比爾·蓋茨,已經在低碳技術上做了巨大的投資,他們自然不會希望這些努力付諸東流。然而會場中那些尚未做好準備的老牌工業巨頭,恐怕也不會輕易讓步??梢韵胂?,對于氣候變冷還是變暖的問題,本屆彼爾德伯格會議中的爭論或許遠遠超出了科學的范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