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戰略又要出玄機生變數?
——俄羅斯外交政策調整的戰略涵義
2010年5月13、14日,《參考消息》先后以《俄羅斯大幅調整外交政策》和《俄秘密外交報告曝光引起轟動》為題,報道了俄羅斯正在進行新一輪外交政策調整的消息。據說,俄羅斯外交部的一個委員會制訂了一份名為《在系統基礎上有效利用外交因素推動俄羅斯聯邦長期發展的計劃》,還說這個計劃是應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的要求制訂的,報道說,俄羅斯總統在去年11月的國情咨文中提出,俄羅斯該“停止吹胡子瞪眼睛了”,并要求起草有效利用外交因素以推動長期發展的計劃。
這個計劃之所以引人矚目,之所以能使西方振奮,核心在于,這個計劃強調要發展與西方的關系,要“在經濟與文化互相滲透的基礎上加強與主要世界大國相互依存關系”,西方的一些媒體報道斷言,“全球經濟危機使俄遭到重創”,“克里姆林宮被迫正視這樣一個事實,即俄不可能憑借自身的力量進行現代化,它需要西方投資并同西方結成強大的商業伙伴關系”。因此,俄羅斯又一次重新定位了它與西方的關系。這還不算,據說這個文件還把中俄羅斯關系進行了一番貶低,根據這些媒體的報道,這個被曝光出來的文件還有這樣的話“在國際舞臺上,中國需要俄羅斯超過了俄羅斯需要中國。我們必須迫使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與俄羅斯保持一致。俄羅斯應該基于這種構想來行事。”
如果這些報道屬實,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必將進行一次重大調整。按照這個文件所闡述的精神,俄羅斯今后將不再與西方對抗,而要奉行向西方靠攏的政策。
到底是真的假的?許多人看到這樣的消息都不僅下意識地要提出這樣的問題。的確,在人們的印象中,俄羅斯一直都高傲地面對西方,不時地對西方發出低沉而威嚴的咆哮,怎么忽然間就要發生180°的轉彎呢?一個戰略大國的對外政策能這樣大起大落嗎?
我們說,這恰恰是俄羅斯的一貫風格。在俄羅斯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是對內政策還是對外政策,動輒來一個180°大轉彎的事例屢見不鮮,僅僅冷戰結束以來不到二十年,俄羅斯已經轉了幾個180°的大彎了:從與西方的冷戰,一下子掉頭成為葉利欽口中的西方盟國,這是一個;時不旋踵,以科索沃戰爭為分水嶺,俄羅斯重又開始與西方對抗,又來一個。所以,現在再來一個也完全不值得大驚小怪。
也許有人會說,這個文件很可能是俄羅斯國內政治斗爭的產物,不見得就能認真執行下去,不必放在心上。這種態度,大概是戰略上的鴕鳥政策,根本就沒有一點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的品質,可謂“豎子不足與謀”。
風起青萍之末。在戰略問題上必須見微知著、明察秋毫。盡管俄羅斯經常來一個180°的轉彎,但因此就以為這樣的舉措不過是些輕率、膚淺、任性或者急功近利的行為,那就大錯而特錯了。事實上,在此之前的種種跡象已經顯示俄羅斯在醞釀新的大動作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筆者在今年3月份的網文《俄羅斯的戰略動向不可忽視》),前不久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5周年的紅場閱兵居然邀請了北約四國美、英、法、波的軍隊參加,意味深長。俄羅斯的一舉一動都不是隨意的,每一招都深謀遠慮、精于算計,完全符合一個大國運籌帷幄的戰略風格。
所以,不要以為俄羅斯是在鬧笑話,這完全是一個嚴肅的重大的戰略新動向。那么,這個動向對全球戰略格局將發生怎樣的影響呢?
第一,要沖擊全球戰略框架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作為一個戰略大國,前蘇聯以及后來的俄羅斯歷來都是全球戰略結構中決定性的構件,它的每一次戰略轉向,都必然要給全球的戰略結構帶來巨大的沖擊,改寫戰略板塊的拼圖,這已無庸贅言。現在,俄羅斯要“停止吹胡子瞪眼睛”、開始與西方合作了,世界戰略大廈的重心也要因之發生變化,其重心將進一步東移,西方將把更多的資源與精力轉移到亞洲太平洋地區,可以在無后顧之憂的情況下放手去開疆拓土,而俄羅斯則可以安靜地在一旁啃著西方仍給它的幾根骨頭,不會再發出任何讓人煩惱的聲音。北約將因此成為全球北約,成為美國全球戰略干預的重要工具。剛剛出臺的北約未來10年聲明已經強調,未來北約一要改善與俄羅斯的關系,二要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應該說,這個聲明與俄羅斯的報告可稱是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第二,要改寫地緣戰略關系
當前的一個例子是俄羅斯與波蘭的關系。最近,波蘭與俄羅斯的關系出現了戲劇性的緩和,甚至在勝利日閱兵時邀請了波蘭軍隊參加,可見俄羅斯外交政策調整的力度。這很具有象征意義,象征著今后一個時期,在與西方合作政策的導引下,一些傳統的戰略爭奪區,如中東歐、波羅的海、南高加索、中亞、蒙古以及中東等,俄羅斯與西方爭奪勢力范圍的對抗將出現空前的緩和,甚至可能用合作來代替對抗,至少俄羅斯將不會再氣勢洶洶地阻擋西方擴大自己的戰略影響。
如此一來,西方就用不著再勞心費力地搞什么顏色革命了,沒有俄羅斯的阻擋,西方勢力將能更順利地深入上述各個地區,這些地區也會放下俄羅斯這個巨大的包袱,用不著再挖空心思地左右逢源,小心翼翼地走戰略鋼絲,而能一身輕松與西方發生更緊密地軍事、政治及文化等方面的聯系,更多擁抱美國、接納西方了。現在,北約已開始期盼通過俄羅斯來開辟歐洲與阿富汗的后勤補給線了。這大概要算地緣戰略關系變化的第一個成果吧。
第三,這次能走多遠
幾百年來,俄羅斯一直在東西兩個方向上顛狂,有時向東,有時向西,有時走的很遠,有時走得很近。按照西方媒體的報道,克里姆林宮現在已經做出了這樣的判斷,“即俄不可能憑借自身的力量進行現代化,它需要西方投資并同西方結成強大的商業伙伴關系”。俄羅斯果真會做出這樣的戰略判斷嗎?這個判斷能成立嗎?就算俄羅斯確有這樣的愿望,但這個愿望又有多少可能性與可行性呢?
所以,俄羅斯外交政策調整必定要給世界戰略形勢帶來新的變化,這個的變化有可以預見的成分,更還有不可預見的變數和玄機,俄羅斯戰略震蕩的幅度和頻率歷來驚人,其中的玄機與變數就算是老奸巨猾的西方政客也要頭疼,也許,他們也不敢高興得太早,大概也在使勁地擦拭他們的戰略顯微鏡。這就是俄羅斯的世界與世界的俄羅斯。
這樣的變化必定涉及到中國,這就是為什么這個報告要提及與中國關系的緣故。具體地說來,這樣的幾種可能應該引起高度的警覺。
——戰略壓力會不會進一步增大
盡管從根本上說,西方不可能對俄羅斯十分放心,但現實條件下一個合作與友好的俄羅斯必將極大地節省西方的戰略資源,使美國及西方盟國據此釋放空前的戰略能力,從而支持在其它方面采取更強有力的行動。僅以NMD、TMD為例,沒有了俄羅斯的威脅,這兩個東西就能從數量龐大的俄羅斯戰略火箭的壓力下解放出來,變力不從心為應付裕如,從此可以得心應手地指向任何需要指向的目標。美國的海陸空力量可以更多地部署在亞太地區,北約也可以向遙遠的東方排除更多的軍事力量,除此之外,甚至在太空軍事力量上,美國都要減少一個強有力的對手。龐大的美國軍事力量猶如一把巨大的牛刀,原來這把牛刀被另一把刀逼著,現在這把逼著的刀撤了,那么這個牛刀將就此殺向何方?當今世界上飛跳著的那么幾只“雞”固然很危險了,問題是,牛就沒有什么擔心的嗎?
——安全環境會不會進一步惡化
一直有人說圍繞中國有一個“C型”戰略包圍圈。現在看來,伴隨俄羅斯戰略調整帶來的地緣安全關系的變化,“C型”戰略包圍圈有沒有迅速變成“O”型的可能呢?筆者以為,這是很有可能的。中亞的美軍基地將更加鞏固,蒙古的第三鄰國更加觸手可及,美國及西方在中國西北與北部邊境外將進一步站穩腳跟。這樣一來,就算這個“O”型圈和還不是很圓,但至少也比“C型”更上檔次了。這是有形的。無形的還包括印度等國戰略地位的加強。在美俄兩國合作扶持下,印度幾乎成了多家寶貝,想要它不活躍起來都難,前一個時候印度居然大吵大嚷地聲稱準備兩面作戰了。所謂的中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對印度來說還能有什么吸引力、還有什么價值呢?印度大概不屑于稀罕吧。至于什么“金磚四國”,連俄羅斯都不認為這里有什么“金”可淘,得向西方去找“金”,印度還會繼續犯傻嗎?
——發展空間會不會進一步壓縮
毋庸諱言,冷戰結束后的俄羅斯成了中國重要軍事技術的來源地,許多關鍵軍事技術裝備通過與俄羅斯合作使中國少走了許多彎路,大概世界上只有俄羅斯能對中國這樣,無數經驗表明,在這方面,任何對西方世界的盼望最終都是水中撈月。不僅如此,俄羅斯還是中國能源原材料來源多元化、多樣化戰略的主要對象,中俄石油管線承載著中國能源安全的相當部分。今后,如果西方資本大舉進入俄羅斯的能源及原材料領域,大舉進入中亞及蒙古的能源原材料領域,中國經濟發展的回旋余地及安全彈性不可避免要受到嚴重影響。經濟上,中國曾經搞過歐美之間的平衡術,在歐元與美元之間左右逢源,戰略上,有意無意地搞美俄平衡,在美俄之間踩翹翹板。現在,歐元動蕩讓歐美平衡的把戲漸成泡影,俄美合作,也很可能要使翹翹板翻個底朝天。
當然,用中國人自己的話說,對于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我們中國從來都是冷靜觀察、從容應對,并且在冷靜觀察、從容應對的過程中,還表現出了駕馭復雜國際局勢的高超能力。也許,對于老百姓來說,看不準、摸不透,充滿玄機與變數的俄羅斯戰略取向,在真正智者的眼中其實只不過是小菜一碟而已,任憑如何復雜的國際局勢,也要抵不過我們高超的駕馭能力呢。
既然這樣,寫了這么多廢話,夜已深了,還是趕緊睡安心大覺、做上等美夢去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