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節:中國的強國之路能走多遠
前面討論了中國成為發達國家的可能性,這當然充滿不確定性。如果中國僥幸成為發達國家,成為什么樣的發達國家呢?美國那樣的發達國家,還是英法那樣的發達國家,還是日德那樣的發達國家,亦或者是加拿大,澳大利亞這樣的發達國家?如果中國壯志未酬,不幸落入后發國家發展的陷阱,出師未捷身先死,那么中國可能是一種什么樣的死法呢?是蘇東國家的死法,還是東南亞國家的死法,或者是拉美國家的死法?至少我們應該制訂預案,以做到臨危不亂,所謂預則立,不預則廢。
這里從另一角度再提同樣的問題是認定這個問題對于走在十字路口的中國的極端重要性。我們現在需要一個定位清晰準確的國家戰略。這個戰略是建立在對世界未來權力分布,對世界各主要勢力的此消彼漲有恰到火候的把握的基礎之上的。這應該是一個富有洞察力的,有遠見卓識的,又是十分冷靜周密思考的產物。這個發展戰略將指導中國未來的內政外交政策的制訂。有了這樣的戰略規劃,我們才不會盲目和付出不必要的代價。
中國的強國之路能走多遠?是要清楚地知道我們自己的實力和外部的客觀環境。我們必須在一個可能的前提下來謀求我們國家的發展。所以明確中國未來的發展空間和可能性非常重要,這樣穩健的可行的內政外交政策和發展戰略才能避免躁動和盲目性。我們應該有一個內斂的而不是咄咄逼人的鋒芒畢露的發展戰略,不宜四面樹敵,低調圖生存,謀發展,為我們的國家找到一個比較寬松的生存空間。所以說,我們是否有機會成為一個發達國家決不是無的放矢,決不是無關緊要的事情。我們的發展要觸動到太多的利益,這些利益的代表者絕不都是善意的。我們要堅決維護自己的利益,我們需要謀略和戰術。需要生存發展的智慧。需要避重就輕,需要趨利避害。我們的發展是在有效保護自我的前提下的發展。而這樣的發展又是反過來能夠更加有效地保護我們的國家安全,保護我們的國家利益不受損害。這就需要更多的人來探討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
日本明治維新后的戰略家在制訂日本的戰略國策時是犯了錯誤的,對世界局勢判斷失誤,對世界列強對日本的容忍度認識不清,對自己的地緣戰略環境認識有誤,因而產生戰略誤判,盲目擴張,狂妄發動太平洋戰爭,挑戰英美諸國的核心利益,引起強力反彈,導致二戰的慘敗,使日本近百年的努力在亞洲獲得的地緣利益被剝奪得干干凈凈。朝鮮半島,中國臺灣,東三省等苦心孤詣搶來的殖民地也被迫全部吐出來,百年心血付之東流,整個日本民族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更可悲的是反過來本土還被外國占領,整個民族的生存的外部環境比明治維新以前還要嚴峻。日本人沒有搞清楚日本到底能夠強大到何種程度,這是日本強國事業遭遇重大挫折的根源。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中國不能再犯日本同樣的錯誤了。我們一定要清晰地界定我們的強國之路到底可以走多遠是可行的。是不會引起惡性反彈的,是可以為當今世界接受和容忍的。搞清楚這一點,就是國家之幸,國民之福。否則,遭遇滅頂之災還不知道是為什么,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今天的中國的發展沒有逃出一般發展中國家的規律,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歌舞升平,前程似錦。但其實危機四伏。把中國的強國之路能走多遠換一種問法就是:中國離拉美化有多遠?我給出的答案是只有一場金融風暴的距離。
我們現在已經邁步走在拉美化的道路上。只是缺少一個標志性事件來進行確認。就像拉美上世紀八十年代爆發的債務危機挑開了拉美化的膿瘡。九十年代初的東歐劇變挑開了東歐拉美化的膿瘡,亞洲金融風暴挑開了東南亞拉美化的膿瘡,中國現在需要某個事件來確認中國的拉美化事實。一個通俗形象的比方就是,一個貪贓枉法的官員,事情沒有敗露前他一直被看成是一個好公仆,某一天東窗事發后,他就成了被確認的貪官。但是他作為貪官的事實早在東窗事發前都已經存在了。或者一個女性工作者。人們一直認為她是個良家婦女,某一天被抓了現行,哦,大家恍然大悟,原來她是個性工作者,其實她很早就是性工作者了,只是沒有被確認罷了。中國早就拉美化了。只是缺少一個標志性事件來確認,所以現在還被認為是一個良家婦女。也許一場經濟危機,金融風暴之類的事件或者別的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件將把這個膿瘡挑破,到時人們一臉驚愕,怎么是這樣?其實早就這樣啦。政治腐敗,貧富兩極分化,這是后發展國家綜合癥,沒有跡象表明中國避免了這個病癥,相反,我們還病得不輕。
危機總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然的和正常的,我們需要坦然面對。理性看待危機,社會經濟危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生態鏈中不可避免的一個環節。我們不能躲避危機,我們能做的是把危機的損害降到最低程度,這需要智慧。我們為一場可能的危機作了那些準備?制度上的。心理上的??二種可能。一是我們度過危機,成為發達國家。另一種可能是我們從此倒下。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爆發。中國進入一個新的動蕩期。從此我們強國夢想的實現遙遙無期。
中國現代化步伐多次被列強用戰爭的手段打斷。但是中國現代化步伐再一次被打斷可能不是被戰爭。或者是一種新的形式,比如經濟危機。我們度過危機的能力有多強,我們有強有力的領導嗎。我們還會有強大的社會凝聚力嗎?有化解各種危機的良性的政治經濟方面的制度設計嗎?
經濟危機是未來十年中國一定要面臨的成人禮。只有成功渡過這場危機,中國才能真正成為發達國家。如果中國不能有效應對這場危機,中國就將從此爬下,就像前面倒下的拉美和東南亞,或者還有東歐。中國倒下,印度也難逃厄運,后面的非洲也是如此。少數發達國家;以及大多數處于半發達狀態,像拉美東南亞目前的狀態;然后再一部分處于不發達狀態。這種財富分布結構可能維持一個較長的時段,然后,世界出現大動蕩,重新洗牌,但那要到幾百年以后了。中國最好的狀態可能就是有的人說的成為最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也許這不是我們所愿意的。但是,恐怕天意難違,由不得我們這些對渴望成為發達國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的中國人了。
一萬五千美元的人均GDP將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界線。我認為越過一萬五千美元將使中國最終擺脫發展中國家的身份。但是如果人民幣不升值的話,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如果沒有產業升級作支撐,二十年內中國經濟必然出問題,也就是說二十年后中國仍然進入不了發達國家行列。中國人均GDP15000美元是一場夢嗎?達到這個數字以后,就意味著中國真正成為了一個發達國家。但是如何才有可能達成這個目標呢?
中國現在也還沒有達到巴西,墨西哥,俄羅斯甚至泰國的社會經濟曾經達到過的最高水平。更不要說超越這些國家的發展階段了。不管是人均GDP,還是城市化水平,還是人均受教育水平,以及社會福利指標等都比不上那些已經陷入發展中國家陷阱的國家。當然,只有一項指標中國是達到或者超過了這些發展中國家,那就是貧富分化程度達到或者超過了上述國家。
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大家都在談中國經濟的成功.但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并沒有比巴西泰國走得更遠.目前還看不到經濟建設方面有比拉美東南亞不同的更值得期待的地方,因此說成功還為時尚早。要想擺脫那些已經中箭落馬的發展中國家的命運,這取決于我們的產業升級能否成功。要產業升級,又取決于我們的技術提升能力有多強,我們的技術是否能趕上發達國家?并且能保持領先水平。
從目前的態勢來看。這不容樂觀。而我們目前的技術追趕戰略又著眼于傳統領域。而這些領域恰恰是西方國家的強項。我們與他們的差距太大。我們能追趕上嗎?我看很難。比如飛機制造,芯片設計,汽車制造。這些恰恰是美國的強項,美國絕不會任由中國超過的。他們會拼全力和中國爭奪優勢的。這將是一場國家意志的對決,國力的拼搏。我們的國力能拼過美國嗎。我們不要全線出擊。這里有必要借鑒一下華為公司的壓強原則,這樣也許我們還有成功的可能。我們另一個技巧是避其鋒芒,在一些新興的領域謀求優勢。一是大家起步都差不多。不至于差別太大。西方強國也沒有傳統的優勢,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是我們的一個可乘之機。如果我們不是講究策略,而是盲目硬拼,則結局難料。
楊小凱曾經認為,西方經濟學家沃森“對后來者的詛咒”的概念,或可在中國發生。他指出,發展中國家有先從技術模仿以取得經濟的快速增長的傾向,但是快速的經濟增長會阻礙了發展中國家的制度建設,而強化了國家機會主義,為長期的經濟增長種下禍根,因此,具有后發劣勢。
1980年代初期,日本為了應對美國人施加的日元升值壓力,開始把制造業轉移到亞洲各國。泰國、韓國、馬來西亞以及印尼等國接過了出口導向戰略的接力棒,開始了日本奇跡的復制。到九十年代中期制造業又從這些國家轉向中國,差不多十五年左右的時間,而現在這些制造業又開始從中國向越南印度等國轉移,也是差不多十五年左右的時間,從九二年上述國家開始制造業轉移到九七的金融風暴,差不多五年時間,按這個規律來計算,五年以后,中國也可能面臨當年東南亞危機的風險,不過目前中國產業轉移有一部分是向中西部轉移,這個風險有所弱化,所以時間應該會往后延伸,但是考慮到中國在二0一五年人口紅利將被分享完畢,而到那時,中國人民幣升值可能會達到一美元兌四元人民幣,中國產品競爭力將會大大地被削弱,那么,又一場金融風暴在那時發生就不令人奇怪了。
更嚴峻的是即使到那時我們的制造業企業進入五百強的數量也不會很多,可能會有聯想,海爾,華為,可能還會有奇瑞,比亞迪,華晨,中興,海信,或者還有TCL,吉利等。可能還有個別今天難以預料的黑馬。但是不會太多,那這些品牌影響力不強,對中國的出口拉動力不大,當中國遇到金融危機的時候,要再次起步可能會很困難。
如果危機一定要來,那就讓它來得更晚一些吧。越晚我們受到的傷害越小。
世界上沒有救世主,但是品牌也許應該成為我們遭遇危機的救世主,就像當年的韓國一樣,它對韓國能夠比其它亞洲國家更早恢復經濟繁榮功不可沒,其它沒有世界影響力品牌的國家和地區,如南美墨西哥,巴西,俄國,東南亞,臺灣等,日子就不那么好過。
我們今天應該更加注重品牌建設,把它作為我們的救世主。另一個就是技術了。我們今天應該利用財政收入良好的局面,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技術開發中去,這樣有利于儲備更多的技術和人才,這樣也會增加抗風險的能力。日本在房產泡沫破裂以后人們的生活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生活得仍然有滋有味,日本經濟依然立于不敗之地。是因為他的優良的制造業作支撐,有強大的技術實力作后盾。而東南亞沒有制造業的支撐,沒有強大的技術實力作后盾,當然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一場風暴過后,經濟于是一厥不振。也許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永難有翻身的機會了。所以我們要想不成為下一個拉美,要想擺脫對來后者的詛咒,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有競爭力的世界級品牌和在世界上領先的技術,這樣,即使遭遇危機,不管是經濟危機,社會危機還是政治危機,我們仍然可以立于不敗之地,像韓國,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受到沖擊,它挺過來了,這次肇始于美國的全球性經濟危機,韓國再次受到沖擊,但看起來它仍然在品牌和技術的護衛下,繼續位列發達國家行列。這是韓國成為發達國家的秘密所在。拉美國家沒有世界級品牌,東南亞也沒有,蘇東地區也欠缺世界級品牌,這就使它們禁受不起風吹浪打。一遇經濟危機,國家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平都受到嚴重沖擊,并最終走不出困境。
巴西、墨西哥、智利、阿根廷等拉丁美洲國家,可說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便已是整個第三世界里較具現代化發展成分的區域,他們在政治上最先建立主權獨立國家,在經濟上最先建立起資本主義工業化的一定基礎。 拉丁美洲國家的平均個人國民生產總值,長期以來都是第三世界或“發展中地區”最高的。巴西、墨西哥在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雖然也曾取得平均年約7%~9%左右的經濟增長率,但卻在沿海少數大城市與內陸腹地之間,城市內部不同層次之間造成了堪稱斷裂性的發展,貧富懸殊極為嚴重。80年代初,巴西30000多富豪的收入幾乎等于1000萬巴西最貧窮人的收入,巴西的貧富差距是法國的21倍;美國著名的“發展社會學家“博格爾認為”巴西大致可分為兩個國度,一百萬計的巴西人民因貧窮而過早死亡”,被稱為巴西“現代化”過程中的一場對“無辜的大屠殺”。
當時拉美各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對國際資本的過分依賴,社會財富分配失衡,人民的基本權力沒有得到充分尊重,盡管在一定的時期內經濟有了引人注目的增長,取得了一些建設的成績,但社會與國家的整體結構是畸形而不健康的,當長期積累的社會矛盾被某個意外因素引爆時,局面難以收拾導致經濟嚴重衰退和社會發展停滯不前。
中國目前也嚴重存在貧富的對立,意識形態信仰的分裂,道德觀念的分裂。以及市場被跨國巨頭肢解。中國的消費群體被跨國公司肢解成兩個部分,這是很可怕的結局。而第三世界,往往擺脫不了這樣的命運。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已經分裂。這種分裂比政治的分裂,文化的分裂更可怕,結局更有害。對一個國家傷害更嚴重,更持久。中國還沒有走出可能導致拉美化的陷阱的位置,現在還不是歡呼勝利的時候,中國的未來也容易使人聯想到巴西曾經的遭遇。
1913年俄羅斯的國民生產總值僅相當于當時美國的6. 8% 。人均國民收入只及英國的1/ 6,不到法國的1/ 4,主要工業品人均產量與當時歐洲最落后的西班牙不相上下。1928年至1937年進行的工業化運動,使蘇聯在短短十年內走過了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用了一百年走完的工業化道路,一躍而為歐洲的第一工業國。這不能不說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奇跡之一。當年東歐多數國家人民生活的實際水平則相當不錯。在卡達爾時期,匈牙利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均農業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二位,十種主要食品人均消費量均在世界前十位之內,住房、醫療保健、教育水準等都居于世界前茅。當時世界銀行依據匯率計算,也將東歐國家列為中等收入國家。
戰后西方發達國家借“全球化”之利,從全世界集中資源,轉移利潤,使經濟持續發展,建成了所謂“富裕社會”。而蘇聯、東歐集團只能主要憑借自己的資源與自我的積累進行發展。所以盡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與西方進行經濟競賽卻還是勉為其難
在勃列日涅夫統治的年代,“花錢買穩定”確實讓黨和老百姓“皆大歡喜、各得其所”,黨不用擔心社會不穩定,老百姓有輕松舒適的物質生活。但是當時的現實是在西方發達國家主導世界經濟的基本格局沒有被改變的情況下,蘇東國家難以在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上趕上和超過西方國家。一時趕上去了,也難以持久、難以為繼。
中國目前也進入了類似的陷阱,就是以經濟的增長換取穩定,問題增長不是永恒的,總有停滯不前的一天。那時政權的合法性如何獲得。你看美國并不以中國為最大的假想敵,它主要戰略目標是針對俄羅斯,比如在東歐部署導彈防御系統,在格魯吉亞搞顏色革命,陳兵阿富汗(這一點也有針對中國的成份),盡管有美日防衛合作指針下的亞洲北約的建立,但是并不成氣候。總之,針對中國的大動作沒有針對俄羅斯的多,為什么,我看它是深信中國面對一些無法解開的死結,這些死結終有一天會爆發,并毀掉中國。就像毀掉蘇聯一樣。它有這個信心。而我們呢,有沒有注意那些死結并努力去尋找解開死結的辦法呢。
生活得像美國人那樣,那可是全世界人民的心聲喲。美國為什么生活得那樣好。它是霸權國家呀,你要想生活得像美國人那樣,憑什么。民主了就會像美國那樣。這是春夢吧。這是全世界最常見的春夢。這個春夢在世界各地不知導演了多少人間悲喜劇。這樣的悲喜劇還將繼續下去。沒有人想想,日本人都沒有美國人生活得舒服。憑什么你就一定會像美國人那樣生活?我們總有一些振振有詞的說法,美國人也是人,我們也是人,為什么美國做得到,我們就做不到?這看起來很有道理。甚至理直氣壯。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雖然都是人,但人與人就是不一樣。你能接受嗎?這可能才是事實,甚至是真理。但是沒有幾個人愿意接受。
但是天下一廂情愿的事情太多了。還是說當時的蘇聯吧,它不像美國那樣通過品牌,高技術的手段從外部世界獲得更多的財富,所以蘇聯的高福利制度難以維持。盡管它有一個經互會,也能榨取到同一社會主義陣營中其它國家的一部分財富,但是出于意識形態需要,它的榨取是有度的,有節制的。而美國可以榨取的對象國家數量更多,所以它的榨取是可持續的。福利制度也就能維持下去。美國榨取的對象是全世界,蘇聯榨取的對象只是有限的經互會成員國。不在同一個數量級。這也是蘇聯失敗的原因之一。
前人失敗的教訓,應該成為后來者前進的寶貴財富,這樣,我們的強國之路才能走得更久,更遠。
有興趣閱讀全書的朋友請點擊以下鏈接: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371215.s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