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世界戰爭的基本根源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 朱紹鵬
20年前冷戰的結束,從根本上打破了勢力范圍對經濟活動的人為限制,使世界各國的經濟活動迅速拓展到了全球范圍內,出現了不可遏制的經濟全球化趨勢。人類社會自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始終存在著的,工業化國家對海外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資本投資場所的普遍性需求,與這些要素被少數強國或國家集團壟斷、控制的矛盾迅速退居次要地位,運用軍事暴力去爭得或保護海外經濟發展空間的需求也歷史性地消失了。但它也給世界帶來了新的基本矛盾。
上世紀70年代,毛澤東以他戰略家的獨特視野創造了著名的“三個世界”理論。兩極體制解體以來的近20年間,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仍然是這三個世界。
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憑借著強大的經濟、技術和軍事實力,主導世界經濟及其與之相關的政治規則的制定,居于世界經濟發展的頂層,獲得了最大的經濟和政治利益;發達國家則憑借著冷戰時期與美國結下的患難之交,參與世界經濟及其與之相關的政治規則的制定,居于世界經濟發展的中間層,獲得較大的經濟和政治利益;而廣大發展中國家處在世界經濟發展的底層,在世界經濟與政治規則方面雖也開始有了一些發言權,但總體上仍居于被動接受現有規則的地位,能夠發展,卻嚴重受制于人。
這種世界經濟與政治格局和新秩序,使世界出現了四組基本矛盾,即: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控制與反控制的矛盾;發展中國家為爭取有利發展地位而引發矛盾;發達國家爭奪世界經濟和政治規則制定主導權而引發矛盾;以及部分族群因極端貧困化而走上恐怖主義道路與整個世界要求和平發展的矛盾。
一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控制與反控制的矛盾是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將這組矛盾置于當今世界諸矛盾之首,不僅僅是因為這一矛盾具有最大的普遍性,還在于它是影響人類社會繼續向前發展的主要障礙。必須承認,從經濟全球化中獲益最大的是西方發達國家,而發展中國家除極少數像中國這樣的大國,以及已經并入歐盟的原東歐國家相對受益外,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世界新秩序中的境遇甚至還不如從前。在兩極體制下,一些第三世界國家還有可能利用蘇美矛盾,從東方或西方集團那里獲得一定的經濟、技術援助,使本國經濟得到發展,從而闖進工業化國家的大門,而新的世界秩序連這種機會都沒給他們留下。實行全球化經濟還不到20年,許多在上一時代已經開始了工業化進程的發展中國家不進反退,已逐步淪落為發達國家知識產權的埋單國,發達國家商品的最終消費國,世界資源和原料的廉價供應國,初級產品的生產制造國,淘汰技術的承受國,以及各種各樣經濟波動、危機的最終受害國,債務日積月累,資源大量消耗,環境日漸惡化,災害饑荒頻頻,被牢牢釘在了世界經濟運行的最底層。對于發達國家來說,維護現有不合理的世界經濟與政治秩序,就是在維護自身根本利益,而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擺脫貧困化恰恰迫切需要打破這種秩序。兩大經濟發展層面的根本利益在現有世界經濟與政治秩序這個點交匯,并時時發生著激烈的沖撞,處理不好,其結果就可能是戰爭。由此看來,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爆發的四場局部戰爭均發生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就絕非偶然了。
二
發展中國家為爭取有利發展地位的矛盾是當今世界的重要矛盾。
經濟全球化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了什么?從表面上看,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愿意遵守由美國主導制定的世界經濟與政治規則,即可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就能順利地使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然而,近20年的實踐告訴我們,事情遠非那樣簡單。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世界市場這只無形的上帝之手,根據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力、擁有資源、地緣優勢等條件,強行派定了他們在世界經濟這臺大戲中的角色,在某一特定角色的軌道上發展是有可能的,而要想更換自己的角色,將遇到來自發達國家刻意制造和世界市場這只無形之手的重重阻礙,想沖破這些阻礙,就要沖破現有國際經濟與政治秩序,實現起來談何容易。不僅如此,即便是在特定角色的軌道上發展,也將遇到激烈的國際競爭,競爭中的發展中國家猶如城市里的公車一族,車何時來,在哪兒停,何時到站等問題,主動權都掌握在別人手里,為了不被落下,爭先擠車的發展中國家你推我搡,在所難免。
更為重要的是,今天的全球化經濟,是在昨天的兩極體制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上一時代工業化強國的殖民政策在發展中國家留下了大量的利益矛盾,民族仇恨、領土爭端、權益糾紛、宗教沖突等,不一而足。這些矛盾不但不會因為新時代的到來而在一夜之間消弭于無形,而且將與爭取有利發展地位的矛盾糾結在一起,稍加不慎,就會引發窮國之間的戰爭。
不過,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今天,將近20時間里,發生在發展中國家間的戰爭或軍事沖突,呈明顯減少的趨勢,其最根本的原因有兩個方面:其一,有利的發展地位不是通過戰爭所能夠獲得的。這恐怕是在新的世界秩序中,人類對戰爭認識的最突出變化之一;其二,發展中國家間那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利益矛盾,也不是簡單通過戰爭就能解決的,即使取得了局部戰爭的勝利,會大大提升國家的民心士氣,甚至可能使國力得到很大提升,但仍然不足以改變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
三
發達國家爭奪世界經濟和政治規則制定主導權的矛盾,是當今世界的另一重要矛盾。
在世界經濟和政治規則制定過程中的話語權,與從世界經濟中的獲利是成正比的,這就是全球化經濟的基本特點。霸權主義這個詞是上世紀70年代人們根據國際政治的基本特點創造出來的,用以描述超級大國對外政策的本質特點。兩極體制解體后,世界霸權是以對世界經濟與政治規則制定主導權的爭奪為基本特征的。由于誰掌握了世界經濟與政治規則制定的主導權,誰就能獲得最大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因而,發達國家間為爭奪世界規則制定的主導權而產生矛盾是必然的。只要美國一手把持規則制定主導權的企圖一天得不到改變,這種矛盾就一天不會消失,圍繞規則制定主導權的斗爭將在發達國家間長期持續下去。
不過,這種矛盾斗爭最終導致發達國家間戰爭的可能性卻非常小。全部的原因在于,全球化造成的經濟融合已使強國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達到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地步,他們之間如發生戰爭,不但不可能有勝利者,而且必然傷及所有發達國家的利益,圍繞規則制定主導權的斗爭將可能通過以下兩種戰爭方式表現出來:其一,在對手的核心利益區及其附近發動一場針對第三國的戰爭,如美國出兵南聯盟和伊拉克那般,影響或破壞對手的經濟運行環境,以武力去維護損人利己的經濟與政治規則。其二,在對手的核心利益區及其附近挑起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戰爭。表面上看,戰爭要解決的是交戰國雙方的利益矛盾,實質上要挑戰的是超級大國的世界領導地位。
四
部分族群因極端貧困化而走上恐怖主義道路與整個世界要求和平發展的矛盾,是當今世界重要矛盾。“9·11”事件后,受害者美國在世界范圍內高舉起反恐戰爭的大旗,于世紀之交先戰阿富汗,再戰伊拉克。可是國際恐怖主義卻并未因此銷聲匿跡,反而像春雨之后山間長出的蘑菇,五顏六色、奇形怪狀,一茬接一茬、一撥接一撥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地。
現代恐怖主義主要是由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等極端組織發起的,但把現代恐怖主義泛濫完全歸罪于極端主義勢力的存在又是不科學的。由美國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在使得工業化國家取得發展的同時,使更多發展中國家日趨貧困化。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弱國,連工業化的門都還沒摸到,就被兩極體制解體的巨大漩渦裹進了專為工業化國家準備的全球化經濟新世界,這個世界中諸般皆有,唯獨沒給非工業化國家準備向前發展的條件和機會。擁有天然資源的發展中弱國或許好些,可以通過向世界提供原料、能源和旅游資源來維持生計。連天然資源都極度匱乏的發展中弱國,則除了接受聯合國每年例行的救助外,只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朝著極端貧困化的方向走去。這些極端貧困化的族群被各種極端主義勢力所利用,鋌而走險步入恐怖主義的死胡同,是符合邏輯的結局。不合理的世界經濟與政治規則,才是造成現代恐怖主義泛濫的真正元兇。恐怖主義是對現行世界經濟與政治秩序的一種反抗,雖然這種反抗絕對是非理性的,使許多無辜者遭難,與要求和平、發展的世界潮流格格不入,理應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人們的一致譴責,但同樣甚至更應受到譴責的,還有不合理的世界經濟與政治規則。
在可以預見的二三十年或更長時間內,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勢國家的客觀事實,美國企圖稱霸世界的主觀目標,都不大可能發生根本改變。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猶如兩場噩夢,標志著美國“同時打贏兩場戰爭”或者“一場半戰爭”的理論與計劃的破產,也表明美國的綜合實力和全球控制力的顯著下降,多極化趨勢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廣大發展中國家求和平求發展的意愿也將不可阻擋。
去年以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和迅速擴散的經濟危機,使得現行不合理的政治、經濟規則更為世人所唾棄。而新的規則的產生與形成過程,必將伴隨著世界戰略格局的激烈動蕩和深刻演變。在這場變革中,中國將如何應對?如何在其中獲取最大的國家利益?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中向全世界鄭重承諾:“堅持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秉持公道,伸張正義。”中國政府所確定的和平發展與和諧世界的構想,將成為我們應對重大變革并深刻影響國際關系、國際體系的思維方式和戰略策略。
(作者系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大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