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是中國的鏡子——專訪中國前駐古巴大使徐貽聰
作者:楊軍 來源:南風窗
“美麗的哈瓦那,那里有我的家,明媚的陽光照新屋,門前開紅花……”這首流行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歌《哈瓦那的孩子》,一直珍藏在一代中國人的記憶里。對中國來說,古巴似乎有著獨特的地位。古巴共和國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拉美國家,在拉丁美洲30幾個獨立國家中,古巴也是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
海明威一生中超過1/3的時間是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度過的,他這樣描述古巴:“我熱愛這個國家,感覺像在家里一樣。”而對中國人來說,這種感覺可能更“心有戚戚焉”。
因為同是社會主義國家,古巴和中國有很多相似,但在很多方面,兩國似乎又行進在不同的路上。雖然古巴的政治和經濟地位在當今世界都不夠重量級,但在中國的外交史上,古巴是不得不提的濃重一筆。
徐貽聰先生曾于1993至1995年任中國駐古巴大使,并于2002年、2004年、2007年等先后幾次重訪古巴,對古巴國內情況和中古關系有很深的了解。日前,徐貽聰先生接受了本刊專訪。
良好的中古關系
《南風窗》: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自上任以來已兩次訪問古巴,多于對其他拉美國家的訪問。中古兩國高層國家領導人互訪應該說相當頻密,兩國軍方來往也很密切,中國和古巴如此良好的外交關系,主要是什么原因?政治、經濟上有何考量?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蘇東巨變,中國對古巴的政策發生了哪些變化?
徐貽聰:中國是采取普遍爭取朋友的外交政策,和很多國家保持良好的外交關系。跟古巴的關系更密切一點,有歷史原因也有現代原因,古巴跟中國一樣都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信仰馬列主義,兩國的共產黨性質差不多。很大程度上,古巴也是中國了解拉美的一個窗口。中古兩國在經濟發展方面也有很多可以互補的。
中古關系有過幾個不同時期。1960年,整個美洲從加拿大到阿根廷,古巴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和中國建交的國家。一直到1970年才有第二個和中國建交的國家。1966年,一是中國搞“文革”,二是中蘇爭議加劇,古巴比較支持蘇聯,中古關系冷淡。一直到1989年,兩國才覺得應該緩和關系,雙方采取了一些比較接近的做法。1989年,兩國外長實現互訪。先是古巴外長來中國,然后是中國外長去古巴。兩國關系逐漸發展,兩黨互相承認,政治關系得到改善,隨后兩國關系進入非常良好的狀態。
中國大部分主要國家領導人都去過古巴。勞爾·卡斯特羅也曾兩次到中國,勞爾第一次到中國呆了20天,考察了6個省。古巴所有國家領導人都來過中國。兩國可以說是高密度高層次互訪。目前雙邊關系是兩國有史以來最好時期。中古兩國貿易也非常多,去年兩國貿易額達30億美元。2005年開始,古巴提出在醫學特別是眼科方面和中國合作。古巴醫學比較發達,眼科技術尤其高。古巴明確表示,受到中國支持幫助非常多,所以愿意在自己強的領域對中國多做些事情。
我駐古巴期間,中古兩國關系已經非常好。當時菲德爾·卡斯特羅差不多兩個月就和我見一次面長談,最長的一次談了9個小時,最短的一次也有4個小時。他問我各種各樣的中國問題,包括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各種經濟問題和對外關系等等。
《南風窗》:和中國一樣,古巴獨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經歷了重重困難?
徐貽聰: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的革命1959年取得政權,今年建國50周年。50年間古巴可以說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尤其是美國的封鎖。古巴有100多萬僑民在美國,他們寄錢、物給國內的親人都要經第三國轉,回去探親也有諸多限制。古巴是旅游圣地,但直到現在,美國政府還限制美國人到古巴去旅游。近年美國對古巴的態度有所松動,美國和古巴糧食方面的貿易也在增多,美國到古巴去的人也多了一些。奧巴馬上臺后實現了直郵,但美國對古巴的政策并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我在的那些年,感受到古巴非常明顯的經濟上的困境。
古巴和前蘇聯還有東歐國家關系很好。東歐巨變和蘇聯解體前后,1990至1994年,古巴處在特別困難的階段。古巴面積和江蘇省差不多,人口1100萬。小小的國家能夠在那樣特殊的環境下堅持自己的主張,堅持捍衛主權,很不容易。從這點來說,古巴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國家,現在古巴已得到世界上廣泛的承認,和古巴建交的國家與和中國建交的國家數量差不多。很多國家派駐古巴的使館人員比在一些大國還多。
樂觀的社會情緒
《南風窗》:相對于中國來說,目前古巴還不富裕,百姓收入不高,社會情緒有沒有受到影響?
徐貽聰:雖然官方正式定價是1美元兌換2個比索,但在古巴自由市場兌換是1比22至25。古巴一般百姓每月大約收入500比索,實際上只合20多美元。這個數字應該說相當低,但計算古巴的收入不能按一般標準算。
在古巴,醫療和教育是完全免費的,大學不僅免費,學生還可以領錢,家屬在醫院陪床國家也免費管吃住。古巴每家每個月都會有供應,定量供應的東西價錢很便宜。我在的時候,一家4口人,60個比索就能買下一個月定量供應的所有東西,這些東西完全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住房只要交夠18年租金,房子就歸個人所有,租金也很便宜。古巴法律規定每戶都有擁有一處住房的權利。
在古巴全國找不到一個討飯的,也沒有人撿垃圾,犯罪率很低,也沒有上訪現象。貧民窟是看不見的,舊城房子只是舊點,但百姓日子還是比較安穩。1993年以后,古巴采取了一個措施,所有城市農村都要建跳舞場。如果去古巴到處走走,可以發現,周末到處聽得見音樂。音樂一響,人們就隨之起舞。
百姓希望日子過得更好一點,經濟條件更寬松一點,當然也知道受到外部條件影響,這個百姓是理解的。政府也在逐步聽取百姓意見。2007年或更早一點,古巴曾在全國掀起一次聽取百姓意見運動,據我了解是勞爾倡議的,政府收到有100多萬條意見。
政府保證百姓最基本的需要這點古巴一直在堅持。所以總體來講,百姓目前盡管困難,但還算可以。古巴社會比較穩定,大多數人支持擁護政府。社會情緒沒問題,人們都非常高興,熱情。
《南風窗》:古巴高等教育和醫療等都是免費的,國家財力足以支付這樣的巨額支出嗎?
徐貽聰:古巴政府規定,每年必須確保教育和醫療的投入,即使占的預算再大,也要必須保證。拿古巴醫學來說,投入非常多,從研究到治療都是關注的重點。目前古巴的醫療水平相當高,從眼科到心腦學科到兒科再到骨科,都居于世界領先水平。古巴的新生兒死亡率是世界最低的。
《南風窗》:古巴的貧富差距很小,但是發展速度在拉美國家差不多是最快的,他們是如何既保持快速發展,又沒有擴大貧富差距的?
徐貽聰:首要原因,基礎低、起點低的時候增加快很容易。另外我想這和他們的平均社會主義有一定關系。
古巴政府的定量供應完全按人來供應,真正的以人為本,同樣年齡段的人供應數量完全一樣,不分級別,定量上至國家領導人下到普通百姓全都一樣。特殊困難時期,古巴規定牛奶只供給65歲以上的老人和7歲以下的兒童,只和年齡有關,和級別無關。
但是和改革開放前的中國一樣,古巴大鍋飯現象也比較普遍。現在也有些多勞多得按勞付酬的做法。
在古巴,腐敗也是有的,但懲治還是很嚴的。曾有國家副主席和副總理級別的高官,接受了其它國家一些在古公司的信用卡,還沒有用,就被免職了。這名被免職的高官現在一個中學當老師。
官員和百姓之間也很平等。古巴所有公車,除了卡斯特羅的專車,其它所有掛政府牌照的車,百姓都可以攔下車問去哪兒,如果和自己去的地方順路,就可以要求搭車。就我知道的,有一次,古巴一個相當于中國副省長級別的官員去辦公事比較急,遇一個婦女搭車沒讓上,于是受到處分。現在這個制度還在。
逐步放開的市場
《南風窗》:古巴國內人民是否依然生活在計劃經濟時代,比如電腦、家電等還有沒有集中配送,是否完全放開了?
徐貽聰:到目前為止,一些食品、農產品和工業品的供應還是像我們計劃經濟時期一樣,憑票或本購買。以前定向供應的一些東西像電冰箱等家電,是用來獎勵模范的,現在基本擺到市場上賣,市場上也有電腦和其它家電,但是價格比較貴,和一般百姓工資收入不成比例,數量也有限。古巴有兩種商店,一種是按定量供應,一種是自由市場商店。自由市場商店什么東西都有,就是按本國貨幣很貴,可以拿外匯或者外匯券購買。古巴開了幾千家外匯商店。
現在古巴在旅游方面發展比較好。旅游設施比較齊全。外匯收入已經超過了原來的主業糖業。
2002年我到古巴去的時候,使館人員告訴我革命廣場有自由市場,每個月的最后一個禮拜天,允許去出售東西,以農副產品為主。這讓我非常吃驚。古巴的革命廣場地位類似于北京的天安門廣場,革命廣場在哈瓦那市中心,有5個正規足球場大,能容納100多萬人,每年古巴有大型活動基本都在那兒,五一節、國慶節都在那搞活動。黨中央辦公室和一些部委就在那里,可以說是古巴的政治中心,不可想象那里會被允許搞自由市場。我去看過,攤位很多,人也很多。能夠允許在革命廣場搞自由市場,明顯表現出古巴的經濟發展思路。
《南風窗》:古巴國內知識界和百姓如何評價勞爾進行的一系列改革?
徐貽聰:這些做法并不是勞爾上臺之后突然有的,而是一直在逐步推進。并不是當時菲德爾·卡斯特羅不允許做的,勞爾也不是背著他哥推行這些改革,古巴的方針路線是確定的。這些改革從1993年出現,不斷完善。這是一個過程,而不是個人原因或年代取舍。
《南風窗》:古巴人對菲德爾·卡斯特羅持什么態度?
徐貽聰:古巴人普遍敬仰菲德爾·卡斯特羅,這是有它的原因的。1994年,古巴在哈瓦那街頭出現過一次鬧事,幾百人在街頭砸東西。菲德爾·卡斯特羅知道后帶了一批勞動模范到現場,鬧事的人看見卡來了,立刻高呼卡斯特羅萬歲,隨后就散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