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讀書筆記——歷史的地理樞紐

歲月之書 · 2006-08-22 · 來源:本站原創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世界島與海權論

    歲月之書

    學問并不是最新就是最好,在地緣政治這個領域中,麥金德的《歷史的地理樞紐》和馬漢的《海權論》是永遠無法超越的高峰,除非人類發展到開拓地球之外殖民地的時候。

    按照我理解的麥金德和馬漢,世界應該分為世界島(亞歐北非大陸)和外圍地區(中南部非洲、南北美洲、澳洲),而世界島又分為心臟地帶(俄羅斯)和邊緣地帶(歐洲、中東、印度、中國),一個掌握世界市場和資源的國家必然是一個控制海權交通的國家,而最有可能挑戰其霸權的國家則是一個統一了心臟地帶的國家,所以掌握海權的霸權國家必須:

    1、防止心臟地帶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如果已經形成,則要阻止它在邊緣地帶擁有出海口,發展出陸權外的制海權(而心臟地帶國家在統一之后,必然力求通過聯盟或戰爭,取得各個方向的入海口)。

    2、防止邊緣地帶出現一個過分強大的挑戰海權的國家,可以聯合邊緣地帶的一些國家去制約心臟地帶國家,或者挑撥邊緣地帶國家之間的關系,讓它們去相互挑戰陸權、爭奪陸權,但不能讓其中任何一方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3、防止世界島外圍地區形成某個強大統一的擁有獨立國民經濟體系的國家。

    對于麥金德和馬漢的世界島與海權論的理論,我尤其關注這四個邊緣地帶。因為對于中南部非洲、南北美洲、澳洲這些世界島的外圍地區來說,只有一個發展路徑,就是統一之后發展制海權;而對于心臟地帶的國家,也只有一個發展路徑,就是統一心臟地帶之后,力爭擁有出海口;只有這四個邊緣地帶,統一之后,仍然有不同選擇,中國和印度就屢次在陸防和海防政策之間來回搖擺。

    這四個邊緣地帶除了中國外,其它三個原來或者不統一或者不獨立,中國自1840年之后才有人逐漸"睜眼看世界",很長時間以來都是采取被動的自保維持策略,并沒有強大到獨立的去主動挑戰陸權或海權;歐洲現在形成松散聯盟,選擇了同美國海權結盟,挑戰限制蘇聯俄羅斯的陸權;印度獨立后一直自稱不結盟,但在中國70年代被迫選擇了同美國結盟以求自保后,印度曾經與蘇聯親密結盟,這個國家一直以中國為假想敵,中國現在又被迫同俄羅斯結盟,所以印度又有接近美國的傾向;中國在二戰之后,甚至在49年之后,都有真正自主選擇伙伴的自由,我對毛集體最終選擇了蘇聯感到迷惑不解,在彼強我弱的形勢下,與蘇聯結盟,蘇聯一定會要求發展海權、會要求出海口,同美國結盟,美國一定要中國發展陸權而不是海權,選擇同蘇聯結盟最終又因為出海口問題鬧僵翻臉,這是讓人疑惑的。

    中東則一直還是一盤散沙,對于這種狀況張文木有所研究(張文木的研究有價值的部分不是以印度為中心,而是以中東中亞的資源為中心)。為了便于控制這兒的戰略資源,大國在這個地區故意制造各種矛盾,防止各種統一,故意支持各種小國,故意找各種借口在這兒駐兵,美國近年來的歷次戰爭都發生在這個地區,兩次伊拉克戰爭是在中東的中心地區,另兩次戰爭是在中東的兩個邊翼地區,科索沃戰爭是在中東與歐洲的邊翼巴爾干半島,阿富汗戰爭是在中東與印度的邊翼。

    補充一下世界島與海權論的更基礎的理論假設,就是"經濟全球化與經濟多元化之間的必然矛盾",經濟全球化這種說法具有迷惑性,稱作"資本在全球尋找經濟依附"還好理解一些,全球的資源與市場都有限,各大國的資本都要在全球尋找依附,尋找財富向祖國回流的途徑,這引發了大國之間的矛盾與競爭,每個大國都妄圖維護本國的經濟安全,建立自己國家主導的經濟體系,當這種經濟矛盾不可調和之后,上升為武力沖突的戰爭。

    一個國家要想在"經濟全球化"之下不淪落為"舉國打工出賣資源"的依附,必然需要有自主的國民經濟體系,需要在全球維持并擴張自己國家的戰略產業,只有如此才能良性的發展經濟,才能從經濟全球化當中汲取資本利益,而且這種利益是需要武力作后盾保障的。

    最后引用美國國防部《21世紀美國的戰略》中的一句話:"能否保衛美國領土、我們的公民和我們的經濟繁榮將取決于自由貿易和能否得到戰略資源以及國際水上通道。"

    世界霸權與生存空間多極化
歲月之書2006年8月22日http://blog.sina.com.cn/m/days

    幾百年來,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美國,掌握世界市場和資源的霸權國家都是控制海權的國家,這樣的國家否認生存空間理論,力圖建立世界帝國或世界政府。

    這些霸權國家的霸權歷史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每個霸權國家的興衰與其在三個經濟領域的效率是相關的。每個霸權國家都是先在工農業取得優勢,然后在商業領域占有優勢,最后在金融領域占有優勢,當一個國家在所有三個領域都占有優勢時,它就獲得短暫的經濟霸權地位。

    第二,每個霸權國家在其霸權期內都奉行全球"自由主義",反對其它國家采用重商主義對貿易進行限制。

    第三,霸權國家的全球軍事力量是相同的,即霸權主要靠海上力量,擁有世界制海權。(海軍的主要任務是控制世界沿海岸線150公里內的地幅,因為在這塊里面有70%的城市、70%的首都,70%的經濟活動和產值都集中在這一條沿海帶上,控制了這一帶,就幾乎控制了2/3的世界,而這都在航母的作戰半徑之內。)

    霸權國家在經濟領域(工農業、商業、金融)、全球化世界貿易和海權方面保持絕對優勢之后,會竭力主張世界主義,主張消除民族界限,宣揚國家主權是過時的觀念,不斷利用各種形式和手段來破壞其它國家的統一和主權,極力鼓吹建立世界政府。

    而世界霸權的競爭挑戰者是各種形式的"地區性大國",它們往往采用各種形式的"生存空間"學說,保持自己國家的獨立國民經濟體系,在同霸權國家貿易時會采取一定程度的保護主義,同時這些國家也在尋找本國的經濟附庸,主張建立地區性經濟組織,從而保障本國的經濟安全,達到自己國家主導的經濟資源自給自足的目的。

    這些世界霸權的競爭挑戰者主張"多極化",主張大國之間相互尊重各自的"生存空間",認為未來世界需要走向統一,因為沒有某種程度的統一就不可能獲得經濟資源真正的自給自足,但這種統一首先是通過形成若干跨國界的大區域組織而實現的,如泛美地區、泛東亞地區、歐非地區、泛俄地區等。

    政治軍事方面的霸權是結果與表象,是用來維護經濟霸權的工具,一個國家可以率先發展經濟,挑戰經濟方面的壟斷與霸權,但經濟的利益總是需要一定的武力來保護的,一個國家至少需要足夠的維護經濟利益的自衛性的軍事震懾力量。

    美國是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發起者,中國在冷戰之后一直期望世界多極化。

    張文木的印度中心研究
歲月之書2006年8月20日http://blog.sina.com.cn/m/days

    張文木是研究南亞問題的專家,在他的《世界地緣政治中的中國國家安全利益分析》書中,用接近一半的篇幅反復強調印度洋和印度的地位,但如果真以印度中心這種角度得出觀點,我覺得連西方的歐洲中心論都不如,歐洲是很長時間的世界力量中心,西方以歐洲為中心進行研究是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現實研究,而印度,用張文木的說法,是一個資源運輸的地理交通中心,中國以印度為中心進行研究,會有什么結果呢?對此,我持懷疑態度。

    果然如同我所懷疑的,張文木是中國學者,他雖然用巨量的言論與事件推崇印度的世界性作用,說印度不能扮演二流角色,但從他得出的結論就會發現,他名義是以印度為中心,實際還是以中國為中心。

    他有一本研究印度的書《印度國家發展及其潛力評估》,得出一個結論是"中印之爭實際上是制度之爭",說民主只有在成為"吸取世界資源、占有世界市場的強國"之后才能對國民有利,不然只是上了發達國家的當,過分突出了國內的競爭,分散了國民經濟的國際競爭力量。他指出印度就是這種上當受騙的國家,所以中國要避免--這種研究其實是以中國為中心的。

    張文木在《世界地緣政治中的中國國家安全利益分析》中,則有另一種觀點,以印度為中心分析利害,要求印度加入中國俄羅斯同盟,換取中國和俄國對印度主導印度洋的支持,如同俄羅斯與中國結盟后支持中國主導臺灣和南中國海一般——這是另一個版本的中國中心,如同當初的諸葛亮游說東吳,也如同蘇秦張儀的縱橫之術,無非是吹捧了一通印度之后,要求它與中國同盟,不要給中國發展制造麻煩。

   
資源競爭與國際政治
節選自尼克松《1999:不戰而勝》

    誰控制了資源,誰就能控制了對手;誰控制了對手,誰就控制了世界。

    誰在波斯灣和中東控制著什么的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是誰在世界上控制著什么這一問題的關鍵。

    英國早就看到這一情況到來了。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他們試圖使美國相信,波斯灣問題"不僅具有經濟意義,而且還具有高度的戰略和政治意義"。英國人比美國人更易遭受攻擊,因此,他們需要更清楚地認識這些問題,但他們也更有經驗,在波斯灣尤其是如此,因此,他們能更加清楚地認識這些問題。

    雖然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一直到1973年發生阿拉伯石油禁運之后才知道波斯灣有一些小小的酋長國,但是英國的統治者們一百五十年來一直在注意它們的事務的最微小的細節。

    英國最初在19世紀初進入了海灣,以阻止海盜破壞他們的貿易。從那時起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期,英國軍事力量維持了秩序,提供了保護,并解決了分布在海灣沿岸各個酋長國里的爭端。

    在整個海灣和阿拉伯半島周圍,英國一直居于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亞丁、阿曼、卡塔爾、巴林、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這些通常叫做"海盜海岸"的酋長國里,英國是酋長們和世界其余地區之間的聯系。他們用機智、徹底和強硬手腕來執行他們的任務。1934年,在一場保衛他們的亞丁港的運動中,英國人利用奉承、賄賂和周密策劃的顯示武力的作法,同現在叫作南也門的內陸的各位統治者締結了不下1400項"和平條約"。正是在英國的保護傘下,巨大的跨國公司在它們尋找石油的努力中開始在這個地區進行勘探。

    英國不僅控制了海灣,而且還控制了從印度洋各個地區來到海灣的通道。印度洋各個地區包括新加坡、馬來亞、緬甸、印度、錫蘭、亞丁、蘇伊士、肯尼亞、南非、澳大利亞、迪戈加西亞和印度洋的其他島嶼,這些地方在以前某個時候全是英國屬地。波斯灣和波斯灣外面的印度洋都是"英國的內湖"。

    英國把它在波斯灣的勢力一直保持到1971年。但是,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分階段地擺脫了它在"蘇伊士以東"所負的責任,從而造成了一系列力量真空,這些真空由蘇聯人煽動的反英民族主義者填補了。  波斯灣的戰略重要意義今天集中于兩個因素:它的位置和它的石油。這個基本事實在20世紀最后這幾十年里使波斯灣成了全球風暴的風眼。如果蘇聯有力量關掉中東的石油龍頭,它就會有力量使工業化西方的大部分國家向它屈膝。為了做到這一點,蘇聯人沒有必要像他們接管阿富汗那么實際接管波斯灣國家。他們通過外部壓力或內部動亂,使西方得不到這些國家的資源,也可達到他們的目的。

    蘇聯人長期來就知道這一點。蘇聯持不同政見的物理學家安德烈?薩哈羅夫追述了蘇聯一位高級官員1955年在克里姆林宮發表的一次談話。這位官員解釋說,蘇聯在中東的政策的長期目標就是"利用阿拉伯民族主義給歐洲國家在獲得原油方面制造困難,從而獲得對它們的影響"。這番話是1973年石油危機之前十八年說的。

    在21世紀的某個時候,核能、太陽能、地熱能和其他能源可能得到充分發展,以滿足世界上的大部分能源需要。但現在我們生活在石油時代。在今后幾十年里,這一點使波斯灣地區具有特別的戰略重要意義。這意味著,世界上最多事、最不穩定和最受危害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區之一。  最近,蘇聯主席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向索馬里總統西亞德•巴雷(當時還是蘇聯的盟友)交心說,"我們的目的是控制西方所依靠的兩大寶庫──波斯灣的能源寶庫以及中部和南部非洲的礦藏寶庫"。

    美國只是部分地依靠進口石油和戰略礦物,而歐洲和日本則絕對地依靠海外來源。我們用的石油有一半是進口的,但是歐洲進口百分之八十五,日本進口百分之百。至于礦物,西歐進口百分之八十,日本進口百分之九十五。進口的小規模中斷只會給美國造成不便和煩惱,但卻可能在我們的工業化盟國中造成恐慌。因此,它們比我們甚至更有理由對于蘇聯向"西方所依靠的兩個大寶庫"推進感到關注。

    蘇聯領導人把眼睛盯在現代社會的經濟支柱上。他們的目的是破壞西方工業機器。西方工業國的重要原料依靠外國來源,這一點是我們的主要脆弱性之一。這一點以及許多生產國固有的不穩定,決定了蘇聯在像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這種地區的戰略。

    大多數美國人對于非洲地圖像對于南極地圖一樣是不熟悉的。大多數人分不清馬里和馬拉維;他們也不知道索馬里或者厄里特里亞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為什么在那里發生的事件可能決定世界的未來。他們也說不上像南也門、阿曼、霍爾木茲海峽、巴林或者卡塔爾這些地方在哪里。然而,這些地方以及同它們類似的其他地方,對于美國的利益以及西方的利益卻是十分重要的。它們對莫斯科未取得戰略統治地位的努力是很重要的,美國對這些地方的無知或不感興趣,使蘇聯人得到了他們的最大有利條件之一。如果蘇聯在向非洲滲透方面繼續取得成功,它將在它的更大的戰略中取得很大進展,這個戰略就是包圍世界這個"城市",使工業化西方得不到它賴以生存的資源。甚至是資源豐富的美國,有幾種現代經濟必不可少的基本資源,是非常依賴進口的。鉻就是說明這種依賴性的潛在危險的一個例子。

    大多數人在想到鉻時,就想起汽車上的高級裝飾。但是,對戰略計劃人員來說,鉻意味著滾珠軸承、精密儀器、導彈等東西。一架噴氣飛機需要三千六百多磅鉻。正像一位專家所說,"如果沒有鉻,就沒有高質量的飛機引擎。"沒有鉻,就生產不出不銹鋼。全國科學委員會最近得出結論說,美國在鉻方面的長期脆弱性大于在石油方面的脆弱性。鉻已經供應不足,而我們迫切需要它重建我們的武裝部隊。我們本國的鉻礦石數量小,質量差;我們所需的鉻有百分之九十二必須進口。最近,我們的兩個主要來源是南非(百分之三十三)和蘇聯(百分之二十五)。而且,在世界上已知的鉻礦中,百分之九十六在南非聯邦和津巴布韋-羅得西亞。

    這種重要的依賴性說明蘇聯為什么特別要把南部非洲─━西方許多人對其有強烈感情的那一部分非洲─━作為干涉的目標。蘇聯的行動很少是沒有目的的,而他們目的總是戰略性的,從來不是道義性的。因此,必須從世界這一地區的資源以及從這些資源對西方的重要性這種背景,來看待蘇聯為了在南部非洲這塊已經是混水的地方進一步推波助瀾而頑固地進行的努力。據一種權威的估計,光是南非共和國就擁有世界石棉的十分之一,世界鉻礦的四分之三,世界鉑類金屬的一半以上,世界的一半黃金,三分之一的錳礦,五分之一的鈾礦,三分之一的金剛石:具有幾乎是無法估計的戰略和經濟重要性的一個礦物寶庫。

    扎伊爾的銅和鈷,羅得西亞的鉻,南非的黃金、金剛石、錳和鉑類金屬─━這些就是蘇聯在南部非洲所賭的一部分經濟賭注。他們已經控制了在好望角兩邊的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優良港口。如果南非處于他們的控制之下,他們將能夠控制好望角附近的海路,北約的歐洲國家所需戰略原料的百分之七十、所需石油的百分之八十是通過這些海路運輸的。 70年代末,克里姆林宮對海灣形成了鉗形包圍。一邊從西南進行包抄。1978年蘇聯向埃塞俄比亞空運了2萬名古巴士兵,以便一方面支持埃塞俄比亞政府與索馬里進行戰爭,一方面從沙特到紅海對岸建立軍事設施。那年晚些時候,親蘇集團在南也門奪得了政權,使蘇聯在阿拉伯半島上有了一個灘頭堡。不久,南也門公開向北也門發動軍事進攻。恐怖主義分子以南也門為基地對沙特阿拉伯采取行動。游擊隊也以南也門為基地襲擊阿曼的一個邊界省份。鉗形包圍圈的另一邊是從東北方向包抄。1978年在阿富汗一場軍事政變使共產黨上臺。阿富汗共產黨政府很快就與莫斯科簽署了協議。當人民起義威脅要推翻共產黨政權時,蘇聯侵占了這個國家。有了阿富汗的基地,蘇聯的戰斗機、轟炸機便可以飛到霍爾木茲海峽。克里姆林宮領導人從兩個方向同時推進,企圖控制這一"石油咽喉"。我們必須把蘇聯與阿富汗之間的戰爭看成是我們與莫斯科競爭中的一場至關重要的戰役,而不應該把它看成是發生在遙遠地方的一場邊緣沖突。

    國家利益的邊疆邊界
歲月之書2006年8月17日http://blog.sina.com.cn/m/days

    1、 國家安全的概念,在脫離農業經濟、融入世界資本經濟體系之后,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農業經濟的國家主要保護國家的地租,而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則主要保護國家的工商稅收與資本利潤,而且這個利益的安全范圍包括國內也包括國外。

    2、 經濟全球化的歷史經驗表明,解決國內社會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內部分配問題(就是傳說中的體制問題),更需要搶占世界資源和市場,使大量的國際資源向國內回流。而國家間的財富轉移,本質上更靠暴力輔助的交換,談判桌上不可能獲得超出自身實力的利益。

    3、 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高達80%,國民生產總值有一半以上是對外貿易創造的,中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依靠外部的資源和市場。

    4、 世界的資源和市場都是有限的,中國參與競爭會導致與其它國家的經濟矛盾,為了維護經濟的安全,中國需要有自主的保護海外經濟利益的自衛性質的軍事力量,而發展這種力量,會導致與當前霸權的沖突。

    5、 歐洲地理大發現之后,世界融為一體進入近現代,幾百年間的歷代世界霸主都是一個掌握控制海權的國家,中國的海外經濟利益,也主要是通過中國經濟重心的沿海地區與其它國家發生聯系,中國與當前霸權的矛盾主要是海權的矛盾,我們可以通過與北部俄羅斯、西部中亞國家合作石油通道緩解一部分海權矛盾,但矛盾的本質不會發生改變。

    6、 目前中國農民、工人階層生活環境低劣困難,不僅僅是內部分配原因,有很大部分原因在于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之后,沒有競爭到食物鏈的上層地位。

    7、 現代中國國家利益的邊界已經超出原來的朝貢體系,利益的邊疆要超出領土的邊疆,這是為什么要學習《歷史的地理樞紐》的現實原因。

    8、 這個道理其實和平常居家過日子差不多,內部沒什么大矛盾之后,能從外面掙更多的錢才是提高生活水平的關鍵。

    讀書筆記——歷史的地理樞紐
歲月之書2006年8月11日

    昨天好不容易抽出點時間看了這本號稱影響世界的16本書之一的《歷史的地理樞紐》,雖然早就吃過很多次二手飯,看的時候沒多少新鮮感了,但還是覺得真理往往是簡單的,麥金德用短短的篇幅就制造出一派縱橫家和野心家。

    1、近代世界的各個部分是聯系在一體的。

    2、撒哈拉、北冰洋和各大洋把世界島和美洲、澳洲、非洲中南部分分開。

    3、世界島的邊緣中國、印度、中東、歐洲共4部分被海權國家控制,美洲、澳洲、非洲中南被海權國家控制。

    4、世界島的心臟地帶被陸權國家所控制。

    5、控制海權的國家要在心臟地帶的周圍布置兵力,防止陸權國家向海權方面發展。

    6、控制海權的國家也要同時防止一個世界島邊緣地帶的國家同時掌控心臟地帶。

    7、據說二戰中的德國人特別信奉這個理論,不過我覺得,英國和俄國的角逐,美國和蘇聯的角逐,更能為這個理論作注腳。

    8、現在,這種角逐仍然在繼續。

    地緣的博客話題
歲月之書2006年8月17日http://blog.sina.com.cn/m/days

    凡是學問越做越虛的時候,離亡國就不遠了——張文木

    剛寫博客的時候說,自己主要從地緣政治和近現代化的角度看這個世界,結果跑題了好幾個月,現在把題再跑回來,:)

    我們這個世界能到達的地方,除了月球、南極洲和公海這三個人類很難立足生存的區域,其它的地方都被一種叫作“國家”的東西占領著。國家,據說是所有組成人員簽訂的一種合同,但這個合同的真正效力還在于暴力,暴力確保合同執行,暴力確定一個國家有多少土地,土地決定能產多少物產糧食,物產糧食決定能養活多少人口,人口決定有多少兵力勞動力,兵力勞動力決定能有多少暴力。

    當然,這種說法很概括,比如耕地有肥沃程度的區別,物產有儲藏多寡的區別,而且,無論在什么社會,兵力勞動力的質量也很重要(尤其在現代兵戰和商戰條件下),但大概的道理是沒錯的,國家之間在努力競爭資源和生存空間,平時它們溝通談判,解決“商戰”爭端,談判破裂之后往往要兵刑相加,通過“兵戰”解決爭端。

    我們知道,只要時間足夠長,幾率非常小的可能的事情也一定會必然發生,只要存在相互聯系的不同國家,就一定會有不停的國際糾紛,要是從整體來看的話,解決國際糾紛的成本要遠高于解決國內的糾紛,而且就管理成本來說,幾百個國家的官僚機構也一定比一個國家多,按照中國人的正常天下思維,這個世界是要統一的。

    但人類團結、世界統一只是一個期盼的結果,要真正實現,這里面是要流滿血和骯臟的東西的,我近期的博客話題,就是這些美好和骯臟的東西。

    我的個人假設:

    ——1、資源有限(相對于人口及其增殖來說);

    ——2、生存競爭(利己競爭,個體、集體、國家出于自我保全與生命延伸的利己本性,導致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競爭);

    ——3、競爭策略(偽裝、結盟……);

    ——4、競爭結果(組織的規模越來越大,分工越來越細,對物質的控制范圍越來越大,控制力越來越強);

    ——5、宗教情結(生命本來是一體的,生命與宇宙也本來就是一體的)。

    
我發現自己還真是喜歡虛的東西,哈哈。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青木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2. 為什么批評西方的他們都“意外死亡”了?
  3.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動,迫使中國放棄毛澤東思想!
  4. 侯立虹|誰在動搖“兩個毫不動搖”?
  5. 從兩處戰火看東方和西方思維方式
  6. 以色列會亡國嗎?
  7. 司馬南:美國為什么沒能把巴基斯坦徹底拉過去?
  8. 郭松民 | 評普京年度記者會:“過度輕信”及其他
  9. 這才是最難打的戰爭,國安部門剛發出積極信號
  10. 大陸認定臺灣設置貿易壁壘,惠臺政策即將終結
  1.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2.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這是一股妖風
  5.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6.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7.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8.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痛心,反華潤人丁一多因強奸被捕,哈哈!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