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姓對抗”蔓延印度
陳繼輝 錢峰
印度傳統的種姓制度絕沒有成為“死火山”。近日,它與這個亞洲新興國家里備受關注的升學和就業問題迎頭相撞,從而引起了社會情緒的熾烈噴發。事件起因于印度政府準備給低種姓的年輕人以更多的升學和就業機會,遭到高種姓學生和其他社會力量的強烈抗議。自5月初以來,這一抗議浪潮已經席卷印度全國,延續20多天,至今仍未停止。5月29日,印度幾所著名高校的學生,宣布校際聯合,展開“絕食接力運動”;而全國性的醫生罷工已進入第三個星期。整個國家似乎因此充滿了情緒,每個階層都有不少的怨屈。
一項政策引發全國對抗
這一惹出爭議的政策是今年4月由印度人力資源發展部出臺的,它要求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管理學院以及全印醫學院這3所印度最知名的院校,將來自低種姓家庭和經濟不發達地區學生的入學名額從原來的22.5%提高到49.5%,其他20所大學則提高到27%。誰都知道教育資源是亞洲新興國家最敏感的事,印度政府的這一項比例調整看上去確實像是一劑“猛藥”。
高種姓學生立刻感覺他們的奶酪被人“動了”,他們進入知名高校以及畢業后取得好職位的機會將因此大幅減少。印度各學院高種姓學生因此組織起來,宣稱這是一種矯枉過正的“逆向歧視”。其中醫學界的反對聲浪最為高漲。參加絕食行動的全印醫學院學生說,如果給低種姓學生更多配額,意味著高種姓學生考入醫學院的成績將比低種姓學生高出一截,這是“更大的不公平”。在印度醫學委員會的支持下,幾百名來自不同醫學院的學生于5月初首先組織了游行示威活動。隨后,政府和私人醫院的醫生也加入了示威行列。
大批醫生“罷醫”行動給印度帶來嚴重打擊。在首都新德里,多家醫院的患者排起了長龍。印度最大的醫院全印醫學院附屬醫院的急救病房里,只剩下極少的醫生在勉強應付,許多退休多年的醫生也不得不被政府臨時招來應急。盡管后來一些拒不上班的醫生被解雇,但醫院招聘和面試新醫生的工作也受到示威人群的阻撓。全印醫學院注冊醫生聯合會主席帕特羅在5月24日還發出呼吁,要求各行業效仿甘地的“不合作”運動,用停業行動對政府施壓。
5月25日,印度總理辛格首次出面會見了部分抗議學生,勸說他們結束示威,并許諾“政府將會從總體上擴大高校招生名額,并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但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就此罷休,全印醫學院的學生代表說:“政府拿胡蘿卜在我們面前晃悠,但我們需要他們給出一個書面保證。”
不過,多數中下階層的普通家庭都積極擁護政府的這項政策。印度全國醫療委員會發表聲明稱,長期以來,印度醫學界被高種姓階層所壟斷,他們有著豐厚的收入和優越的社會地位,卻無法為改變印度落后地區的健康水平做出貢獻,多吸收低種姓學生入學則可以改變這一局面。與此同時,部分來自印度理工學院和印度管理學院的學生也發起游行活動,支持政府關于提高保留配額的舉措。
種姓將印度人分成五等
種姓沖突在印度并不是第一次。1990年,當時的印度政府推行為低種姓階層保留27%政府公職的政策,也引發了高種姓人群的騷亂,10萬人到新德里游行抗議,甚至有63名學生在事件中自焚。而眼下的事件再次表明,在21世紀的今天,種姓制度仍扎根于印度社會的每個角落,融于每個印度人的血液之中。
印度種姓制度已經有3200多年的歷史。當時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次大陸,用武力征服了原住民——達羅毗荼人。這些雅利安人皮膚白皙,以高貴自居,卻將黑皮膚的達羅毗荼人視作“低賤之人”。為保持所謂的高貴血統,雅利安人以膚色深淺劃界,按從事職業的不同,把當時的社會階層劃為4個等級,婆羅門(祭司、僧侶)、剎帝利(軍事和行政貴族)、吠舍(商人等)和首陀羅(被征服的奴隸)。
根據印度教的吠陀經,印度的種姓是婆羅門教三大主神之一梵天所創造,梵天用口創造出了婆羅門,用手創造出剎帝利,用大腿創造了吠舍,用腳創造出首陀羅。教義中說,梵天創造四個種姓的身體部位的高低和各個種姓的地位高低是和諧的。通常來說,前兩個種姓屬于高種姓,后兩個屬于低種姓。種姓是世襲的。
印度還有一些人沒有種姓,他們是在首陀羅之下總人數約1.6億的一個群體——賤民。按印度教教義,賤民是“不可接觸之人”,其他種姓不僅不能與他們交往,連喝水都不能共用一口井。
種姓觀念今天仍很普遍
在一個印度教人口約占總人口82%的國度,從思想上根除沉淀幾千年的宗教觀念,絕非朝夕之功。目前在印度,高種姓人群尤其婆羅門仍掌握著國家經濟命脈和行政大權。在賤民人數眾多的泰米爾納德邦,從未有過一位來自低種姓的首席部長。在政府機關,盡管賤民任職人數有所增加,但領導人和高級公務員基本還是高種姓成員擔當,報酬低、工作條件差的職務,才輪到低種姓成員。
在日常生活中,種姓觀念也無處不在。記者在印度工作期間常遇見這樣的情況:給看門的再多錢,他也不會幫你掃地,認為這是賤民干的活;淪為清潔工的高種姓成員,清掃衛生時絕不會幫你掃衛生間;沒有一技之長的高種姓成員,寧可在街上乞討也不會出去找工作;而高種姓家庭的主人即使留學歐美,做派新潮,也不會雇一個低種姓的廚師,哪怕他的廚藝再好,薪水再低。研究一下印度媒體上的征婚廣告可以看出,盡管對對方的文化程度、外貌、經濟狀況要求各不相同,但屬于“同一種姓”始終是一個先決條件。
現在,種姓觀念在城市里已經淡薄了許多,在偏遠農村地區,因種姓而引發的沖突還很激烈。《印度快報》日前報道稱,北方邦在半年時間里就發生了1500起種姓暴力事件,低種姓的小伙子因追求高種姓的姑娘而被對方親友活活打死的例子屢見不鮮。記者曾多次走訪印度城市和農村的一些賤民區,他們那食難果腹、衣不遮體的悲慘生活,污水橫流、窩棚遍地的生存環境,令人有觸目驚心之感。
政府為破除種姓制度努力
近百年來,印度許多政治家和各界有識之士意識到,種姓問題事實上是在國家內部人為制造分裂,嚴重阻礙了印度的發展和進步。獨立后的歷屆印度政府采取了各種措施消除種姓不平等。印度憲法第15條明確規定“任何人不得因種姓受歧視”;政府還規定在基層政治組織、政府機構、國有企業、高等教育機構等為低種姓和賤民階層保留一定比例的職位,在升學錄取時給予優惠等。
同獨立前相比,50多年來,印度在種姓問題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低種姓和賤民出身的政治人物頻頻活躍在國家政壇上,已故印度總統納拉亞南、已故人民院議長巴拉約吉、印度人民黨原主席拉克斯曼、前北方邦首席部長瑪亞瓦蒂都是其中的代表。在許多大城市,不少低種姓成員已上升為較為富有的中產階級。
新華社前駐新德里分社首席記者江亞平介紹說,現在高種姓在印度的優越性已經越來越少了。他當時雇用的司機羅摩就是婆羅門,但現在已經淪為社會的底層了。羅摩的祖父是大地主,但到了羅摩的父輩,6個兒子把幾百畝土地一分,一人也就是幾十畝;到了羅摩這一輩,兄弟幾個再把這幾十畝地一分,一人只有一二十畝了。于是,他們就把這些土地出租給當地農民,每年收點租金,自己則到城市里找份工作。羅摩的幾個兄弟也都干的是最普通的工作,沒有半點高種姓的優越感。
江亞平說,經過多年努力,印度在廢除種姓制度方面應該說卓有成效。在城市里,至少表面上人們已不分三六九等了,也不會因為低種姓而在找工作時受到明顯歧視,很多人都不會拒絕與賤民握手。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次印度政府引發爭議的措施是破除種姓政策的延續和深化。這一次的事件最終將怎樣收尾呢?江亞平認為,印度政府也許會對高種姓階層作些讓步,比如適當調低低種姓人士的入學比例,或是增大招生的絕對名額。因為畢竟高種姓是印度的精英階層,他們還控制著國家的輿論工具,政府不可能完全不顧他們的情緒。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種姓制度的破除將是印度政府不斷努力的方向。
(《環球視野》摘自2006年5月30日《環球時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