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教育危機的借鑒 |
|
閭丘露薇 |
光明觀察刊發時間: 2006-6-17 http://guancha.gmw.cn |
|
從香港到上海的飛機,二個半小時,喝一杯飲料,小憩一會兒,然后看一本雜志,時間正正好。看了最新一期美國的新聞周刊,里面有一篇關于歐洲教育危機的報道,很有感觸,因為不少的問題,正是中國在同樣面對的,在這里和大家分享。 羅馬大學,這家在歐洲最大的大學,有一萬五千名學生,但是現在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卻在馬戲團的帳篷里面上課,因為學校沒有經費來維修講堂。而在這家大學最新的新聞,就是有教授用分數來換取學生的性服務的丑聞。不過對于學生來說,最嚴峻的問題是,畢業之后找不到工作,被訪問的一名雙碩士研究生,只能夠依靠每小時六歐元的保姆工作維持生計。 世界正在改變,正在從勞動密集型,向著創新和科技型社會轉變,歐洲的教育體系在這樣的情況下,顯得已經落伍了。德國原本是在教育方面享有盛譽的,但是現在,德國數學和閱讀教育水平在三十個OECD國家中排名二十位。 造成這樣的原因,作者認為,原因之一是政府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過少。看看政府高等教育投入占GDP的百分比: 另外,傳統的教育體制,官僚的做法,使得學生不能夠獲得實用的以及合理的教育。德國到現在還是十九世紀的那種分級制,也就是在孩子還在十歲的時候,就被分到不同等級的學校,特別是移民家庭子女,往往只能夠到最低等級的學校,而這些學校的教育質量非常的差。在工業社會,這種精英制的教育體制可以提供社會需要的少數精英和大量的工人,但是現在,在一個全球化,富有彈性的世界里面,這種固定得分階層的做法已經過時了。 浪費教育資源,扼殺天才,荒廢時間的教育制度,出來的是怎樣的學生?一方面大學畢業的學生感嘆找工作難,另一方面,企業的招聘者感嘆,找不到懂得簡單技能的工人,至于現在的大學教出來的學生,甚至連接受培訓都不知道如何來做。 大學生的畢業人數在不斷增加,但是卻不能夠為企業提供合適的人才,學生面臨畢業就是失業的命運,這是歐洲的現狀,但是在韓國,同樣政府大量投入資源,大學畢業生人數也在增加,但是失業率卻在下降,畢業生的工資待遇在提高,而企業的生產率也因此在提高。而德國,有統計顯示,因為教育的問題,至少減少了百分之零點九的經濟增長。 這是為什麼?像德國這樣一個現代化的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應該是顯而易見的。我想這和學校到底在教什麼,學生到底在學什麼有關系。歐洲也有成功的例子,好像芬蘭,已經摒棄了原本的學校分級做法,把自主權還給了學校,而不是在官僚部門的手上.芬蘭現在已經是全球著名的高科技基地,這和政府改變教育體制有很大的關系。不過歐盟的官員指出,大部分的歐洲國家,并沒有認真考慮未來十年教育的問題。 中國必須考慮教育的問題,除了收費問題,大家關心的產業化的問題等等,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才是最最重要的。不過,現在談這些,可能很多人覺得實在是太早,只是,中國的發展如此之快,如果培育的人才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需要,那末就只會空有一批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就業市場的落差最終還是不能夠解決。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