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 巨人間的沖突
Debate: Clash of the Titans
作者: 布熱津斯基 米爾謝默
譯者: 過 勇
(原載于《外交政策》2005年一/二月號“中國崛起”特別報道)
引子: 中國對金錢還是對導彈更感興趣?美國是否會像曾經脅制前蘇聯一樣試圖去牽制中國?中美這兩大國是否注定要采取斗爭來一決雌雄?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和芝加哥大學政治系教授米爾謝默就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掙錢,而不是戰爭*
布熱津斯基
今天,在東亞,中國正在崛起——到目前為止還是和平地崛起。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中國對其歷史的某些部分懷有憤恨甚至感到羞恥。民族主義是一股重要的力量,而且對外部問題——特別是臺灣問題——中國國內存在著嚴重的不滿。但是,沖突并非不可避免,中國領導者并不想在軍事上挑戰美國,他們關注的重點依然是經濟發展,以及贏得別國對其大國地位的承認。
中國關注甚至近乎癡迷于自身上升的軌跡。當我在不久前和中國高層領導會談的時候,令我印象深刻是不斷地有人請我就今后15或20年后會發生什么事情作出預測。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邀請了兩位杰出的、在西方接受教育培訓的教授參加了一次特別會議。與會者的任務是分析15世紀以來的九個主要強國,以便發現這些強國強盛以及衰落的原因。對于一個廣袤、復雜的國家的高層領導而言,這是一項有趣的訓練。
這種對過去強國的經歷的關注可以引發出一個結論:政治理論和歷史的鐵的規則指向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碰撞或沖突。但也有其他不同的政治現實。在接下來的五年里,中國將主辦幾項重要的活動,而這些活動將限制中國的外交政策行為。當然2008年的奧運會是其中最重要的。北京奧運會的經濟和心理投資的規模是驚人的。我的估計是,北京奧運會的組織形式將會豪華盛大。毫無疑問,中國希望在奧運會上獲勝。另一個重要的時間是2010年,中國將在上海舉辦世界博覽會。對于中國來說,成功地組織這些國際活動十分重要,這也暗示著一種謹慎的對外政策將會占主導地位。
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中國決心維持它的經濟增長。對抗性的對外政策可能中斷這種增長,損害數億的中國人口,威脅中國共產黨對權力的控制。看來中國領導者不僅對于中國的崛起,還對中國依然存在的軟肋顯得有理性、有意識和有算計。
隨著中國地區地位上升和中國“勢力范圍”的擴展,摩擦將不可避免地產生。今后美國的勢力可能會減弱,日本影響力的衰減將提高中國的區域領導力。但要出現真正的沖突,中國需要一支能夠和美國對抗的軍事力量。在戰略層面,中國繼續保持著最低限度的防御威懾姿態。在掌握核武器技術40年后,中國只有24枚彈道導彈可以攻擊美國。即使在戰略戰爭領域之外,一個國家在進入有限戰爭之前,必須擁有能實現其政治目標的能力。當中國非常容易受到美國封鎖和孤立時,很難設想脆弱的中國如何能夠促進其目的。如果發生沖突,中國的海上貿易將完全停止,石油的流入也會停止,中國的經濟將會窒息癱瘓。
我的感覺是,盡管中國大陸和臺灣之間言辭激烈,但大陸對臺灣依然小心翼翼。去年3月份,一份中共的雜志注意到“自從陳水扁‘總統’當權以來,我們基本上牽制住了臺獨勢力的公然威脅,避免了最壞的情況,維持了臺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地位。”同時在北京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表明,58%的人認為軍事行動是不必要的。只有15%的被調查者支持用武力“解放”臺灣。
當然,今天的穩定并不能保證明天的和平。假設中國屈服于內部暴力,假設所有的賭注都喪失了。如果社會政治壓力或者社會不平等變得無法控制,領導者會試圖利用民族主義情緒。但是,這種災禍發生的小概率并不能改變我的信心,即我們可以避免那些伴隨著新的強國崛起而發生的消極后果。中國正在融入國際體系。它的領導者似乎已經意識到,驅逐美國的努力將是徒勞的,而謹慎的傳播中國的影響力是實現全球地位提高最保險的途徑。
*成為哥斯拉比成為小鹿班比要好*
米爾謝默
中國不可能和平地崛起,如果它的經濟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繼續保持飛速發展的話,美國和中國之間很可能會進入一場激烈的防務競爭,并極有可能發展為戰爭。中國的絕大多數鄰國,包括印度,日本,新加坡,韓國,俄羅斯和越南,都可能加入美國的陣營以脅制中國的勢力。
要預測亞洲的未來,人們需要一種理論來解釋正在崛起的國家可能如何行動,以及其他國家將對此作出何種反應。我的國際政治理論是,最強大的國家會努力在自己所在的地區內建立霸權,同時確保沒有其他強大的競爭勢力控制其他區域。每個強權的終極目標都是使它所占的世界權力份額最大化,并最終主宰整個體系。
國際體系具有幾個基本特征。國際體系的主要參與者是依照無政府主義行事的國家——簡單的說,這意味著在國家之上不存在更高的權威。所有的大國都擁有一些進攻性的軍事實力,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傷害彼此。最終,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明確地知悉其他國家的未來意圖。在這種體系中生存的最佳方式,就是盡可能使自己比潛在的競爭對手更強大。一個國家越強大,其他國家攻擊它的可能性就越小。
大國不僅努力成為最強大的勢力(盡管這是受歡迎的結果) ,他們的終極目的是成為霸主——體系中的唯一強權勢力。但是在現代社會中,基本上不可能讓任何一個國家成為全球霸主,因為要在全球范圍內施加和維護權力是非常困難的。即便美國也只是地區性而非全球性的霸權。一個國家可以期望的最好結局就是控制自己的后院。
取得地區霸主的國家有進一步的目標:防止其他大國控制其他地理區域。換言之,區域性霸權不希望有同等實力的競爭者存在。相反,他們希望其他地區保持被若干強權勢力所瓜分的狀態,這樣這些國家就會彼此之間相互競爭。1991年,在冷戰結束之后不久,老布什政府大膽地宣布,美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且計劃繼續保持這種地位。同樣的訊息在2002年9月也出現在小布什政府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中。盡管這個文件提出的“先發制人”的戰爭立場引起了激烈的批評,但幾乎沒有任何聲音抗議其判斷——“美國應當防范崛起中的國家,保持它在全球勢力均衡中的控制地位”的觀點。
中國有可能試圖像美國支配西半球一樣去主導亞洲。具體而言,中國將努力擴大與鄰國、尤其是日本和俄羅斯之間的勢力差距,并確保亞洲沒有一個國家能威脅到它。中國不大可能會狂暴地入侵征服其他亞洲國家。相反,中國希望將鄰國的行動控制在它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就像美國在美洲所做的一樣。日漸強大的中國也可能試圖將美國趕出亞洲,就像美國以前將歐洲列強趕出西半球一樣。相應地,獲得地區霸權可能是中國收回臺灣的唯一途徑。
為什么我們應當認為中國會采取不同于美國的做法?畢竟,當其他大國向西半球派出軍隊的時候,美國的決策者做出了激烈的反應。美國總是將這些外國力量視為對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與西方人相比,中國人難道更加自律、更加道德、而且更沒有國家主義、更不在意自身的生存?中國人并非如此,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可能會效仿美國并試圖成為區域性霸權的原因。中國的領導層和人民都記得上個世紀當日本強大而中國弱小時的歷史。在國際政治的無政府世界里,最好成為怪獸哥斯拉,而不是小鹿班比。
歷史清楚地告訴我們,如果中國試圖控制亞洲,美國決策者將會作何反應。美國無法容忍勢力相當的競爭者。就如同20世紀的歷史所證明的那樣,美國決心保持其世界唯一的區域性霸主的地位。因此,美國將試圖脅制中國,最終將它削弱到不再有能力支配亞洲。本質上,美國對中國采取的政策行為,和冷戰時期對前蘇聯的政策很可能是相同的。
*核武器改變一切*
布熱津斯基的回復
雖然我不是一個全職的學者,但我對理論的力量印象深刻。但是,理論——至少在國際關系方面——實質上是回顧性的。當某些不符合理論的事情發生時,理論就會得到修正。因此我懷疑,這樣的情況將會發生在美中關系的問題上。
與過去霸權國家發動戰爭而不會將對方社會消滅的世界相比,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非常不同的時代。核時代已經改變了權力政治,這已經明顯地表現在美蘇競爭中。在美蘇抗衡時得以避免直接的沖突,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武器——武器使人類社會的全面毀滅成為戰爭逐步增強威力的一部分。這一點告訴我們,中國并沒有試圖獲得取代美國的軍事實力。
大國將如何采取行動是無法事先預測的。如果德國人和日本人沒有像他們過去所做的那樣,他們的政權就不會被推翻了。并沒有人非要德國人采取他們1914年所采取的政策(事實上,當時德國首相俾斯麥遵循的是非常不同的道路)。日本人在1941年可以將它們的擴張主義指向前蘇聯,而不是英國和美國。就中國而言,中國的領導者似乎比許多先前渴望擁有強權地位的野心者顯得更加靈活和老練。
*給美國出路*
米爾謝默的回復
你所指出的理論和政治現實之間的區分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必須給予理論高于現實的特權的原因是,我們不可能知道2025年的政治現實將會怎樣。你談到你最近到中國旅行并與中國領導者交談,他們對臺灣問題顯得比普通人更加謹慎。那可能是真實的,但是很大程度上這是無關緊要的。關鍵問題是2025年中國領導者和人民會怎樣考慮臺灣?我們無法得知。所以今天的政治現實應該被淘汰,真正重要的是用來預測未來的理論。
你也談到,中國希望經濟繼續增長,這使得它和美國的沖突變得不可能。過去20年中國在經濟方面如此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國沒有挑起和美國的斗爭。但這樣的邏輯也適用于一戰之前的德國,以及二戰之前的德國和日本。直至1939年,德國的經濟正強有力地增長,然而希特勒還是發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不顧其經濟增長的良好勢頭,發動了亞洲的戰爭。顯然,存在著某些因素,它們有時超越了經濟方面的考慮因素,并使強權勢力發動戰爭——即使戰爭危害到經濟。
中國尚不具有取代美國所需的軍事力量,就目前而言,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我們所談論的是2025年或者2030年的局勢,那時中國將具有取代美國的軍事實力。當中國具有比現在更高的國民生產總值和更強大的軍事力量時,會發生什么呢?強國的歷史提供了一個直截了當的答案:中國將試圖將美國逐出亞洲并控制這一地區。如果中國獲得了成功,它將處于處理臺灣問題的理想狀態。
*美國權力的持續性*
布熱津斯基的回復
中國如何能將美國趕出東亞?或者更針對性地講,中國如何能夠將美國逐出日本?如果美國不知何故被逐出日本或者自己決定離開日本,日本將如何應對?日本擁有強大的軍事項目,在幾個月之內日本就能夠擁有可觀的核威懾。坦率地說,我懷疑中國能否將美國趕出亞洲。即使它能,我也不認為中國希望面對這樣的后果:一個強大的、民族主義的、武裝了核武器的日本。
當然,臺海關系的緊張形勢是最值得擔憂的戰略危險。但是,任何中國的軍事決策都不得不考慮美國將介入沖突——即使中國有能力占領臺灣。除非美國退出,這種美國會介入的預期會使任何對臺灣采取軍事行動的政治考慮得到抑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將不會退出這幅圖景。
*這并不是一幅美景*
米爾謝默的回復
如果中國人足夠聰明,他們現在不會貿然挑起對臺灣的戰爭。現在并不是時候。他們應該做的是集中力量搞好他們的經濟,直到中國在經濟上比美國還要強大。然后,中國人就可以把他們的經濟實力轉化為軍事力量,開創一種他們可以對這個地區其他國家發號施令、給美國制造各種麻煩的局面。
從中國的角度而言,最理想的狀態是控制亞洲,并且讓巴西、阿根廷或者墨西哥變成大國以迫使美國關注于它所處的區域。目前美國擁有的最大優勢是,在西半球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威脅到美國的生存或者安全利益。所以,美國可以在世界上自由縱橫,給其他國家的后院制造麻煩。其他國家,當然包括中國,有既得利益在美國的后院制造麻煩以便迫使美國關注于其自身。我描繪的這幅圖景并不優美。我希望自己可以講述一個更加樂觀的未來故事,但是,國際政治是一種齷齪危險的東西。當一個雄心勃勃的霸權在亞洲的出現的時候,善意的愿望并不能緩解即將到來的激烈的安全競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