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兵家必爭之地
佚名
·
2006-05-17
·
來源: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 兵家必爭之地 |
華爾街日報 |
中亞──十九世紀大英帝國和沙皇俄國爭奪霸權、展開一場慘烈“大博弈”的戰略要地,已經成為當前“多極時代”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爭奪石油和天然氣的前線陣地。
冷戰已經在1990年結束,美國在全世界的主導地位從此逐漸消退。現在,全面崛起的中國、富含石油的俄羅斯以及美國正在吹響爭奪中亞資源和影響力的號角。1991年前蘇聯解體后,中亞五國宣布獨立,重新獲得了全球性的重要戰略地位。
美國副總統切尼(Dick Cheney)最近在已經獨立的立陶宛發表的一番抨擊俄羅斯的講話讓他備受各方指責,而更值得關注的恐怕還是切尼低調前往的下一站:哈薩克斯坦。切尼在此表示美國的政策轉變并不僅限于口頭表態,而是要針對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以原油和天然氣為工具,行“敲詐勒索”之實的做法采取行動。
曾經擔任石油企業高管的切尼對待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親如好友,并強調了他對能源合作的支持。兩國簽署原則性協議,新建一條穿越里海的輸油管道,俄羅斯對此鞭長莫及。這將有助于緩解俄羅斯對中亞腹地至歐洲天然氣輸送的牢牢掌控。緊接著,阿塞拜疆總統阿里耶夫(Ilham Aliyev)到訪白宮,他參與高加索周邊能源項目的動機也與之類似。
從根本上說,因伊拉克戰爭分身乏術的美國參加這場“新的大博弈”的目的,與其說是為了勝出,不如說是為了避免被雄心勃勃的中國和慢慢恢復實力的俄羅斯邊緣化。“我們現在處于劣勢,但不會一直這樣。”Hudson Institute的Zeyno Baran說,“切尼的訪問就是一次大膽出擊。美國現在高調入場,決心不讓中國和俄羅斯主導戰局。”
白宮張開熱情的雙臂歡迎納扎爾巴耶夫和阿里耶夫,標志著美國對中亞的立場從民主使命轉向了現實政治。一些中亞國家的領導人曾因美國前期打出的民主大旗而與它漸漸疏遠。納扎爾巴耶夫鎮壓反對派,用哈薩克斯坦豐富的資源讓自己的家族中飽私囊。但與此同時,他也將哈薩克斯坦從一個前蘇聯政治犯流放地和堆積核廢料之地轉變為五年來年均經濟增幅達到10%的國家。
布什政府的官員已經斷定,美國承受不起為民主原則犧牲這塊戰略要地的代價。
美國不僅要爭奪在能源供應非常緊張的當下通往豐富能源的渠道,還要在伊朗身邊建立軍事基地,并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取得平衡。伊斯蘭極端主義暗流洶涌,讓事態更為復雜。為短期利益支持獨裁統治者會讓中亞成為又一個動蕩頻繁的中東,但美國官員認為放棄干預中亞才是下下策──這只會讓缺乏人權意識、缺乏民主觀念政黨得逞。
美國遇到的挑戰之一就是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簡稱SCO)。這個2001年創建于北京的組織目的就是對抗美國日益增強的影響力。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國不包括美國,但是有俄羅斯和中亞四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伊朗的身份則是觀察員。
就是在去年7月份的SCO峰會上,中國和俄羅斯說服了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爾莫夫(Islam Karimov),趕走了美國駐軍。這可是美國駐扎各地的定位最好的軍事基地之一。
卡爾莫夫到會時本來就對美國很不滿。2004年5月,他殘酷鎮壓了本國安集延市的抗議示威。他的衛隊射殺了幾十名舉行民主游行的示威者,卡爾莫夫稱他們是伊斯蘭極端主義分子。國際社會頓時一片嘩然,紛紛呼吁對此展開國際調查,而美國表示支持。
失去了這個基地,美國在中亞就只剩下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一個軍事基地了。在這個波詭云譎的世界上,美國正在風力越來越大的逆風中搖擺。
三方競爭的戰團中,俄羅斯的優勢在于普京堅定不移以中亞為重的戰略方針。他深知中亞是俄羅斯成為能源超級大國的關鍵。如果沒有中亞的資源,俄羅斯能源巨頭Gazprom就無法在2009年之后繼續滿足歐洲的需求。對此地盛行的威脅、恫嚇、賄賂等手段,俄羅斯樣樣精通。
中國與俄羅斯結盟基本上只是雙方為了一時之便走到了一起,中國要展開一場長期博弈。它相信從長期來看,自己對中亞的領導人更有吸引力。他們被中國輝煌的經濟成就深深地吸引。Baran說,中國熱情款待中亞領導人,他們親眼看過一圈回去后就會跟自己說:誰在乎民主?
在這場勢力不均的戰斗中,美國的法寶則是中亞國家希望與西方親近的心態、打通歐美市場并獲得技術和融資渠道的誘惑。中亞國家領導人也希望從西方獲得一個制衡力量,他們對中國的動機深感懷疑,對近在咫尺的俄羅斯發出的種種危險信號更是諳熟于胸。也正是因此,北約(NATO)合作協議對他們來說非常誘人。
一條哈薩克諺語說:如果中國的游牧部落來犯,俄羅斯就成了親人了。這就為美國進入中亞提供了一線之機,但前提是處理好多極世界的挑戰:面對更多、更強大、更專注的對手。 | |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荷戟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